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其包含具有阳离子的离子液体,所述阳离子包含氮原子和醚基团。在所述阳离子的中心处的氮原子和在所述醚基团上的氧原子布置为单个碳原子位于所述氮原子和所述氧原子之间。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该电解质溶液的锂金属电池。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级联还原反应方案、然后使用CO2作为介质通过消解和沉淀流程以及一系列物理分离程序直接从废锂离子电池的废正极和负极粉末回收锂和有价值的过渡金属如钴、镍和锰成高级别产物的方法。
提供了一种用于钛酸锂电极、石墨电极和锂离子电池的低温运行的电解液以及使用该电解液的电极和电池。所述电解液包含1~30vol%的分子量小于105g/mol的低分子量酯和至少一种非氟代碳酸酯。电解液添加剂可以包括0.1~10wt%的氟代碳酸乙烯酯,特别是当与石墨阳极一起使用时。另一种电解液包含至少70vol%的高含量的低分子量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的寿命特性且物质稳定性高的电化学元件用添加剂、使用该电化学元件用添加剂的电化学元件用电解液、电化学元件、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解液、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电化学元件用添加剂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的电化学元件用添加剂的特征在于,由通式:[(BO)3(OR)3]m(H2O)n(式中m、n为1以上的整数,R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以上的有机基团。)表示。电化学元件用添加剂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硼酸与醇的脱水缩合来合成。
提供了由薄膜铌酸锂制成的光学装置及其制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光波导。所述光波导包含铌酸锂。所述光波导具有沿所述基板横向延伸的中央脊。电极对设置在所述光波导的所述中央脊的相对侧。
本发明涉及用于非水电解质溶液的添加剂,包括所述添加剂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溶液、以及包括所述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添加剂在电极表面上形成稳定的膜同时、还可抑制引起电池中的副反应的金属异物的产生。
本发明涉及锂盐混合物。其还涉及适合用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的溶解在溶剂中的所述盐混合物。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集电体,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且形成电极混合物层,其中,在将形成所述电极混合物层的集电体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三维中心面平均粗糙度SRa设为A,将所述集电体表面的实际表面积与几何面积的比(实际表面积)/(几何面积)设为B时,满足A≥0.10μm以及6≤(B/A)≤15。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降低经济负担的同时维持电极质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装置。其中,在电极箔(1)的表面涂布浆状的电极材料(18)后,将包含与电极材料(18)所包含的液体成分不同的液体成分的固化液作为高压加热蒸汽从电极箔(1)的上方供给到电极材料(18)的表面,同时从电极箔(1)的下方供给高压低温空气,进行冷却电极材料(18)的固化工序。由此,在使电极材料(18)固化之后,从电极材料(18)中去除液体成分,使其干燥。
本发明涉及橄榄石型结构的磷酸锰铁锂LiMn1-xFexPO4(0.05≤x≤0.5)颗粒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原料的混合溶液的中和反应得到水系浆料的第一工序;将第一工序中得到的浆料进行水热处理,使所得到的化合物的LiMn1-xFexPO4(0.05≤x≤0.5)的生成率为75wt%以上、微晶尺寸为10~250nm后,清洗该化合物的第二工序;在第二工序中得到的化合物中添加有机物,得到碳量为3~40wt%前体粉末的第三工序;将第三工序中得到的前体粉末进行烧制的第四工序。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使用磷酸锰铁锂颗粒粉末的制造方法得到的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制造,且作为二次电池,充放电容量大,填充性和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
一种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在溶液中可释放磷酸盐离子的化合物和金属铁,溶解金属铁,随后焙烧,因此合成磷酸铁。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使原料混合物反应,同时将其研磨变小或者回流,可生产具有细粒直径和显示高活性的磷酸铁正极材料,并利用在焙烧之前具有细粒直径的前体。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其含有硫和多孔碳的复合物以及满足下述式(1)所示组成的玻璃粒子和/或满足下述式(1)所示组成的玻璃陶瓷粒子。LiaMbPcSd?(1)式中,M为B、Zn、Si、Cu、Ga或Ge,a~d表示各元素的组成比,满足a : b : c : d=1~12 : 0~0.2 : 1 : 2~9。
本发明提供一种五号锂一次电池,具备:将以二硫化铁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1)与以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2)隔着隔膜(3)卷绕而成的电极组(4)。负极(2)中的与正极(1)对置的部分的质量在0.86~1.1g的范围内,隔膜(3)的孔径为0.1~10μm的范围内的微孔的累积容积为0.25ml/g以下,并且隔膜(3)的格利值在100~1000秒/100ml的范围内。
本申请涉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复合正极活性物质。该复合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镍类活性物质和在该镍类活性物质的表面上形成的含有钴‑硼化合物的涂层。本申请还涉及制备该复合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本申请进一步涉及包括含有该复合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的锂二次电池。
本发明提供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物质,以及阴极和包括该阴极的锂二次电池,阴极活性物质包括次级粒子,次级粒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初级粒子的聚集体,初级粒子系数大于或等于30μm‑1,且初级粒子的总圆周长度大于或等于220μm。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电解质、制备所述聚合物电解质的方法和包括其的锂金属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具有至少一种由式1表示的第一重复单元和至少一种由式2表示的第二重复单元,其中,式1中的R1‑R4、L1、和m以及式2中的R5‑R7、L2、G和n与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和藉由包括该电解质溶液而具有改善的寿命特性和高温稳定性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电解质溶液包括一种用于在电极表面上形成稳定的SEI膜和保护层的添加剂,以防止电解质溶液与电极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是含硅的能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粒子,将X射线衍射图案的分析中的28.0°≤2θ<28.2°的最高值设为P1,将28.2°≤2θ≤28.6°的最高值设为P2时,成为1.00≤P2/P1≤1.10。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空气电池的双极集电器,其包括板状的基底。具有预定高度的多个纳米线在基底上经阳极化处理且呈柱状。在多个纳米线之间形成气道且流入电池的外部空气通过该气道移动。所述多个纳米线包括二氧化钛(TiO2)。
本发明使用一种微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原料乳液(13)喷射成液滴状的工序,其中该原料乳液(13)是在可燃性液体中,以液滴形式分散有除了含有硅的微粒和锂离子之外还含有硅和锂以外的原料金属离子的原料溶液的油包水型乳液;以及使液滴(21)中的可燃性液体燃烧而形成微粒(27)的工序。在原料乳液(13)中,也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是HLB为3~6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包括结晶碳的核,设置在所述核表面上的金属纳米颗粒和MOx纳米颗粒(其中x为0.5~1.5,且M为Si、Sn、In、Al、或者其组合),和包围所述核表面、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和所述MOx纳米颗粒的包括无定形碳的包覆层。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所述负极活性材料。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 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a)下面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b) 选自下列的化合物:砜基化合物,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 (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式中R1为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或C6~C10芳基,优选甲基,乙基,或甲氧基,X为卤素,且m和n为1~5的整数,其中m+n小于等于6。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电极活性材料,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并且包含锂、过渡金属、氟(F)和氧,其中层状结构包括仅由锂组成的锂层和仅由包含镍的过渡金属组成的过渡金属层,就氧化数而言,镍包括Ni3+和Ni2+,并且Ni2+与Ni3+的比率(Ni2+/Ni3+)随着氟含量增加而增大。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和负极,其中,所述正极包括包含钴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在表层部包含所述钴、铝及氟,在所述表层部中,所述铝具有浓度梯度,并且,在利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的线分析结果中,所述氟具有:在比所述铝具有的峰值更接近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区域被检出的峰值。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即使在高电压状态下也具有优秀的安全性的阻燃性或不燃性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中的负极活性材料, 其中含有一种可以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的超细颗粒。该颗粒的 直径在1nm-200nm之间,由拉曼光谱法测得的拉曼位移为480cm-1-520cm-1以及半峰全宽为10cm-1-30cm-1。
一种非水电解液,该电解液可最好用于制备具有优良循环性能的锂二次电池。[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中,电解质盐溶于非水溶剂中,其中还加入0.01-10%重量的碳酸亚乙烯酯化合物和0.01-10%重量的炔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新的高性能材料,其从可用于制造锂离子可重复充电(或蓄电)电池阴极的掺杂锂钴氧化物颗粒制得。所述掺杂剂选自由镧系元素氧化物构成的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为提供一种改善可重复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蓄电容量的方法,以及一种制造本发明中的掺杂锂钴氧化物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包含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及至少一种二氧戊环基添加剂。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其他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