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超韧丝蛋白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可降解超韧丝蛋白基材料包含增塑剂、盐及丝蛋白,所述塑化剂为选自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所述盐为选自氯化钙、氯化锂、溴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调节超韧丝蛋白基材料中增塑剂与盐的比例,本发明的超韧丝蛋白基材料具有可调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及水溶性,取决于具体应用,可被开发成各种生物工程材料的原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电解质薄膜及全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锂镧锆氧电解质材料和锂盐、粘结剂、分散剂、溶剂通过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成纳米浆料,在将纳米浆料制备成稳定、致密的超薄电解质薄膜层。此外选择匹配的正负极材料,装配出超薄全固态电池;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材料广泛且成本低。用该方法制备出的固体电解质薄膜能达到1微米,其中无机物含量能达到95%,且全固态电池性能稳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球磨合成二硫化碳的方法。所述合成方法以硫化锂和四氯化碳为原料,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硫化锂和四氯化碳混合,置于密闭的球墨罐中,在室温下,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使其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再通过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加热蒸馏分离固体和液体,将所得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冷却使四氯化碳凝固,固液分离后液体即为二硫化碳。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工艺便捷,所得产物易分离,能耗低,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E)-3-芳基-2-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在水相中三苯基膦、无机碱存在条件下,由Α-溴代乙酰胺与芳香醛在室温至回流温度下“一锅法”反应合成。该(E)-3-芳基-2-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反应工序少,收率高,E/Z选择性好,并减少了废物排放。本发明方法把反应置于水相体系中进行,无需任何有机溶剂,并且不必加入如氯化锂等无机盐添加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大量制备片状二硫化钼/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先用化学方法将石墨制备成氧化石墨烯,分散在去离子水里;2)将商业购买的钼酸钠(Na2MoO4·2H2O)、氯化镍(NiCl2·6H2O)、硫脲(CS(NH2)2)溶解在去离子水里;3)向步骤2)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EG),超声;4)将步骤3)得到的悬浮液转入水热反应中密封,通过一步水热法得到反应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并用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干燥。本发明合成的片状二硫化钼/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可作为新型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催化析氢等的电极材料。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通用遥控器,旨在于提供一种能支持多种模式且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多功能的通用遥控器,本发明包括处理器、操作系统、红外发射管、射频模块、ZigBee模块、射频模块组、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显示器、TFT电容屏、锂离子电池、播放器、拾音器,所述的操作系统安装于所述的处理器中,所述的红外发射管、射频模块、ZigBee模块、射频模块组、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显示器、TFT电容屏、锂离子电池、播放器、拾音器分别通过串行输入输出口与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固态电解质‑正极材料界面用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缓冲层位于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界面之间,所述缓冲层的组分包括氟化锂和碳材料,且氟化锂和碳材料形成交叠堆积结构;所述碳材料为片层状碳材料,优选为石墨烯或/和石墨。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定形二氧化锗/多管道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无定形二氧化锗/多管道碳纳米纤维,其包括:管道化碳纳米纤维和位于所述多管道碳纳米纤维上的无定形的二氧化锗,所述二氧化锗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60%。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无定形二氧化锗/多管道碳纳米纤维益于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及循环性能,该方法简单可控,易操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仿生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的聚偏氟乙烯膜是以具有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海胆壳作为模板,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将海胆壳制成厚度不超过160μm的海胆壳薄片,借助溶剂使PVDF渗透进海胆壳薄片的骨架中并完全填充该骨架,将填充有PVDF的海胆壳薄片用酸浸泡去除海胆壳模板,即得到具备仿生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薄膜。所述具备仿生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用作锂金属电池隔膜时,能显著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导电金属纳米颗粒为载体低温合成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导电金属纳米颗粒为载体,有机硅水解沉积二氧化硅,再与金属、低熔点盐混合、热还原,包覆聚合物,洗涤烘干,获得硅负极材料;导电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铜、纳米银、纳米铁、纳米铋、纳米锡、纳米镍、纳米钴、纳米铟、纳米钛的一种或多种;还原金属为锂、钾、钙、铷、钠、锶、钡、镧以及上述金属的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低熔点盐为镓、锗、锡、铝、镁的氯盐、溴盐和氟盐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为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以及上述聚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硅与导电金属的摩尔比(1~5)∶1;硅:还原金属:低熔点盐的摩尔比为1∶(2~5)∶(1~20);硅与聚合物前驱体的摩尔比为(5~30)∶1。该负极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与锂电池的混合储能逆变器离网模式下的电池充放电电流控制方法,混合储能逆变器工作在离网模式下,当光伏能量充足且电池没有充满时,光伏能量供给负载,多余能量给电池充电,光伏组件输出功率实现最大功率追踪;当光伏能量充足且电池已经充满,光伏能量供给负载,禁止光伏多余能量能给电池充电,防止锂电池过充;当光伏能量不足时,光伏能量和电池能量共同供给负载,光伏组件输出功率实现最大功率追踪;当光伏能量没有时,电池能量供给负载。本发明可以实现电池有充电能力时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最大功率追踪,电池充满时,防止电池过充问题,避免了电池因过压而损坏,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化工安全监控的CAN总线传感器节点。本发明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环境参数采集模块、CAN传输模块和处理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包括7.4V锂电池、5V电压转换电路、3.3V电压转换电路、1.8V电压转换电路。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气压采集单元。CAN传输模块包括光耦隔离单元、CAN收发单元和电源隔离单元。处理器模块以处理器LPC2109FBD64/01为核心,在其外围分别搭建了复位电路、晶振电路、JTAG电路以及ISP电路。本发明传输距离远、实时性强。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对映体过量的光学活性2,3-联烯仲醇的合成方法,通过光学活性丙炔醇与正丁基锂和氯甲醚反应生成光学活性4-羟基-4-芳基-2-丁炔基甲醚,继而与格氏试剂(乙醚溶液)在溴化亚铜的催化下反应合成高对映体过量的光学活性2,3-联烯仲醇。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和试剂易得,产物具有高度的对映选择性,能同时引入多个取代基,且易分离纯化,适用于合成各种取代的光学活性2,3-联烯仲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网状膜对无机颗粒的富集作用和后续的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不对称复合固态电解质膜。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且环境友好,液相成分经交联聚合之后锁定在电解质中,具有快速传导锂离子的作用。制备的不对称电解质由网状结构支撑的凝胶聚合电解质层以及在一侧的富集无机颗粒的复合电解质薄层组成。凝胶聚合物层可以实现与正极侧的柔性接触,而富集无机颗粒的复合电解质薄层则有望抑制锂负极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智能锁,盖板上设有指纹锁模块,第一底座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相对其中心对称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一侧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轴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设有吸盘,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安装槽内壁还设有报警器和锂电池,锂电池对报警器供电,第三安装板一侧设有位移探头。由指纹锁模块实现指纹解锁,并利用位于安装槽内的洗盘对盖板进行抵靠,实现了盖板的防翘起,利用位移探头实现对第一活塞轴伸缩以及第一弹簧的伸缩监测,来实现对盖板防盗的预警,当产生第一活塞轴和第一弹簧发生位移时,说明盖板被撬开,此时由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实现了防盗预警。
本发明涉及一种5‑氯‑2,2‑二甲基戊酸异丁酯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A相与B相换热处理与反应,相继加入异丁酸异丁酯C相、1,3‑溴氯丙烷D相、稀盐酸E相进行反应,在淬灭模块中淬灭,后处理得到5‑氯‑2,2‑二甲基戊酸异丁酯。本发明用正丁基锂代替金属锂,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采用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显著缩短反应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反应效率;产物纯度达到97%以上,收率高达91%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化钴纳米颗粒镶嵌碳纳米片阵列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所述磷化钴纳米颗粒镶嵌碳纳米片阵列材料中,磷化钴纳米颗粒镶嵌在碳纳米片内部,形成枣糕型复合结构;碳纳米片竖立生长在泡沫镍表面,形成阵列结构。制备方法:首先在泡沫镍表面生长ZIF‑67纳米片阵列,然后进行碳化和磷化。本发明可提高磷化钴的电导率、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活性,使磷化钴具有更高的充放电容量和更稳定的循环性能。磷化钴纳米颗粒镶嵌碳纳米片阵列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粘结剂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惰性气体充满反应釜,加入反应原料;(2)在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与乳化剂;(3)向反应釜内通入单体偏氟乙烯与单体乙烯;(4)加热反应10‑30h;(5)反应完成后降压;(6)反应产物经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粉碎后得到新型粘结剂。本发明将PVDF中的F原子被H原子取代,降低结晶度,提高柔韧性,并且降低HF消去反应的机率,有效避免了浆料凝胶化;减少了偏氟乙烯的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还可以减少VDF中F对设备的损害;并且粘结性本身较强,不需要复配其他PVDF来增加粘结性。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为解决水系CMC‑SBR混合粘接剂负极极片的制备过程中经常出现负极浆料飘蓝、负极碾压表面粘辊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负极复合增稠剂、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所述负极复合增稠剂由羧甲基纤维素钠与高取代瓜尔胶按照质量比1:(0.2~5)混合制成。本发明通过引入高取代瓜尔胶制备负极复合增稠剂,在制备负极极片时,与SBR乳液复配,利用高取代瓜尔胶电正性的阳离子基团与SBR表面的电负性羧基基团的亲和性,将SBR锚定在增稠剂上,从而缓解当前CMC‑SBR粘接剂体系的SBR上浮问题,改善负极极片碾压时的粘辊问题,提高负极粘接力,提高锂电池电化学性能。
一种机械手夹爪,包括:支撑单元,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组件和用于导向的导轨;驱动单元,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包括两组气缸组件和限位块组件,两组气缸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夹紧单元相连,并保持动力输出端运动方向与支撑组件的轴向一致,两组气缸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反向或相向运动;限位块组件设置在气缸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运动轨迹上;以及夹紧单元,包括第一夹片连接组件和第二夹片连接组件,第一夹片连接组件、第二夹片连接组件分别与对应的气缸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结构简单及稳定、质量轻、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等优点;不仅广泛适用于锂电池、锂电容及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中。
本实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聚酰胺杂化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无水氯化锂(LiCl)和乙酰胺(DMAc)放入洁净的平底烧瓶中混合,超声使无水氯化锂溶解,得到混合溶液;步骤2:将质量分数为0~1.5%PMIA(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加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超声30min,使其均匀分散;步骤3:在步骤2超声后的溶液中加入芳香聚酰胺纤维,于90ºC下机械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铸膜液;步骤4:将铸膜液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真空脱泡处理;步骤5:将脱泡处理后的铸膜液倾倒于玻璃板上进行制得芳香聚酰胺杂化纳滤膜。本发明杂化纳滤膜的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于控制,对一价盐和二价盐截留率低,对有机染料分子截留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床子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HECK反应:以如式(II)所示的卤代香豆素与式(III)所示的烯烃为原料,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催化剂配体,在有机胺化合物存在下及溶剂A中于20~180℃进行反应1~48小时,反应产物后处理得到如式(IV)所示的蛇床子素的中间产物;(2)烯烃转化反应:在三氯化铬为催化剂,四氢铝锂为辅助催化剂,在反应溶剂为水或醇与DMF-THF的混合溶液中,如式(IV)所示的蛇床子素的中间产物于室温进行烯烃转化反应1~24小时,反应产物分离处理得到如式(I)所示的蛇床子素衍生物。本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原料便宜易得,合成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片/MoS2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它是先用化学氧化法将石墨制备成氧化石墨纳米片,然后用钼酸盐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0.02~0.07M的溶液,加入硫代乙酰胺或硫脲作为硫源和还原剂,硫代乙酰胺或硫脲与钼酸盐的物质量的比为5∶1~12∶1,再将氧化石墨纳米片加入该溶液中,超声处理1-2h,使氧化石墨纳米片充分分散在水热反应溶液中,将该混合物转入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在220-260℃反应20-36h,即可合成一步水热合成得到石墨烯纳米片/二硫化钼复合纳米材料,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纳米片与二硫化钼的物质量之比为1∶2-4∶1。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和工艺简单的特点。本发明合成石墨烯纳米片/二硫化钼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化学储锂和电化学储镁电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喷雾干燥方式制备低成本憎水空心玻璃微珠的方法,其中将硼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混合溶液以雾化的形式加入到高速搅拌的硅酸钠水玻璃溶液中,混合溶液再经喷雾干燥、有机硅表面改性得到憎水玻璃微珠。该空心玻璃微珠具备产率高、成本低、稳定性高的特点。
柔性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冷热气电联供调度方法,包括:逐步引进电转气两阶段运行以及电制冷机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联合制冷技术,并分别建模;以RIES中的电力系统网损和从上级网络购能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建立RIES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RIES电、气、热、冷功率平衡约束关系;使用线性化和二阶锥松弛技术,将原始搭建的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根据预测得到的风机、光伏和各类负荷的运行曲线,利用已经搭建的模型在装有Yalmip优化工具箱的Matlab上调用Cplex算法包进行优化求解;分析SOP、P2G技术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对降低系统网损和成本、提升系统消纳风光能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本发明还包括柔性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冷热气电联供调度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多电平变流器的不间断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供电系统包括高速电力电子开关、三相H桥级联变流器、驱动电路和控制器,高速电力电子开关耦接于电网线路与负载线路之间,三相H桥级联变流器交流侧耦接于高速电力电子开关与负载线路之间,控制器的输出端耦接至高速电力电子开关的控制端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三相H桥级联变流器的控制端耦接,三相H桥级联变流器的直流侧与锂电池耦接。本发明能在网侧电源发生电压跌落后,主动控制三相H桥级联变流器,快速地在1ms内切断电网线路与负载线路之间的高速电力电子开关,随后切换到锂电池储能逆变电路向负载线路进行供电,能够很好的满足不间断供电要求。
本发明涉及生物离子传输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果实冷冻若干小时后室温自然解冻,其中该植物果实为表面光滑且表皮与营养组织紧密相连的品种;将解冻后的植物果实的表皮剥离并将表皮浸泡在离子水中待用。上述膜应用于CO2还原、水分解制氢、锂离子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液流电池。本申请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环保、膜本身可降解无污染、耐酸碱、耐醇、成本十分低廉,离子传输效率高的优点。可高效稳定的应用在CO2还原、水分解制氢、锂离子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暗电流的有机近红外光探测二极管。这种具有低暗电流的有机近红外光探测二极管包括衬底、阳极、电子阻挡层、光吸收层、空穴阻挡层和阴极,其中电子阻挡层为交联的PolyTPD,空穴阻挡层为蒸镀的C60和氟化锂混合物。这种电子阻挡层和空穴阻挡层,可以在保持高的外量子效率的同时,显著地抑制反向偏压下的注入电流和产生电流。最终,本发明的有机近红外光探测二极管实现了低于1nA cm2的暗电流和65%的外量子效率,比探测率(D*)在850~940nm达到1013Jones以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石墨碳纳米管三维多孔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材料通过高温退火反应和溶液刻蚀法制备,由石墨化的碳组成的管腔内径200‑300nm的一维空心管状结构石墨碳纳米管作为纳米框架相互搭接,形成三维多孔超轻碳气凝胶。本发明的石墨碳纳米管三维多孔气凝胶是一种独立的自支撑超轻三维结构,可以直接用做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无需添加额外的粘结剂,在0.01‑3V的电压范围内可保持大于550mAh/g的循环容量,具有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杭州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