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包充电器组件,涉及充电器的技术领域,解决了锂电池包在充电时直接插接于充电器上,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锂电池包与充电器之间的缝隙因磨损而增大,导致锂电池包与充电器连接不牢,充电时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其包括充电器本体和锂电池包本体;锂电池包本体靠近充电器本体的一侧外凸设有凸块,凸块的两相对侧均一体设有卡接片,充电器本体上外凸有供凸块与卡接片嵌设的匚字块,匚字块的两相对边沿上相对凸出设有卡接板,卡接板与匚字块以及充电器本体形成有供卡接片滑移卡接的卡接腔;锂电池包本体靠近凸块且远离充电插槽的一侧设有锁定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锂电池包充电时与充电器连接牢固,不易发生松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内的电芯,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上的照明装置,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上的控制开关,所述电芯与锂电池本体之间设有电解液,所述电芯上方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设有一电极端。使用时,通过所设的照明装置,使得锂电池可单独作为照明灯使用,增加了其实用性和通用性,通过所设的密封块与密封圈,更有效的起到了对锂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的密封效果,通过所设的保护层,使电极端免受水质或杂物等外部介质的影响,增加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吸液批量自动化生产线,按照由起始至终止的生产顺序包括依次布置的上料称重机、戴注液杯机、注液机、吸液机、脱注液杯机和下料称重机,该上料称重机将批量锂电池装载在模托内,再输送至戴注液杯机使模托戴上注液杯而形成带杯电池模托,接着输送至注液机使注液杯内注入电解液,再输送至吸液机使注液杯内的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内并被完全吸收,然后输送至脱注液杯机使模托脱去注空的注液杯,最后由下料称重机卸去模托称重下料,从而实现大批量锂电池的自动化注液吸液生产,提高锂电池的生产效率,也更好满足锂电池自动化大批量的生产要求,还能减少能耗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的远程监控系统,包括:一锂电池模块,具有多个电芯串接,且运作时可产生一电池工作信息;一电池侦测器,安装在所述锂电池模块内部,所述电池侦测器用以收集所述锂电池模块的电池工作信息,以及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所述电池工作信息;一第一无线收发器,用以收发来自所述电池侦测器所传送的电池工作信息;一第二无线收发器,用以收发来自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所传送的电池工作信息;一服务器,用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的电池工作信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的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及监控锂电池的工作信息,借此用户或管理人能够长期准确地掌控电池的状态,其设计合理,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PP塑料外壳锂离子电池,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包括PP塑料外壳,在所述PP塑料外壳中设置有锂离子电池芯以及与所述PP塑料外壳内壁相连接的PP塑料定位片,所述锂离子电池芯通过所述PP塑料定位片与所述PP塑料外壳紧密配合定位;在所述PP塑料外壳端部设有橡胶密封片;电池正负极极耳穿过所述PP塑料定位片后与正负极导针导线连接,所述正负极导针导线另一端分别穿过橡胶密封片后引出;在所述PP塑料外壳底部、所述PP塑料定位片上以及所述橡胶密封片上均开设有防爆安全孔。本实用新型PP塑料外壳锂离子电池,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整车动力电池,DC/DC电源、锂离子常电电池;所述整车动力电池与DC/DC电源连接,DC/DC电源与锂离子常电电池连接;所述锂离子常电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模组、控制板、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和控制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与锂离子电池模组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与控制板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节省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削笔机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控制模块、锂电池、充电输入保护模块与电机输出保护模块,充电输入保护模块、电机输出保护模块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充电输入保护模块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充电器的负极输入端与锂电池负极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端与控制模块连接,电机输出保护模块与旋转电机连接,控制模块包括型号为R5478N173CD的第一芯片及其外围电路。通过充电输入保护模块、电机输出保护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实现对锂电池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以及短路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伤害,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电动削笔机在工作过程中的错误,避免损坏电动削笔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包括二次颗粒,所述二次颗粒包括:内核,所述内核为高镍三元材料;外壳,所述外壳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本发明采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单晶材料构筑复合的二次球颗粒,以获得高容量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电池高能量密度、寿命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金属锂固态电池,公开了一种金属锂表面获得超薄固体电解质的方法及制备的组合体,将无机固态电解质、成膜剂和溶剂混合成浆液后,涂覆于基体上干燥成固态电解质膜,其成膜厚度可控。在溶剂干燥挥发的过程中,无机固态电解质在成膜剂的辅助下随表面张力变化而聚拢,干燥后,形成的膜中颗粒间虽存在微孔缺陷,但其表面的微孔缺陷会被成膜剂所补充,形成表面致密的电解质层,本申请方法简单有效,无需对锂金属进行高温处理,保证锂金属组成的负极完整性和生产过程安全性的前提下,在锂金属表面获得结合稳定的超薄的固态电解质膜,适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的制备,有利于锂金属固态电池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的预锂化工艺,包括:将负极活性物质80~98%、粘结剂0.5~8%和导电剂0.5~10%混合,得到混料,将混料涂布在集流体表面,得到初始负极极片;将覆有基层的锂箔或锂合金覆盖在初始负极极片上,通过微针转移至初始负极极片的表面及内部,得到覆锂金属负极极片;微针转移的方式选自一次或多次碾压、挤压或挤压‑静置;微针的密度为10~10000针/cm2,将覆锂金属负极极片辊压,浸润在电解液中,得到预锂化负极极片。本发明无需庞杂的张紧、纠偏装置,简单环保,成本低廉。该方法不引入任何有毒物质,工艺时间短,可控参数丰富,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负极材料进行预锂化,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解质,公开了一种复合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锂蓄电池,其中复合固体电解质,一种复合固体电解质,包括依次贴附压紧的负极侧电解质层、离子分散层和正极侧电解质层,负极侧电解质层为PEO电解质膜层,离子分散层为Li3N,正极侧电解质层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膜层,提高复合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率,锂离子在充电过程中的沉积均匀性,锂枝晶形成速率低,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循环寿命,进而提高固态锂蓄电的循环寿命,且使其在多循环次数后仍有较高的性能保留率。
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保护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启动充电器电路,锂电池组处于充电状态;2)判断当前锂电池组是否处于充满状态,如是则结束充电;如否则继续下一步骤;3)持续性地输出一触发信号至充电保护电路;4)检测充电保护电路的输出信号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是返回步骤2);如否结束充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不改变原有充电保护电路的基础上,以模拟单个锂电池对地短路状态,增加电路自检,避免因充电保护电路自身单次失效或者锂电池组中各锂电池电压不平衡而引起的电池过充现象,控制方法简单,容易实现,电路设计成本低,实用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电解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枝杈交联的珊瑚状微米结构的含锂氧化物粉体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含锂氧化物粉体材料为石榴石结构,具有枝杈交联的珊瑚状微观形貌,化学式为Li7‑xLa3Zr2‑xAxO12,其中A选自Ta和Nb中的一种或两种,且0.35≤x≤0.65。本发明的含锂氧化物粉体材料采用固相法加以制备,具有工序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规模化制备生产的特点,能够批量制备室温锂离子电导率接近或达到10‑3S/cm数量级的含锂氧化物粉体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涂覆阻隔涂层来提高金属锂电极利用率的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在锂负极片表面、或对应的隔膜或正极片表面涂覆一带状阻隔涂层,对锂负极片表面对应部位进行屏蔽或抑制,在电池放电时以在锂负极片上形成受保护的导电通道;锂负极片表面、或对应的隔膜或正极片表面涂覆一带状阻隔涂层,对锂负极片表面对应部位进行屏蔽或抑制,在电池放电时以在锂负极片上形成受保护的导电通道,锂金属带为直接或间接受带状阻隔涂层保护的导电通道,最终避免在锂负极片上形成电极“孤岛”;且绝缘涂层对锂电池负极片或隔膜或正极片的直径或形状影响更少,绝缘涂层与附着物之间的附着力牢靠,不易脱落;也便于工业自动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用的锌和氟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存在的实际容量过低、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稀土掺杂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是以锂源化合物、锌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氟源化合物和碳源化合物为原料制成,该锌和氟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用化学式LiZnxMn1-x(PO4)(1-y)F3y/C表示,其中0
一种锂电池盒,内装的二十个锂电池之间,均由锂电池六个阳极接板以及到锂电池第十一阴极接板的多接板在锂电池外部与所述锂电池插座相连以形成排列有序且经久可靠的锂电池盒。锂电池盒的内部联接机构的压接触头上开有槽,所述槽是用一个直槽连接两个对称的弧形槽,以形成两个凸出,并在所述凸出上各设两个通孔,而形成压接触头。锂电池盒的压接触头的两个凸出各自微朝向有电池的内侧弯折1?15度。或所述的压接触头的两个凸出各自微朝向有电池的内侧弯曲为弧形。或所述两个凸出各自微朝向有电池的内侧弯曲为弧形,所述弧形是压力角处处相等的对数螺线的一段,从而形成压接触头。锂电池盒所含的20个圆柱形电池是平行排列的,且互相间的外圆柱与另一外圆柱之间的空隙至少要有一毫米,以利散热。所述的锂电池插座(126n)的铜皮用铍青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石墨制备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将微晶石墨与鳞片状石墨两种粉体混合,并与粘结剂沥青进行混合、复合造粒,再经过石墨化提纯、除铁、整形、分级,制得石墨粉体;用酚醛树脂对得到的石墨粉体进行包覆改性,制得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粒度分布为D10为0~10μm、D50为11~25μm、D90为26~60μm,振实密度为0.9~1.2g/cm3,固定碳含量为99.0~99.9%,石墨化度为90~96%。本发明所制备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容量高、膨胀小、倍率性能好的特点。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步水热法制备椭圆形微/纳多孔结构物质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包括:首先共沉淀法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纳米级一次颗粒;然后将制得的磷酸铁锂前驱体纳米级一次颗粒在水热反应釜内聚合组装生成椭圆形微/纳多孔结构的Fe2(NH4)(OH)(PO4)2(H2O)2二次颗粒;将二次颗粒煅烧制备椭圆形微/纳多孔结构磷酸铁;将椭圆形微/纳多孔结构磷酸铁经碳包覆及混锂煅烧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纳米级磷酸铁锂的良好导电性与倍率性,又解决了纳米级磷酸铁锂振实密度低的缺点。相比传统共沉淀法或水热法所得磷酸亚铁及其正极材料颗粒,本发明制备的微米级正极材料具有孔隙率高、粒径分布均匀、振实密度高、易于加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空气电池电解液体系。具体地,本发明公开的锂-空气电池电解液体系包含:电解质和有机溶剂,其中所述电解液体系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4~7mol/L。使用本发明的电解液体系制备的锂-空气电池放电容量大,性能优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的预锂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液氨溶液和金属锂源混合,得到锂‑液氨溶液;B)将所述锂‑液氨溶液和负极材料混合,反应。本发明使用锂‑液氨溶液作为补锂体系,可以实现对负极材料以及负极极片的预锂化,该预锂化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负极材料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对活性Li+的消耗,进而提高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为高比能电池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支撑。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锂金属电池模组以及充放电控制方法,电池模组包括多个锂金属电池单体电芯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含转换效率可调节的变压系统,所有锂金属电池单体电芯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单独连接,充电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有锂金属电池单体电芯或所有第一电芯组合并联联组;放电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锂金属电池单体电芯或所述第二电芯组合逐一放电;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锂金属电池联组的端电压,并通过变压系统调节锂金属电池联组的端电压至额定电压,能够有效提高锂金属电池模组的循环性能,延长锂金属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属于金属含量检测领域,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锂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实验时,通过电解反应箱上端的结构相互配合,能够使电解反应箱内的反应在密封环境下进行,通过对气体收集管的刻度数据是否变化的观察,判断出锂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是否完成,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对检测反应过程进行观察,进而节省工作人员对化学反应的等待时间;在对铁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实验时,通过在干燥后的粉末状沉淀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粘性成型颗粒球,方便粉末状沉淀倒入称重器上称重,减小粉末状沉淀的附着量,对沉淀质量的测量更加精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覆改性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锰源化合物、M源化合物和锂源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得到LiaMn2-bMbO4颗粒,然后与熔融剂与A源化合物混合得到包覆改性的锰酸锂正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LiaMn2-bMbO4颗粒具有类球形形貌且晶面间通过无明确棱的曲面相连接,一方面,该LiaMn2-bMbO4颗粒具有非常小的比表面积,使熔融剂和包覆材料更容易均匀地分散在其表面,且有利于包覆层的平均厚度的控制;另一方面,该形貌具有非常小的表面能,使包覆材料更容易与LiaMn2-bMbO4颗粒结合形成包覆层,因此,以该包覆改性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的电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复合材料包括:锂二次电池电极活性材料、石墨烯和导电材料。由于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提高了电极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电极复合材料中还包括具有较高的导电性的导电材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极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极复合材料采用锂二次电池电极活性材料、石墨烯和导电材料相复合的形式,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提供的电极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可高达0.87S/cm,离子扩散系数可高达8.4×10-8cm2/S。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MCU的锂电池管理电路,包括:MCU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ID电阻识别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锂电池放电时的ID电阻的阻值;充电电压电测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锂电池充电时充电电压值;放电控制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控制放电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放电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芯片、放电控制电路连接,采集锂电池放电时通过负载的电流值。采用单一的MCU来实现锂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省去了模拟前端模块,降低电路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具灯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充放电电路、单片机供电电路以及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供电电路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所述充放电电路由电源插座、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驱动电路、续流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以及电池组成;现有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实现了在保证锂电池正常的充电和放电情况的同时,还简化了传统锂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结构。
一种液相双组份包覆Co2+、Cr3+掺杂非晶硝酸铜锂电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为采用溶剂转换方法合成Co2+、Cr3+掺杂非晶硝酸铜并在其颗粒上包覆ZnO和TiO2,形成双组份包覆Co2+、Cr3+掺杂非晶硝酸铜锂电负极材料;而后在高真空条件下,采用特定的热处理步骤去除体系中的结晶水。ZnO包覆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能力;TiO2包覆提高了材料抵御电解液侵蚀。体系中掺杂Cr3+离子使得Cu‑O空间结构产生畸变,扩展锂离子扩散迁移通道,提高其锂离子电导率,同时掺杂Co2+掺杂能提高电子电导率,特别有益的是材料为非晶体,各向同性,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传导。从而大幅度提高硝酸铜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用新型固态电解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为含聚氟磺酰亚胺基锂盐与聚环氧乙烷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分子结构如式(I)。该方法是将含氟单体﹑聚环氧乙烷混合溶解于干燥乙腈中,并加入缚酸剂,置于0~100℃条件下反应1d~10d,得到金属离子盐形式的聚合物;将金属离子盐形式的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进行锂离子交换反应,得到锂盐形式的聚合物。本发明材料可作为电池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制备锂电池中得到应用。本发明材料作为固体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抑制锂枝晶生长,提高锂离子迁移数,室温高电导率以及稳定的电池循环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漏液检查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具有开口,以供锂离子电池进出;盖体,盖合在开口上;以及漏液检查装置,安装在壳体内,用以检查漏液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方便检查锂离子电池的漏液情况;检查过程中,加热装置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加热,增大了电解液的流动性,进一步有利于检查;设置与壳体连通的废液容器,用以存储废液。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宁波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