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有机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活性改性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具有光活性改性石墨烯,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铆接的碳纤维编织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所述铆接的碳纤维编织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编织管相互接触部位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构成立体框架。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编织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风筒及其制备方法,纳米风筒由玻璃纤维和高聚物复合材料经过混合、浸塑、胶炼、硫化、收卷成型制备得到。所述高聚物复合材料是由炭黑、纳米炭黑、纳米氧化锌、纳米CaCO3、丙基三甲氯基硅烷、PVC糊、PVC、橡胶、二丁酯、氯化石蜡、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硬脂酸、对苯二酚二苄醚、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硫磺等按一定重量份制备。本发明的纳米风筒电阻率小、阻燃型能好,且能防止纳米材料填充工艺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咬合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一种拉链咬合碳纤维缠绕结构件,所述拉链咬合碳纤维缠绕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缠绕管相互接触部位设有相互咬合的拉链齿,通过拉链齿咬合在一起,从而使相邻的缠绕管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复合异质结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材料为核壳结构,其形状为梭形,并且以C为壳,以Fe3O4为核心,Fe3O4核心被Fe3C层包裹。本发明首先合成了Fe2O3@RF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然后经过一步碳化法,得到Fe3C-Fe3O4/C纳米异质结构材料。本发明所得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表现出较高的倍率性能和长的循环寿命。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合成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绿色环保,所制备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方面意义广泛。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降解对乙酰胺基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可有效解决难以生物降解的对乙酰胺基酚废水的处理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硝酸镧、硝酸铋掺杂硝酸锌制备出Bi/La‑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加入含对乙酰胺基酚的废水中,由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调pH值为4‑7,在紫外光下照射160‑180min,利用Bi/La‑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在不添加其它催化剂的情况下,直接由单一的Bi/La‑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氧化处理浓度为10‑100mg/L的对乙酰胺基酚废水,每50mL废水Bi/La‑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加入量为5‑20mg,本发明光催化反应后,对乙酰胺基酚被有效降解,大部分已被矿化,去除率达85%以上,节能环保,是废水处理方法上的创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有机相变材料的支撑基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储能材料技术领域。该支撑基体包括膨胀珍珠岩和气凝胶,气凝胶填充于膨胀珍珠岩的孔隙内得气凝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气凝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经改性后得吸附有机相变材料的支撑基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支撑基体的制备方法,先制备气凝胶,再将配置好的液体吸入膨胀珍珠岩中,得气凝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将三甲基氯硅烷:乙醇:正己烷按摩尔比为3∶2∶2配成混合液,将气凝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浸泡在混合液中,干燥,得吸附有机相变材料的支撑基体。本发明的支撑基体能增加对相变材料吸附量,增强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与相变材料形成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重信号放大策略检测唾液酸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属于新型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高导电性的金纳米叶修饰碳布为基底电极,进行了一次信号放大。进一步利用核酸适配体实现唾液酸的高特异性识别,提高了测定的选择性。通过硼酸‑二醇的反应结合硫堇/金纳米粒子/4‑巯基苯硼酸复合材料,从而引入硫堇的电化学信号并且实现了信号的二次信号放大。本方法制备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在唾液酸测定中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好的选择性和长期的稳定性。该传感器用于实际血清样品中唾液酸的测定,检测限可达60 nmol·L‑1。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Ni1-x-yCoxMny(OH)2@C材料,分子式中0.1≤x≤1,0.1≤y≤1,所述的复合材料中的Ni1-x-yCoxMny(OH)2的粒径处于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是 : 采用不同比例的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混合溶液与一定量的沉淀剂在封闭容器中反应数小时后,可得到组成为Ni1-x-yCoxMny(OH)2的氢氧化物;然后通过Ni1-x-yCoxMny(OH)2与C进行复合,可得到Ni1-x-yCoxMny(OH)2@C。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绿色安全,所制得的Ni1-x-yCoxMny(OH)2@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电容及优异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的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所述编织的碳纤维缠绕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缠绕管相互编织在一起,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构成立体框架。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含硅生物质制备P、N共掺杂C/SiOx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绿色方法,首先将干净原料与浓H3PO4溶液混合均匀,浸泡,干燥,进行碳化活化;将碳化生物质,用蒸馏水和稀KOH溶液洗涤,得到P掺杂C/SiOx复合材料;将得到的P掺杂C/SiOx复合材料与氮源混合均匀,浸泡,干燥,进行碳化活化;然后用蒸馏水和稀硝酸溶液洗涤,真空干燥,得到P、N共掺杂C/SiOx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材料克服了现有C/SiOx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低和电阻大的缺陷,实现了含硅生物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优质产品,基本上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链咬合碳纤维编织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所述拉链咬合碳纤维编织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编织管相互接触部位设有相互咬合的拉链齿,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构成立体框架。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编织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BAT微纳米纤维增强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PBAT和经过增塑的PVA为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拉伸制备以PVA为基体、PBAT为分散相的复合材料,然后将PBAT/PVA复合材料置于丙三醇‑水二元混合溶剂加热溶解并制备PBAT/PVA复合水凝胶。本发明PVA与PBAT之间有氢键作用,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相容性,可以使PBAT微纤在聚乙烯醇基体中分散均匀,而且微纤直径可以达到纳米级别,有效的提高了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机械性能。本发明大大缩短了制备周期,制备的PBAT微纳米增强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力学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貌可控的Au/Ag/Cu三元金属共修饰Sn3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纳米复合材料是将氯金酸、银盐、铜盐和锡源材料在特定溶剂、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中,通过冰盐浴结合溶剂热的湿化学原位合成法使其复合成分之间形成化学键络合而得到的Au/Ag/Cu共修饰Sn3O4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材料利用Au/Ag/Cu三元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效应、Sn3O4材料的氧空位缺陷效应,以及Au/Ag/Cu金属纳米颗粒的优异电子传导,实现在光催化氧化还原降解污染物协同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过程中的快速电子‑空穴分离,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效率。
一种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石墨烯(G)作为载体,通过简便、低温的共沉淀的方法,将NiAl-LDH原位负载在石墨烯表面,制备NiAl-LDH/G复合材料。在合成的过程中,NiAl-LDH能够均匀、稳定地在石墨烯表面成核生长。由于石墨烯的载体作用,NiAl-LDH粒子的分散性提高,暴露出更多的电催化活性中心Ni2+,而且石墨烯加速电子传递的作用提高了NiAl-LDH中电活性物种Ni2+对电活性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形貌、组成、形态分析,然后将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修饰电极的材料,利用该修饰电极对尿酸进行电催化性能研究。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复合材料电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尿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电池领域。该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LiAlO2或LiAlCl4加入粘结剂溶液中,混匀,再加入硬碳,得硬碳复合溶液;2)将石墨加入到硬碳复合溶液中,混匀,干燥,得到包覆前驱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900℃保温1~5h,冷却,得表面包覆硬碳复合材料的石墨材料;3)将功能性物质加入粘结剂溶液中,混匀,得功能性溶液;向功能性溶液中加入表面包覆硬碳复合材料的石墨材料,静置,过滤、干燥即得。该方法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可容量高、倍率性能优异、低温性能好,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硅锡复合物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颗粒基体和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内层和包覆外层;所述包覆内层为硅锡复合材料和无定型碳的混合,其中:所述硅锡复合材料为表面及孔洞中沉积有纳米锡材料的硅基材料,所述无定型碳包覆在所述硅锡复合材料的表面及填充在所述碳材料颗粒基体和所述硅锡复合材料之间的缝隙中;所述包覆外层为碳包覆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碳硅锡复合物负极材料,在提高导电性的同时提高了容量,并且有效地缓冲了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升了循环性能。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爆炸焊接用0CR13型铁素体不锈钢拼接方法,采用SMAW的焊接方法、超低碳奥氏体焊材对大面积0CR13型铁素体不锈钢点固焊后进行正面焊接,然后进行反面焊接,再进行爆炸焊接,最后进行热处理,必要时再进行无损检测,即完成了大面积0CR13型铁素体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制造。制成的复合材料不需要去掉复层拼接焊缝,重新堆焊。拼接方法简单、实用,不仅改善了劳动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确保经爆炸焊接后拼接接头存在缺陷的焊缝长度小于整张板拼接缝长度的5%,焊接接头各项性能数据均满足相关指标要求,基本解决了焊接接头经爆炸焊接后开裂的难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正极是由碳纳米管与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中的还原棕1/GO复合材料形成的复合膜;所述还原棕1/GO复合材料是由还原棕1和氧化石墨烯通过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制得的。该柔性正极中的碳纳米管具有易成膜的特性,可使得还原棕1/GO复合材料分散在碳纳米管中形成复合膜,还原棕1/GO复合材料中的还原棕1在柔性正极中引入了大量的羰基基团,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且该柔性正极中具有大量的大共轭结构,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得到的柔性正极既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又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和导电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铆接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及其环接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一种铆接碳纤维缠绕结构件,所述铆接碳纤维缠绕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缠绕管相互接触部位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从而使相邻的缠绕管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碳纤维能够承受很大拉力,且不会变形,但是做成实心的话,不仅会浪费材料,增加重量,而且性能提高也不大,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复合导电塑料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1)得到溶胀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粉末;(2)得到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苯胺复合导电粉;(3)得到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苯胺/聚丙烯复合粒料;(4)得到三相复合导电塑料。本发明方法能够在聚苯胺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获得高电导率的复合材料,同时提供比较好的加工性能,并且有效的减弱了由于聚苯胺含量增加而造成的复合材料其它性能下降的影响。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卷的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一种包卷的碳纤维缠绕结构件,所述包卷的碳纤维缠绕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缠绕管包卷在一起,从而使相邻的缠绕管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碳纤维能够承受很大拉力,且不会变形,但是做成实心的话,不仅会浪费材料,增加重量,而且性能提高也不大,因此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缠绕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铁氰化物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钾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亚铁氰化物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铁氰化物M3Fe(CN)6、炭黑、分散剂混合球磨3‑12h,干燥,即得;其中,M为Na或K;所述分散剂为乙醇、环己烷或丙酮。本发明中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是一种普鲁士蓝类材料,在湿磨的过程中不单实现了材料与碳的充分均匀混合,而且实现了三价铁元素的充分还原。在制备过程中,充分避免了结构水的引入。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结构均匀且非常稳定,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或钾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好。
本文公布了一种桥梁检修平台的支架固定结构,用以将支架固定在桥梁上,所述桥梁上固定有第一螺栓,所述支架固定结构包括复合材料支架、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嵌入所述复合材料支架内,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件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桥梁固定。本文涉及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平台的支架固定结构,有效地解决目前检修平台维修更换频繁且易松动的问题,其将复合材料支架内预埋第一金属件,即使外部的复合材料支架有磨损和松动,其内部的第一金属件也能保证连接,从而增强了支架固定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属于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有机无金属钙钛矿水泥基压电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复合材料是通过将一定比例的有机无金属钙钛矿压电晶体和水泥分散到PVDF基压电材料中制得的。一方面该复合材料不仅压电性能优异,且韧性高,与混凝土材料的相容性好,解决了现有水泥基压电材料脆性大,与混凝土结构整体结合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该复合材料不含金属,尤其是铅,污染少,具有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用于土木、交通工程中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传感器的制备,所制备的传感器的灵敏度、传感精度高,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炉缸氮复合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炉炉缸氮复合浇注料主要由氮化硅复合材料SiC‑Si3N4‑C、氮化铝、氮化钛、Al2O3、碳化硼、广西白泥以及结合剂制备而成,所述的氮化硅复合材料主要由α‑Si3N4、β‑Si3N4、SiC、C和Y2O3制备而成。该氮复合浇注料结合力强、强度高,能够有效抵抗热冷冲击、抗震性能好,抗侵蚀性优良;该氮复合浇注料具有良好的导热系数,使炉缸热阻减小,当高炉炼铁过程达到1350℃的等温线,可以减小炉缸所承受的热应力,可以保障炉缸处于安全状态。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炉缸的安全长寿运行。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卷的碳纤维包卷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一种包卷的碳纤维包卷结构件,所述包卷的碳纤维包卷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包卷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包卷管包卷在一起,从而使相邻的包卷管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碳纤维能够承受很大拉力,且不会变形,但是做成实心的话,不仅会浪费材料,增加重量,而且性能提高也不大,因此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包卷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属于热防护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热防护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盖板、隔热层、内面板,自盖板向内面板方向贯穿设置有螺栓,螺栓的末端延伸出内面板内壁并用螺母固定;内面板内壁上在螺栓和螺母所处位置的外周设有气凝胶隔热罩;所述盖板为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盖板;所述隔热层为气凝胶毡层;所述内面板为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面板;所述螺栓为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所述螺母为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母。本发明热防护板性能优异,能够满足飞行器表面温度在900℃以下的范围内使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卷的碳纤维编织结构件及其制备的立体框架和应用。一种包卷的碳纤维编织结构件,所述包卷的碳纤维编织结构件为连续碳纤维制备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蜂窝状复合材料管的蜂窝孔为连续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至少两根构成整体一束,相邻的编织管包卷在一起,从而使相邻的编织管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的蜂窝状复合材料管。本发明根据管的粗细以及受力来设计,从而达到最优发挥碳纤维承受很大拉力这一性能;采用碳纤维编织结构件制备的立体框架质量轻、刚度高、安全性好,能够作为汽车、客车和座椅的骨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传送带,由帘子布或帆布和覆盖在帘子布或帆布上的高聚物复合材料组成,所述高聚物复合材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氯丁橡胶20~40、丁腈橡胶5~10、天然橡胶5~10、聚氯乙烯5~15、二辛脂10~20、氯化石蜡2~5、三氧化二锑2~5、磷酸三甲苯脂2~5、钛酸异丙脂0.1~0.3、对苯二酚二苄醚0.1~0.5、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0.1~0.5、硫磺0.3~0.6、炭黑2~5、纳米颗粒1~3.6。本发明制备的纳米传送带表面电阻率为1.5×105Ω,体电阻率为3.0×103Ω·m,续燃时间为1.3秒,阴燃时间为0秒,而且经水浸泡70小时后,其抗静电、阻燃性能均无明显变化。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