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制备含硼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在镁及合金基体板材上制备沟槽作为复合材料制备区域;将待加工的镁及合金基体板材用夹具固定于搅拌摩擦加工设备平台上;将事先制备的含硼高能球磨粉末均匀填埋至基板的沟槽内并压实;采用无针搅拌头于填充粉末的沟槽处进行预加工,将粉末封装于沟槽中;使用与沟槽尺寸匹配的带针搅拌头对基体上的粉末填充区域进行多次搅拌摩擦加工,利用搅拌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剧烈的材料流动,获得含硼镁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有机结合高能球磨以及搅拌摩擦加工技术的优势,原位制备了含硼镁基复合材料,有效获得纳米尺寸增强相的同时还降低了镁基材的晶粒尺寸,从而获得了综合性能较好的镁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流体改性芳纶浆粕表面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芳纶浆粕置于不锈钢高压反应釜内,采用空压机将CO2充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部空间的压力达到超临界CO2状态以上进行溶胀反应,反应后,立即泄压,即获得不同条件下的改性芳纶浆粕;然后将改性芳纶浆粕、促进剂、硫化剂、助剂和丁腈橡胶进行预混;最后在高速粉碎机中均匀混合,在平板硫化机中热压成型,保压冷却即可。本发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程度,增强与橡胶基体的黏结性能,提高芳纶浆粕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改性后芳纶浆粕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改性芳纶浆粕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包裹氧化锌三维复合材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三维复合材料催化剂中氧化锌的质量百分数为66‑70%;所述复合材料催化剂中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锌为三维梭状。制备方法包括:锌箔浸入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80‑100℃下水热反应0.5‑1小时,超声震荡,洗涤,干燥,即得。所得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直接应用于氯霉素的灵敏检测,检测下限可达0.5μM。本发明操作简单快速,所制备的三维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氯霉素的电化学传感,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两相区钛合金为基体的超细晶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钛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加工;然后切割成坯料并进行打磨处理;将试样与模具同时预热,在试样表面和模具内壁均匀涂抹石墨润滑剂;将模具和试样分别进行加热保温;然后将试样放入模具通道内,使试样完全通过等径转角挤压模具的通道转角处,然后对试样立即进行水冷,完成第一道次挤压工艺;再将试样进行机械加工后逆时针旋转90°,头部倒角,经2~4次等径弯曲通道挤压变形后,即得超细晶钛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实现了钛基复合材料的强塑性变形,有效细化了其内部晶粒尺寸,该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可用于钛基复合材料的加工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屏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材料是将银膜镀覆在秸秆上,具体步骤包括秸秆洗净、浸入硅烷偶联剂溶液、烘干、自催化化学镀银等;复合材料的银膜与秸秆基材的粘附性好,能通过3M公司思高胶带的测试;“银/秸秆”复合材料在0.15~1050MHz的范围内,电磁波屏蔽效能大于40dB,即电磁波防辐射率大于99.99%;该复合材料具备电导率高、耐空气/水汽腐蚀、废弃物可降解、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大型检测仪器,如核磁共振、心电图测试、X-光透视等的辐射屏蔽,也可用于家用环保型防辐射服,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本发明属于电气绝缘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抑制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表面电荷积累的极为有效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密闭的反应室中对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进行气相氟化处理。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抑制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电绝缘件上的表面电荷积累、以提高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电绝缘件如环氧绝缘支撑和环氧绝缘子的闪络电压与电气绝缘性能,及应用于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在其它方面使用时的表面抗静电。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及由其制备的过电流保护元件,导电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材,占总体积份数20-70%,且至少包括第一结晶性聚合物和第二结晶性聚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导电填料为固溶体,占总体积份数30-80%,其粒径为0.1-10μm,且体积电阻率不大于200μΩ.cm,所述导电填料分散于所述的聚合物基材之中。过电流保护元件为由两个金属箔片之间夹固有导电复合材料构成的过电流保护元件。优点是: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好,由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过电流保护元件经多次触发后具有良好的电阻再现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淀粉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10-60wt%的天然植物纤维,10-25wt%的淀粉,20-50wt%的脂肪族聚酯,10-20wt%的淀粉增容剂。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10-60wt%植物纤维粉碎,通过碱溶液处理,干燥,同10-25wt%淀粉、20-50wt%脂肪族聚酯和10-20wt%淀粉增容剂一起加入预热的密炼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淀粉基复合材料,进行压片。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可塑性、可加工型、耐酸、耐碱、耐水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模量,而且可以完全自然生物降解。
本发明涉及传动轴,一种复合材料传动轴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安装架体和活动机构;所述安装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的外表面连接有插设机构,所述插设机构的内部插设有复合材料传动轴,所述复合材料传动轴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转动扣,所述活动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材料组件,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套设座,所述套设座设置在安装架体的外表面,所述套设座的内部插设有滚珠套圈,所述滚珠套圈的内表面连接有转动座。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插设座、插设杆和插设管使得当在进行复合材料传动轴的更换维护时,通过对伸缩簧的拉伸操作,使得伸缩簧在与插设杆弹性伸缩后,能够对插设杆脱离在插设槽内部的插设,从而对插设管脱离在插设座内部的插设,进行复合材料传动轴拆卸后的维护操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法兰大尺寸轻质复合材料筒及其一体化成型方法,所述的复合材料筒为网格状整体结构,网格截面为[型槽型截面,筒身段带有法兰,提供对外连接接口。所述的复合材料筒采用预浸料通过铺层/热压罐工艺一体化成型。本发明针对带法兰大尺寸轻质复合材料筒结构,采用了一种整体铺层共固化的成型方法,整个筒即为一个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实现了大尺寸复合材料筒的轻质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O2/MnFe2O4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该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以CaCl2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PEG修饰的CaO2纳米粒子;以Fe(acac)3和Mn(acac)2为原料制备MnFe2O4纳米粒子;取CaO2纳米粒子的乙醇分散液,滴加入MnFe2O4纳米粒子的乙醇分散液,超声搅拌下即得所述CaO2/MnFe2O4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不仅能够集离子干扰法和化学动力学治疗协同治疗癌症,还可作为MRI的造影剂,实现诊疗一体。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pH响应降解和磁靶向特点,可以代谢出体外,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玻璃纤维布的预处理、TiO2前驱体的制备、浸渍法制备TiO2薄膜/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步骤。本发明制备的TiO2薄膜/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及后续的浸渍步骤制备的,制作过程简单、安全、成本低。所制备的TiO2薄膜/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下具有很强的光吸收能力,并能在模拟太阳光下表现出很好的光催化活性。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可用于可见光下的污染物的降解,减少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充分利用了太阳能源。因此可用于自然湖泊的污染净化及工业污水的处理。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微观构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颗粒的几何参数;计算代表单元尺寸;确定颗粒的分布参数;根据颗粒的几何参数与分布参数构建泰森多边形;将所述泰森多边形导入有限元软件,根据点、线、面、体关系构建颗粒,并进行离散、缩放,形成不同颗粒分布模型。上述构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微观构型的方法,在有限元软件中实现了对复合材料的复杂微观结构的描述以及高效、自动化批量建模;以颗粒的几何参数和其分布参数为重要变量,快速构建复合材料不同的三维微观构型,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数值计算的建模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复合材料圆管查找确认漏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确定有漏点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圆管,套上热缩管,热缩处理后,形成热缩管与碳化硅复合材料圆管之间没有漏点的碳化硅检测装配组件;(2)再将碳化硅检测装配组件与左芯模组件和右芯模组件装配并密封处理,形成无漏点的待检测组件,接着与氦质谱检漏仪连接;(3)将热缩管的某一检测区域划开后,在氦质谱检漏仪处于检测状态下时,在对应检测区域位置喷入定量氦气,由氦质谱检漏仪检测待检测组件的漏率,直至所有检测区域完成检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和损坏碳化硅复合材料圆管情况下可找出漏点,达到对碳化硅复合材料圆管漏点位置确定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废旧塑料制备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其是以热固性复合材料中回收的碳纤维与回收塑料粒子增强增韧而制得,其具体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回收碳纤维5~45;载体25~64;回收塑料粒10~30;添加剂1~20。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通过回收热固性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处理废旧塑料、双螺杆挤出、造粒等步骤,得到废旧塑料增强用回收碳纤维母粒成品。本发明通过对于废旧热固性复合材料中特定材料的回收和增强增韧工艺,解决废旧塑料循环再利用性能下降的问题,同时将昂贵的碳纤维进行回收和利用,该方法便捷高效、易于产业化;所制得的废旧塑料再生增强增韧型回收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减轻环保压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镉敏化硅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包括硅纳米线的制备和硫化镉敏化硅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硫化镉敏化硅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运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ILAR)的方法,将长有硅纳米线的硅片,首先浸渍于Cd(NO3)2的乙醇溶液2?min,然后被浸渍于乙醇中1?min并在空气中干燥,之后被浸渍于Na2S的甲醇溶液2?min,最后被浸渍于甲醇中1?min并且在空气中干燥,其中硝酸铬和硫化钠的摩尔比为Cd(NO3)2 : Na2S=1 : 1,此为一个循环,重复循环5~10次,最后在60℃烘箱中干燥即得到硫化镉敏化硅纳米线复合材料。本发明将金属援助化学刻蚀法与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ILAR)法制备后沉积半导体量子点的方法相结合,所制备的硫化镉敏化硅纳米线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3D打印材料技术领域,上述用于3D打印的复合材料包括粉料和水料两种组分,其中,粉料主要由煤矸石、灰水泥、分散剂、聚乙烯醇和耐碱玻璃纤维组成,水料主要由拌合水、丙烯酸乳液和减水剂组成。由上述粉料和水料复配制得的复合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打印材料的触变性和凝结时间,有效缓解了现有水泥基材料触变性不佳,凝结时间较慢无法应用于3D打印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粉料中使用煤矸石替代了砂石等骨架材料,变废为宝极大地降低了本发明3D打印复合材料的成本。本发明用于3D打印的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3D打印建筑领域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容器干法缠绕成型方法,包括:加热预浸纱或预浸带,将其缠绕至预先经表面处理的模具或内衬/嵌件的表面,形成容器的复合材料层;在复合材料层表面选择缠绕具有收缩能力的有机薄膜,常压或加压固化;固化完成后将工件冷却,卸除模具以及有机薄膜,得到复合材料容器。本发明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得到的复合材料容器具有力学稳定性好,承压能力稳定高,产品重量和尺寸精度高,内部均匀、致密,质量重复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军用、民用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铅酸蓄电池的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碳包覆铅粉,采用碳包覆铅粉、纤维、硫酸钙、木素磺酸钠、微米级ZnSO4粉、乙炔黑、粘合剂配置原料,将上述配比好的原料采用搅拌机混合混匀,然后加入硫酸、PVA溶液和蒸馏水,进行和膏,得到超级铅酸蓄电池的碳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超级铅酸蓄电池的碳基复合材料,使用了碳包覆铅粉,提高了碳材料和铅材料的混合均匀性,因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容量以及充放电能力,此外,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机械强度高,延长了超级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Co3O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化学化工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为先在表面活性剂的保护下采用简易的化学方法合成Co3O4纳米颗粒,再通过表面活性剂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氧化石墨烯均匀地吸附于Co3O4纳米颗粒的表面,再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即可形成均匀复合的Co3O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Co3O4纳米颗粒之间通过石墨烯实现良好导电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复合材料中的Co3O4纳米颗粒的尺寸在50~100纳米,重量百分比为60%~95%。本发明不涉及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工艺简单易行,操作容易,且制备的Co3O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比容量和电容较高、循环性能好,因此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一种磁浮列车滑橇用碳纤复合材料、制造方法和应用。该碳纤复合材料板的组织结构芯部是均一碳/碳纤两相复合结构,表层则是碳/碳纤/碳化硅三相梯度复合材料,碳纤复合材料板密度为1.65-1.72,其抗压强度154~171MPa,层间剪切强度为11.5~13.2MPa。可用于制备磁浮列车滑橇用碳纤复合材料板和刹车片。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旧牛仔织物制备热塑性绿色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将废旧牛仔织物进行回收分类、清洁洗涤、烘干消毒、裁剪整理成相应的尺寸,然后将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整理好的牛仔织物交替放置,放入模具中进行热压,待树脂完全融化并于牛仔织物浸润后,将模具在一定压力下固化,制成相应形状的复合材料。所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时尚复古的牛仔布外观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防震性能、耐磨性能。该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不仅解决了废旧牛仔织物的回收处理问题,还开发了新型的低成本绿色复合材料,扩大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屏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材料是将铜膜镀覆在秸秆上,具体步骤包括秸秆洗净、浸入硅烷偶联剂溶液、烘干、银纳米粒子活化、化学镀铜等;复合材料的铜膜与秸秆基材的粘附性好,能通过3M公司思高胶带的测试;“铜/秸秆”复合材料在0.15~1050MHz的范围内,电磁波屏蔽效能大于40dB,即电磁波防辐射率大于99.99%;该复合材料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可广泛用于建筑物墙体大面积的电磁屏蔽,以及精密仪器外包装电磁屏蔽等,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填充物的内翻复合材料管式高效吸能器,包括复合材料管、设置在复合材料管顶端的平压接头、设置在复合材料管底端的内翻接头,以及填充在复合材料管内部的可压缩填充物,如泡沫、蜂窝材料,复合材料管可在内翻接头的作用下向内翻转,在翻转过程中吸收能量,内翻的复合材料还将受到填充物的阻抗作用,进一步吸收能量,同时填充物的压缩也吸收一部分能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压溃触发方式稳定、压溃过程中结构保持完整、高效吸能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残余应力单调加载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或压缩试验,获得所述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该曲线上的折点应力σyc;根据以下方程式确定出复合材料基体的残余应力σres:其中,σym0为基体的屈服应力,Vf为纤维的体积分数,Vm为基体的体积分数,σf为纤维承担的应力。本发明可避免相对复杂的拉-压循环试验,因此方法相对简单,可提高残余应力的测试效率;且可在测试复合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同时,直接利用拉伸或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折点应力,求得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可使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和残余应力测试一步完成。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TO纳米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ITO纳米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压力传感器由叉指电极层、ITO纳米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弹性层,柔性封装层组成;ITO纳米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弹性层是由植物纤维和ITO纳米晶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所述封装层覆盖ITO纳米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压力传感器弹性层及叉指电极叉指区。本发明的ITO纳米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压力传感器灵敏度高、结构和工艺简单,感应压力范围宽并且具有柔性,在机器人触觉传感器,脉搏传感器,或可穿戴设备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插接式单管塔,包括塔体和底板,塔体的外侧设置有爬升装置、天线支架和平台,塔体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塔体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塔体包括内衬层、内结构层、过渡结构层、结构层、外结构层和外表面层。本复合材料插接式单管塔,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重量较轻同时能大大增强塔体的强度,塔体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各层材料依次缠绕在一起,塔体不仅重量轻还具有很高强度和韧性,相比现有的单管塔,本复合材料插接式单管塔,制造成本较低,制作效率高,维护成本较低,同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单管塔重量较轻,安装也很方便。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为:将热塑性复合材料放进注塑机(10)中,经过注塑机(10)的加热区(12)若干段加热使得热塑性复合材料熔融,然后挤出,在所需的压力下将熔融状态下的热塑性材料注入已铺放好纤维预成型体的树脂传递模塑模具(1)中,使熔融状态下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的浸透纤维织物,最后在密封模具内冷却成型。本发明将热塑性材料的挤出技术与复合材料的RTM成型技术相结合,实现复杂结构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保证了复杂结构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质量,省去了预浸料的制备过程,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也解决了热塑性预浸料难以铺覆制备复杂结构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TiO2/13X/MCM-41微介孔复合材料处理PAEs废水的方法,步骤如下:将TiO2/13X/MCM-41微介孔复合材料与被处理的PAEs废水根据实际处理废水的量,按照100mg/L~300mg/L的剂量,计算出微介孔复合材料的用量;然后将TiO2/13X/MCM-41微介孔复合材料投入被处理的PAEs废水中,在常温下搅拌同时用紫外光照射3小时,之后静置15分钟,过滤的滤液为净化水,滤渣为使用过的TiO2/13X/MCM-41微介孔复合材料,待处理;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反复冲洗滤渣20~30分钟,然后在300℃下煅烧2小时得到再生复合材料,供循环使用。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能高效彻底的去除废水中的PAEs,而且实现了微介孔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拉杆,包括复合材料杆体、第一金属套管、第二金属套管、第一金属接头和第二金属接头;复合材料杆体为管状结构,复合材料杆体内部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金属套管和第二金属套管,且第一金属套管和第二金属套管与复合材料杆体一体缠绕成型;第一金属套管和第二金属套管的内壁上均刻有内螺纹,第一金属接头和第二金属接头的连接端均刻有外螺纹;第一金属接头与第二金属套管螺纹连接,第二金属接头与第一金属套管螺纹连接。杆体为复合材料杆体,两端接头、汽车拉杆两端的套管均为金属材料,金属套管与复合材料杆体的一体缠绕连接和金属套管与金属接头的螺纹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同时作用保证复合材料拉杆轻质高强。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