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蜂窝状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硅碳复合材料通过一步反应制得,具有蜂窝状结构,包括三维贯通的多孔硅以及碳填充在所述多孔硅孔道中,所述多孔硅颗粒尺寸为1~3微米,所述多孔硅孔径为100~200纳米,介孔孔径为20~40纳米;所述多孔硅颗粒表面包覆有无定型碳。将本发明的硅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良好,可应用于制作长寿命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此解决现有技术用作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复杂、条件苛刻、成本昂贵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属于高频高速通讯领域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复合材料基板,包括数层叠合的半固化片及分别压覆于其两侧的导电箔,半固化片均由复合材料制作,且由自动叠卜操作制成;按照重量份计,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原料:树脂混合物、偶联剂处理的增强纤维、导电填料和固化引发剂;树脂混合物包括聚苯醚和聚丁二烯树脂;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g/mol~5000g/mol,所述聚丁二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g/mol~10000g/mol,且聚丁二烯树脂含有70%以上的乙烯基,聚丁二烯树脂的重量与树脂混合物的总重量的比值为(10~50):1。本发明的电子复合材料基板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其生产工艺。所述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均聚聚丙烯55~80份、三元乙丙橡胶6~12份、滑石粉15~25份、光稳定剂0.2~0.8份、相容剂5~7份、偶联剂0.8~1.2份、抗氧剂0.3~0.6份、阻燃剂5~8份、抗菌剂3~6份、吸附剂0.2~2.1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优异的阻燃特性,同时还具备低VOC等特点。本发明的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橡胶体外观和性能,可用注塑工艺制成驾驶座外旁侧板、小罩盖、旁侧板内板、内旁侧板塑件、乘客座外旁侧板、门板扶手骨架、门嵌饰板骨架和门嵌饰板等汽车内饰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为: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调节pH值9~11,再用水合肼进行还原,再将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改性石墨烯分散液;2)将壳聚糖加入到醋酸水溶液中配制得到壳聚糖溶液;3)将壳聚糖溶液加入到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石墨烯/壳聚糖电沉积液;4)将石墨烯/壳聚糖电沉积液超声分散除去气泡,以金属铜或银或铁作为电沉积的阳极电极材料,以铂片作为电沉积的阴极电极材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得到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外观平整光滑,无气泡,并且易于从电极表面取下,有利于材料直接进行后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鱼皮胶原蛋白的生物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它由一定比例的胶原蛋白、硝酸钙、磷酸氢二铵组成,其步骤:A、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B、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原位复合;C、胶原蛋白生物复合材料的交联。得到的胶原蛋白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配方合理,操作方便,减轻了环境污染。方法易行,操作简便,采用安全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并通过合适的胶原蛋白和硝酸钙、磷酸氢二铵的配比合成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为成骨细胞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潜在的临床骨材料的替代品。
本发明提供了氢能汽车复合材料车身维修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损伤本发明提供了相应的维修方式,注胶法针对的是复合材料的分层或脱胶损伤;外搭接补片法针对的是复合材料的分层、缺口、破孔、断裂等损伤;嵌入式补片法针对的是复合材料的分层、缺口、破孔、断裂且具有维修操作空间的损伤。上述三种方法都采用了微波固化,即通过微波加热固化胶黏剂或者预浸料补片来进行胶结。本发明提供的微波固化维修方法便于操作、加热均匀且很大程度上节约维修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除铬的磁性可回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配制Cu1+盐、Fe3+盐和Ca2+盐的混合溶液,加入强碱充分搅拌,转移至反应釜水热反应,得到产物离心洗涤至中性后烘干、研磨处理,制得Ca掺杂铜铁矿结构CuFeO2粉体材料(Ca‑CuFeO2);将所得Ca‑CuFeO2和TiO2(B)粉体混合均匀,经研磨退火处理,得到Ca‑CuFeO2/TiO2(B)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的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安全可靠;Ca掺杂提高了CuFeO2的比表面积和对Cr(VI)的吸附能力,降低了CuFeO2的载流子转移电阻;TiO2(B)复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和光催化还原Cr(VI)溶液性能,在光电催化等领域中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为:在去离子水中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碳化硼粉体,混合均匀得碳化硼悬浮液,继续加入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杂化粉体,搅拌、超声、冷冻干燥得到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碳化硼复合粉体,最后置于氩气气氛下热压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其中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杂化粉体为氮化硼纳米片上原位生长氮化硼纳米管形成的杂化结构。该方法所得陶瓷复合材料中,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在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能同时发挥氮化硼纳米管和纳米片的强韧化优势及其多维度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碳化硼陶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本发明属于FDM成形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FDM的免喷涂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原材料按照质量份计包括:80~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原料,2~10份颜料,0.4~2份偶联剂,0~10份相容剂,0.4~1.5份加工助剂和0.1~0.5份抗氧剂,其中,所述颜料用于改变所述复合材料的颜色。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复合材料通过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劲双螺杆改性造粒,再经单螺杆挤出成形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免喷涂ABS复合材料实现采用FDM成形方式制造出具有金属色、仿木、仿石等颜色的零件,扩大现有ABS材料的颜色范围,增加其应用程度,免去了喷涂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镍/氮化钛/碳布三维分级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水热法和后续氨气氮化的方法在预处理后的碳布表面生长一层多孔氮化钛纳米线阵列,然后采用多次吸附法在氮化钛纳米线表面吸附油酸镍,再通过高温碳化退火将油酸镍裂解为氧化镍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氧化镍/氮化钛/碳布三维分级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三维分级复合材料最外层的氧化镍纳米颗粒有利于暴露出高的活性位点提高电化学活性;同时,氧化镍与多孔氮化钛纳米线的牢固结合以及氮化钛和碳布高的导电性可有效减小降低所得复合材料的内接触电阻,提高电子传输效率;将其用作电解水析氧反应催化剂可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有望促进电解水工业化发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氧化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氧化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氧化银和石墨烯,所述氧化银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20:100;其中:所述石墨烯是由电化学法制得,具体步骤如下:将成对石墨电极插入由硫酸钠和水组成的电解液中,然后对成对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获得石墨烯电解液;再将所述石墨烯电解液进行后处理获得。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能有效地抑制光腐蚀现象的发生,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能有效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的孔雀石绿,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以及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便于回收再生循环使用,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在环境污水治理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压电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柔性压电薄膜复合材料由甲胺碘铅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通过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得。本发明的柔性压电薄膜复合材料通过向甲胺碘铅中掺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使其在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和灵敏度的同时,可在较宽的温域内保持良好的柔性和稳定性,且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掺入,使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机械性能,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柔性压电薄膜复合材料可大规模应用于高性能压电发动机的制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它以含有氮原子的聚吡咯纳米管为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前驱体,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67为四氧化三钴的前驱物,利用聚多巴胺实现ZIF‑67与氮掺杂碳纳米管进行有效复合,再经高温焙烧得到氮掺杂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所得复合材料中双电层电容的氮掺杂碳纳米管与赝电容的四氧化三钴相互结合,有利于电子或离子传输,可有效提升四氧化三钴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复合材料组分可控,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F级电机灌封用复合陶瓷/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脂环族环氧树脂100重量份、固化剂128重量份、促进剂0.5-2重量份、奇士增韧剂10-20重量份、及改性复配陶瓷粉150-250重量份;所述改性复配陶瓷粉包括改性二氧化硅和改性氮化铝,所述改性二氧化硅和改性氮化铝的质量比为1:0.9-1:1.6,所述改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5-45μm,改性氮化铝的粒径为4-15μm,所述改性二氧化硅和改性氮化铝均是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浸泡改性。本发明运用了中温固化体系,同时加入大量无机填料,提高了灌封树脂的耐热性能。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结构可控的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设计构建CAD模型,并通过增材制造得到相应的结构的三维树脂结构;(b)将步骤(a)中获得的三维树脂结构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表面镀铜或镍金属层,并去除树脂材料得到铜或镍的三维结构模板;(c)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三维结构金属模板上生成石墨烯,由此制得所需的结构可控的三维石墨烯。通过对得到的石墨烯进一步处理得到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本发明,可实现三维石墨烯结构的调控,并获得有效、精密控制的高质量、多功能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该方法操作简便,制备周期短,适应面广。
本发明涉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安全防护速度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弹道极限分布模型的均值μ。步骤2,确定结果的容忍度λ,并计算弹道极限正态分布标准差σ。步骤3,建立弹丸初速的概率分布模型。步骤4,通过matlab等随机取样软件重现弹道试验过程。步骤5,得到单次数值抽样试验与分布均值的最大正向偏差ω1及最大负向偏差ω2。步骤6,计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安全防护速度。本发明能够较为准确地通过已有的弹道试验结果计算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安全防护速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累托石/有机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累托石与有机单体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制成的。其制备方法:将累托石分散于分散剂中,高速搅拌成泥浆悬浮液,然后加入有机单体阳离子交换剂或有机单体和质子化试剂,在室温下发生离子交换反应0.5~8h,累托石/有机絮凝物分离脱水、洗涤、干燥与破碎即成产品。本发明的复合物是一种能与聚合物基质发生交联反应的功能性填料,最适用于合成塑料或橡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复合材料生产车轮平衡块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铅质材料造成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锌质材料价格昂贵、钢质材料冲压成型工艺比较复杂等问题,其特征在于:平衡重块(1)的形状为汽车轮毂曲面圆环中的一段,采用复合材料压铸而成,其中间位置设有弹性挂钩(3),所述复合材料是采用高比重且廉价的基料(还原铁粉、生铁粉、三氧化二铁粉、四氧化三铁粉)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尼龙、聚甲醛)按9.5~5.8∶1的重量比在强混机中混合,混合时间一般控制在25~75分钟,然后将混合的粉末用塑料制粒机制成3~5mm颗粒;所述弹性挂钩(3)的上部设有拆卸圆孔(4),其下部插入模具内,注入复合材料混合颗粒通过加温压制,使平衡重块(1)与弹性挂钩(3)压注成一整体。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不同汽车的轮胎上,是现有铅基、锌基以及钢质材料平衡块的替代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不粘炊具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第一非晶合金,包括第一主要元素和第二主要元素以及第一杂质元素;以及第二非晶合金,附着在第一非晶合金的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三主要元素和第四主要元素以及第二杂质元素,其中,第一非晶合金的粒径大于第二非晶合金的粒径,其中,第一主要元素至第四主要元素以及第一杂质元素和第二杂质元素与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具有包括复合材料的不粘涂层的不粘炊具不仅具有微观上的凹凸结构,而且具有宏观上的多孔结构,从而提高了不粘性。此外,该不粘炊具可以使用铁铲、百洁布、钢丝球等进行清洗,并且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3Sn2@Ni(OH)2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以Ni3Sn2合金纳米颗粒为核,通过水热法在Ni3Sn2合金纳米颗粒上生长Ni(OH)2纳米片,形成花状核壳结构。本发明的Ni3Sn2@Ni(OH)2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以Ni3Sn2合金纳米颗粒为核,以Ni(OH)2纳米片为壳,抑制了Ni(OH)2纳米片的聚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Ni3Sn2合金纳米颗粒作为高导电内芯为Ni(OH)2壳层提供了电子传输的快速通道,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极高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针对熔融中间相沥青在纺丝过程中芳香分子取向结构破坏和短切碳纤维在基体中的排列方向紊乱导致所制备的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外加电场/磁场诱导制备超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方法。在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过程中,通过外加电场/磁场诱导其芳香分子由水平堆叠结构转变为竖直的堆叠结构,从而降低纺丝过程对中间相沥青分子堆砌结构的破坏,促进中间相沥青原丝中芳香分子沿纤维轴向有序排列,提高碳纤维石墨化度和热导率。在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过程中,通过外加电场/磁场使短切碳纤维在基体中定向排列从而充分利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超高轴向热导率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定向导热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浓硫酸,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得到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简便的水热法和原位聚合法,可以制备出吸波性能优异的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余料的重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工余料的收集与筛选、制备硅凝胶、物料混合、物料混匀、模压处理、预干燥处理、第一次热处理、凝胶浸渍处理和第二次热处理。本发明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余料的重复利用方法,可实现陶瓷基加工余料的重复利用,同时也可显著减少后期对复合好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是一种肋骨式编织缠绕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其包括传动轴轴体(1)和与该传动轴轴体两端相连的金属法兰(2),所述传动轴轴体(1)为管状,其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经缠绕成型构成,其两端为金属法兰(2)。本发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其金属法兰上面的肋骨增大了与碳纤维的接触面积,编织缠绕方法充分利用了碳纤维的强度,提高了传动轴轴体与金属法兰连接处的层间剪切强度和连接强度,使之可以更平稳地传递扭矩。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的连接可靠性。扩大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预埋功能附件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汽车引擎盖,包括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的引擎盖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功能附件,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内纤维层、外纤维层以及填充在所述内纤维层与外纤维层之间的夹芯层,所述功能附件的内端预设在夹芯层内,所述功能附件的外端伸出内纤维层设置,所述内纤维层和外纤维层在夹芯层填充完毕以及功能附件预设完毕后固化成一体。本发明将锁扣、用于安装铰链的铰链旋转臂安装座等功能附件内置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层与夹芯层中,并一体成型,省去了后期引擎盖与其功能附件之间的焊接连接,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方案。
一种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钒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优良导电性的碳纳米管通过与一维钒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纳米尺度上自组装,使得碳纳米管在各交织的一维钒氧化物纳米材料间起到导电桥的作用,构筑成微观尺寸下的“互穿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的复合物可作为高容量、高稳定性的锂离子注入材料。制备过程:用淬冷法制得的V2O5溶胶为钒源,硫酸与硝酸修饰后的碳纳米管为组装引发源,两者混合搅拌1小时以上后,再通过水热技术在150~190℃下反应1~7天,去离子水洗过滤2~5次,60~100℃烘干即得到互穿网络结构的钒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注入材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电致变色器件、光电开关、催化及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芯轴,包括内圆筒和外圆筒,二者之间通过多条辐射条固定,内圆筒中部设置有中心轴孔,中心轴孔内固定设置有旋转轴,外圆筒外缘设置有多条沿其长度方向的桁槽;旋转芯轴由多个沿其周向等分的芯轴块组成,相邻的芯轴块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复合材料机身包括复合材料长桁和蒙皮,多条长桁平行设置,围成圆筒形,外部设置蒙皮,复合材料长桁和蒙皮共固化成型;其制造方法包括:制作旋转芯轴,制作复制作合材料长桁,机身的纤维缠绕成型,热压罐固化,脱模和高压水喷射切割。本发明的旋转芯轴为组合式,便于装拆;机身制造方法为整体成型,制造成本低,可批量生产;制造的复合材料机身具有重量轻、强度和刚度高、耐腐蚀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磷负载钯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黑磷负载钯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在过氧化氢制备技术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黑磷负载钯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催化剂,N‑甲基胺类化合物通过P‑C‑N键的方式共价接枝在黑磷纳米片的表面,钯纳米颗粒与黑磷纳米片通过配位键结合;解决了黑磷容易被氧化的问题,同时钯纳米粒子与黑磷结合紧密,分布均匀;而且由于黑磷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物理化学特性更为优异。相较于其他载体负载钯的催化剂,本申请公开的其黑磷负载钯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催化性能更佳,所需生产设备相对简单,可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更具体地说,一种真空导入工艺生产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具表面均匀涂抹脱模蜡,再喷涂胶衣树脂,静置至胶衣树脂固化;随后依次铺放纤维布、脱模布、隔离膜、第一导流网和螺纹管,在螺纹管上再铺设第二导流网,所述第一导流网与第二导流网相连接,随后在第二导流网上铺设真空管和真空袋;对模具检查气密性,再进行抽真空操作,导入配制好的基体树脂;基体树脂进行固化、脱模获得产品。本发明将螺纹管夹于第一导流网和第二导流网之间,有效地避免了管痕的产生,且在复合材料产品底部铺设第三导流网,使树脂完全浸透内部的多层纤维增强材料,使制备的复合材料产品性能稳定。
本发明属于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TiN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该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25‑46.3%的TiN粉和53.7‑75%的基体材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对基体材料和不锈钢板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不锈钢板的光洁面对折并压制成不锈钢封套;将TiN粉置于预处理后的基体材料上,将放置有TiN粉的基体材料对折,使基体材料包裹住所述TiN粉,然后,将基体材料四周封口并放入不锈钢封套中;对不锈钢封套进行轧制,每轧制一道次后沿所述不锈钢封套的长度方向进行对折,再轧制下一道次,直到设定道次。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TiN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强化相的质量分数可达到46.3%,强化相分布均匀,强化效果显著。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