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课题是降低起因于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64)的体积的膨胀收缩的负极用铜箔(162)的变形。作为解决本发明课题的方法是,一种集电用铜箔,其是在下述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集电用铜箔,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隔着含有电解质的隔板而将正极与负极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成的叠层结构体、和用于密闭上述叠层结构体的具备第1平面部的第1盖和具备第2平面部的第2盖,上述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以夹着上述叠层结构体的方式配置,基于上述负极的厚度的变化,上述第1平面部与上述第2平面部的间隔变化,所述集电用铜箔的0.2%屈服强度与厚度之积大于2.4N/mm。此外提供使用了上述集电用铜箔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负极集电体(1)上形成含有选自硅、锗和锡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通过在负极活性物质层(3)上形成锂金属层而准备负极(11)。准备具有在正极集电体(5)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6)的构成的正极(11),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6)含有由通式Li1-xMO2表示的复合氧化物,其中,0.2≤x≤0.6,M包含选自钴、镍和锰中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使用负极(13)、正极(11)和隔板(4)组装锂二次电池(100)。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电体和在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涂覆并形成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正极集电体包括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突出的未涂覆部,并且在所述未涂覆部上涂覆有由锂氧化物组成的不可逆材料。
一种锂硫电池的正极,其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导电剂,及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辊形电极组件、一种具有该电极组件的锂二次电池以及用于制造锂二次电池的方法。该电极组件包括简化锂二次电池的制造并防止该电极组件变形的防变形芯。该电极组件包括环绕防变形芯卷绕的正和负极板以及隔板。正极活性物质被涂覆在该正极板上并且负极活性物质被涂覆在该负极板上。该隔板将该正极板从该负极板绝缘。该防变形芯被置于该电极组件的中心附近。
一种复合体,其是包含磷、锂、铁、硫及碳作为构成元素的复合体,其包含90摩尔%以上的硫化锂(Li2S),由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得到的基于Li2S的(111)面的衍射峰的半值宽度算出的微晶尺寸为80nm以下,即使不实施阶段预充放电,也显示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有用的高容量(特别是高放电容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由具有层状结构的LiaNixMnyCozO2(1.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锂锰氧化物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锂锰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并具有由说明书中所述的式1表示的预定构成组成,其中导电材料涂布到锂锰氧化物粒子的表面上,从而在2.5V~3.5V的范围中以及4V范围中显示充放电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形成在该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和与该正极相对设置的负极,该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当单次循环包括在20℃至45℃的温度范围内在1.0C和4.2V下以CC/CV模式充电至100%荷电状态(SOC),然后在1.0C和2.5V下以CC模式放电时,该正极活性物质层在300次循环后的BET比表面积在1.5m2/g至2.6m2/g的范围内。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锂离子原电池的方法,其中,为了在空间上将锂离子电池的第一电极材料(14)与第二电极材料(16)分隔开,提供了分隔件(12)。本发明提供了该第一电极材料(14)通过涂覆施加至该分隔件(12)的第一侧(18)。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原电池。
公开了具有良好耐久性的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电解质膜、制造该电解质膜的方法以及包括该电解质膜的锂空气电池。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电解质膜可以包括增强膜和电解质溶液,因此是非挥发性的,并能够确保充分的物理强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所述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一氧化硅颗粒、石墨颗粒和碳包覆层,所述石墨颗粒与一氧化硅颗粒相互掺杂,形成一氧化硅/石墨复合颗粒,所述碳包覆层覆盖于所述一氧化硅/石墨复合颗粒的外表面以形成石榴结构的负极材料。
一种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其在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选自Zn、Ca、Mg及Cu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包含该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中在含有碳类活性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形成有含有30摩尔%以上非晶LiF的LiF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产生凝胶化的稳定的电极合剂用浆料及其制造方法,进而提供一种合剂和集电体的粘接性提高且富于柔软性的电极、以及电池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的电极合剂用浆料,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合剂用浆料是含有电极活性物质、接合剂和有机溶剂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极合剂用浆料,接合剂含有组成式(VDF)m(TFE)n(HFP)l(式中,VDF为来自偏二氟乙烯的结构单元;TFE为来自四氟乙烯的结构单元;HFP为来自六氟丙烯的结构单元;0.45≤m≤1;0.05≤n≤0.5;0≤l≤0.1。其中,m+n+l=1。)表示的含氟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以外的溶剂可溶型热塑性树脂。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了(having)在侧链上具有(containing)脂肪族氨基的有机高分子的碳材料。将这种碳材料用作负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初始充放电效率高,放电容量也高,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碳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二次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和含有其的锂硫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锂盐、非水溶剂和添加剂的锂硫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其中所述非水溶剂包括线形醚和环状醚,并且所述添加剂包括被一个以上氟取代的吡啶类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锂硫电池用隔膜和包含其的锂硫电池。所述锂硫电池用隔膜包含:隔膜基材;在所述隔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第一涂层;和在所述第一涂层上形成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包含聚多巴胺,并且所述第二涂层包含锂取代的水溶性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该阴极活性材料的阴极和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锂金属氧化物,所述包覆层在所述内核的表面和内晶界上形成,其中所述包覆层包括金属硫化物。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阳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及由此制得的锂二次电池阳极活性物质,尤其涉及包括用一定的金属氧化物进行掺杂或涂布的步骤的锂二次电池阳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及由此制得的减少残留锂的二次电池阳极活性物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复合粒子,所述复合粒子由无定形或准晶体碳基体及分散于所述基体中的平均粒径为0.2~3μm的结晶石墨粉粒子形成,所述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40μm。
本发明涉及包括正极、负极及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通过加热包含锂、钴、镁、氧及氟的材料的工序来形成,并且,镁及氟通过所述材料的加热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层部及晶界偏析。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石墨粒子,其可以实现在重复充放电循环时也可以抑制内部电阻的上升而具有对充放电循环的优异的耐久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石墨粒子,具有高介电性无机固体已在石墨粒子内部一体化的结构。高介电性无机固体优选:具有Li离子传导性、Na离子传导性及Mg离子传导性中的至少任一离子传导性,离子传导性为10‑7S/cm以上,粉体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包括该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以正极活性材料100重量%计,所述第一化合物的含量为65重量%以上。[化学式1]Lia1Nib1Coc1Mnd1M1e1M2f1O2‑f1[化学式2]Lia2Nib2Coc2Mnd2M3e2M4f2O2‑f2化学式1和化学式2的各成分及摩尔比如说明书中所定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用于形成锂二次电池正极的组合物的方法、通过使用所述组合物制备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导电剂和分散剂初次分散在溶剂中来制备第一分散液;通过向所述第一分散液中添加粘合剂粉末并进行二次分散来制备第二分散液;以及向所述第二分散液中添加并混合正极活性材料。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制备具有改善的分散性的用于形成锂二次电池正极的组合物,并且当通过使用所述组合物制备正极时,可以降低所述电池的内阻并且可以提高输出特性。
一种离子捕捉剂、及含有该离子捕捉剂的锂离子电池用间隔件或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离子捕捉剂是担载有超过以质子作为离子交换基的层状磷酸盐化合物所具备的理论交换容量的锂离子且不具有结晶水的层状磷酸盐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将正极侧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由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进行连接而使用的方式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在将负极部和汇流条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接合的情况下,能够使负极部与汇流条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该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抑制反应的反应抑制层被接合。
为了避免在锂离子蓄电池或电池中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子短路,必须存在具有最小电子传导能力的阳极和阴极的电子分离。为此,通常采用由含有传导锂离子的盐的和陶瓷颗粒的聚丙烯或类似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薄膜、无纺布或网络形式的分离层(分离器)。公知的分离层的缺点是小的热的承载能力并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是尤其在具有高能量含量的大容积的实施形式中小的运行安全性、费事的制造方法以及采用在分离层中的化学材料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根据本发明因此建议了一种分离层,在该分离层中,在制造分离层时,将传导锂离子的盐和陶瓷颗粒嵌入在由聚合物或聚合物类型物质制成的有机的基质中。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其他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