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比例称取二维导热填料、非共价改性剂和聚合物粉末,将其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粉状混合物;然后将粉状混合物加入球磨机中进行原位球磨剥离,得到改性导热填料/聚合物混合物;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改性导热填料/聚合物混合物从球磨机中取出,然后对其进行热压成型,得到片材;再将热压后的片材进行双辊压延成型,得到具有平面取向三维导热网络的聚合物片材。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能够很大程度的保持二维导热填料的本征导热性能,且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铝钛合金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铝钛合金复合材料由以下步骤制得:a、将铝粉、硅粉和碳酸氢铵粉碎后加入电热熔炉中,煅烧制得氮化铝和氮化硅粉体;b、将铝钛合金铸造后在气雾化设备上制得铝钛合金雾化粉末;c、将氮化铝和氮化硅粉体与铝钛合金雾化粉末均匀混合,静压制成铝钛合金复合材料。经过粉末直接混合,达到微观范围内组织均匀、无颗粒团聚,并且在材料内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氮化铝及氮化硅颗粒作为增强相均匀分布在铝钛合金基体中,使得制得的机电硬度高,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舒适的鞋子用复合材料,原料包括按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尼龙20‑30份、棉布10‑15份,松针15‑20份、竹笋壳10‑13份、麻线5‑8份、芋根茎8‑12份、植物纤维10‑15份、棕榈油2‑6份、卡托普利1‑3份、蚕丝7‑20份、抗菌喷剂3‑5份。本发明鞋子用复合材料,通过人造纤维布料与天然生态的物质材料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鞋面的耐磨耐洗性能,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人体血脉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筋脉、祛病延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并且具有杀菌、除臭的功效,通过此复合材料制得的鞋子,具有杀菌、除臭、止汗、祛湿、保持鞋子干燥、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点是聚合物和无机填料按照一定配比混合造粒后,通过双向拉伸熔体混合成型一体化装置中的挤出机输送,经塑化熔融,并在双向拉伸熔体混合器的双向拉伸-剪切作用力下,得到无机填料分散较好,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粒料或片材。本发明可使无机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布更均匀,团聚体更少;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双向拉伸熔体混合器的个数来调控无机填料的分散形貌及其分散程度。本发明得到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导电性能,阻燃性能。本发明可连续性生产,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聚甲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8‑12份的纳米玄武岩纤维、2‑5份的改性剂、15‑20份的聚氯乙烯、50‑60份的聚甲醛、0.3‑0.8份的偶联剂、0.3‑0.5份的交联剂15‑20份的异戊橡胶;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玄武岩纤维与聚甲醛进行复合,并使纳米玄武岩纤维均匀分散在聚甲醛体系中,得到的复合材料抗疲劳性能优异,有利于聚甲醛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改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2‑5份的纳米氢氧化铝、1.2‑2.0份的改性剂、10‑15份的聚四氟乙烯、55‑75份的ABS树脂、0.3‑0.8份的偶联剂、0.1‑0.3份的交联剂、0.1‑0.3份的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0.1‑0.3份的硬脂酸锌;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氢氧化铝与ABS树脂进行复合,并使纳米氢氧化铝均匀分散在ABS树脂体系中,得到的改性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优异,有利于ABS树脂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40‑50份的聚乙烯、55‑75份的淀粉、15‑20份的纳米碳酸钙、1.5‑3.8份的改性剂、0.3‑0.8份的偶联剂、3‑5份的交联剂、1‑3份的紫外线吸收剂、1‑3份的抗氧剂;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碳酸钙与淀粉进行复合,并使纳米碳酸钙均匀分散在淀粉体系中,得到的淀粉复合材料耐老化性能优异,有利于淀粉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氧化锌/钒酸锂负极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先制备钒系前驱体及锂系前驱体,将二者与纳米纤维状纳米纤维状氧化锌在球磨机中混合,并采用微波加热煅烧生成氧化锌/钒酸锂复合材料。该方法通过纳米纤维状氧化锌对钒酸锂进行改性,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高倍率放电性能及电子迁移率,在烧结过程中由于两种材料的吸波率不同,内部应力增大,退火后出现较多的微孔、裂纹,增加Li离子脱嵌通道,同时本方法采用球磨机及微波加热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能耗低、无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50‑60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15份的聚碳酸酯、15‑25份的环氧树脂、5‑8份的硬脂酸钙、15‑25份的纳米硅藻土、3‑5份的改性剂、0.5‑1.2份的偶联剂、0.1‑0.3份的交联剂;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硅藻土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进行复合,并使纳米硅藻土均匀分散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体系中,得到的复合材料收缩率低,有利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外轮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制成:聚醚醚酮8‑10份、聚甲醛10‑20份、聚酰胺90‑110份、聚丙烯纤维15‑19份、工程塑料10‑30份、聚乙二醇7‑13份、碳纤维2‑5份、玻璃纤维35‑40份、纤维素晶须5‑8份、防老剂1‑2份、尿素1‑5份、二甲基乙醇胺2‑5份、聚苯硫醚12‑20份、耐磨助剂15‑20份。本发明制作的复合材料外轮具有弹性、高耐磨和低噪声的特性,将其嵌设于离心机跑轮的外圆上,可以有效地解决钢模和离心机跑轮的弹性外轮配方撞击发出噪音,减少噪音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的设计方法,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首先利用建模软件进行三维数模绘制,形成板簧模型,然后对板簧模型赋予材料属性,并对板簧模型进行刚度校核,若板簧模型的刚度未满足要求,则更换板簧模型的材料,并再次进行刚度校核,直至选中满足刚度要求的材料,得到复合板簧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的设计方法由于采用了若板簧模型的刚度未满足要求,则更换板簧模型的材料,并再次进行刚度校核,直至选中满足刚度要求的材料,得到复合板簧模型的步骤,所以能够设计出强度高、刚度高,抗蠕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好,生产工序少,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的复合板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拉伸强度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6‑15份的纳米玻璃纤维、5‑10份的改性剂、10‑15份的丁苯橡胶、55‑75份的ABS树脂、1‑3份的偶联剂、0.3‑0.6份的交联剂;本发明将经过针对性改性处理的纳米玻璃纤维与ABS树脂进行复合,并使纳米玻璃纤维均匀分散在ABS树脂体系中,得到的ABS复合材料高拉伸强度性能优异,有利于ABS树脂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金属门窗框的无机填充尼龙复合材料隔热条。其由尼龙66树脂、尼龙410树脂、尼龙612树脂、尼龙46树脂、玻璃纤维、中空玻璃微球、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润滑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和黑色母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该无机填充尼龙复合材料隔热条吸湿率低,具备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耐热性和低温韧性,且综合机械性能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窗框的隔热条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制备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采用熔化极或钨极电弧焊设备产生电弧,熔化所要制备的金属丝形成熔滴过渡到基体材料上形成局部熔池,同时将纤维铺设进入熔池中,在局部气体的保护下实现液态金属与纤维的复合,最终根据3D打印成形技术制备得到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本申请实现了边铺设纤维边熔化金属丝材,原材料丝材的来源较广泛;实现了铺设纤维和熔化区及附近热影响区的惰性气体保护,不需要大范围的真空或者惰性气体气体保护室;采用焊接电源降低了热源的投入成本,设备通用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聚苯硫醚树脂40~80份、增强填料15~40份、耐高温相容剂1~20份和抗氧剂0~0.8份,加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室温下混合3-8min,得到混合料;再将上述混合后的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于温度285~325℃,螺杆转速为75~200rpm,熔融共混3~12min,然后挤出造粒,得到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加工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响应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材料领域,所述电响应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和导电驱动层制成,所述导电驱动层嵌入并包覆于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能够实现在低电压条件下对形状记忆材料进行驱动并具有快速响应、形状回复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纤维/超微细粉末/聚丙烯复合材料,其原料组分包括(按重量份计)聚丙烯70~100,微纤维5~30,无机微米或纳米粒子0.5~20,助剂0.05~20。其中,聚丙烯是无规共聚丙烯、嵌段共聚丙烯或其它管材级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微纤维是无碱玻璃纤维、碳酸钙晶须、硫酸镁晶须及钛酸钾晶须中的一种;无机超微细粉末是硅石灰、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高岭土、有机化层状硅酸盐及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该材料强度、刚度及韧性兼顾,主要用作管材。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硅负极材料的电子传导性的同时能够缓冲硅氧化物颗粒膨胀和收缩所引起的应力。本发明碳硅复合材料由硅基材料过在金属元素的催化剂FE、CO、NI、CU、MG、MN、TI、SN、SI、ZR、ZN、GE、PB和IN中的至少一种的作用下,在硅基材料颗粒的表面上生长碳纳米纤维来得到;碳纳米纤维以藤的形式生长并围绕在硅基材料颗粒的表面。采用该材料制备的负极的电子传导性高,从而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的初始充电/放电特性的电池,可用于驱动移动通讯器械、小型电子设备、电动车及混合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等。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裙的成型工装,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为钢质,第二模具为钢质,第一模具为柱面结构,第一模具的外表面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裙的成型表面,第二模具为环状结构,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的端面适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型工装上的第二模具用于与待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裙的法兰面接触,第二模具设置为刚模,使得成型要求较高的法兰面能够在第二模具的限制下成型,从而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型工装的第二模具只与第一模具的端面适配,在脱模时也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电线杆快速安装拆卸的卡盘,包括卡盘本体,所述卡盘本体与电线杆间隙配合,所述卡盘本体和电线杆的间隙之间设有与所述间隙相配合的镶块,所述镶块和卡盘本体均为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电线杆快速安装拆卸的卡盘,具有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好,便于拆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聚氰胺泡绵与芳纶蜂窝的复合材料,包括具有蜂窝孔的芳纶蜂窝,所述芳纶蜂窝的蜂窝孔内填充有三聚氰胺泡绵。本实用新型将三聚氰胺泡绵均匀分布于芳纶蜂窝的蜂窝孔内,制得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三聚氰胺泡绵和芳纶蜂窝的优点,既利用三聚氰胺泡绵良好的吸声隔热性能,将其与芳纶蜂窝进行复合,在尽量保证其本身的性能条件下,对蜂窝吸声和隔热方面的性能进行加强,同时三聚氰胺泡沫也获得了芳纶蜂窝的结构支撑能力,所以本复合材料能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耐老化的桌面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配方按重量比为:9%~17.5%双酚A环氧树脂,4%~12%四氯双酚A环氧树脂,7%~16%双酚A型胶衣树脂,2~4%纳米混合材料,2%~5%顺丁烯二酸酐,0.5%~1%DMP‑30,45~70%石英粉;其中,纳米混合材料由纳米三氟化钛、纳米ZnO、纳米CuO混合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致密性高、拉伸强度等综合性能优异,且具有极佳的抗菌能力和阻燃能力,可满足日常生活中对桌面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表面附有氢的纳米硅通过化学沉积包覆一层金属镍,然后利用碳源进行渗碳工艺后再在低温下原位催化生长石墨烯,最后去除金属镍,最终得到多层石墨烯包覆硅的石墨烯@硅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过程简便易行,无需在危险或高温条件下进行,制备的复合材料改善了硅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促进了硅基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基高导热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30‑60份的聚乙烯,5‑10份的乙烯基正丁醚,10‑25份的聚醚醚酮,2‑5份的磷酸,2‑5份的纳米氧化铝,3‑6份的纳米碳纤维,0.2‑0.5份的石墨烯,1‑3份的偶联剂,1‑5份的交联剂;本发明利用高分子的交联和有机‑无机杂化原理,使复合材料具有导热常数大,导电性能高的优点,促进了导热导电复合材料在需要快速散热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70‑80份的聚乙烯,0.01‑0.1份的改性氧化石墨烯,10‑25份的改性填料,5‑10份的改性助剂;本发明将含有有序活性基团并经过改性剂改性处理的氧化石墨烯与聚乙烯材料在平行电场中进行复合处理,得到的聚乙烯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有利于聚乙烯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中大规模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中含有填料A和填料B,其中填料A的尺寸为30~500μm,填料B的尺寸为1.0~20μm,填料A与填料B的尺寸之比至少为20,二者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基体材料中并相互搭接贯穿形成交错网络结构的导电、导热通路,且尺寸较小的填料B是分布在大尺寸的填料A形成的疏松网络结构的网格中并相互搭接形成贯穿其中的一种相对致密的网络,使获得的复合材料内部具有有利于电子的移动和降低界面热阻的双网络结构,从而同时大幅提高其导电和导热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两种填料的尺寸差异来构建双网络的方法不仅构思巧妙,且操作方法简单,采用现有的高分子材料改性加工设备即可实现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固化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预浸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酚醛型环氧树脂60~80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20~40份、增韧剂5~25份和复配固化剂6~15份;所述复配固化体系具体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双氰胺3~6份,有机脲类促进剂URAcc57 2~5份,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PN‑23 5~8份,本发明所公开的低温固化环氧树脂组合物制备获得的预浸料在23±2℃具有较长的粘性寿命,固化后复合材料可以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够实现低温固化且具有较长的使用时间,适合于制备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件,利于该类结构件的推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零件成型模具导气结构,它包括成型模具本体(1)、真空气嘴、材料铺放区(5)和真空袋(2),材料铺放区(5)上放置有复合材料,材料铺放区(5)四周设置有U形槽(3),U形槽(3)内填充有扭状链条(4),U形槽(3)底部设置有与真空气嘴相配合的导气通孔,导气通孔分别与设置在成型模具本体(1)外的真空气嘴相连,真空袋(2)覆盖于复合材料和U形槽(3)上并通过真空密封胶条与成型模具本体(1)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真空气嘴,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真空袋漏气的风险;在U形槽内设置了扭状链条,有效避免了真空袋进入U形槽而产生变形。
本发明涉及电解质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有界面缺陷的金属氧化物/镁硼氢氨化物高导电率固体电解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式为Mg(BH4)2·nNH3‑MxOy,n为1、1.5或2,M为Y、Ti、Mn、Zr、Al和Re中的至少一种或Y、Zr、Re和Al中的至少两种;MxOy的质量比为15%~70%。本发明中的含有界面缺陷的金属氧化物/镁硼氢氨化物高导电率固体电解质复合材料离子导电率更高,满足固体电解质的需要。
一种杉树叶状钴颗粒及其用于制作磁性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1)将钴盐、碱性物质、络合剂和还原剂加入溶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A;2)将混合液A转移至连接有冷凝回流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加热至250℃,保持溶液沸腾进行高温液相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体系中的固体物质经分离、洗涤、干燥,即可得到所述杉树叶状钴颗粒。本发明采用聚乙二醇作为溶剂,无需表面活性剂和特殊实验设备,就能得到分散性均匀、形貌控制良好的钴颗粒;采用金属钴颗粒替代常规的铁氧体等磁性材料作为无机填料,所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质量密度低、磁导率高的优点,可用于制作印制电路板中埋嵌电感磁芯及电子元件的电磁屏蔽层。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成都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