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锂二次电池用电解质和含有其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电解质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优异的低温放电容量和优异的生命周期特性。
本发明涉及提供含硅活性材料,其减少了这种活性材料的缺点,即在充电和放电循环期间的严重体积变化,并改进了基于该活性材料的电极的耐久性,其中根据本发明,通过ALD和/或MLD在该活性材料上进行涂覆,并使用选自如下的前体:氯化钛(IV)(TiCl4)、水、乙二醇、甘油、三甲基铝(TMA);二乙基锌(DEZ)、乙二醇、甘油、马来酸酐;乙醇胺、氢醌、7‑辛烯基三氯硅烷;臭氧、原钛酸四异丙酯、四丁氧基锆。还公开了负电极、锂离子电池组电池、车辆以及制造所述活性材料和电极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掺杂有三价金属(Me)的正极活性材料和包含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掺杂有三价金属(Me)的由式LixMn2MeyO4(此处,x为0.5~1.3,且y为0.01~0.1)表示的正极活性材料。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锰离子的释放大大下降,因此所述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集电器;在所述集电器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直接接触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还公开了包括所述负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正极的集电体,该集电体包括铝含量为98~99.5wt%的铝合金,并且具有115~265MPa、优选为115~160MPa的拉伸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输出的锂二次电池用复合电极和包含所述复合电极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在其中具有混合的两种以上活性材料的复合电极中,具有小粒度的活性材料通过聚集和二次粒化以使得混合活性材料粒子具有均匀尺寸的方式包含在复合电极中,由此电导率提高以具有高输出特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该电极的可充电锂电池。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包括i)集流器、ii)设置在集流器表面上的第一电极组合物层和iii)第二电极组合物层,所述第二电极组合物层距离集流器比第一电极组合物层距离集流器远。此外,第一电极组合物层和第二电极组合物层均包含活性材料和导电材料,其中,第一电极组合物层的导电材料的量与第二电极组合物层的导电材料的量不同。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锂金属电池的隔板和一种包括该隔板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隔板具有包括高含量的粘合剂树脂的多孔涂层。多孔涂层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含量为基于100重量%的多孔涂层的25重量%或以上,并且所述多孔涂层面对负极。
一种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及用于其中的电极,其中,所述电极包括集电器、涂物层以及复合膜层。涂物层设置于集电器的至少一表面,且所述涂物层包括活性物质。复合膜层则设置于涂物层的一表面。复合膜层包括第一层与第二层,其中,第一层介于第二层与涂物层的所述表面之间,且第一层和第二层具有不同的水接触角。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化学蓄电池,包括通过集电器基板相互隔开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化学单电池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化学单电池。上述基板的第一面支撑第一电化学单电池的电极,并且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支撑所述第二电化学单电池的相反符号的电极。每个单电池包括由电解质隔开的正极和负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含锂化化合物并且所述负极包含元素硫。
提供高密度的正极电极的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沿和运送正极混炼物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的叶片和/或叶片的组合的连续式混炼机,而且通过使混炼时的固体成分含量达到90~98重量%,向混炼物提供高剪切力,使导电助剂均匀地粘着在正极活性物质表面,通过进行压缩工序前的电极高密度化,实施电池的高容量化。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隔板、制造其的方法、和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并且根据本公开内容实施方式的隔板包括具有多个孔的多孔聚合物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多孔聚合物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聚合物涂层,其中所述聚合物涂层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羟基和芳环的热固性酚基树脂,并且所述热固性酚基树脂的涂覆量是基于所涂覆的一个表面的每1m2所述多孔聚合物基板0.01g至3g。当本公开内容的隔板因燃烧或类似者而暴露于高温时,多孔涂层的热固性酚基树脂热固以形成网络结构,由此在没有使用无机颗粒的情况下改善隔板的耐热性并在浸渍于电解质溶液中时抑制隔板的热收缩。
本申请课题是提供优异性能的导电材料分散液、使用该导电材料分散液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解决该课题的手段是使导电材料分散液至少含有导电材料、分散介质、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和纤维素系树脂,相对于纤维素系树脂100重量份,以10~200重量份含有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
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添加剂、电解质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的锂电池,添加剂由化学式1或化学式2表示:[化学式1];[化学式2]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包括:电极,其选自包含锂基材料的阴极或包含导电材料的阳极;和可熔融转换的包封层,其覆盖所述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层。所述可熔融转换的包封层包括直径在大约100nm到300nm范围内的纳米纤维的网和包埋于所述纳米纤维网中且涂布于所述纳米纤维网上的聚合物微球,其中所述聚合物微球的直径与所述纳米纤维的所述直径的比超过30。所述聚合物微球熔融以形成所述电极的介电涂层,从而防止在大约100℃到200℃的温度下起火或热失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硫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反应性和寿命特性并且具有降低过电压的效果。
提供一种石墨粉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所述石墨粉的电池电极用石墨材料、锂电池用电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石墨粉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得的总细孔容积为8.0μL/g~20.0μL/g,粒子为鳞片状粒子,粒子的菱面体晶体的峰比例为5%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加压下将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和水的混合液加热至150~190℃,在混合液中生成前体,并且将包含前体的混合液的pH调节为6~8的第一工序;在第一工序之后,将前体加热至425~650℃使活性物质生成的第二工序。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碳复合物,其包含多孔碳材料和在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内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硫。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硫碳复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包含所述硫碳复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
提供了锂离子电池材料,例如锂离子阴极,具有尖晶石,其特点是具有紧密堆积的面心立方岩盐型结构和尖晶石样的有序TM(TM优选地占据两个八面体位点16c和16d中的一个),有利于Li的快速传输动力学。这类尖晶石与普通尖晶石具有较大的偏差,并具有以下式子:Li1+xTM2‑yO4‑zFz,其中0.2≤x≤1、0.2≤y≤0.6和0≤z≤0.8;并且TM是Mn、Ni、Co、Al、Sc、Ti、Zr、Mg、Nb或其混合物。尖晶石达到了比传统尖晶石更高的重量能量密度,同时在极快的充电/放电速率下仍能保持高容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其能够赋予锂二次电池优异的低温输出特性、优异的高温循环特性和优异的高电压耐性。在此公开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具备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位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且不含Li的第1被覆部、和位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且含Li的第2被覆部。所述第1被覆部含有由TiO2或TinO2n‑1(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表示的钛氧化物,所述第2被覆部含有含Li和Ti的复合氧化物(其中Li相对于Ti的原子数比为0.1以上且3以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或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固定支架和若干个单体电池,壳体、固定支架和若干个单体电池形成有适于冷却液流动的第一流动空间或第二流动空间:第一流动空间通过由四面侧板形成的壳体及由上下两层平板形成的固定支架围合形成,若干单体电池通过安装孔位嵌入地安装于上下两层平板上,所述若干单体电池上端靠近正极位置的小部分身长裸露于壳体及上平板之外;第二流动空间通过呈方体结构的六面平板围合形成,若干单体电池通过安装孔位嵌入地安装于上下两层平板上后整体浸没在冷却液中被壳体包围;第一流动空间和第二流动空间的壳体上均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包或电池模组冷却液及冷却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集电体的密接性高、粘结性及耐电解液性优异、无须减少粘结剂成分的含量便可抑制电池的内阻的粘结剂,而且,提供一种使用由所述粘结剂制造而成的电极的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用粘结剂,其至少含有:(A)聚异氰酸酯、(B)具有一个以上的活性氢基与亲水基的化合物及(C)使用扩链剂而得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X)的水分散体,其中,X的酸值或胺值为40mgKOH/g~200mgKOH/g。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以初级结构聚集的片状碳粉颗粒,在该初级结构中,所述片状颗粒沿平面方向取向并层叠。然后,细碳粉颗粒在初级结构的表面上聚集成次级结构,使所得颗粒包括形成于表面上的细微孔。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蛋黄‑壳结构的粒子以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具有蛋黄‑壳结构的粒子包含:碳壳;和硅(Si)核,所述硅(Si)核被设置在碳壳的内部,其中所述壳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核间隔开,并且所述具有蛋黄‑壳结构的粒子具有0.15cm3/g以下的微孔体积。所述负极具有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增加的第一CE值、能够控制电极厚度的变化率并具有提高的初始效率和优异的倍率限制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锂离子电池用负极以及锂离子电池。该硅碳复合材料具有多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具备硅内核、金属硅化物层、碳化硅层和碳层。
本锂离子电池用电极(100)包括:集电体层(101);以及电极活性物质层(103),设置在集电体层(10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包括电极活性物质、粘合剂树脂和导电助剂。在常压下通过使电极探针与电极活性物质层(103)的表面接触而测量的集电体层(101)和电极活性物质层(103)之间的界面电阻大于0.0010Ω·cm2且小于0.10Ω·cm2。
一种负极,至少含有复合粒子,复合粒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被膜,被膜形成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上,被膜至少含有金属有机结构体,金属有机结构体由第1层和第2层交替层叠而形成,第1层是通过在与第1层和第2层的层叠方向交差的方向层叠芳香族化合物而形成的,所述芳香族化合物具有2个羧酸根阴离子,2个所述羧酸根阴离子处于对位的位置关系,第2层由与所述羧酸根阴离子配位的锂离子形成。
锂-空气电池设置有阴极,该阴极的结构包括阴极端子和包括碳纤维的片状空气电极集电器,其中,在阴极端子与空气电极集电器接触的状态下,空气电极集电器和阴极端子通过热塑性树脂热熔合,并且空气电极集电器的外围边缘部分被该热塑性树脂浸渍。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其他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