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铝基复合材料,具体而言为涉及一种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重熔方法。针对原位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中的原位增强颗粒在2μm以下,通过对复合材料废料预热,实现脱除水分、油脂和易挥发物质,减少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熔化过程中的氧化、吸气;在复合材料熔化后,通过电磁搅拌强化复合材料熔体的流动,并通过多孔陶瓷过滤去除氧化膜和已经出现团聚的大尺寸增强颗粒;然后通过气体精炼结合超声局部震荡处理,在除气的同时保证原位增强颗粒与气泡分离,最终实现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有效重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复合生物涂层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制备方法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的复合生物涂层呈现疏水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首先采用包埋法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其次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Ti6Al4V涂层,在医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形成SiC/Ti6Al4V复合生物涂层。由于该复合涂层的内层由SiC陶瓷相构成,该SiC与炭/炭复合材料基体形成化学结合并完全包覆炭/炭复合材料表面,从而可以阻挡碳碎片的释放,而Ti6Al4V外层赋予炭/炭复合材料良好的亲水性,使得炭/炭复合材料与水的接触角由背景技术的接近90°减小到40°以下。
复合材料(10)具有树脂(12)、和分散在树脂中且至少含有氧化锆的第1无机物粒子(11)。复合材料的d线上的折射率nCOMd为1.60以上,阿贝数vCOM为20以上,并且nCOMd≥1.8-0.005vCOM的关系成立。该复合材料可平衡良好地同时具有高折射率和低波长分散性,并且加工性优良。因此,通过使用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波长特性良好且小型的光学部件。
碳纳米管/水泥自增强阻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尼比测试方法,它涉及一种水泥自增强阻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尼比测试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制备的碳纳米管/水泥自增强阻尼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分散不均匀、与基体界面间的黏结能力差、阻尼比低及测试阻尼比的装置昂贵、测试复杂或数据误差大的问题。制备方法:将水泥掺合料、去离子水、超塑化剂和水泥与聚合物胶乳混合料依次加入到碳纳米管分散相混合液中搅匀除泡,然后装入试模中浇注成型;拆模,再标准养护至预定龄期,即得碳纳米管/水泥自增强阻尼复合材料。测试方法:构建弹性体系,将加速度计与力锤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用力锤垂直轻击试件,测试阻尼比。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夹层结构的耐高温热塑性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耐高温尼龙基复合材料芯层和位于芯层两侧的耐高温尼龙基复合材料面层,其中,芯层为具有瓦楞结构的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基体复合材料;面层为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己内酰胺基体复合材料片材,芯层所用树脂熔点较面层所用树脂熔点高40℃。芯层和面层复合材料所用树脂为同一树脂体系,赋予复合材料高的界面强度,且不需要引入其他粘接层材料,铺层简单,生产效率高,且克服了传统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差、易分层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烘烤除味,尤其为一种复合材料的烘烤除味装置,包括烘烤箱和冷却箱,所述烘烤箱下表面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固定板分别与冷却箱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固接,所述烘烤箱的上表面设有废气过滤组件,所述冷却箱内壁的背面设有去皱组件,通过伺服电机a带动两个压平辊进行旋转,压平辊旋转带动复合材料和从动辊进行旋转,压平辊和从动辊拉动缠绕在导向辊b表面的复合材料向右移动对复合材料进行绷紧,同时压平辊和从动辊对复合材料表面的褶皱进行辊压,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去皱,解决了复合材料在加热冷却后容易出现收缩起皱现象,导致复合材料出产良品率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领域,尤其是桥梁连接部件。一种复合材料桥跨接头,包括桥跨本体,桥跨本体的底板由上复合材料纤维层和下复合材料纤维层组成,桥跨的桥面板端部有承压块,其特征在于,该桥跨接头还包括金属接头内芯和包裹金属接头内芯的复合材料面层,金属接头内芯设置在底板的连接端部,设有连接孔,复合材料面层与底板的上复合材料纤维铺层和下复合材料纤维铺层为一无缝连续的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复合材料桥跨的连接技术问题,即达到了桥跨受力强度的要求,又避免了机械连接对复合材料桥跨承载性能的破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的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rGO@MoS2粒子和PVDF,所述的rGO@MoS2粒子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2.5~30wt%。当所述的质量分数为5wt%时,所述的复合材料具有吸波性能;当所述的质量分数为25wt%时,所述的复合材料具有屏蔽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二硫化钼纳米球稳定,且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的成功率很高,有望大量生产;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优异的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抗菌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由表面接枝改性植物纤维粉与塑料粉共混而得的复合材料。该高性能抗菌木塑复合材料包含表面接枝多种抗菌剂的改性植物纤维粉及回收塑料粉等组分。通过高能辐射将多种活性抗菌单体接枝到植物纤维粉表面,可显著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抗菌的长效性和力学性能。本发明的高性能抗菌木塑复合材料是所述组分通过塑料加工中通用的熔融共混方法而制备。该木塑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长效抗菌性,而且由于植物纤维表面的化学接枝改性,显著改善了木塑复合材料中的木、塑界面,使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吸水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本发明的木塑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室内外装饰、家具及包装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磨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由改性植物纤维粉和改性纳米陶瓷粒子与塑料粉共混而得的复合材料。该高耐磨木塑复合材料包含改性植物纤维粉、改性纳米陶瓷粒子及回收塑料粉等组分。其中改性纳米陶瓷粒子是改性纳米Al2O3、改性纳米Si3N4、改性纳米SiC或他们的混合物,可显著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降低磨损率,提高力学性能。本发明的高耐磨木塑复合材料是所述组分通过塑料加工中通用的熔融共混方法而制备。该木塑复合材料不仅表面硬度、耐磨性大大提高,而且强度和韧性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大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本发明的木塑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建材、家具、包装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损伤力学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包括:建立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修正;获取未损伤的复合材料结构的位移模态,并结合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求解未损伤的复合材料结构的单元应变能;获取损伤的复合材料结构的位移模态,并结合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求解损伤的复合材料结构的单元应变能;根据未损伤的复合材料结构的单元应变能和损伤的复合材料结构的单元应变能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位置进行定位识别;利用损伤力学选取复合材料结构的多个损伤参量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化识别。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定位和定量化识别,并能够提高识别的效率,增加对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识别的针对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型吸波复合材料通过在C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外复合高性能PB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PB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透波功能集成在C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而在PBO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加入纳米吸波材料,使电磁波在透过PB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时,实现边透过边吸收,而入射的电磁波进入到复合材料内部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强反射,使电磁波再次经过PB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实现二次吸收,达到吸波隐身的效果。因此,本发明中的新型吸波复合材料预期可作为综合性能优异且隐身性能良好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合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及剩余强度全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缝合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瞬态应力分析;(2)确定缝合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判据;(3)确定缝合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力学性能退化方法;(4)缝合复合材料的静力学分析;(5)确定缝合复合材料的剩余强度损伤判据;(6)确定缝合复合材料的材料性能退化方法;(7)确定缝合复合材料的结构失效判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程性的冲击损伤及冲击后剩余强度的分析方法,不但考虑了冲击后复合材料结构的实际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等实际情况,而且不需要通过观察冲击损伤来提升对于剩余强度预测的准确性,所以本发明的方法连贯性高,拓展性好,预测精度高,具有可观的工程应用前景。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比能型谱的构建方法,通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的切削试验得到单层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比能图谱,再通过旋转得到全厚度范围内各层不同方向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比能图谱;其步骤如下:1)设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直角自由切削试验方案;2)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切削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各组试验条件下的主切削力;3)计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的切削比能;4)绘制单层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比能图谱;5)构建全厚度范围内各层不同方向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比能图谱。本发明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过程中碳纤维的断裂机理、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质量、表面缺陷以及进行刀具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支撑。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复合材料选用效果评估方法,包括:确定所选用的复合材料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比刚度和比强度;当结构所选用的复合材料比刚度、比强度两者之一或两者均大于被替代材料的对应值时,该复合材料具有减重潜力;评估选用替代的复合材料后,结构失效破坏模式是否要发生变化;评估复合材料结构受外部环境影响,评估复材结构是否受湿热环境、冲击损伤的影响;进行复合材料与原结构破坏失效模式下W2/W1比值的计算,若W2/W1<1则选用材料具有减重效果,W1为原结构部件单位面积上的重量,W2为使用复合材料替代后的新结构单位面积上的重量;进行动强度方面的结构强度评估;若均满足要求,则选用的复合材料具有减重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成型的复合材料储罐内置加强筋。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复合材料罐体、预制加强筋、手糊补强层,在复合材料罐体内壁环周安装6‑8段预制加强筋,组成储罐的整个加强筋,且在预制加强筋的外部通过手糊补强层固定在复合材料罐体内壁的指定位置。有益效果是:在复合材料罐体内部组装完成整体加强筋,不影响复合材料储罐的外壁尺寸和外观;预制加强筋分段制作,由6‑8段拼接成一个加强筋环周,分段制作的预制加强筋尺寸小,方便运输,方便罐内的挪放;可以快速插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其强度也较高,可以满足提高复合材料罐体的强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氧镁胶凝复合材料生产用搅拌罐,包括搅拌罐本体,所述搅拌罐本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胆,且内胆与搅拌罐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搅拌罐本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凸起块,且凸起块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搅拌罐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开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部密封连接有玻璃板,所述搅拌罐本体底部外侧壁上开有排料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硫氧镁胶凝复合材料搅拌的效果,避免了硫氧镁胶凝复合材料沉降在搅拌罐底部的现象,让硫氧镁胶凝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使得复合材料在搅拌罐的内部形成循环的搅拌形式,提高了对硫氧镁胶凝复合材料搅拌的效果,让硫氧镁胶凝复合材料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滑塑木复合材料地板,包括复合材料地板本体,所述复合材料地板本体的表面为上凹弧面与内凹弧面相间排布,且上凹弧面的表面设有不规则的磨砂颗粒,所述复合材料本体的左侧面设有插柱,所述插柱的端部固定有第一磁铁块,所述复合材料本体的右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插柱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部设有与插柱端部的第一磁铁块磁极相反的第二磁铁块。该防滑塑木复合材料地板,废物回收利用,不浪费木材,更加的生态友好;通过在复合材料木板本体上呈相间排布上凹弧面和内凹弧面,且在上凹弧面上设有不规则的磨砂颗粒,人在上面行走时,可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不会轻易的滑倒,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芯复合材料传力杆,所述实芯复合材料传力杆由复合材料构成,所述实芯复合材料传力杆连接地设置于具有横向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间,所述实芯复合材料传力杆的断面为直径26mm到40mm的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是新复合材料传力杆在雨水侵入道路结构后的抗锈蚀性较好,具有更好的耐久性,而且不易造成传力杆与路面混凝土在表面接触的损坏,与混凝土的结合性更好;另外,使用实芯复合材料传力杆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比起钢制传力杆可以节约大约20%的造价,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和经济效益,可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建设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压板挤压响应试验用定位块的安装工装,包括与复合材料层压板拆卸式连接的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以其竖板平行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宽度的方向布置,其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分别位于复合材料层压板的上、下两侧;第二限位装置沿复合材料层压板长度的方向安装在第一限位装置的两边,且遮盖复合材料层压板的缝隙,定位块与第一横板和第二限位装置的侧边接触设置,并分别粘结在两块复合材料层压板上。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证了定位块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的准确性,使定位块的安装更加简便、可靠;另一方面有效避免用于粘结定位块的胶水流入到缝隙中,有助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加工用收集加热装置,包括箱体和第一支柱,所述箱体的底端四角均固接有第一支柱,所述箱体的顶端固接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挤压装置。该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加工用收集加热装置,通过电机、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滚筒、轴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达到了在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对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进行挤压,使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变薄增加加热效果,通过收料斗、管道、收纳箱、第二支柱、排料口和定块的配合,达到了可以对加热后的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进行快速收集工作,达到了加热效果好,可以对加热后的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进行快速收集工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抗撞击结构及转向架,所述复合材料抗撞击结构包括用于形成转向架复合材料部件的复合材料本体,所述复合材料本体的外表面设有附加涂层;所述附加涂层为多层结构,其从内到外至少包括抗冲击涂层(2)、结构胶胶膜层(3)和保护涂层(4);所述抗冲击涂层(2)形成在所述复合材料本体的外表面。该结构可以在成型部件时赋予抗冲击性能,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耐冲击能力,从而满足轨道车辆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并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纤复合材料高强编织物,由每平方米克重为1215g的三轴向玻纤复合材料织物以及每平方米克重为800克的双轴向玻纤复合材料织物的构成,双轴向玻纤复合材料织物通过捆绑纱与三轴向玻纤复合材料织物捆绑为一体,上述两种玻纤复合材料织物均采用的是环氧型玻璃纤维高强纱和涤纶丝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铺一层可达到之前铺两层布的三轴向玻纤复合材料织物效果,解决行业内要生产两次才能满足叶片需要的产品,避免材料在使用时浪费,提高了有效使用率、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使得制成的叶片满足风力发电设备所需要求,可使用在1.5MW(40.3米)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中,主要使用于叶片通体,保证叶片在运转过程中有足够强的纵向强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介质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无线移动通讯与射频电子电路系统用电子陶瓷元器件与材料技术领域。该微波介质陶瓷复合材料为一种掺杂有Zn2+和Ni2+的磷酸镁锂晶体结构材料与TiO2的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波介质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的微波介质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范围在875℃~975℃,相对介电常数为:8.13~11.26,品质因数为:45,300GHz~76,1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为:‑11.33ppm/℃~+27.20ppm/℃。该复合材料显著地降低现有的各类堇青石陶瓷材料的烧结致密化温度,同时该材料显著地提高堇青石型陶瓷的品质因数和温度稳定性,可以在5G/6G移动通讯与射频电子电路系统中做电子元器件的功能介质使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高动量运载系统制动所需碳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为:以密度为1.2-1.5g/cm3的C/C复合材料为原料;将所述原料置于浸渍液Ⅰ中浸渍,浸渍后,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裂解,重复浸渍-高温裂解操作,直至得到密度为1.85-1.9g/cm3碳陶复合材料;然后对所得碳陶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处理,直至碳陶复合材料的密度降至1.82-1.88g/cm3,得到预成品;接着将预成品置于浸渍液Ⅱ中,浸渍完成后,在保护气氛下进行裂解,裂解后打磨,重复循环浸渍-裂解-打磨操作直至得到密度为1.93-2.0g/cm3碳陶复合材料成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复合材料支架系统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复合材料横梁、复合材料纵梁、复合材料短柱、多根钢筋混凝土立柱、复合材料支撑及抱箍;所述多根钢筋混凝土立柱排列成支架阵列,每根钢筋混凝土立柱的顶端通过膨胀螺栓安装有复合材料短柱,复合材料短柱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复合材料横梁连接,为提高每榀的稳定性,复合材料横梁沿阵列纵向与复合材料纵梁连接,每根钢筋混凝土立柱上均套设有钢片箍,所述复合材料支撑的下端与抱箍连接,复合材料支撑的上端与复合材料横梁连接。本发明通过用复合材料太阳能支架取代镀锌钢支架系统,可以提高使用寿命能力,还可以减轻重量,耐腐蚀,适用于未来发展趋势。
一种双面斜纹立体玻璃纤维织物及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玻璃纤维织物具有2/6双面斜纹仿立体结构,其面密度为600±30g/m2,厚度为0.70±0.05mm,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表面平整性以及力学性能,特别适合作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使用;复合材料制备首先,将树脂溶液,通过溶液法浸胶机连续浸渍到本发明的织物里制成预浸料;然后,将预浸料根据设计要求分别制造成具有层压结构的复合材料或是具有夹层结构包括蜂窝夹层以及泡沫夹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表现优异,尤其是复合材料中固化后预浸料的单层厚度达到0.55~0.60mm,显著高于同等单位重量下的缎纹、平纹、斜纹等类型的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的厚度,因此,可以广泛在高铁、船舶等舱内装饰方面进行推广应用。
介孔碳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介孔碳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存在的孔尺寸不易控制、生产成本高、反应所需设备复杂、反应条件苛刻、产量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如下:一、将氧化石墨溶于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二、制备介孔碳前躯体;三、制备复合材料前驱体;四、预碳化;五、热处理;即得到介孔碳与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介孔碳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貌均一,孔尺寸可控,孔尺寸为2~50nm,比表面积较大且应用范围广。本发明制备的介孔碳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所需设备简单、孔尺寸可控,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ZnO涂覆的陶瓷相增强铝基或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陶瓷相增强铝基或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复合材料中陶瓷相和基体的浸润性差,界面结合强度低,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问题。ZnO涂覆的陶瓷相增强铝基或镁基复合材料由ZnO、陶瓷相和铝基或镁基三种原料制成。其制备方法:1.将陶瓷相加入ZnO溶胶中;2.制备ZnO涂覆的陶瓷相;3.将ZnO涂覆的陶瓷相制成预制块并焙烧;4.挤压铸造,即得到ZnO涂覆的陶瓷相增强铝基或镁基复合材料。ZnO涂覆到陶瓷相上提高了陶瓷相与基体的浸润性,改善了陶瓷相与基体的界面,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久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耐久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同时提供一种由该高强耐久复合材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高强耐久材料杆状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强耐久复合材料,基本上由以下原料配比组成:结合剂,30-60%;水,3-15%;骨料,30-60%;纤维,0-15%;添加剂,0-5%。本发明提供的高强度耐久复合材料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各项性能(包括耐久性)都比混凝土好;和钢材相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虽然抗拉强度较低,但抗压强度相当,而且具有优越的耐久性和耐火度;和钢材相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还具有轻质的优点。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