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前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泥是城镇水处理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根据来源与性状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为污水污泥,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占其干基含量的45%以上),属于有机质污泥,多采用石灰调理联合板框压滤固结处理;第二类主要为通沟污泥、河道疏浚污泥等,其有机质含量较低(占其干基含量的15%以下),属无机污泥,多采用直接过滤处理。
3.污水污泥、通沟污泥、河道疏浚污泥处理后其中均会掺杂大量的无机凝结块以及一些难处理得杂质,若不进行破碎筛分处置将进一步限制后续处置进程,现有技术在进行污泥研磨和分筛处理时通过设置较长的流水线实现,需要将凝结块破碎后重新利用,而对于一些无法处理的杂质需进一步分筛过滤,该前处理流程往往造成设备占地面积大,处理过程繁琐,如专利:cn212915785u公开了一种干化污泥
破碎机,该破碎机将污泥块依次进行破碎、粉碎、分筛,然而该破碎机对于粉碎的过程较为繁琐,且通过粉碎双轴挤压粉碎研磨的路径较短,粉碎的粒度较大,容易卡料在筛网上,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污泥破碎分筛装置不能够针对性的对污泥块进行粉碎及筛分的问题。
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包括分筛箱,所述分筛箱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分筛箱底部设置有收集分筛物料的收集箱,述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喂料速度的进料阀板,所述分筛箱内部设置有驱动滚筒,所述驱动滚筒上铰接有若干个粉碎锤,所述分筛箱外部设置有驱使驱动滚筒转动的高速电机,所述收集箱内放置有细料箱和粗料箱,所述分筛箱与细料箱之间设置有筛网,所述分筛箱与粗料箱之间设置有粗料放出阀板。
6.进一步地,所述粉碎锤与驱动滚筒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粉碎锤背离驱动滚筒的一侧设有研磨头。
7.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头的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研磨头的表面设有凸起的研磨颗粒。
8.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开设有两个抽拉槽,所述细料箱和粗料箱分别放置在抽拉槽内,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9.进一步地,所述分筛箱的一侧设置有透视窗,所述透视窗内设置有钢化玻璃,所述透视窗内侧设置有转座,所述转座与驱动滚筒的一端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分筛箱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分筛箱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收集箱的前后间距。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阀板和粗料放出阀板均为可抽拉结构,所述进料阀板和粗料放出阀板均设有便于抽拉的把手。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高速电机带动粉碎锤转动,受离心力作用粉碎锤旋转半径和惯性增大,能较好的对污泥块进行研磨,当粉碎锤停止转动后,受拉簧的拉力旋转半径开始收缩,防止粉碎锤相互之间相互碰撞;
14.2、当粉碎锤高速旋转时对污泥块进行研磨,研磨的污泥粉末经过筛网进入细料箱,无法研磨的的粗料杂质留在筛网上侧,最后,抽拉出粗料放出阀板,高速电机反向带动粉碎锤转动,粉碎锤推动颗粒大的污泥料进入粗料箱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的右视剖面图。
18.图中:1分筛箱、2进料口、21进料阀板、3透视窗、4驱动滚筒、41转座、5收集箱、51细料箱、52粗料箱、6底座、7粉碎锤、71拉簧、8筛网、9粗料放出阀板、10高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0.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解决了滚筒传动效率低不能够针对性对污泥块进行粉碎筛分的问题,包括分筛箱1,分筛箱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分筛箱1底部设置有收集分筛物料的收集箱5,进料口2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喂料速度的进料阀板21,分筛箱1内部设置有驱动滚筒4,驱动滚筒4上铰接有若干个粉碎锤7,分筛箱1外部设置有驱使驱动滚筒4转动的高速电机10,收集箱5内放置有细料箱51和粗料箱52,分筛箱1与细料箱51之间设置有筛网8,分筛箱1与粗料箱52之间设置有粗料放出阀板9。
21.参照图2,分筛箱1内部设置有驱动滚筒4,分筛箱1外部设置有驱使驱动滚筒4转动的高速电机10,驱动滚筒4上铰接有若干个粉碎锤7,粉碎锤7与驱动滚筒4之间设置有拉簧71,通过高速电机10带动粉碎锤7转动,由于粉碎锤7受离心力作用,其旋转半径增大,惯性增大,对污泥块进行充分研磨,当粉碎锤7停止转动,粉碎锤7受拉簧71的拉力旋转半径收缩,防止粉碎锤7相互之间相互碰撞。
22.参照图2,粉碎锤7背离驱动滚筒4的一侧设有研磨头,研磨头的表面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研磨头减少与分筛箱1内壁的摩擦阻力,且能够增大与污泥块的接触面积,配合研磨头的表面凸起的研磨颗粒,是污泥块研磨的更加充分。
23.参照图2,分筛箱1底部设置有收集分筛物料的收集箱5,收集箱5开设有两个抽拉槽,细料箱51和粗料箱52分别放置在抽拉槽内,分筛箱1与细料箱51之间设置有筛网8,分筛箱1与粗料箱52之间设置有粗料放出阀板9;
24.当粉碎锤7高速旋转与污泥块发生研磨,研磨后的污泥粉末经过筛网8进入细料箱51,无法研磨的的粗料杂质留在筛网8上侧,最后,抽拉出粗料放出阀板9,高速电机10反向带动粉碎锤7转动,粉碎锤7推动颗粒大的污泥料进入粗料箱52内。
25.参照图1,分筛箱1的一侧设置有透视窗3,透视窗3内设置有钢化玻璃,用于实时观察分筛箱1内的工作情况,透视窗3内侧设置有转座41,转座41与驱动滚筒4的一端转动连接,对驱动滚筒4的一端进行旋转支撑。
26.参照图1,分筛箱1为圆柱状结构,分筛箱1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收集箱5的前后间距,保证粉碎锤7在旋转的过程中有效的旋转,增大研磨面积。
27.参照图1和图2,进料阀板21和粗料放出阀板9均为可抽拉结构,进料阀板21和粗料放出阀板9均设有便于抽拉的把手。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污泥料从进料口2喂入分筛箱1内部,通过调节进料阀板21的进入量控制喂料速度,污泥料进入分筛箱1内后,高速电机10通电带动驱动滚轮顺时针转动(如图2),粉碎锤7受离心力靠近分筛箱1内壁,同时粉碎锤7转动与污泥料强烈摩擦,进而粉碎污泥料;
29.颗粒小的污泥料经过筛网8进入细料箱51,无法研磨的的粗料杂质留在筛网8上侧,最后打开粗料放出阀板9,高速电机10逆时针转动,粉碎锤7推动颗粒大的污泥料进入粗料箱52内;
30.最后高速电机10断电停转,将粗料箱52和细料箱51取出即可。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包括分筛箱(1),所述分筛箱(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分筛箱(1)底部设置有收集分筛物料的收集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喂料速度的进料阀板(21),所述分筛箱(1)内部设置有驱动滚筒(4),所述驱动滚筒(4)上铰接有若干个粉碎锤(7),所述分筛箱(1)外部设置有驱使驱动滚筒(4)转动的高速电机(10),所述收集箱(5)内放置有细料箱(51)和粗料箱(52),所述分筛箱(1)与细料箱(51)之间设置有筛网(8),所述分筛箱(1)与粗料箱(52)之间设置有粗料放出阀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锤(7)与驱动滚筒(4)之间设置有拉簧(71),所述粉碎锤(7)背离驱动滚筒(4)的一侧设有研磨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头的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研磨头的表面设有凸起的研磨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5)开设有两个抽拉槽,所述细料箱(51)和粗料箱(52)分别放置在抽拉槽内,所述收集箱(5)的底部设置有底座(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筛箱(1)的一侧设置有透视窗(3),所述透视窗(3)内设置有钢化玻璃,所述透视窗(3)内侧设置有转座(41),所述转座(41)与驱动滚筒(4)的一端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筛箱(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分筛箱(1)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收集箱(5)的前后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阀板(21)和粗料放出阀板(9)均为可抽拉结构,所述进料阀板(21)和粗料放出阀板(9)均设有便于抽拉的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泥破碎筛分装置,属于污泥前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分筛箱,分筛箱与细料箱之间设置有筛网,分筛箱与粗料箱之间设置有粗料放出阀板,所述分筛箱内部设置有驱动滚筒,驱动滚筒上铰接有若干个粉碎锤,所述分筛箱外部设置有驱使驱动滚筒转动的高速电机,本实用新型喂料速度可调,驱动滚筒传动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污泥破碎分筛装置进料速度快易卡机以及滚筒传动效率低不能够针对性对污泥块进行粉碎筛分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能有效对污泥中的凝结块进行粉碎处理,充分研磨,集中过滤不可粉碎物质,满足后续处置的污泥特性。处置的污泥特性。处置的污泥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永刚 白皓 陈银银 谈艳秋 曲杰 王圣阳 陆玲 于亚群 刘下国 张魁锋 张浩 李绍丽 陈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3/5/10
声明:
“污泥破碎筛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