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复合材料为壳?核结构,核的材料为ZIF?67,壳的材料为MnO2;本发明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为将Co(NO3)2·6H2O与2?甲基咪唑在甲醇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反应制得到ZIF?67后,加入Mn(NO3)2溶液中,反应制得超级电容器复合材料。本发明的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同单一材料相比,比电容高,导电性好,可拓展电化学电容器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领域。制备方法消耗能量较低,不需要复杂设备,且成本低廉,有利于市场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氧化石墨烯分子印迹复合材料(MGO-MIP)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复合材料以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在其表面修饰Fe3O4磁性成分,并将氯贝酸(CA)分子印迹聚合物均匀的分布在磁性氧化石墨烯片层表面,形成具有高效和选择性的复合材料。MGO-MIP的印迹几何尺寸、结合位点与CA特异性吻合;本发明的磁性氧化石墨烯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制备简单、方便;聚合物颗粒均匀,比表面积以及孔容大,对CA分子的立体结构具有特殊的记忆识别功能,对于水体中的CA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选择性;本发明用于地表水中CA的选择性去除并和其他吸附材料相比,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壳粉填充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组成以质量份计为:聚乳酸68~98份,蛋壳粉1~30份,润滑剂0.5~2.0份,热稳定剂0.1~1.0份,抗氧剂0.5~2.0份。该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蛋壳粉,然后按复合材料的组成进行配料,高速搅机搅拌混合均匀,将共混物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本发明采用绿色可再生资源聚乳酸和废弃蛋壳为原料,可降低废弃蛋壳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蛋壳粉表面含有微量有机物,能提高填料与聚乳酸基体的相容性,从而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聚乳酸/蛋壳粉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的填料价格低、整个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工艺流程耗时少,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半导体粒子增强蚕丝纤维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先进复合材料技术领域。选用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的天然蚕丝纤维作为基体材料,先后将其在一定浓度的金属盐溶液和硫源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通过对浸渍液浓度,反应时间的调节来控制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形貌,大小及在基体上的分布情况,得到纳米半导体粒子增强蚕丝纤维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在光化学催化、光致发光、生物检测和标记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由于天然蚕丝纤维与纳米半导体增强材料的有机结合,使得这种复合材料应用方便且容易回收再利用,从而避免了纳米半导体粒子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也节约了材料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微球复合材料孔隙率检测标块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超声评估技术。所述孔隙率检测标块是将不同内外径、不同壁厚、不同材料的中空微球预埋进复合材料中,以中空微球的中空作为复合材料的孔隙,模拟复合材料孔隙缺陷,这样就达到已知复合材料孔隙的目的,按照不同的基体,不同的增强材料,选择不同的铺层方式,通过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制备复合材料孔隙率标块,以满足实际检测中多样化的需求;用超声技术对复合材料标块进行扫描,验证试块孔隙率分布的均匀性、孔隙率的相对大小,再与真实孔隙缺陷的超声衰减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已知复合材料的孔隙,为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检测提供一种真实有效的比对与评价基准。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熔接线力学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聚丙烯A26.6-71.8份,聚丙烯B5-10份,聚丙烯C5-10份,弹性体2-10份,滑石粉10-30份,矿物5-10份,分散剂1-3份,抗氧剂0.2-0.4份;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丙烯A、聚丙烯B、聚丙烯C、弹性体、滑石粉、矿物、分散剂及抗氧剂按上述重量份备料,置于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再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并进行在线真空,即制得聚丙烯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且制得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熔接线强度,并且具有低挥发特性,可以替代现有的滑石粉增强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混合盐法制备原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工艺属于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根据标准镁合金牌号中的合金元素成分确定复合材料中的合金元素的成分,根据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润湿性选择增强相,增强相颗粒含量控制在2~15%,配制混合盐体系,将混合盐体系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镁基体材料的熔炼,再选取熔体温度,将处理好的混合盐加入镁熔体中,进行搅拌,最后将熔体静置后浇注,铸造成型。本发明利用混合盐法并辅以搅拌,选取颗粒体积分数、熔体温度、搅拌时间制备出增强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物理性能的镁基复合材料,为制备镁基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镁基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结晶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该复合材料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半结晶型聚L-乳酸59~98份,有机改性天然矿物1~40份,有机结晶促进剂1~20份,热稳定剂0.1~1.0份,润滑剂0.05~1.0份,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改性天然矿物,然后按复合材料的组成进行配料,高搅机搅拌混合均匀,将共混物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本发明通过有机化的矿物与结晶促进剂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聚乳酸基体的结晶速率。在加快聚乳酸结晶速率的同时,由于有机结晶促进剂的加入还可以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增强,避免了单一无机矿物成核剂的加入导致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的缺陷。本发明采用的填料价格低、整个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工艺流程耗时少,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竹塑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热塑性塑料100份,竹纤维40-80份,偶联剂0.5-2份,相容剂1.5-5份,发泡剂4-8份,增强剂5-10份,混合助剂2-1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高强度竹塑微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竹塑微发泡复合材料强度高、重量轻、尺寸稳定性好,相较于纯竹塑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强度,达到在不降低力学性能的条件下,既减轻了材料的重量,同时又节约了原材料成本,得到质轻价廉、综合性能良好的高强度竹塑微发泡复合材料;其还具有表面光洁度好,耐水、耐磨、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可应用于包装、运输、景观、隔热、隔音等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所得产品稳定性良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PTC导电复合材料,所述改性PTC导电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结晶性聚烯烃聚合物基材和导电填料,所述导电填料分散于所述结晶性聚烯烃聚合物基材中,所述的导电填料为经过酸溶液处理的导电填料;以改性PTC导电复合材料的总体积计,结晶性聚烯烃聚合物基材和导电填料的体积百分含量为:结晶性聚烯烃聚合物基材?30~60%;导电填料?40~70%。本发明中提供的改性PTC导电复合材料不但导电性好,而且具有优良耐候性能,由该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过流过温保护PTC热敏元件在具有低电阻率、强度高和电阻再现性好,并且电阻稳定性优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硬度高韧性的生物质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以聚乳酸、木粉为主体,加入适量的增韧剂和其它助剂,形成复合材料。 制得的复合材料硬度很高,弯曲模量可达5000MPa以上;弯曲强度可达80MPa 以上;抗冲击性能较好,简支梁冲击强度(有缺口)可达9KJ/m2以上;拉伸强 度可达4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可达30%以上;本发明所轀°的方法可大大降低聚 乳酸复合材料的成本,同时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因此具有很好的环保 价值。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镀铜石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基体为纯镁粉或镁合金粉体积百分比70%-99%与含化学镀铜层石墨颗粒1%-30%的体积百分比混合制得。化学镀铜层为通过化学镀铜在石墨表面沉积的一层铜涂层,铜的重量百分比占含化学镀铜层石墨颗粒总重量的10%~50%,石墨颗粒的重量百分比为50%~90%。本发明高强度高阻尼镀铜石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就在于,它通过控制合适的铜涂层厚度、石墨颗粒体积分数和粉末冶金技术并辅以热挤工艺制备出的新型镁基复合材料中石墨颗粒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而且兼具良好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得到一种高强度高阻尼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渣针刺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先制成具有相同的上、下两个单层纤维网,在上下网之间铺撒中药渣层,这三者组合成中间填充中药渣层的“三明治”复合材料形坯,按产品需求,组合成三层纤维网中间填充两层中药渣的五层复合材料形坯或四层纤维网中间填充三层中药渣的七层复合材料形坯,最后再选用针刺加固、针刺热轧加固或针刺热风加固三种加固方法中任意一种,经加固制成中药渣针刺非织造复合材料。所制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音和隔热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材料和汽车内饰材料等领域。本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且可选择性多,对原料要求低,成本低,产品性能好。
本发明提供石墨烯包覆钴类普鲁士蓝纳米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其制备工作电极的方法和应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将含钴配体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通过搅拌和超声充分分散在水溶液中,接着加入钴金属盐溶液并充分搅拌,经离心和冷冻干燥后在惰性气氛中煅烧,得到所述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能耗低和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所得复合材料由导电性优异的石墨烯将钴类普鲁士蓝纳米晶均匀、紧密地包覆,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电子转移效率和活性位点利用率。该复合材料应用于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时反应速度快、在不加氯离子时即可达到98.97%的高氮气选择性、循环稳定性好,在水处理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飞机部件以及防冰除冰方法。复合材料由主结构层、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组成。主结构层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而且被构造为能够导电并在导电状态下发热;上绝缘层设置在主结构层的上侧,下绝缘层设置在主结构层的下侧,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均采用与碳纤维相兼容的复合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主结构层既能起到结构承载作用,又能够通电发热,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省略了加工电加热膜的步骤,生产工艺简化,并且避免了在反复使用中的分层、气泡和剥离等问题的发生。并且将结构承载部分和发热部分集成为一体,能够使得复合材料更加轻质。
本发明属于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高热导率的环氧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层层自组装在商用的密胺海绵表面反复地沉积负电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或者氮化硼纳米片,形成具有三维填料网络的复合海绵骨架;然后对复合海绵进行环氧树脂的封装,得到最终的导热复合材料。本发明能使材料在极低的填料添加量条件下即能构建形成三维导热网络;在氮化硼含量为1.7 wt%和石墨烯含量为0.74 wt%时,材料的垂直面内导热率分别达到0.62 和 0.73 W/mK。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鲁士蓝/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由普鲁士蓝NaxFeFe(CN)6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而成,其中x的值为0~2;且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50μm。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普鲁士蓝材料和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混合均匀,配制成混合液,喷雾干燥,得到普鲁士蓝/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普鲁士蓝材料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70~97) : (3~30);(2)在210~230℃下保温2小时以上,即得。本发明的普鲁士蓝/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中,普鲁士蓝材料中不含配位水,且具有优异的钠离子电池性能,充放电比容量高达150mA/g以上。
一种纳米TiO2/MC尼龙6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模具的准备;原料的配置按重量称取己内酰胺单体置于反应器中,将温度加热至110℃~120℃,抽真空脱水,真空度为10-1~10-3Pa,直到物料熔化;在熔化的己内酰胺单体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同时进行真空脱水;停止抽真空,迅速加入纳米TiO2粒子,升温至140℃~160℃,采用超声波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己内酰胺单体中,抽真空,真空度为10-1~10-3Pa;加入活性剂;浇铸及固化:即得到耐候性纳米TiO2/浇铸尼龙6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生产的纳米TiO2/MC尼龙6复合材料提高了MC尼龙6的强度、抗冲击性和耐候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气味、低挥发份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低气味、低挥发份聚丙烯复合材料组成(按重量%计)为聚丙烯55-95%,滑石粉0-40%,疏水性分子筛0.5-5%,增韧剂poe0-10%,热稳定剂DSTP 0.1-1.0%,热稳定剂3114 0.1-1.0%,热稳定剂6180.1-0.5%。其制备方法是将聚丙烯、滑石粉、分子筛、增韧剂、热稳定剂DSTP、热稳定剂3114、热稳定剂618组成的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经熔融挤出,造粒。该复合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各项物理化学综合性能优异、气味特性优良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韧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在普通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加入在高速搅拌机上混合均匀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无机纳米材料、反应相容剂、抗氧剂、润滑剂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转速下与玻璃纤维进行反应性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增韧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简单,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耐热性、高强度、高韧性和表面光洁度好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着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稀土改性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先对玻璃纤维进行预处理以去除表面残留的有机物,再在室温下采用稀土改性剂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短切,同聚丙烯粉料进行机械共混,控制玻璃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混合粉料的15~30%,然后将混合粉料放入不锈钢模具中热压成型,制成复合材料。其中,稀土改性剂的组分包括稀土化合物、乙醇、乙二胺四乙酸、氯化铵、硝酸和尿素。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金属-织物/树脂自润滑轴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设计为三层:底层为金属板;中间层为多孔烧结锡青铜粉层,孔内浸渍耐自润滑耐磨树脂;表层为混编织物/自润滑耐磨树脂复合材料;混编织物为聚四氟乙烯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玻璃纤维之中至少两种材料的复合;自润滑耐磨树脂为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尼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共混。轴承复合材料耐高温、高承载、耐磨性好、自润滑性好,解决了DU轴承材料磨损率大,耐磨性差,耐温性低等问题,实现轴承材料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和高温下的使用可靠性。该复合材料适用于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等领域的自润滑轴承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原位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将碳源物质、催化剂和金属粉末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通过加热加压使碳源物质在400℃-600℃和5MPA-20MPA条件下形成超临界流体,并在金属粉末表面原位生成碳纳米管,得到碳纳米管与金属的复合粉末,然后再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可使碳纳米管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并且环境友好、简单高效,适用于批量生产。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舶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分段的吊装方法及船舶,包括以下步骤:焊接加强机构于钢质骨架分段上,将复合材料敷设于所述钢质骨架分段上形成复合材料分段。根据所述肋位线戡划每个所述复合材料分段的定位位置;通过所述加强机构吊装每个所述复合材料分段至对应的定位位置处。在所述复合材料分段的总长度小于所述主船体的总长度时,按照从中间到艏部、从中间到艉部的顺序进行分段的安装。本申请通过加强机构进行结构二次加强,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在吊装过程中精确测量定位,避免了船台吊装过程的线型火工矫正工作、分段端头的余量修割工作,提高整体线型精度。通过从舯部往艏部、从舯部往艉部的吊装搭载方案,避免分段等待。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PC50-70、ABS30-40、硅酸盐母粒1-10、抗氧剂0.1-1,将相容剂和硅酸盐投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熔融挤出制成硅酸盐母粒,然后将所有原料置于中速混合器中,混合20min,最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螺杆转速为180-600rpm,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即得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相容剂制备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的PC/ABS/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这同时提高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及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筒形件与金属法兰连接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该结构件中复合材料筒形件与金属法兰粘接为一体,在金属法兰与复合材料筒形件贴合的金属法兰轴表面有若干沟槽。所述方法包括金属法兰的加工和处理、复合材料筒形件的缠绕成型、复合材料筒形件与金属法兰一体化固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筒形件与金属法兰连接结构件具有更高的强度、寿命和固有频率,并较快速衰减可能出现的振动,可应用于对重量、性能和传动效率要求较高的汽车、直升机和轮船的传动轴。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的高温体积磨损率的预测方法及应用,方法:依据高温摩擦磨损工况下经、纬向增强纤维在摩擦温度下的弹性模量预测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的高温体积磨损率;应用:设计经向增强纤维和纬向增强纤维的多个组合后,采用如上所述的预测方法预测各组合在高温摩擦磨损工况下对应的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的高温体积磨损率,选择高温体积磨损率达到要求的组合对应的经向增强纤维和纬向增强纤维,并将其制成织物后与基体树脂复合,得到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准确率高,可以预测不同组成的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在高温球‑盘摩擦工况下的磨损率;本发明的方法可应用于新型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研制工作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再生碳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再生碳纤维利用多巴胺聚合表面修饰方法,通过水热反应自组装金属有机框架和碳纳米管,碳化后得到均匀负载纳米磁性金属粒子@多孔碳的碳纳米管/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将得到的复合材料在磁场条件下真空抽滤成膜,用树脂进行浸渍回填,热处理后得到柔性再生碳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再生碳纤维经过了高温裂解,比常规上浆碳纤维更适宜于表面处理及导电性能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废弃复合材料高温裂解回收的再生碳纤维进行高值功能再利用,有效调控了其取向控制、复合材料界面构造和电磁屏蔽效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硅氧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SiOx粉体经炭包覆,得一次颗粒A;将一次颗粒A、石墨材料、增稠剂和粘结剂混合,经喷雾干燥、碳化,得二次颗粒B,石墨材料与一次颗粒A的质量之比为100:(5~25),石墨材料与增稠剂的质量之比为100:(2.5~10),石墨材料与粘结剂的质量之比为100:(5~15);将二次颗粒B经炭包覆,即得。该硅氧碳复合材料采用包覆‑复合‑再包覆的多层次结构明显提高了所得材料的振实密度、粉末导电能力和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也明显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的混合出料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出料机构和控制机构,出料机构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与其相配合的混合机构;出料机构用于将混合均匀的复合材料输送出去;混合机构用于将复合材料混合均匀并供给出料机构。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设备底部出料口太低导致下料不便的问题,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混合设备混匀效果更好,且在混合复合材料的过程中不会将复合材料打碎成粉,不仅可避免在混合复合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粉尘,还能避免产生的碎粉影响后续生产使用,智能化程度较高,可以实现自动工作和自动停机的功能,有效节约电能,同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