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连续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杂连续纤维定义为连续纤维和连续聚四氟乙烯纤维混杂,按重量百分比,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杂萘联苯结构聚芳醚树脂20%‑50%、连续纤维10%‑40%和连续聚四氟乙烯纤维10%‑40%。本发明以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为基体,采用连续纤维和连续聚四氟乙烯纤维为增强体,其中连续聚四氟乙烯纤维兼具润滑作用,协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摩擦磨损性能。该种方法可根据浸胶工艺、铺层方式灵活设计复合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Co3O4/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一种Co3O4/石墨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为片状Co3O4晶体均匀生长在石墨烯表面形成Co3O4层将石墨烯包覆于其内形成的双层结构复合材料,Co3O4单层的厚度为5~50nm。本发明利用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功能材料的协同效应提高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显著提高了Co3O4作为气敏材料对胺类气体的响应灵敏度,相比于传统的Co3O4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5倍。通过复合功能材料中的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气体的吸附概率,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尤其是对三乙胺气体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
一种适合于复合材料工型长桁脱模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成型与制造技术领域。一种适合于复合材料工型长桁脱模方法,首先将固化成型后复合材料工字形长桁表面的真空袋、吸胶毡、隔离膜等材料去除后,调节液压缸进油腔压力,使液压缸保持一定的长度,通过紧固件分别将液压缸与夹具以及夹具与硬模间紧密连接在一起;然后,缓慢调节液压缸回油腔压力,进而产生作用于夹具的拉力,并通过铰链将此作用力转换为作用于硬模的张力,以实现硬模②的有效脱除。该发明相比于传统脱模方法具有如下优势,通过铰链以及夹具便于将作用力转化及传递的特性,将液压缸收缩产生的作用力转化为张力作用于硬模,避免了传统脱模方式对于工字形长桁的损伤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本发明涉及包覆型碳纳米管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覆型碳纳米管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为:1)将碳纳米管氧化功能化,使其表面带有含氧官能团,然后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出氧化功能化碳纳米管分散液;2)利用表面活性剂将待包覆的微/纳颗粒预分散到水溶液中,然后与上述氧化功能化碳纳米管分散液超声混合,使碳纳米管均匀包覆在颗粒表面;3)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加热、搅拌将包覆在微/纳颗粒表面的功能化碳纳米管还原;4)离心分离、清洗、干燥得到均匀致密的包覆型碳纳米管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作为导电、导热填料应用于压敏、热敏、电磁屏蔽、导电元件中。
一种酯化秸秆粉PBAT全降解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秸秆粉与酯化改性剂的水溶液在反应釜中70‑90℃下反应5‑8个小时,得到的酯化改性秸秆粉经过过滤,干燥后得到酯化改性秸秆粉,其中,相对于90~95份的秸秆粉,酯化改性剂的用量为5~10份,所述的酯化改性剂含有酸酐基团。该全降解复合材料由酯化改性秸秆粉和PBAT经过熔融后得到,其中所述改性秸秆粉为本发明提供的酯化改性秸秆粉。本发明提供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酯化改性秸秆粉,从而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和机械强度。
一种曲面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向板R区声线示踪算法,属于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技术领域。该算法包括将R区沿周向和厚度方向网格化;建立FRP复合材料多向板R区声速关于空间位置和声传播方向角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即声速模型;根据起始和目标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义网格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连接权重值;根据Fermat最短声时原理,使用Dijkstra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从网格节点中搜索计算超声波在起始和目标点之间的传播路径和时间。该算法可实现FRP复合材料多向板R区任意两点间声传播路径和时间的精确快速反演计算,为定量评价材料对声传播行为的影响规律奠定基础,为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反演大量声线路径提供工具。
聚芳醚砜酮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在线浸渍缠绕成型方法,该方法利用PPESK树脂的可溶解性,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40%的树脂溶液,采用在线溶液浸渍法制作预浸带;接着利用原位固结技术进行缠绕成型,即首先加热预浸带使基体树脂迅速熔融,然后将其以0.5-30M/MIN的速度按照规定的轨迹均匀地排布在芯模的表面,在5-100N的张力和1-20MPA的径向压力作用下排出预浸带界面之间的空隙,最后固结冷却为密实的缠绕结构。本发明制成的连续纤维增强PPESK先进复合材料缠绕构件可满足耐高温环境的使用要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的应用需要。
一种B4C基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B4C基层状陶瓷复合材料是由B4C-Ti-C层和B4C-Si层复合而成,B4C-Ti-C层和B4C-Si层的厚度比为:1/9~9;B4C-Ti-C层粉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碳化硼粉:93~95%,钛粉:2~4%,碳黑:1~5%。其制备方法包括配料、混料、干燥、预压成型和真空热压烧结五个步骤。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出的B4C基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B4C陶瓷层为受力面时,其硬度为28.0~35.0GPa,断裂韧性为2.2~4.8MPa·m1/2,抗折强度为293~514MPa,在单一碳化硼材料的基础上提高断裂韧性近2倍;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单步热压烧结,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制备出高密度良好力学性能的B4C基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应用于轻质防弹装甲制造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气泡分散方法。将适当压力、流量的气体引入到石墨烯/环氧树脂预混物中,利用气泡产生与上浮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张拉树脂基体中的石墨烯粒子,打散石墨烯的团聚,促进石墨烯粒子的伸展。在不使用分散剂的情况下,通过物理方法,利用气泡的生成、长大以及破裂过程中气泡壁膜所发生的相对运动,将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其分散过程工艺简单,操控方便,分散效果良好,易于实现工艺放大,可获得性能优异的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方法能耗小、成本低,无污染,易于实现工厂规模化生产,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升。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热压/固-液相反应制备 Ti3AlC2/Al2O3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氧化铝 (Al2O3)颗粒增强铝碳化钛 (Ti3AlC2)三元层状可加工陶瓷,其中氧化铝颗粒增强相的体积百 分数为5~30%;具体制备方法是:首先,以钛粉、铝粉、石 墨粉和氧化铝粉为原料,其中Ti∶Al∶C的摩尔比为3∶(0.9~ 1.1)∶(1.8~2.0),氧化铝粉按预定体积比添加;原料粉经物理 机械方法混合8~24小时,装入石墨模具中冷压,施加的压强 为10~20MPa,在通有保护气氛的热压炉内烧结,升温速率为 5~50℃/分钟,烧结温度为1400~1600℃、烧结时间为0.5~2 小时、烧结压强为20~40MPa。本发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 较短的时间内制备出具有高纯度、高强度、耐高温和可加工等 综合性能的氧化铝颗粒增强铝碳化钛基复合材料。
利用膨胀型阻燃剂制备无卤阻燃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无卤阻燃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聚乙烯树脂20-30份,木粉50-70份,复配膨胀型无卤阻燃剂20-30份,相容剂PE-g-MAH1-3份,抗氧剂1010?0.5-1份,抗氧剂1680.5-1份,润滑剂2-5份,抗紫外线剂0.5-1份。与聚乙烯树脂、木粉、接枝物及其他加工助剂等经高混机混料、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等步骤得到一种无卤阻燃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色泽浅,仿木效果好,离火自熄、发烟量小等优异的阻燃性能,能够达到垂直燃烧测试的V-0级阻燃级别。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向增强的复合材料壁板成型盖板的改进。一种多向增强的复合材料壁板成型盖板,包括成型盖板和成型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盖板与成型壁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的成型盖板自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复合材料层、胶膜、夹芯蜂窝、胶膜和下复合材料层;所述的成型壁板自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复合材料层、胶膜、夹芯蜂窝、胶膜、下复合材料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填充蜂窝夹心结构,不仅能满足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又能解决重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复合材料用放布装置,包括支座,两个所述支座的内壁下方固接有支板,两个所述支座的内部顶端均开有内口,所述内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块和内口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圆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块。该加工复合材料用放布装置,通过在转块上进开设凹口并且固定卡块与拉动拉环带动圆块进行移动之间的配合,有效的方便于将复合材料上连接的滚筒进行固定,且不影响其正常旋转输送,同时也方便于进行快速将复合材料滚筒拆卸下来,大大节省了更换复合材料滚筒的时间,加大了对加工复合材料的速率,加强了放布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的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聚芳醚腈复合材料预浸带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聚芳醚腈树脂可溶解于醇、酮类溶剂制成树脂溶液,通过溶液预浸工艺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预浸带,解决了熔融法树脂无法充分浸润碳纤维的技术问题,同时所述溶剂沸点高,微溶或不溶于水,克服了传统极性溶剂易吸湿、易挥发等问题,采用凝固浴回收绝大部分有机溶剂,缩短烘干时间,经热压辊压实得到预浸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及工艺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预浸带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向民用高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浸渍稳定性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浸渍稳定性的方法,在浸渍容器侧壁安装振动式粘度计在线监测先驱体浸渍液的黏度;在浸渍容器侧壁设置带有负反馈功能的温度监测控制系统,通过稳定或调节温度实现调控先驱体浸渍液的黏度;通过约束浸渍温度来提升陶瓷基复合材料浸渍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浸渍稳定性的方法,提高了先驱体浸渍的稳定性,降低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离散性。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固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方法。本发明通过去除热固性复合材料表层树脂使焊接成为可能,然后利用等离子处理的清洁与氧化效应提高复合材料板的表面活性,最终实现热固性复合材料的焊接。
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应力超声测量方法属于超声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应力超声适应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和组装变角度超声测量装置,并集成超声换能器。其次,将超声测量装置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机器人末端相连接,安装超声脉冲收发系统,采用超声脉冲收发器与超声换能器相连接。最后,标定复合材料声弹性常数,完成表面应力测量。本发明设计和组装了可变入射角超声测量装置,通过超声入射角的可变调整,以适应复合材料超声传播速度的各向异性。装置简单紧凑,提高了测量空间分辨率。该方法可满足面向制造现场环境的复合材料表面应力测量需求,实现机器人辅助的表面应力超声自动扫描测量。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玄武岩纤维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由2~40%玄武岩纤维、60~98%镁合金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玄武岩纤维浸泡在丙酮、NaOH溶液、SnCl2的盐酸溶液、PdCl2的盐酸溶液和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进行预处理,再置于化学镀铜镀液中镀铜,将2~40%的镀铜后玄武岩纤维、60~98%镁合金粉末混合压制成坯,于550~610℃对压坯烧结3~6h,得到玄武岩纤维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对玄武岩纤维表面进行化学镀铜处理,能够改善纤维增强体与镁合金基体之间的浸润性,有效增加纤维与镁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复合材料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其硬度达到HB85以上,较铸态镁合金提高44%,耐磨量比基体镁合金少57%。
一种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共混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相容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先进复合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相容剂是双卤单体和第三活性单体通过亲核缩聚反应制得。该相容剂对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及其共混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改性效果。特别涉及一种采用调控相容剂中第三活性单体结构单元种类与数量和相容剂与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配比,来优化改进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方法。本发明是通过调整第三活性单体结构单元在相容剂分子主链上的含量及复合材料中相容剂的含量优化调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进而优化调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等级和环境稳定性。本发明对于碳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开拓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进气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火焰筒,采用浮动与后定位的方式固定陶瓷基复合材料火焰筒,防止火焰筒由于膨胀量不匹配导致陶瓷基火焰筒发生破坏的同时,后固定的方式也有利于燃烧室温度场品质的提高。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火焰筒与金属导流罩和金属固定环连接时,均在连接结构之间预留轴向和径向的环槽间隙,使得火焰筒内、外壁在冷热态均存在一定范围的自由活动空间,解决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热膨胀不匹配的问题,缓解冷热态尺寸的差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成型系统和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工艺整体成型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在芯材表面设置分形网络结构,该分形网络结构由干支流和通孔构成,树脂浸润上层纤维织物后,能够透过芯材的通孔快速浸润下层纤维织物,利用干支流网络使得浸润更加均匀,不仅可以提高树脂的充模速率,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以有效避免流动前沿形成包络区域,避免干斑缺陷,提高成型质量。本发明通过对芯材进行合理的流道设计,可以避免大量打孔或者开槽对芯材带来的破坏,进而避免了富树脂区及复合材料夹芯结构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超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为具有pn结的n型半导化金属氧化物与p型半导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氧化物复合材料,其相对介电常数超过105以上。本发明还提供该超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将p型半导化金属氧化物粉体与n型半导化氧化物粉体通过物理或化学的办法,使p型氧化物颗粒与n型氧化物颗粒之间形成pn结,这些具有pn结的氧化物颗粒通过压制或烧结形成具有超高介电常数的新型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宏观复合材料中微纳尺度波浪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将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自组装形成薄膜、凝胶等宏观结构,利用热化学反应生成碳氮化合物并调控二维复合材料状态,形成微纳尺度波浪结构。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复合材料的尺寸和形状易于调控,材料的力学弹性、电子结构或表面状态可调节等特点,为组装成的宏观材料在柔性导体、微机械电子及柔性储能器件、催化载体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Al2X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为:先将X金属粉末与Al粉末进行高能球磨得到原位Al2X颗粒相粉末;将上述Al2X颗粒粉末再与镁基体粉末进行混合球磨得到复合材料混合粉末;最后将复合材料混合粉末进行热压烧结,得到含Al2X颗粒相的块状高性能镁基复合材料。该技术工艺简单,能高效引入Al2X颗粒并且分散均匀,解决普通铸造法制备的Al2X颗粒尺寸较大、未完全起到异质形核中心的问题;工艺相对简单,易于推广应用,进行规模化商业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甲醛及TVOCs的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空气净化材料领域。一种用于净化甲醛及TVOCs的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其由含有多孔炭材料的核材料和含有催化组分的壳材料组成;所述核材料和壳材料均具有用于气体流通的孔道。本发明所述多孔复合材料可以改变材料成型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对甲醛的净化容量能够达到6.05mg/g,对甲苯的净化容量高达299.41mg/g。
一种缩聚型高分子/纳米SiO2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是通过溶胶-凝胶反应, 利用缩聚型高分子合成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水解正硅酸乙酯得到, SiO2粒径可控制在几十纳米, 且粒径分布均匀。该复合材料能在保持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具有增强的阻燃性和热性能, 燃烧时无烟无毒。且该法工艺简单, 适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型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聚苯胺纳米纤维/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以往材料相比,本发明所得导电型纳米复合材料是由高岭土纳米片层与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而组成的纳米复合颗粒,并且采用快速混合原位聚合法制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组分与性能易于控制,复合颗粒中的基材高岭土具有层状结构,在与聚苯胺复合后,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热性能,从而使该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优化。附图显示了不同高岭土含量的聚苯胺纳米纤维/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电导率与组分含量的关系。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和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催化剂的制备:向滑石粉中加入庚烷溶剂,然后在30-60℃搅拌下缓慢滴加溶有Fe(Ⅱ)络合物的庚烷溶液,待滴加完毕后,继续在该温度下搅拌1-3小时,然后向滑石粉中加入酯和庚烷的混合液,继续反应4-8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滑石粉负载的铁系催化剂,干燥后待用;乙烯聚合:在淤浆聚合条件下,以己烷为溶剂,以MAO为助催化剂,加入制备的催化剂,其中[Al]/[Fe]摩尔比为5-2000,聚合温度为50-80℃,通入乙烯气体至指定聚合压力1-10MPa,进行乙烯聚合。避免了传统的制备聚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共混、改性等问题,简化了生产工艺。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连续SiC纤维增强Ti合金基复合材料拉伸样品的方法。操作步骤:1)用绕线机组,以连续SiC纤维增强Ti合金基复合材料先驱丝为原料,缠绕到圆形的不锈钢筒上,再用粘结剂把丝的表面涂平,固定,制成预制板;然后裁剪,备用;2)在热压前,先在预制板叠放层的上下面置放金属板,再放入模具中、装入热压炉,在250℃~600℃区间对粘结剂进行热分解除气,清除粘结剂;再升温到热压温度并加压,得板状样品;3)将所述板状样品进行线切割,对样品的工作段金属板进行处理、对夹持部分进行保护处理即可。采用本发明能够清楚准确地表征材料的性能、保证排布均匀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中高温长时间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技术领域。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沉积碳化硅内层;以氧化硼、硼化锆、碳化硅、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涂层原料,硅溶胶为粘接剂,采用涂刷‑烧结工艺在碳化硅内层上制备ZrB2‑SiC基中间层;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中间层表面制备SiC外层,最终得到SiC/ZrB2‑SiC/SiC复合抗氧化涂层。本发明所述涂层可以在900‑1500℃实现对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长时间抗氧化,氧化失重率最高仅为1.1%。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辽宁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