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双脉冲复合材料壳体的模具,属于复合材料制品成型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制作双脉冲复合材料壳体的模具,包括芯轴,前、后瓣模以及瓣模定位和锁紧装置。通过将瓣模设计为前后两个,实现了对双脉冲复合材料壳体类制品的制备;通过设计中间瓣模定位块以及芯轴上的定位台阶,达到了既锁紧前后瓣模又定位中间金属件的双重目的,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在成型双脉冲壳体中的局限性难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可设计性强,组装精度高,成型完毕后,拆解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增强高强度玻璃纤维酚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尼龙增强高强度玻璃纤维酚醛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尼龙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30~40份和玻璃纤维45~55份;上述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模塑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介电性能和耐化学性,可以利用模压工艺成型,成型工艺性好,成型件的表面平整光滑;可适用于制造机械强度要求高,耐热、耐磨的产品制件。用该材料制备的部件固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制备和电化学储能领域,提供了一种钾离子电池用金属铟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呈现由无定形碳包裹铟金属纳米颗粒形成的纳米棒结构。其制备工艺则是通过在惰性气体和硫化气氛下,产生活化能低的硫化铟中间体,促进铟离子向铟金属颗粒充分分解,最终形成铟碳复合材料。硫化铟中间体诱导和无定形原位碳包覆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金属铟颗粒的纳米尺寸,促进了铟金属颗粒的均匀分布,同时为铟的体积膨胀提供有效的缓冲层,丰富了电化学活性位点,增强了导电性,有效提高了铟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经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铟碳复合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属于打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写成型3D打印用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浆料按重量计份,包括55‑65份粉体颗粒;33.31‑43.56份溶剂;0.87‑1.12份粘结剂;0.27‑0.98份分散剂;其中粉体颗粒为碳化硅、碳黑、碳化硅晶须。本发明提供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3D打印浆料,定量的加入粉体颗粒、粘结剂、分散剂和溶剂,所得浆料具有低粘度、高固相、流动性好等优势,可以制造出高精度、形状复杂和较大结构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器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簧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S1:将部分聚醚多元醇、部分聚酯多元醇在100‑120℃的温度下混合均匀,抽真空下脱水0.5‑1h,降温到50‑60℃加入液态异氰酸酯,升温至60‑80℃然后保温反应2‑3小时得到A组分;S2:将剩余聚醚多元醇、剩余聚酯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防老化剂,在100‑120℃的温度下混合均匀,抽真空下脱水0.5‑1h,冷却至65‑70℃得到组分B;S3:在60℃下将组分A、组份B和玻璃纤维,采用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将玻璃纤维与聚氨酯基体溶液混合固化后得到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含气泡少,性能更稳定,另外通过软段和硬段的合适配比得到的复合材料硬度高,具有优良的抗蠕变、抗冲击、抗撕裂和抗疲劳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分散,将GNPs浆料、TA15球粉和B粉混合并进行预分散,以得到B粉分布于GNPs和TA15球粉之间的预分散混合粉末;S2,SPS烧结,将混合粉末放在石墨模具中,在800℃到1100℃温度条件下进行烧结,部分B原子向高温Ti基体定向扩散,以得到烧结态复合材料;S3,包套热挤压,将烧结态复合材料在900℃温度条件加热后,进行挤压,部分B原子向GNPs优先扩散,定向扩散和优先扩散的B原子阻碍C原子向Ti方向扩散,进而抑制GNPs与Ti基体严重的界面反应,以保留GNPs片层。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控制GNPs与Ti基体界面反应,提升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
本发明涉及锆酸镧纤维增强的气凝胶复合材料、连续化生产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首先配制锆酸镧前驱体溶胶,分别添加助纺剂和催化剂即可得到纺丝溶胶和气凝胶前驱体溶胶。在纺丝和连续烧结装置上进行连续化纤维制备后,纤维被送入模具型腔并合模,高压注入气凝胶前驱体溶胶,经过高温固化、干燥前处理和干燥步骤,得到锆酸镧陶瓷纤维增强的气凝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耐温更好、使用温度更高的锆酸镧纤维对气凝胶进行复合增强,提高复合材料使用温度,防止高温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恶化;并且纤维成纤后,经过连续化收集、热处理、自动铺放和复合气凝胶过程,提高了气凝胶复合材料成型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磁导率铁粉基软磁复合材料构件制备方法,属于软磁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多种金属氧化物混合料、包覆绝缘层铁粉、和高强度高磁导率铁粉基软磁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多种金属氧化物混合料是通过将氧化镁、四氧化三锰、三氧化二铁、氧化锰、硼酸球磨制得,包覆绝缘层铁粉是通过将多种金属氧化物混合料和铁粉置于溶剂中在高速破壁机中与润滑剂混合制得,高强度高磁导率铁粉基软磁复合材料构件是通过将包覆绝缘层铁粉温模压制成生坯,再依次经过硼酸脱水、脱溶剂、脱水预烧结、放电等离子高温烧结最终得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在铁粉颗粒表面形成均匀包覆的氧化镁基磁性绝缘层,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强度和机械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聚偏氟乙烯电催化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超滤膜由负载有电活性材料的疏松基底层和具有拦截小分子微量污染物功能的致密活性层构成,是以亲水性碳布为基底,通过导电聚合物Nafion将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修饰于碳布上,再以修饰后碳布为基底层通过相转化法得到PVDF超滤膜层,形成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聚偏氟乙烯电催化超滤膜。本发明的超滤膜作为过滤工艺与电催化技术为一体的整合膜在微量有机污染物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制备的超滤膜可有效截留废水中微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通过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使污染物在膜表面进一步降解,既能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又能有效缓解膜污染问题。
本发明涉及对硝基苯酚分析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金纳米粒子普鲁士蓝富勒烯复合材料(AuNDs@PB/C60)修饰玻碳电极并利用恒电位沉积聚吡咯法固定复合材料,根据AuNDs和C60对于对硝基苯酚的催化作用检测硝基苯酚的电化学方法。该修饰电极具有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制作步骤少,无毒,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包括:柔性芯模、内缩型脱模装置、柔性RTM外模、固化装置和介质循环装置;所述柔性RTM外模和柔性芯膜之间设置有内缩型脱模装置,柔性RTM外模外侧设置有柔性固化装置,所述柔性芯模与介质循环装置相连。可用于管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该成型装置可实现各种均匀界面、各种异形变截面以及弯曲管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并且可在预制体织物编织成型之后连续进行树脂RTM浸渍及快速固化成型,此外还具有使复合材料制品快速脱模的功能。有效避免了传统金属或木质芯模的成型过程繁琐、功能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与二硼化锆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ZrO2颗粒与B或B2O3颗粒混合球磨,将球磨后混合颗粒加入基体内,对基体的颗粒填充区域进行搅拌摩擦加工,搅拌工具旋转速度为600~3000r/min,行进速度为30~60mm/min,下压量为0.05~0.6mm,倾斜角为0~3°,加工次数为3~8次,加工过程中ZrO2、B或B2O3颗粒与铝基体共同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得到氧化铝与二硼化锆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中,原位合成颗粒Al2O3和ZrB2均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使得该类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高温磨损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中镶嵌陶瓷的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橡胶基板,所述橡胶基板上设有若干个盲孔,在盲孔内镶嵌有与盲孔尺寸相匹配的耐磨陶瓷块,橡胶基板与耐磨陶瓷块采用紧配合或者粘接连接。在橡胶的硫化工艺过程中,在橡胶中嵌入预处理的耐磨陶瓷块,橡胶与耐磨陶瓷块采用紧配合或者粘接连接。本发明复合材料既有橡胶材料韧塑性好,抗冲击的优点,又有陶瓷材料硬度高,耐磨性能优良的长处。可用于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工况,克服了高耐磨性陶瓷材料不耐冲击的弊端。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SiCnw复合薄膜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复合预制体,所述复合预制体浸渍液态树脂固化后即得到所述复合材料;所述复合预制体包括多层碳纤维布,所述多层碳纤维布之间嵌入石墨烯/SiCnw复合薄膜;所述石墨烯/SiCnw复合薄膜为SiCnw均匀穿插分布于石墨烯片层间的自支撑石墨烯/SiCnw复合薄膜。其制备方法中,先将石墨烯和SiCnw分散到水溶液中,通过滤膜真空辅助自组装工艺制备石墨烯/SiCnw复合薄膜,然后将复合薄膜嵌于纤维布之间形成复合预制体,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了石墨烯/SiCnw复合薄膜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热机械性能、纵向导热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微纳米磷酸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铁盐和含磷化合物的水溶液,铁元素与磷元素的摩尔比为(0.9-1.2):1,溶液浓度为0.2-5mol/L;(2)将高分子材料粘结剂分散于步骤(1)的溶液中,高分子材料粘结剂用量为铁盐的0.5-90wt%;(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加入反应釜中,持续加入碱性溶液,使反应釜内的pH保持为2-4,所述反应体系的温度为20-90℃,反应1-60个小时后,得到含有结晶水的球形微纳米磷酸铁/高分子复合材料;(4)将步骤(3)制备的球形微纳米磷酸铁/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300~800℃焙烧3~12小时后冷却,得到产物。本方法制备的且实现了材料碳包覆,对后续制备高密度、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iFePO4正极材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的非晶钎焊工艺,步骤如下:(1)焊前对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和箔状Ni-Cr-Si-B非晶钎料待连接表面进行清理,除去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并进行干燥处理;(2)将箔状Ni-Cr-Si-B非晶钎料置于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之间,待连接件用不锈钢工装板固定;(3)将上述装配好的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待连接件放入真空加热炉中进行钎焊;(4)控制降温速度为20~50℃/min,真空室温度冷却至100℃以下,将钎焊件取出。该工艺不需添加钎剂,能够获得成形良好的接头,满足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结构件在800~1000℃高温的使用要求,发挥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功能的有机硅树脂基耐热透波复合材料与制备技术。本发明涉及的耐热透波复合材料,包括有机硅树脂、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饱和笼形结构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纳米无机填料及助剂,经浸渍、热压、后处理而成,承载能力及电磁性能优良,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高速飞行体对高透波率、高耐热性及高强度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公开一种氮掺杂MoxC/Co/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氮掺杂的二维片状MoxC基体以及原位生长在该基体表面上氮掺杂碳的纳米管组成的三维结构。本发明的氮掺杂MoxC/Co/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兼具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片状的形貌结构,不仅保持了二维MXene的催化特性,而且碳纳米管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另外,本发明的氮掺杂MoxC/Co/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其能够提供更多的多硫化物吸附位点,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从而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本发明属于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卟啉共价有机骨架/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基于该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由于卟啉共价有机骨架/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3D多孔结构而展现出高的比表面积、高电导率和催化氧化的电化学活性,将其涂覆在玻碳电极上形成工作电极,用于构建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用于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实时检测。该传感器在实际检测中展现出极低的检出限和高的选择性,而且其电化学性能稳定、循环使用寿命较长,便于商业化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dS量子点‑配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CdS量子点‑配合物复合材料CdS@Cu(II)‑ADM/Cu,制备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雌酮。具体步骤包括:(1)制备金刚烷胺基配体ADM‑BP,(2)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金刚烷胺基配合物复合材料Cu(II)‑ADM/Cu和CdS量子点‑配合物复合材料CdS@Cu(II)‑ADM/Cu电化学传感器。由于Cu(II)‑ADM/Cu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优异的吸附性能,制备的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雌酮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高,易操作等优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2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Cu2S复合材料Cu2S@Cu(II)‑PPy/Cu,制备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双酚A。具体步骤包括:(1)制备聚吡咯(PPy),(2)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聚吡咯复合材料Cu(II)‑PPy/Cu,(3)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Cu2S复合材料Cu2S@Cu(II)‑PPy/Cu,并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由于Cu2S@Cu(II)‑PPy/Cu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优异的吸附性能,制备的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双酚A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高,易操作等优势。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高效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的NiO/rGO复合材料,属于电催化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NiO/rGO复合材料,纳米NiO颗粒附着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上,纳米NiO与rGO的质量比为100:3‑5;纳米NiO颗粒的尺寸为6‑10nm,还原氧化石墨烯片为单片层;具备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相对于现有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本发明的NiO/rGO复合材料的成本明显降低;是一种价格低廉且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优异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本发明的NiO/rGO复合材料,是以镍盐、氢氧化物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以乙二醇为分散剂和还原剂,采用水热一锅法合成的。原料价廉易得,制备操作简单易行,后处理过程简单,反应参数易于控制,流程短,能耗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轮胎再生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复合体及其施工方法,复合材料包括废旧轮胎,在废旧轮胎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废旧轮胎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之间通过水泥固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建筑垃圾和废旧轮胎结合起来,将二者变废为宝,大大提高了两种行业终端废弃物的利用率,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发明中的复合材料和复合体可实现工厂化加工,直接运送到工地上进行使用,无需在工地进行二次加工,非常方便;复合材料和复合体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耐久性强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氧化铝陶瓷材料为基体、透辉石和铝钛碳中间合金为增韧补强体的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该陶瓷复合材料由氧化铝、透辉石、铝钛碳中间合金为原料制备而成,工艺过程为先按氧化铝85~93%、透辉石2~10%、铝钛碳中间合金5~10%的质量百分比准备原料,然后混料球磨,在氮气气氛下热压烧结,烧结温度1450-1500℃,烧结压力20-30MPA,保温保压30-60分钟。本发明制备的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比纯氧化铝更好的断裂韧性、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该陶瓷复合材料尤其适合于制作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模具、轴承等零部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基柔性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该种工艺直接将铝箔卷辊装入真空溅射镀膜室进行离子轰击溅射去除基体表面的氧化膜,再在基体上溅射沉积Fe78Si9B13或Fe73.5Nb3Cu1Si13.5B9合金形成纳米晶膜,最后在纳米晶合金膜上溅射沉积铜膜或铝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达到宽频高效电磁屏蔽效果,采用溅射离子镀膜和溅射镀膜,膜层与基体、膜层与膜层之间结合强度高,且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整个工艺没有涉及化学溶液和有害气体,杜绝了废水、废气污染,为绿色环保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调节抗冲击结构的复合材料抽油杆。所述复合材料抽油杆由内到外依次由中心混杂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刚性芯层、中部簧片结构混杂韧性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自调节抗冲击层以及表面蜂窝夹心结构碳纤维耐腐蚀层组成。各结构通过合理采用多种纤维混杂组合,从而有效发挥多种纤维的综合特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杆同时具有抽油杆芯部的刚性、中间层对于井下冲击力的自调节保护以及表面中空结构减重的耐腐蚀特性,从而有效提高抽油杆对井下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并有效提高抽油杆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预浸料并对预浸料进行铺贴压实;2:采用模压‑真空袋法对裁剪后的预浸料进行固化成型;3:对预进料进行测试分析;步骤4:判断预浸料的工艺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是,则采用热压罐成型方法制备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如果否,重新调整预浸料的工艺参数,重复步骤2‑4,本发明解决了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温固化后孔隙率大及高温力学性能保留率低、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成本高难模拟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化钼/碳复合材料及基于熔融盐法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碳化钼/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化钼成分的空心纳米管和二维碳片,且该二维碳片的两个表面上均结合有所述碳化钼成分的空心纳米管,形成“三明治”结构的碳化钼/碳复合材料。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可溶性熔融盐、PVP粉末和三氧化钼纳米线混合均匀,得混合粉体。将所述混合粉体置于保护气氛中加热至熔融并保温,完成后去除固体产物中的可溶性熔融盐,即得。本发明采用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安全的融熔盐高温煅烧法,实现了将一维三氧化钼纳米线和PVP粉末一步转换成三维“三明治”结构的碳化钼/碳复合材料,其不仅结构稳定,均一性好且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增强体、镁基体与液体相容剂混合得到悬浊液;将得到的悬浊液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干燥粉末;将得到的干燥粉末进行成型处理得到块体坯料;将块体坯料和镁合金坯料进行熔化混合,浇铸得到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采用低成本的工艺制备石墨烯纳米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通过一步机械搅拌即能实现团聚、褶皱状的工业级石墨烯材料的分散与铺展,不会造成石墨烯材料的机械损伤,同时复合材料的制备对设备要求低,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界面结构可控,具有优良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异物侵入传感器,它由复合材料构件内敷信息传输线构成,具体包括三层结构,即复合材料表层、复合材料底层和中间夹设的信息线层。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形态可以为柱型的防护柱,宽、窄弯管型的防护管和格栅型,并设有固定座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需要防护的地点,用于对高速铁路、大桥包括跨海大桥等方面的防护。当检测到大型物体非法侵入时,造成防护传感器破损,信息线中断,能及时报警,保证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故障率误报率低、安装便利,免维护等优点。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山东济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