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和半金属氧化物粉末,当将其应用到环境中时,其抑制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其中所述粉末包含粒度分布为0.1‑100微米的颗粒,所述颗粒为牢固结合的纳米级材料晶粒的多孔复合材料,且具有少于约10‑4重量%的自由基物质,其中所述晶粒的表面积为75‑300m2/g,并且其中所述粉末适于在所述颗粒与微生物接触时释放活性氧物质(ROS)爆发。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其既能保持强度又能应对高频,并能够实现低矮小型化。电感元件具有:复合体,其多层的复合层构成,该复合层由无机填料以及树脂的复合材料构成;以及多层的螺旋状配线,它们分别层叠于复合层上,并且被比该复合层靠上层的复合层覆盖。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5μm以下,电感元件具有外部端子,在配线的一侧即输出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外部端子,在配线的另一侧即输入侧的上下两端中的仅一端设置有外部端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100),其包括:一对转向架(106a、106b),每个转向架具有被配置为用于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轮(108);由所述一对转向架(106a、106b)支撑的框架(104);以及由所述框架(104)支撑的箱(102)。所述箱(102)具有:基部部分(110),其限定至少一个捕集区(124);基本上竖直的第一端壁(114a);基本上竖直的第二端壁(114b);在所述第一端壁(114a)和所述第二端壁(114b)之间延伸的两个纵向侧壁(116a、116b);用于在其中装载产品的内部空间(118),所述内部空间(118)至少基本上由所述第一端壁(114a)、所述第二端壁(114b)、所述两个纵向侧壁(116a、166b)和所述基部部分(110)限定;以及与所述基部(110)相对的开口(120)。所述箱(102)由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部分(103a、103b)形成,每个部分(103a、103b)至少基本上由复合材料形成并且模制为单一结构。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飞机乘客座椅(100)的座椅靠背(102)。此类座椅靠背(102)可以包括形成为单件的一体结构芯(112),其包括主体(138)和法兰(140)。主体(138)和法兰(140)可以分别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法兰(140)可以包括从主体的后向侧(132)分别沿一体结构芯(112)的左侧边缘、顶(134)侧边缘、右侧边缘延伸的部分。法兰(140)可以是非管状法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孔泡状高分子聚合物泡沫芯材表面封孔设备及工艺,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加热系统、伺服定厚系统、冷却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加热、定厚、冷却的功能,达成连续化的生产目标;工艺为基于上述设备,进行210~230℃的加热温度设置、0.5~3m/min的运转速度设置、0.5~4mm的厚度损耗值设置和水风混合喷淋冷却;使泡沫芯材表面的一定厚度热熔损耗并再结晶,从而实现上下表面的同时封孔。该方法在不改变泡沫芯材的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泡沫芯材在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中,树脂在泡沫芯材上下表面的吸收量下降,由未封孔的两个表面树脂吸胶量1300~1900g/m2,下降到封孔后的两个表面树脂吸胶量400~900g/m2。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接剂的注入方法及构造体,在注入粘接剂时能够确认粘接剂注入区域内是否残留有气泡,可减少粘接剂的内部所含的气泡,减轻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降低。将外板和加强件粘接的粘接剂的注入方法包括:定位步骤(S12),将外板和加强件定位;密封件配置步骤(S14),配置封堵外板和加强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注入步骤(S16),将粘接剂按照从粘接面一端部侧朝另一端部侧的顺序向加强件的贯通孔内注入。在步骤(S16)中,具体而言,在向贯通孔注入粘接剂时,在能够从与正注入着粘接剂的贯通孔相邻的另一贯通孔识别粘接剂的阶段,使要注入粘接剂的贯通孔从正注入着粘接剂的贯通孔转换至能够识别粘接剂的贯通孔。
本文公开了式I的半导体聚合物和包含所述聚合物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表现出近红外余辉发光。式I的聚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其中,n、m、o、p、A和R1至R7如本文所定义,并且r用于表示重复单元的随机顺序。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废气再循环的系统和方法。具体地,公开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可以包括能够接收入口空气的入口空气端口、能够释放入口空气和废气的混合物的出口、以及与入口空气端口和出口成一体并且将入口空气端口和出口连接在一起流体连通以形成整体结构的主体。主体中可以限定用于混合入口空气和废气的腔,废气再循环混合器由复合材料组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CFK衬料的导轨,其用于机动链锯,其带有一件式的、长形伸展的由钢构成的基体,其中,基体具有平的轨道侧面且在其相对而置的周缘处具有用于接合锯链的驱动元件的引导槽。在周缘之间在基体中构造有长形伸展的窗,其填充有由包括树脂和纤维的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的衬料。纤维在基体的纵轴线的方向上取向。根据本发明,衬料由利用树脂相连接的多个纤维层构成,其中,中间层由至少一个纤维层形成,其纤维相对于基体的纵轴线成角度。在中间层的两侧上铺有带有在基体的纵轴线的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至少两个纤维层,其中,内纤维层向外被纤维织物覆盖。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至少二排列方向相异的复合材料层迭合形成一原料层,并于该原料层的一面的预定位置设置二条状件,再将原料层的相对两端朝设置条状件的一面弯折延伸,再反向弯折并覆盖条状件,以形成一概呈U形的预成型体,将该预成型体进行缝合并于一模具中硬化成型为一轮圈,借此,本发明能提供结构强度与张力兼具的轮圈。
本发明涉及用于智能电动工具入口的系统和方法。提供了用于设计来操作产品中特定系列的已知的紧固件的复合材料工具的系统和方法,紧固件具有受约束的入口和特定的扭矩要求。系统包括显示屏、数据库、用于扫描的装置和至少执行被配置来操作显示屏、数据库和用于扫描的装置的操作系统的计算装置。该计算装置进一步被配置来电子地选择虚拟的插座,其被配置来适当地接合紧固件在其驱动端处,虚拟地将紧固件放置在虚拟的受约束的入口内的前固定和后固定位置处,以及电子地确定在前固定或后固定位置中任一处或两处存在干涉条件。当干涉条件存在时,计算装置电子地选择带有不同尺寸的另外的插座,并且重复虚拟地放置紧固件和电子地确定步骤。
公开了一种可生物吸收的生物医学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管状支架,所述支架包含多个互相连接的聚合物支柱。所述互相连接的聚合物支柱限定多个可变形的小槽。所述聚合物支柱具有不超过150μm的平均厚度。还公开了用于制造所述可生物吸收的生物医学植入物的方法,包括制造用于管状支架的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工具和用于加工工具的刀片,具体而言,一种用于对材料(42)尤其用于木料或木质的材料、塑料和/或复合材料进行旋转切削加工的加工工具(11b)包括在周缘方向上布置的至少一排的带有弯曲的刀刃(19)的在俯视图中基本上正方形的各个刀片(17),其具有楔角β并且以轴线夹角λ相对于转动轴线(12)进行布置。正方形的刀片(17)的刀刃(19)具有大于13mm且小于15mm的长度、小于50mm的刀刃半径以及小于60°且大于45°的楔角β。
一种飞行器的散热器组、飞行器及装配散热器组的方法,散热器组包括:两个间隔开的面板,包括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造的内面板和外面板;蜂窝状芯,定位于两个间隔开的面板之间;以及一个或多个热管,延伸穿过蜂窝状芯。飞行器包括本体和彼此相对地操作地耦接至本体的两个散热器组。
本发明涉及通过包含由陶瓷基质致密化的纤维增强物的复合材料制备的部件,所述部件具有外表面,其特征在于用固体形式的表面涂层涂覆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表面涂层包含硅和镍的合金,其中硅的重量含量为29‑45重量%,或包含硅和钴的合金。
包含具有至少0.05mm的中值长度和至少2,500∶1的长宽比的CNT的碳纳米管(CNT)片被布置为随机取向的均匀分布的图案,并且具有至少1gsm的基重和小于1.0的相对密度。CNT片如下制造:通过在过滤材料上的连续池中施加CNT悬浮液至足以防止CNT悬浮液在过滤材料的表面上混凝的深度,并且抽吸分散液体通过过滤材料,以提供均匀的CNT分散体并形成CNT片。CNT片可用于制备用于电磁波吸收,雷击损耗,EMI屏蔽,热界面垫,能量储存和散热的CNT复合材料层压体和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机体、粉料收集器和控制装置;机体内设有直接金属烧结区、激光熔覆区和中间隔板;直接金属烧结装置由粉料室、烧结室、粉料刮板和激光发射装置组成,粉料刮板设置于分隔板顶部的平面上;所述烧结室还具有依次设置的底板、托盘、承载底座和升降装置,激光发射装置设置于烧结室上部;中间隔板是由烧结室的一部分侧壁形成的;激光熔覆区内设有机械手和激光熔覆装置;打印装置还设有两个风枪。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不用单纯使用一种方法加工,工件的几何形状范围得到提升;更容易采用复合材料;方便打印特定的结构,比如悬垂结构;缩短零件的后处理时间;优化空间配置,设备一体化。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其包括第一电梯轿厢(1)、第二电轿厢(2)、安装在固定位置上的可旋转绳轮(3)、以及将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1,2)悬置在绳轮(3)的相对侧的绳索(R),绳索(R)包括越过绳轮的至少一个绳(4),至少一个绳(4)在绳轮的第一侧连接到第一电梯轿厢(1)并且在第二侧连接到第二电梯轿厢(2)。上述绳(4)包括至少一个负载承载元件(1),至少一个负载承载元件(1)被取向为平行于绳的纵向方向并且由包括嵌入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加强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加强纤维是被取向为平行于绳(4)的纵向方向的碳纤维。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合结构(30)的圆角填料(390)及形成其的方法(400)。所述方法(400)包括:确定细长空隙空间(38)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细长空隙空间在由复合材料(31)的多个层片(48)限定的过渡区(40)内延伸;以及确定过渡区(40)的材料性能域。所述方法(400)还包括: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圆角填料(390):组合多段复合带(160)以限定与细长空隙空间(38)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圆角填料(390)横截面形状;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过渡区(40)的材料性能域来确定多段复合带(160)中的每段复合带的多段增强纤维(90)的取向。圆角填料(390)包括具有选择性取向的增强纤维(90)的圆角填料(390)。复合结构(30)包括圆角填料(390)。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加强复合材料的织造预型件(200),这种织造预型件可以平织然后折叠成形。预型件(200)具有三维织纹结构,用填充纤维织造,从而提供经向纤维(216)层的层与层互锁、以及各层内的纤维互锁。至少两个腿(225,235)自基底(220)伸出,基底和腿各自具有至少两层经向纤维。腿可以互相平行或成一定角度,或者在腿之间可以具有可变宽度U形夹(250)。基底和/或腿的外端优选具有楔形,通过以阶状图案终止经向纤维的各层而形成楔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织造预型件中形成可变宽度U形夹的方法。
亲水性薄膜包括基材薄膜以及至少存在于基材薄膜的表面的微粒。微粒由选自氧化钨微粒和氧化钨复合材料微粒的至少1种构成。微粒的平均粒径在1nm以上200nm以下的范围内,且微粒的长宽比在1以上3.5以下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定影子系统和制备定影子系统的部件的方法。所述制备定影子系统的部件的方法可包括提供一个定影器部件,所述定影器部件包含一种基材;和提供一种包含多个碳纳米管、一种稳定剂、一种疏水聚合物和一种溶剂的分散体,其中所述多个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所述方法也可包括将所述分散体涂覆在所述基材上以形成涂覆的基材;和加热所述涂覆的基材以形成一个疏水复合材料涂层,使得所述定影器部件的外表面具有至少约120°的水接触角。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具有高的过渡金属捕捉能的功能层和电极复合材料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粘结剂组合物。本发明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粘结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和水,上述水溶性聚合物包含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含有磺酸基的单体单元,并且包含2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
一种设计轻质、有强度、材料高效的挤压和拉挤成型的型材、型材段(4)和在型材生产中利用旋转模具生产的表面的新方法,所述旋转模具可以在正确位置形成优异的抗压缩、弯曲和翘曲性、更高的能量吸收和合适的强度,所述方法通过:沿着(_t)+穿过挤压方向来改变厚度、制造增强图案(2、3)、改变型材厚度(t、_t)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改变角度(10、11)和图案(2、3),所述角度和图案相对于所使用的材料的量增加了型材段/表面抵御压缩、弯曲和翘曲的抗性,并且产生可以在强度/重量、刚度/重量比、机械能吸收/重量单位、变形和固有频率、传热能力、层流的破坏、用于化学和/或电化学反应的增加/优化的表面等方面具有优异特性的优化梁件和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碳纳米管颗粒的方法使得能够通过重复挤出步骤降低包含于颗粒中的碳纳米管的粒径来制造改善了对溶剂的分散特性的颗粒。本发明提供了颗粒形式的碳纳米管而非粉末形式的碳纳米管,从而改善了可由粉末飞散引起的各种问题,并且所述碳纳米管由于高的表观密度而在运输、运送和改进方面更有优势,从而允许更有效地应用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造。
披露了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具有内组件、由复合材料形成的复合基部组件以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闭合插入件。该内组件包括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压力管、被布置成邻近该第一端的杆导向件、被布置成邻近该第二端的压缩阀、被布置在该杆导向件与该压缩阀之间的活塞组件、以及操作性地附接至该活塞组件上并由该杆导向件支撑的杆。该金属闭合插入件操作性地附接至复合基部组件上邻近该杆导向件,使得该金属闭合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连接至该复合基部组件上。该金属闭合插入件相对于该复合基部组件支撑该压力管和该杆导向件中的至少一者。
为了能够在每一个周期内将规定量的纤维材料可靠地供给至加热缸内,从而能够连续地制造均质的复合材料,使增塑单元包括纤维供给装置(3),该纤维供给装置(3)向加热缸(1)内供给规定量且规定长度的纤维材料(A2),纤维供给装置(3)包括:剪断部(12),将从卷盘(11)引出的长条的纤维材料(A1)剪断为规定的长度;压送部(13),将在剪断部(12)剪断的规定长度的纤维材料(A2)压入加热缸(1)内;以及纤维移送装置(45),将滞留于剪断部(12)内的纤维材料(A2)强制地移送至压送部(13),作为压送部(13),采用具有压入缸(41)以及压入活塞(42)的压送部,作为纤维移送装置(45),采用真空装置。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