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合成树脂纳米硫酸钡复合材料用于吸收衰减X射线,使其比通常相对应的硫酸钡悬浊液衰减强度高三倍以上。该物质由离子交换树脂、氯化钡、硫酸钠、粘合剂和无机填料合成复配而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铁尾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这种陶瓷铁尾矿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陶瓷粉、铁尾矿、水玻璃、十二烷基硫酸钠、芒硝。本发明利用激发剂激发陶瓷粉本身的胶凝活性,与铁尾矿形成复合充填材料,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陶瓷粉、铁尾矿,实现了陶瓷粉、铁尾矿的资源利用化,在实现环境效益的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海绵状壳聚糖基活性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配置一定浓度的冰醋酸水溶液;将壳聚糖、明胶和PVP溶于冰醋酸水溶液中,搅拌后形成均一溶液,冷冻干燥;将上述产物进行预碳化处理,研磨后得到黑色粉末;取一定比例的黑色粉末与碳酸氢钾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干燥后经产物进行碳化处理,用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即得多孔海绵状活性炭复合材料。本发明不仅合成方法简单、具有特殊的形貌并且电化学性能优异,非常适合作为电极材料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卷筒的铸造方法,首先将包含Ti3SiC2粉末与Ti粉末的涂料涂覆到型腔的外径内壁面上,然后将涂料加热干燥成内含孔隙的涂层,然后按照铸渗方法浇注铁水,破除铸型后制得外表面为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层且剩余部位为球墨铸铁的卷筒毛坯;利用颗粒增强、铸渗、原位合成与球墨铸铁四者相结合,实现了Ti3SiC2、TiC与SiC的外表面颗粒增强球墨铸铁基体,使得本申请提供的卷筒毛坯制得的卷筒成品的外表面,既具备球墨铸铁的高强度、良好塑性和冲击韧性,又具备Ti3SiC2、TiC与SiC的高硬度与高耐磨性,最终提高了卷筒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光纤光栅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性相结合的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上下表面交替设置有碳纤维束‑光纤光栅传感器组;所述碳纤维束与电阻测量装置相连;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与光纤光栅解调仪相连;所述碳纤维束‑光纤光栅传感器组由多根碳纤维束和光纤光栅传感器平行排布而成。将光纤光栅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性相结合的应变传感器件,从而扩大应变监测范围,解决量程受到限制的问题,结合两者之长,实现对土木工程结构应力状态的连续稳定的监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光电转换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制备GO‑TiO2复合溶液,将Ti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超声分散,形成TiO2溶液,将步骤一中得到的GO溶液加入TiO2溶液中,搅拌12‑24h,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用500mL1:10的稀盐酸多次洗涤,除去金属离子,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离心去除酸,得到GO‑TiO2复合溶液,制备TiO2氧化石墨烯膜。本发明简单易行,制作出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稳定可靠,生产方便简单,可以批量生产大尺寸的石墨烯复合基体,用于太阳能电池使用,尤其是染料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挥发性芳烃类化合物的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基于二硫化钼/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环境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镍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MoS2/NiPd,将其涂覆于气敏元件上,进而制得了灵敏度高、响应快速的用于检测挥发性芳烃类化合物的气体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盐、锐钛矿TiO2和AgCl/Ag/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纯铝、铜加热熔融得Al-Ti合金液,合金液用单辊旋淬法制成合金薄带;将合金薄带去合金化处理得钛酸盐;将钛酸盐用盐酸处理得锐钛矿TiO2;将TiO2与AgNO3在紫外光下处理得AgCl/Ag/TiO2。本发明第一次选用去合金化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钛酸盐、TiO2和AgCl/Ag/TiO2,操作工艺简便,工艺重复性好,避免了制备钛酸盐传统方法的水热过程和制备TiO2的高温煅烧过程,所得锐钛矿TiO2及AgCl/Ag/TiO2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且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Cu2AX3型热电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的化学通式为石墨烯/Cu2AX3,其中复合相为石墨烯,石墨烯的含量为0.5-5%,基体为类金刚石结构的Cu2AX3热电材料,A为Sn或Ge,X为Se或Te。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配制、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步骤,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可大批量生产,产业化前景良好,制备的p型石墨烯/Cu2AX3型热电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电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超薄路面结构及实施工艺,属于交通工程运输技术领域。结构包括行车道和路肩,行车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路肩,行车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磨耗层、承重层和基层,其中,磨耗层与承重层之间设置有粘层,承重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本发明采用具有超强抗弯拉变形能力与细密稳态开裂性能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路面主要承力层,大幅减薄路面厚度,提高路面结构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早期损坏等问题,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成本,实现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共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方法及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泥基材料由于其脆性和低变形能力无法实现拉胀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减震和吸能作用,且具有更大拉胀变形能力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包括拉胀结构,拉胀结构包括若干可连接为一体的胞元,每个胞元包括多个单体,相邻两单体之间连接使得胞元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内部设置开孔;拉胀结构包括纤维。
一种镁基可再生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连续挤压制备方法,混合粉末混合物浆料通过基于连续挤压‑等径角挤压技术的剧烈塑性变形制备获得具有纳米晶粒组织的镁基复合材料,避免了传统金属烧结过程会产生有毒物质的缺点;将形成的纳米材料置于碱中腐蚀以形成具有高度开放的多孔结构的纳米材料,获得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人体亲和性、可降解、且力学性能接近人骨,能使骨组织向内生长,同时植入骨骼和人体骨组织能产生愈合。
本发明公开了手性MOF超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青霉胺对映体高效电化学识别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电化学手性识别、金属有机框架物材料技术领域。其主要步骤是利用十六烷基二酸与谷氨酸二乙酯合成手性L‑谷氨酸双头基两亲分子L‑HDGA,继续以乙醇和水为溶剂制得螺旋型排列的L‑HDGA模板,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得ZIF‑67纳米颗粒负载在L‑HDGA螺旋结构表面的复合材料,采用该材料电化学手性识别青霉胺对映体,工艺简单,响应快,电化学识别范围大,具有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挤模具,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挤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挤胶段和上成型段,下模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挤胶段和下成型段,上挤胶段与挤胶段连接配合形成挤胶道,上成型段与下成型段连接后限定形成成型腔,挤胶道与成型腔连通,下挤胶段上开均匀间隔开设多个挤胶孔,上述挤胶孔与挤胶道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能够同时进行碳纤维材料的纱线挤胶和成型,减少了挤胶装置的使用,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复合材料弹性膜片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由m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骨片和栓母组合体(3)组成的骨片组,包覆聚氨酯弹性体表层(1)组成的整体结构,抗扭强度大,使用寿命长;外型美观,重量轻、耐腐蚀、噪声低。作为膜片联轴器的配件,适用于航空、舰船、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动力传动系统,特别适用于有纠偏对中要求及有耐腐蚀要求的场合。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心球状CeO2@C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CeO2空心球;然后在CeO2表面包覆一层RF,通过在惰性气氛中煅烧可得空心球状CeO2@C核‑壳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间苯二酚和甲醛的量,从而可以调节外壳C层的厚度。此过程中,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安全,绿色环保,能耗低,可操作性强。且本公开中制备的CeO2表面粗糙,具有介孔结构,既可以增加比表面积,使CeO2与C层接触面积增大,又可以促进离子和电子的扩散,有效提高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玉米芯酸水解残渣制备活性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的,使用玉米芯,酸性条件水解后,采用柠檬酸浸泡处理,然后预氧化处理后,最后进行碳化。最终得到的活性炭复合材料应用于电化学领域,具体的,作为电极材料,具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比电容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于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本发明将催化领域与纳米科学领域相结合,公布了一种CoS2/C复合材料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把六水硝酸锌与硫酸钴先后溶于甲醇溶液中,标记为A。2‑甲基咪唑溶于甲醇中,标记为B。分别搅拌至溶解,把B迅速倒入A中继续搅拌24小时,然后用甲醇进行离心洗涤3次。把所得到的沉淀放入到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将以上步骤所得到的样品放到氮气作为保护气的气体氛围中高温煅烧2小时。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放到氮气作为保护气的气氛下与硫粉充分反应,在400℃煅烧2小时。即可得到CoS2/C复合材料。在碱性的电解质中测试其氧还原及氧析出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此催化剂的具有0.77V的半波电位和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140mV的过电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包含Ti3SiC2粉末与Ti粉末的涂料涂覆到型腔的外径内壁面上,然后将涂料加热干燥成内含孔隙的涂层,然后按照铸渗方法浇注铁水,破除铸型后制得外表面为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层且剩余部位为球墨铸铁的铸件毛坯;利用颗粒增强、铸渗、原位合成与球墨铸铁四者相结合,实现了Ti3SiC2、TiC与SiC的外表面颗粒增强球墨铸铁基体,使得本申请提供的铸件毛坯制得的铸件成品的外表面,既具备球墨铸铁的高强度、良好塑性和冲击韧性,又具备Ti3SiC2、TiC与SiC的高硬度与高耐磨性,最终提高了铸件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
一种具有三角形腔室的塑料门窗边框型材,它包括型材外立面和型材内立面,在型材外立面内侧并列设置有排水通道和外侧第一隔热腔室;在型材内部设置有至少12个网格化排列的三角形腔室组成的密闭三角形腔室群,每个三角形腔室的断面为三角形;在排水通道和密闭三角形腔室群之间设置有外侧第二隔热腔室;在型材内立面上设置有内立面腹腔梁,在内立面腹腔梁和密闭三角形腔室群之间设置有内立面隔热腔室。用于制作塑料门窗型材的复合材料,它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PVC树脂100份、硬脂酸钡3-4份、经过表面物理改性的纳米石墨颗粒1-3份、氯化聚乙烯6-10份;钛白粉5份、活性碳酸钙5份、硬脂酸单甘油酯1-3份、聚丙烯酸酯2-3份、用三甲基氯硅烷进行表面改性的膨胀玻化微珠0.5-1.6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缆芯,包括内部玻璃纤维层、中间碳纤维层和外层的玻璃纤维布,由固化后的耐高温环氧树脂粘结在一起,内部的玻璃纤维层的玻璃纤维体积含量为芯棒整体的5%~45%,中间碳纤维层的碳纤维体积含量为芯棒整体的20%~60%,外层的玻璃纤维布层的玻璃纤维布体积含量为芯棒整体的1%~10%,耐高温环氧树脂的体积含量为34%-40%,环氧树脂包括多组分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脱模剂和树脂改性剂。本发明主要利用树脂浸润性好、弹性模量适中、具有信号传输功能的玻璃纤维作为芯层结构,减小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缆芯的内部应力。本发明具有综合力学性能好、内部应力小、韧性好、耐摩擦、抗劈裂性能好、具有信号传输功能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方法。该发明制作过程树脂与碳粉(或石墨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溶于无水乙醇,将碳纤维布或短切纤维浸渍于树脂与碳粉混合溶液中,在烘干机中烘干,将烘干后的碳纤维布或短切纤维预浸料置于模具中进行加压加温固化,之后将固化好的样品置于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处理,本发明使用树脂可作为粘接剂,在低温阶段树脂将碳粉(或石墨粉)和增强纤维粘结在一起,在炭化后,树脂被炭化,生成的树脂碳成为连接纤维和碳粉的桥梁。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Ag@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为模板,NaBH4作还原剂,AgNO3为Ag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SiO2前体,氨水为催化剂,连续加样,Ag纳米晶的生成和SiO2壳的覆盖都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制备的Ag@SiO2核壳材料既形貌规则,同时又具有可观的材料性能;并且所述的Ag@SiO2核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可以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方便地进行调节。采用本发明方法合成的Ag@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气凝胶/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气体存储中的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和气体存储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以具有较佳吸附能力的MOFs材料和碳气凝胶骨架材料组成,其中,MOFs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直接组装至气凝胶的骨架之中,共同碳化后得到一种块状、无需粘结剂的复合吸附剂材料,可有效吸附甲烷气体并进行存储,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车用车用玄武岩复合材料压力气瓶,包括气瓶罐体,所述气瓶罐体的外表面固定套设安装有防护结构,所述气瓶罐体的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安装有接地线,所述气瓶罐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高压管道,所述高压管道的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安装有加气管道,所述加气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单向阀,所述高压管道的表面靠近另一端口处固定连接安装有排气阀。本发明所述的车用玄武岩复合材料压力气瓶,能够使得气瓶罐体结构具有着一定隔热的作用效果,防止外部温度过高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并能防止车辆在颠簸或剧烈碰撞时导致气瓶罐体受到摩擦和挤压带来安全隐患,且能够消除静电避免静电堆积导致对整个气瓶罐体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铝基复合材料,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98.9%~99.6%,碳纤维0.3%~0.8%,石墨烯0.1%~0.3%。本发明的高强度高导电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其强度和电导率均高于架空绞线用硬铝线,可以应用于架空输电导线的制造。
湿式电除尘除雾器CFRP拉挤型阳极导电复合材料,用于解决现有阳极管表面容易造成脱层和导电材料不连续以及集尘表面收尘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上下表面的石墨导电树脂层,在两石墨导电树脂层之间设有依次设置的短切玻璃纤维层和轴向玻纤纱,其特征是,在轴向玻纤纱与表面的石墨导电树脂层之间设有由导电碳纤维毡与短切玻纤毡构成的复合导电层。本发明提供的湿式电除尘除雾器CFRP拉挤型阳极导电复合材料,得到的阳极管和阳极板集尘表面电阻率均匀,比手工拼接生产的阳极材料收尘效率高10%,并且成本降低35%以上。
一种物流运输包装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物流包装用材料领域,按重量比,由聚丙烯60‑65份、改性六方氮化硼9‑14份、油酸酰胺3‑5份、复合纤维8‑13份、改性碳纳米管0.5‑0.8份、外加剂15‑18份、相容剂7‑9份、抗氧化剂1‑2份制成;所述的复合纤维由碳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酰胺纤维和二苯甲酸二甘醇酯按照重量比为1‑2:2‑3:1‑2:8‑10的比例混合后得到;所述外加剂由纳米碳化硅、氮化钛、导电炭黑、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硫酸钙晶须按照重量比4‑5:1‑2:8‑10:2‑3:1.5‑2的比例混合而成。本发明制得的物流运输包装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在物流包装容器或者特种功能包装箱体领域使用中易产生静电,耐磨性能差等问题,同时保证了产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聚合物负载Au掺杂量子点复合材料Au/CdS@Cu(II)‑ADM/Cu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金属有机聚合物负载Au掺杂量子点复合材料工作电极,作为传感器,实现对雌三醇含量方便的检测。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山东济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