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熔体净化用分段式炭陶复合材料转子,包括石墨段和复合段,所述石墨段和复合段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复合段包括C/C复合材料上段和C/C复合材料下段,以及位于C/C复合材料上段和C/C复合材料下段之间的C/C‑SiC复合材料段,所述C/C复合材料上段、C/C‑SiC复合材料段和C/C复合材料下段为一体式结构。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分段式炭陶复合材料转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石墨转子,在腐蚀氧化区域,利用C/C‑SiC复合材料代替原有的涂层或者陶瓷套管,利用SiC材料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石墨转子材料本身固有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复合材料快速粘接修理方法,以具有快速自蔓延固化特点的紫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为基体材料,混合纤维增强材料后制备得到复合材料修理补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对需要粘接修理的损伤区域进行表面处理;2)在处理好的损伤区域表面铺设复合材料铺层,复合材料铺层厚度、方向依修理的实际需要而定;3)采用紫外光光源辐照铺设好复合材料铺层,形成复合材料修理补片,完成对损伤结构的粘接修理。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材料修理补片可设计性强,且制备时只需一次照射就可完成固化,具有固化效率高,抗拉强度好,固化不受纤维铺设层数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增强相透光性能影响,修复效率高等显著优势,特别适合于应急的抢修作业。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热塑加工全天候持久抗静电母料及抗静电复合材料。本发明抗静电母料由具有低离解能的配合剂、加工助剂与含有极性基团的热塑性高分子树脂经过高分子热塑加工设备于25~300℃成型后制得,按质量比配合剂∶热塑性高分子树脂=1∶10~1∶50。本发明还公开了抗静电复合材料,该抗静电复合材料由持久抗静电母料与高分子基材经过热塑加工设备成型后获得。本发明抗静电复合材料具有的特点:1、抗静电复合材料具有浅色及可染色性。2、抗静电复合材料的母料及配合剂选择范围较宽,价廉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无毒害。3、抗静电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抗静电性能持久。
本发明涉及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具体为一种镁基非晶/多孔钛双相三维连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基非晶/多孔钛双相三维连通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为镁基非晶合金和三维连通多孔钛骨架的复合材料,镁基非晶合金填充于多孔钛骨架中,形成双相三维连通的结构。将选定的镁基非晶合金加热熔化,然后通过渗流法或者挤入法将液态合金填充到三维连通多孔钛的孔隙,最后水淬,得到镁基非晶/多孔钛双相三维连通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非晶相和增强相空间三维连通且分布均匀,两相相互强化,解决了镁基非晶合金易发生脆性断裂的问题。该非晶复合材料在大尺寸样品实验条件下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具有比强度高、性能稳定、无缺陷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有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底层通过薄膜撒粉复合机,在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底层上均匀撒上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粉末颗粒,制得生物质基复合材料;撒上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粉末颗粒的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底层进入烘房;该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利用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底层通过薄膜撒粉复合机,在汽车内饰用无纺布复合材料底层上均匀撒上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粉末颗粒,制得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可以使得无纺布复合材料的防腐蚀性显著提升。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封装领域,提供一种钎焊温度在450~510℃之间,用于连接SiCp/Al复合材料与可伐合金的钎料及其钎焊方法。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钎焊温度在450~510℃之间的中温钎料,该中温钎料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Ag:30~50;Cu:5~15;Sn:35~60;Ni:0~3;用该钎料钎焊化学镀Ni后的SiCp/Al复合材料与可伐合金,钎焊后外壳气密性优于1×10-9Pa·m3/S,剪切强度高于65MPa,满足国军标要求。特点在于将SiCp/Al复合材料在高于芯片的装片温度(430℃),而低于SiCp/Al复合材料本身熔点的温度下进行钎焊。这保证了后续的芯片装片工艺能使用Au-Si共晶法(380~430℃),进而保证封装的整体散热效果。SiCp/Al复合材料外壳主要适用于微电子封装中混合集成电路、毫米波/微米波集成电路、多芯片组件和大功率器件的封装外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火烧性能强的复合材料气瓶,解决现有技术所缠绕纤维遇火灾时易失效导致火灾险情加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气瓶内胆,设于气瓶内胆外壁上的气瓶增强层,及缠绕于气瓶增强层外壁上的抗火烧纤维层。本发明来源于中国交通部运用推广项目《新能源汽车用碳纤维全缠绕氢燃料储运设备运用推广》,项目编号ZCKJCD‑201804。本发明在气瓶内胆外壁上烧结固化厚度为1‑1.3倍气瓶内胆厚度的气瓶增强层,再刷涂一层厚度为0.5‑1mm的耐火树脂层,最后缠绕一层1/8‑1/4倍气瓶内胆厚度的耐火复合材料层,可有效增强复合材料气瓶的耐火烧性能,保证复合材料气瓶在遇火灾时不失效,提高复合材料气瓶的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鞘纳米电缆结构的碳纳米管/Mn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锌离子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核鞘纳米电缆结构的碳纳米管/Mn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纳米管、间苯二酚、甲醛在水中预聚合反应50‑70min;2)向步骤1)反应后的体系中加入草酸,聚合反应3‑5h;3)将步骤2)反应后的体系固液分离,干燥,在惰性气氛下于750‑850℃碳化2‑5h,制得碳纳米管/多孔碳复合材料;4)将步骤3)制得的碳纳米管/多孔碳复合材料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反应,即得。本发明的碳纳米管/MnO2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体积电阻率PT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体积电阻率PTT复合材料包括20?55份的PTT,10?20份的间规聚苯乙烯,10?50份的玄武岩纤维,12?16.6份的阻燃剂,3?4.5份的阻燃协效剂,2?5份的相容剂,0.4?0.6份的偶联剂,0.4?0.6份的抗氧剂,0?0.4份的成核剂,0?3份的其他助剂。本发明的高体积电阻率PTT复合材料通过加入间规聚苯乙烯进行改性,可以提高PTT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耐热性,同时加入相应的偶联剂和相容剂将玄武岩纤维与PTT、sPS偶联,在对体积电阻率没有较大影响的同时显著提高了PT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耐腐蚀性方面也具有优异的表现,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汽车、消防、机械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木塑复合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制成:聚丙烯40~65份;杨木粉30~50份;石膏2~20份;相容剂0.5~3份;偶联剂0.5~3份;润滑剂0.5~3份;抗氧剂0~5份;阻燃剂0~3份。本发明以聚丙烯和杨木粉作为基料,在其中添加了特定比例的石膏,从而使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在表现出优异的抗弯强度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的刚韧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27MPa,弯曲强度>47MPa,弯曲模量>4000MPa,缺口冲击强度>4kJ/m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环氧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环氧树脂基料,无机填料,固化剂和纤维织物;所述无机填料由两种不同粒径的填料组成,两种填料的平均粒径的比值为1:0.37‑0.45,其中,大粒径的填料的平均粒径不小于10μm;以填料的体积计,所述两种填料中,大粒径填料与小粒径填料的用量比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强铝合金型材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铝合金型材的截面,并在铝合金型材的截面上预留一个或多个空腔;根据所述空腔的尺寸制备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加强件;将所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加强件粘接到空腔内,即得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强铝合金型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强铝合金型材,包括铝合金型材和至少一个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加强件,所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加强件位于铝合金型材内。本发明提供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强铝合金型材,能够有效避免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粘接在铝合金型材外表面出现的在发生弯曲形变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界面发生剥离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补强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复合材料轮毂及其制备方法,轮毂包括轴承套、复合材料轮辋和多个复合材料轮辐,轴承套的材质为金属,轴承套由一体成型的套体和具有轴孔的连接盘组成,套体同轴心连接于连接盘上,多个轮辐构成环形以固定于套体的外圆周和复合材料轮辋的内圆周上。料轮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制备轴承套;2)通过编织拉挤或拉绕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轮辐;3)将多个复合材料轮辐沿套体周向排列,并相互粘接固定;4)采用模具固定轴承套和复合材料轮辐并通过缠绕工艺制备复合材料轮辋;5)固化成型。本发明中采用的复合材料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重量轻,整体机械性能优良、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结构形式多样,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生态纳米颗粒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改性生态纳米颗粒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由常见建筑原料、化工原料和城市废弃物等复合而成。本改性生态纳米颗粒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原料易得且货源充足,加工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极大促进了混凝土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能优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标准养护和蒸汽养护条件下无法达到抗压强度420MPa以上、抗折强度78MPa以上、氯离子扩散系数3.15×10?12m2/s以下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成型后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和抗氯盐侵蚀性,适用于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420MPa的大型土木工程结构抗氯盐侵蚀性材料。
硅烷交联改性的无卤阻燃EVA复合材料及其硅烷交联改性方法。首先制备EVA/氢氧化铝/纳米镁铝水滑石复合材料或者EVA/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然后将复合材料进行硅烷水交联改性。本发明所述EVA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安全,更易于被研究人员接受。本发明所制备的EVA/氢氧化铝/纳米镁铝水滑石复合材料与EVA/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均强于EVA与单一的阻燃剂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硅烷水交联改性后,EVA/氢氧化铝/纳米镁铝水滑石复合材料与EVA/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S/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ABS/PET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方组分:ABS 100份、PET 10~40份、PETG 5~35份、增透剂1~8份、抗氧剂0.5~3份、加工助剂0.5~3份。本发明ABS/PET复合材料以ABS、PET为基体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各组分发生协同作用,使得ABS/PET复合材料具有高的透明度,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性能优异。另外,该ABS/PET复合材料易着色,着色后可保持材料原有透明效果,材料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强、尺寸稳定、蠕变小。其工艺简单,条件易控,成本低廉,对设备要求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变截面类工型复合材料制件的工装及制造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装由上阳模、下阳模、中间隔板和两侧的复合材料匀压板构成。制造方法,首先制作复合材料匀压板;然后将剪裁成固定尺寸的碳纤维预浸料铺叠在成型工装上,最后把铺叠好的各部分碳纤维预浸料从成型工装上转移到组合固化工装进行整体组合,并封装真空袋;密封完备的预浸料坯料在120-180℃,0.3-0.8MPa下固化成型1~3小时;冷却后,拆除复合材料匀压板、中间隔板、上阳模和下阳模,得到变截面类工型复合材料制件。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可提高制件在固化过程中的压力传递效率,降低制件结构缺陷产生,保证制件的外形和内部质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石墨烯-银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涉及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以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绿色方法在气相中对氧化石墨烯-银离子薄膜进行还原制得石墨烯-银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对环境无害的还原剂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石墨烯-银复合材料,并且该复合材料具有广谱杀菌性和表面增强拉曼效应。本发明方法简单,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学试剂的使用,对环境没有危害,绿色环保。
一种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用粉末的包覆方法,是由异丙醇铝作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及高温热处理法来包覆一层纳米Al2O3,再包覆硅烷偶联剂和硅树脂并将包覆的有机物干燥即得到包覆粉末。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包覆粉末制备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的方法,即是将包覆粉末解碎过筛后添加适量的润滑剂,进而压制成形,最后将压坯进行退火处理即得到所需的软磁复合材料。本发明的软磁复合材料粉末包覆纳米Al2O3均匀致密,同时高温热处理改善了磁粉的成形性。所制备的软磁复合材料具有高的磁导率和更低的损耗,频率稳定性好,随着频率的提高,磁导率衰减很小,在高频下具有更小的磁损耗,并且制备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特别适合于工业化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陶瓷复合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碳纤维12-20%、Ni0.01-0.1%;基体碳20-45%、SiC纳米纤维0.01-0.1%、SiC基体25-40%、Al4C33-5%、Si2-7%、Al2-10%。本发明以0.10~0.65g/cm3的炭纤维预制体为原料,通过去胶、镀镍后,在炭纤维预制体上沉积SiC纳米纤维;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制备C/C-SiC多孔体;所得C/C-SiC多孔体经石墨化处理后,进行熔硅浸渗,得到所述陶瓷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陶瓷复合材料经加工过后制备成陶瓷基制动盘。该制动盘具有力学性能优良、抗氧化性优良、耐耐磨擦、耐磨损等优势,适用于高速高能载交通运输工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热塑复合材料的焊接方法及其中所用到的掺杂树脂,属于复合材料连接固定技术领域。该掺杂树脂包括基体材料和掺杂材料,所述基体材料为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所述掺杂材料为能够吸收光能转换为热能的有色颗粒,所述掺杂材料在所述掺杂树脂中的体积百分比为0.01%-1%。该掺杂树脂可用做碳纤维热塑复合材料焊接的填充树脂,在焊接时,于待焊接的碳纤维热塑复合材料之间填充一层上述掺杂树脂,并以激光照射该掺杂树脂,激光束在此掺杂树脂内部传输,被该掺杂树脂吸收形成一条热源带,对该填充用的掺杂树脂和碳纤维热塑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进行加热,并使其融化,熔融态的树脂材料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流动、扩散、凝固,即可形成焊接。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Ni基合金/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述Ni基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由Ni基合金和三元层状MAX相陶瓷组成,其中M为过渡族元素,A主要为ⅢA和ⅣA族元素,X为C或N,本发明Ni基合金/三元层状MAX相陶瓷复合材料室温下的摩擦系数在0.40-0.50,600℃高温下的摩擦系数在0.35-0.40,与现有Ni基高温合金的摩擦系数基本相同;Ni基合金/三元层状MAX相陶瓷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和600℃高温下的磨损率均在10-5mm3/N·m数量级,远小于现有Ni基高温合金的磨损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化聚乙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氯化聚乙烯粉体100、有机硅烷1-10、去离子水600-1000和乳化剂0.1-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先将氯化聚乙烯与有机硅烷进行复合,然后将其置于酸性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氯化聚乙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且可消除共混法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氮化硅界面的透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氧化物纤维或者纤维预制件的表面采用低压化学气象沉积的方法沉积一层氮化硅涂层;(2)将沉积氮化硅涂层后的氧化物纤维或者纤维预制件放置进行5~8次硅溶胶浸渍-烘干工艺;(3)将每一次烘干处理后的复合材料放置在600~800℃下烧结处理0.5~1小时;(4)将最后一次烧结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表面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一层氮化硅涂层。本发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好,复合材料韧性高,抗热震性能好,复合材料孔隙率降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智能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0-3型水泥基压电智能复合材料,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本发明的水泥基压电智能复合材料,是以水泥材料为基体,以压电材料的微粒为功能材料,球磨混合后,按一定的水灰比加水,压制成型;型材的两面粘接电极后,施加一定的电压极化制成0-3型水泥基压电智能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0-3型水泥基压电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外部极化电压,提高极化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成:聚丙烯50~98;无机填料0~30;增韧剂POE 0~15;VOC吸附剂0.5~2;抗氧剂0.1~1;光稳定剂0.1~1;其他助剂0~2。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使用适量降挥发表面活性剂在复合材料体系中,使得所制得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挥发性有机物。2、本发明所制得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在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同时,材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基本不受影响。3、本发明提出的降低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提取DNA的方法及试剂盒。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a)将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与含DNA的液态样品接触,形成液态混合物,其中所述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性内核、中间二氧化硅包覆层和外壳,其直径为50-300nm;(b)用磁场将吸附了DNA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与液态混合物分开,从而得到吸附有DNA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可简便有效地从各种样品中抽提出DNA。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 及聚酯/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纤维结构,包括纤维和由这种 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或薄膜的制备方法。将碳纳米管、聚酯原料 分散在合适的聚酯溶剂中,形成稳定的聚酯/碳纳米管溶液或分 散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聚酯/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纤维结 构,包括纤维和由这种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或薄膜。该复合材料 中的碳纳米管占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数为0.001~90,纤维的 直径范围为1~10000nm,优选为10~1000nm,体积电导率为 1×10-17~ 102S/cm。其在纺织、抗静电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高效分离介质、增强材料、导电材料、导热材 料和吸波材料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做电路基板的复合材料板,兼具高刚性以及低介电常数且特别适合用于制作高频电路基板;其是将聚四氟乙烯以及氟化乙烯丙烯聚合物FEP均匀混合以做为该复合材料板的基材,并在该高分子基材中加入陶瓷颗粒填充物,如二氧化硅做为增强材料,其中该陶瓷颗粒填充物占复合材料板总重的55wt%~85wt%,而该FEP则占复合材料板总重的0.5wt%~10wt%,如此制得的复合材料板的介电常数低于3.5且刚性还比目前同等级的商品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湿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双马来酰亚胺/微胶囊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该方法通过将聚脲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填充在烯丙基化合物改性的BMI中得到一种新型的改性树脂体系。这种新型的复合材料与未添加微胶囊的BMI复合材料相比,其耐湿热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用于对材料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的国防与民用工业中的尖端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