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介绍了基于纸芯片螺丝状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半导体材料制备领域。本方法制备步骤主要包括:前驱体的制备‑前驱体为模板形成均匀有序垂直生长的针状硫钴铜纳米材料‑螺丝状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特点是以纸芯片为基底在表面形成一种螺丝状双金属硫化物复合物,其具有制备成本低、步骤简单、绿色无毒、比表面积大、吸收光性能强等优点,在光催化、电催化和传感器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金属有机配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科学、纳米材料、化工、催化等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硝酸铜、三聚氰氯基三元羧酸H3L和正硅酸乙酯一步超声制得Cu-MOF@SiO2,将Cu-MOF@SiO2浸渍硝酸银溶液、紫外光照还原Ag+,制得表面锚固了纳米Ag的磁性金属有机聚合物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即Cu-MOF@SiO2@Ag。本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还原不饱和有机物的性能,在非均相催化还原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nO2‑In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四水合三氯化铟,尿素,柠檬酸三钠水合物为原料,经水热反应,煅烧处理后得到立方体氧化铟;进而以氯化锡,氢氧化钠为原料,在氧化铟立方体表面复合颗粒状氧化锡,最终得到SnO2‑In2O3纳米复合材料。本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所得气敏材料具有氧化铟与氧化锡构成的n‑n异质结,其对三乙胺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响应、恢复,可用于三乙胺气体传感器领域,从而获得高灵敏度的新型气敏材料。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化锌/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含有硫空位的硫化锌/r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ZnS/GO的制备:将二硫化碳逐滴加入到乙二胺水溶液中,命名为A溶液;将氧化石墨烯GO加入到乙二醇溶液中超声处理,命名为B溶液,将B溶液加入到A溶液中并连续搅拌得混合溶液,在搅拌下向混合物中滴加硝酸锌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洗涤,干燥物为ZnS/GO;将步骤(1)制备的ZnS/GO在氩氢混合气下,高温还原,得到含有硫空位的ZnS1‑x/rGO。本发明采用一种简单,安全的一锅湿化学载硫方法,摒弃了传统的熔融扩散法,降低了损耗,且活性硫的载量高达9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球形铜/氧化亚铜/氧化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本发明以氧化铜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制成混合悬浮液,采用激光束直接辐照混合悬浮液,使悬浮颗粒瞬间(纳秒量级)获得高能量被烧蚀并被溶液迅速冷却,从而一步实现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氧化铜的部分还原及无规则颗粒的球形化,通过调节激光辐照参数还可以实现对铜/氧化亚铜/氧化铜相对含量的调控,成本低,无杂质污染,所得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支撑的泡沫铝声屏障板,包括竖向设置的泡沫铝板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壳体,壳体的形状为前立面开口的长方体,泡沫铝板固定于壳体的前立面;该方案的声屏障板具有吸声隔音效果好、成本低、耐候性及耐腐蚀性优异、质轻、制作及安装工艺简单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型材拉挤用牵引机,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上牵引压紧结构以及下牵引固定结构;上牵引压紧结构包括:油缸支架、压紧油缸、连接耳轴、上牵引连接板、上牵引架、上靠板、上履带以及若干个压紧导轨副;油缸支架安装于固定座上壁面,压紧油缸安装于油缸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结构简单,设有上牵引压紧结构以及下牵引固定结构,通过控制牵引压紧结构以及下牵引固定结构之间的距离实现型材的挤压与松开,可以根据不同曲率弯曲型材调整装置,调整操作简单方便、结构牢靠,运行平稳,从而保证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罗茨风机,属于罗茨风机设备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紧贴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套接有螺栓,螺栓通过螺纹连接有底座,固定块的一侧固定焊接有隔音罩,隔音罩的内侧紧固粘黏有吸音棉,底座的左侧上端使用螺钉扭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电机的转轴套接有套筒,套筒的左侧内部套接有螺丝,该复合材料生产用罗茨风机,通过使用螺栓扭紧底座,方便固定隔音罩,隔音罩和吸音棉的设计可以降低噪音扩散,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通过扭紧螺母,可以固定安装套筒,防止其转动时脱落,扇叶的设计可以产生风力,对电机表面进行快速散热,降低温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铝塑复合材料轻型结构建筑物的地基,包括第三混凝土层和开设在地面上的深坑,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位于深坑的内部,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底面设有沙土层,所述沙土层的底面设有碎石层,碎石层的底面设有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的底面与深坑的内部底面接触,所述深坑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多个深孔,深孔的内部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排列的管件,两个管件的顶端之间连接有轻型钢,轻型钢的两端底面均安装有与管件位置对应的凸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不仅减少地基的沉降,还提高铝塑复合材料轻型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相热解沉积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的装置,包括集成控制系统、沉积炉、直流加热系统、感应加热系统、液体冷却装置、气体冷却器、过滤系统、原料储存系统。集成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控制和远程操作,通过直流和感应加热系统对浸渍在液态前驱体中的工件进行顺次加热,通过冷却循环系统降低前驱体温度并冷却工件,使工件形成可控的温度梯度,实现工件快速热解沉积;通过冷凝回流系统实现挥发液的回收,提高原料利用率;通过过滤及原料储存系统实现杂质的去除及工作循环内前驱体的补充。本实用新型制备炭/炭等炭基复合材料效率高、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节能减排,能够在常压运行,具有防燃防爆、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碳化硅刹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样品模具,包括方形的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夹有圆环形的内芯平板,内芯平板中心为圆形的通孔,内芯平板上开有沿径向方向延伸且与通孔相连接的导流沟槽,导流沟槽末端开口延伸至内芯平板边缘,上平板左右外侧端部向下延伸有伸缩限位杆,下平板上表面前后两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内芯平板底部设置有可插入限位柱的限位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制备简单、可重复利用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该模具能显著提高碳/碳化硅刹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样品的成型效率。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锌碘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高稳定锌碘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包括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的掺杂型多孔碳和活性碘;所述掺杂型多孔碳的掺杂元素为氮、磷、硼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将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的掺杂型多孔碳与活性碘复合形成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锌‑碘电池正极材料,掺杂型多孔碳存在大量的孔隙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很好地束缚活性碘在循环中形成的聚碘阴离子,抑制聚碘阴离子扩散,抑制活性碘的穿梭效应,使得碘正极更加稳定,有效解决了锌碘电池所面临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无线声发射传感器,现有的声发射传感元件采用有线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且需要额外配置采集仪,在大跨桥梁、超高层建筑、大跨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中存在布线繁琐,施工难度大,费用大等等局限。在铁路跨线桥的监测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限制:铁路跨线桥(高铁线)不允许传感器线路跨越高压线。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对水泥基压电声发射传感元件进行无线设计,能进一步扩大该类型传感元件的适用范围并减少施工部署难度和维护成本。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无线声发射传感器,包括传感元件、蓄电池、塑料顶盖、外壳、电路处理模块、无线发射天线。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淀粉,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简单、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的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还涉及其作为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应用,属于改性淀粉材料技术领域。以淀粉为原料,配以硫脲、氯化钨进行修饰,经过一系列配位作用或鳌合作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效果,制备出一种淀粉基碳复合材料,即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制备简单、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性能优良、实用价值更高的改性淀粉吸附剂,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Hg2+离子和亚甲基蓝等有机物,损失率低,可以生物降解,重复使用,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水处理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工艺副反应多、原料或成品易团聚、成品光催化活性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二氧化钛、炭黑、石墨烯类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分散液;然后使所述分散液在120‑180℃下溶剂热反应2‑8小时,之后去溶剂、干燥,即得复合材料;所述石墨烯类材料为导电的石墨烯材料,包括石墨烯、生物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并且最终的成品中二氧化钛、炭黑、石墨烯类材料之间至少部分存在化学键结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可吸收多聚糖复合材料及其用途。本发明采用一种吸水性差的淀粉为多聚糖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另外加入一种吸水性好的多聚糖材料,不进行交联反应(直接混合,或者加水混合均匀后冷冻干燥)得到复合多聚糖材料。该材料具有吸水倍率高、吸水速度快、凝胶强度更高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可以直接作用于有血创面,包括对体表、体内及体腔内的组织器官进行止血,其止血迅速快,能够为人体吸收,并且具有粘性封堵作用。该材料还可以进一步用作术后防粘连材料、促进组织愈合材料、外科密封剂、伤口免缝组织胶、组织填充材料、组织清创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榴状多核-壳SiO2-Ti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水溶液聚合法两亲性SiO2制得SiO2-PMMA-POEOMA,并以此为模板水解TBT,然后高温煅烧聚合物分解,制备出SiO2-TiO2多核壳材料。制备了一种石榴状多核-壳SiO2-TiO2复合材料,球形介孔TiO2纳米层的晶型为锐钛矿型,厚度为40-50nm,比表面积为20-45m2/g,孔径为5-7nm。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通过涂层法制备核壳材料,并且可通过调节引发剂KPS的加入量来分别调控量亲性聚合物层的厚度和TiO2壳厚度,加入不同分子量的KPS时,制备SiO2-TiO2核壳材料的TiO2壳厚度分别为44.3,45.0和46.2nm。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震井盖及其制造工艺。本发明盖体包括上、下各至少一层碳纤维布,在碳纤维布间包裹多层碳纤维复合材料杆加强筋层,加强筋间有环氧树脂混合填料填充,在盖体的边缘与井座接触处设有橡胶垫圈。本发明除满足常用井盖的不足之外更有强度高、耐环境老化性能好,耐磨、抗蠕变,安全稳定性高,寿命长等优点,并可有效解决井盖防盗问题。本发明除可满足日常生活使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机场、港口码头等车流量大、载重负荷高的路段,适用于气候潮湿等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
本发明属于光热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CsBr和PbBr2按比例混合研磨,然后在300‑450℃下烧结设定时间,得CsPbBr3材料;将CsPbBr3材料与水在有机溶剂中采用原位水刻蚀法制备得到CsPbBr3基CsPbBr3@CsPb2Br5复合材料。制备的CsPbBr3@CsPb2Br5复合物材料光生电子‑空穴能够有效分离,表现出良好的光热催化CO2还原加氢性能,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SCO脱硝新能源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3‑4份TiO2、30‑40份多孔SiO2、10‑15份WO3、2‑3份Al2O3、0.5‑1份CaO、0.5‑1份Na2O、0.5‑1份K2O、20‑25份Fe2O3、2‑3份CuO,15‑20份MgO,1‑2份硅酸铝纤维,0.5‑1份聚醚醚酮纤维。本发明的SCO脱硝新能源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能为烟气反应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脱硝活性好,脱硝率高,能脱除烟气中99%的NOx,且不产生危废,环保无毒,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接枝姜黄素改性可降解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聚氨酯和与聚氨酯接枝的改性姜黄素组成,聚氨酯与改性姜黄素通过‑CONH‑化学键连接,所述聚氨酯材料为分子式中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聚氨酯材料;改性姜黄素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其预铺设于蜂窝夹芯板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内部,用于检测蜂窝夹芯板的温度和应变水平;光纤光栅解调仪,其用于将产生的光信号经光纤耦合器进入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且与光纤光栅相互作用后,波长与光纤光栅传感器光栅区中心波长相同的特定窄带波经光纤耦合器反射回来进行信号解调;处理器,其被配置为识别出监测点处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从而预测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结构件整体的损伤分布情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硼纳米片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氮化硼纳米片为增强相、陶瓷作基体。先将氮化硼纳米片和陶瓷粉体分别装入容器中,通过高速搅拌配合超声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将两种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一定范围内以后,将氮化硼纳米片悬浮液逐滴滴加到陶瓷粉体悬浮液中,静置沉淀抽滤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然后将混合粉体置于石墨模具中,在多功能烧结炉中热压烧结,保温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使其在炉中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成品。本发明方法具有制备方法简单、产品性能好、成本较低,易实现规模化生产,所得氮化硼纳米片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优异的良好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酸镁/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可溶性镁盐溶液滴入到硅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硅酸镁凝胶;搅拌条件下,将碳源溶液滴入到硅酸镁凝胶中,制得硅酸镁/碳混合溶液;将硅酸镁/碳混合溶液于150-250℃,密闭反应40-72h,制得硅酸镁/碳复合凝胶;将硅酸镁/碳复合凝胶抽滤、离心分离或压滤处理,洗涤,干燥,研磨,即得。本发明对单纯的硅酸镁进行改性处理,实现了一种新型硅酸镁复合无机材料的制备,制得的硅酸镁/碳复合材料孔径大,对大分子有机色素的吸附能力强;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安全可靠,而且产率较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TC无机复合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得:以质量百分比计,纳米陶瓷材料75‑95%,石墨类碳材料包覆剂1‑20%,分散剂0.5‑5%。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陶瓷材料与石墨类碳材料包覆剂混合后,加入分散剂及适量乙醇混合均匀得到均一溶液,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不高于200℃进行热处理,即可。本发明实施例的PTC无机复合材料,通过将纳米陶瓷材料这种无机材料与石墨类碳材料包覆剂进行复合,并利用碳材料对无机材料本身颗粒的包裹,实现碳材料可导电,内部绝缘的效果,该材料可应用于电加热材料上,例如用于碳晶发热板上,性能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老化、胀气等问题,给碳晶板本身的性能带来颠覆性地提升,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并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炔甲苯胺蓝复合材料的真菌毒素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石墨炔的sp杂化结构,使其具有无顺反异构体和高共轭等优点。同时利用甲苯胺蓝与石墨炔良好的π‑π共轭作用,实现了信号分子的牢固固定,减少了因结合不稳定造成的信号误差。因此,基于石墨炔甲苯胺蓝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真菌毒素的灵敏检测。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碳纤维复合材料圆形杆体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内锥体、外锥体、锥套,弹簧构成,所述内锥体的外壁与外锥体的内壁楔合且尾部端面平齐,外锥体的尾部安装在锥套内,外锥体的尾部设置有弹簧,外锥头部为内锥形结构。内外锥套长度的缩减有利于内锥夹套面加工精度和内外锥套面契合度的提高,所有工艺可在通用装备上完成,可简化加工工序,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外锥套两端防护环可有效保护碳纤维芯棒被压紧部位与未受压部位间的应力集中部分,使芯棒受力平缓过渡。多瓣结构可使外锥套与复合材料表面紧密贴合,均匀受力,提高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金具提供充足的握着力。4)尾部增加蝶簧,可有效防止外锥套与内锥夹套松脱、回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铜/氧化亚铜/氧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多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合金材料的原子百分比组成:铝(Al)60~85at%,其余为铜(Cu)及总量不大于0.5%的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将铝粉和铜粉混合均匀后,采用冷压、高温合金化、脱合金法,在室温下将混合的材料粉末研制成型,用高温合金化制备出块状前驱体,室温下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选择性脱合金处理,去除铝组元,并使铜离子与溶解氧接触发生氧化形成铜的氧化物,得到多孔结构的铜/氧化亚铜/氧化铜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批量化生产。
一种贵重金属/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主要组分为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和纳米贵重金属粒子。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将0.01~0.1G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分散在10~100ML水或者乙醇中,形成悬浮溶液;2)向上述悬浮溶液中加入可溶性贵重金属盐,形成0.001~0.1M贵重金属盐溶液;3)将步骤2)所得到混合溶液放置在紫外灯或者高压汞灯或者日光灯下照射1~30MIN;4)将步骤3)中所得到产品,离心、洗涤即可以到贵重金属/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结构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不需要任何表面活性剂,工艺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属于阶差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罩体阶差快速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由基座、手持柄、百分表、压紧螺钉组合而成,其中,百分表设置手持柄的一端并用压紧螺钉固定,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其中第一基座设置在手持柄的另一端,第二基座设置在手持柄中段。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操作工人在装配过程中的自检测与检验人员的阶差检测,检测效率高,装置精度高,可实现阶差检测的定量化。此工具应用领域广泛,可进行多型号复合材料罩体的阶差检测的应用。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山东济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