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来酸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双马来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溶剂中,采用马来酸酐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能与树脂基体进行化学反应的双键基团,然后将马来酸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液态的O,O′-二烯丙基双酚A(DBA)中,经超声分散后,加入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树脂(BDM)进行反应,生成石墨烯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改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和强度,进一步提高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机械电子等诸多领域,便于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
一种飞机复合材料制件重量精度控制方法,涉及飞机总体设计技术领域中的飞机重量研究方向,用于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生产过程中的重量控制,包括:S1,统计分析得出每种材料的基准值,并对其进行搭配;S2,对超出总重范围的复合材料制件进行调整;S3,对层压板进行压实,形成复合材料坯料;S4,确定复合材料构件中树脂含量,并对S2中的复合材料坯料进行调整;S5,确定固化前复合材料坯料总重范围,并对固化工艺微调。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复合材料制件重量精度控制方法精确地控制复合材料制件的重量,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对复合材料制件的重量进行事后检验的难题,并可通过对生产阶段重量监控,提高复合材料制件的稳定性,降低复合材料制件性能的分散性。
本发明涉及铝基复合材料和焊接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提高不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搅拌磨擦焊接头强度的工艺,该工艺适用于可热处理强化的不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对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后在4h内进行搅拌摩擦焊接。之后根据使用需求在空气中自然时效或人工时效,或者使用工业常用的工艺重新进行强化热处理。使用该焊接工艺可明显改善不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可焊性,减少工具磨损,提高复合材料接头的力学性能。
埋入复合材料的光纤光栅保护与定位方法,为解决光纤上刻写光栅部分较脆,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较复杂和光纤光栅在埋入及成型固化过程中易产生移位,使光栅偏离初始位置,影响测量精度等技术问题而设计的:该方法实现步骤:将两段短光纤粘接在光纤的刻写光栅部位;短光纤端部用硅橡胶封装保护,为避免影响光栅的界面传递效果,在光栅部位不使用硅橡胶;硅橡胶封装后的光纤光栅粘接在两层窄布带间;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将窄布带放入复合材料的预定位置;光纤与复合材料的出入口位置,用硅橡胶进行封装。有益效果:其工艺过程更方便、易于施工、成本较低。实现了对埋入复合材料的光纤光栅的有效保护,提高其成活率,同时通过将光纤光栅封装在纤维布带间,解决了光栅精确定位的难题,提高光栅的监测精度。
一种用于结构纵向应变监测的智能复合材料层板制作方法,为解决目前工程常用的聚酰亚胺树脂或环氧树脂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粘结在结构表面,在服役中光纤易被破坏及将光纤直接埋入复合材料结构中,虽得到封装保护但会引起其周围应力/应变的集中,材料固化过程中产生热残余应力会引起光纤光栅反射光谱的啁啾现象,影响光栅的应变测量精度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构纵向应变监测的智能复合材料层板制作方法,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埋入复合材料铺层中来替代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常用的电阻应变片,通过对埋入光纤光栅施加预应力,降低复合材料固化残余应力对光纤光栅反射光谱的影响,避免啁啾现象;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同时复合材料起到了对裸光纤光栅很好的封装保护作用,满足工程施工对传感器灵敏度要求。
一种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电磁/超声制备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电磁连铸技术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熔炼添加微合金化元素CA、稀土Y、稀土CE的镁基熔体;选择AL-TI-C或AL-TI-B增强体系,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原位合成含增强颗粒的镁基复合材料熔体,对镁基复合材料熔体施加电磁/超声复合搅拌;最后采用连铸工艺将镁基复合材料熔体连铸成型,并且在结晶器范围内施加电磁场和超声场,获得多相增强镁基复合材料连铸坯。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将复合材料自蔓延反应法与电磁连续铸造技术、超声波技术有机地结合,得到表面光洁、颗粒增强相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增强体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镁基复合材料连铸坯,制备工艺简单。
碳纳米纸增强导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是针对现有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及电导性无法完全达到工程应用要求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的。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将多壁或单壁碳纳米管与氧化石墨烯分散在等离子水溶液中,高速离心后取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溶液的上层清液,利用真空吸滤法制备厚度在10-100μm之间、柔韧可弯曲的碳纳米纸,用其作为增强材料;并利用RTM成型或真空袋法制备碳纳米纸增强导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提高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含量及碳纳米管网络的分散均匀性,来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使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得到几个数量级的提升,其导电率可达1-200S/m。从而使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从绝缘体进入半导体导电材料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具体为一种环氧/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环氧/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和含量(重量份),环氧树脂100;脂肪胺0.001-10;层状硅酸盐0.5-50;固化剂10-100。其制备方法是:1)层状硅酸盐的插层处理;2)上述插层处理的层状硅酸盐在搅拌状态下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在60-100℃反应10分钟-60分钟;3)含有插层处理的层状硅酸盐的环氧树脂加入固化剂,在10℃-120℃固化5分钟-7天。本发明可在常温条件下固化得到剥离型环氧/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中解离的蒙脱土片层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分散更均匀,充分发挥强化基体材料的作用。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冶金熔盐电解领域,主要研制一种铝、稀土和镁等电解工业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一金属或合金与金属氧化物混合,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制作铝电解阳极材料,其中单一金属或合金由铁、镍、钴、铬、钛、铜和银或它们的合金构成,金属氧化物为单一氧化铝或氧化铝与稀土氧化物。阳极材料的含量分别为单一金属或合金质量百分比8~95%,氧化铝质量百分比5~87%,稀土氧化物质量百分比0~5%。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在使用过程中阳极不参与电极反应,阳极产物是氧气,替代目前使用的消耗性碳素阳极,实现节能、环保、单位产能投资的巨大效益,提升我国铝电解工业的快速、高效、绿色环保发展。
一种纤维‑石墨烯‑热塑性聚芳醚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分散;(2)将热塑性聚芳醚树脂加入到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中搅拌均匀;(3)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溶液与热塑性聚芳醚树脂溶液混合搅拌并超声分散;(4)将连续纤维置于浸渍溶液中,充分浸渍后在220±10℃烘干,同时使氧化石墨烯原位热还原;(5)置于模具中成型。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工序简单,可操作性强,极大地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nO2/碳纳米管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利用碳纳米管管腔的限域效应,获得了高分散的SnO2纳米粒子,解决了SnO2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造成电池性能下降的问题,同时弯曲的石墨平面包围的SnO2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导电性能,从而使SnO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显示出优异的比容量、循环和倍率稳定性。具体地说,该方法通过调控处理温度、溶液pH、各组分的添加顺序等来控制锡前驱体的水解速度和溶剂的蒸发速度,从而达到选择性担载到管腔内、外的目的。所获得材料,不仅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而且适用于超级电容器、化学传感器及SnO2催化的异相催化反应等领域。
一种高强致密钛合金‑陶瓷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和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技术方法为:按照设定配比配置钛合金‑生物陶瓷复合粉末,经球磨混合后干燥,放入放电等离子烧结机(SPS)按照设定参数进行烧结,随炉冷却后得到产品。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医用钛合金耐磨性能差、强度低、制备困难等缺陷,并且该方法具有流程简单、低耗环保、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重组链球菌蛋白G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技术中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的特性,通过共价结合的方法,将重组链球菌蛋白G固载到氧化石墨烯材料上,制备出具有抗体吸附生物活性的高容量抗体富集材料。制得的氧化石墨烯-重组链球菌蛋白G复合材料可用于抗体纯化、抗体富集、病原体检测、生物样品前处理等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基于MXene/ZIF‑复合材料的混合基质膜及制备方法,气制备步骤包括:制备MXene材料,制备ZIF‑8材料,制备聚合物溶液和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本发明提提供了一种用于气体分离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是由MXene材料和ZIF‑8材料先复合制备复合材料,后和聚合物共混制备而成。其结合了无机材料的高选择性及尺寸稳定性和聚合物材料的高渗透性、机械稳定性及制备过程的简易性。
一种材料成本低、树脂含量低,劳动效率高且弹性模量高、弯曲模量高,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大的纤维-金属或非金属内衬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为取金属或非金属内衬放置在导正架上,将纤维或织物在树脂浆料浆槽中浸渍,整型,包覆在内衬上,进入模具,进行牵引,牵引速度为100~1500mm/分,再整型、加热,模具分为2~4段,由后至前每段温度控制为120~190℃、100~120℃、60~100℃、50~90℃,且后段温度高于前段温度,牵出后,进行切断,制得成品。
一种Co(OH)2/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制领域。该Co(OH)2/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以TiO2纳米管为基体材料,负载有Co(OH)2纳米颗粒;Co(OH)2纳米颗粒嵌入在TiO2纳米管阵列中,形成“管粒结合”的纳米复合结构。该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TiO2纳米管阵列超声浸入到CoCl2水溶液中,加入氨水进行反应,得到的材料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材料,实现了电极材料中集流体和导电剂的一体化,能将电子快速传递于活性物质,可以约束活性物质的过度膨胀,掺渗后的TiO2纳米管的比电容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
本发明针对镁橄榄石现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强致密氧化锆‑镁橄榄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菱镁矿和氧化锆源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烧结法一步制得高强致密的氧化锆‑镁橄榄石复合材料,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菱镁矿预处理、混料、成型、烧结四部分。原料MgO起到稳定氧化锆的作用,使氧化锆材料展现出最佳性能;引入的氧化锆改善了镁橄榄石的强度和致密度,且工艺设计合理,流程便捷,利于工业化和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超微钻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粒径为0.2~0.4μm的碳化钨粉末;2)碳化钨粉末填入模具内;3)将高强钢内芯压入模具内;4)模具放入真空热压炉中,抽真空;用激光加热器对模具内的碳化钨粉末和高强钢内芯进行加热到1000~1100℃,保温2h以上;在加热的同时对模具施加均衡压力,在挤压、烧结作用下使碳化钨粉末与高强钢内芯复合为一体。本发明所述超微钻头复合材料外部采用超细晶粒的碳化钨材料作为耐磨层,具有优越的硬度、耐磨性和断裂强度;内部采用高强钢高强钢内芯,保证钻头整体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可以代替现有一体式微钻头材料,减少稀有金属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型材的LFT‑D模压成型方法,将PEEK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同时将长碳纤维通过导纱架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部的开口处的进纱口,长碳纤维与PEEK在螺杆的剪切作用下充分混合,经成型模具挤出型材坯料,按需裁剪,将型材坯料放置于模压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本发明省去坯料的保温输送与机械手夹取步骤,操作方便;相比于模压成型、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强度与模量大幅提高,而且材料内部无气孔、缩松等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硼化物颗粒/非晶态合金基体的复 合材料,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材料选择与设计,包括硼 化物颗粒的类型、体积相对量、平均粒度、颗粒形状以及构成 基体的非晶态合金的类型。硼化物颗粒可选择常见的CrB、TiB2、ZrB2、AlB2等,颗粒的平均粒度可为10纳米至200微米范围;非晶态合金是至少含有两种以上过渡族金属元素的多组元合金,硼化物颗粒的体积含量为5~40%,非晶态合金基体为余量。与未含硼化物颗粒的单一非晶态合金相比较,硼化物颗粒增强的非晶态合金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
一种填充聚四氟乙烯软带复合“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填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覆盖在经烧结的青铜粉、钢板的复合板上,一起用轧机轧制,然后在经烧结塑化制成的复合板材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复合层均匀、精度高。该方法制做的复合板材可用来制造滑动轴承、轴套等,具有摩擦系数小、耐磨,使用寿命长,可代替铜套,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代替大量的铜材质。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柔性压敏元件研制方法,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压敏材料制备:利用超声振荡和机械搅拌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分散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以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并通过旋涂的方法制备出薄型柔性压敏材料;2、压敏元件封装:采用两级三明治结构,第一级三明治结构包括两层封装薄膜和位于中间的压敏材料。每层封装薄膜包括两层聚酰亚胺薄膜和嵌于其中的铜箔电极与引线,即第二级三明治结构。本发明研制的压敏元件柔性好、精度高,厚度薄,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军工及民用领域中狭小曲面层间结构的压力监测和人工电子皮肤研制等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B12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在水中,将一定量的共聚物poly(B12‑IL)和水合肼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回流,反应结束后离心,固体用蒸馏水反复洗涤至洗涤液无色且呈中性,真空干燥得目标产物。本发明制备的poly(B12‑IL)/rGO可在光催化下高效降解有机卤代物。
一种用于矿山设备中破碎机用高分子共聚体弹性复合材料及工艺,产品配方有已内酰胺,钛酸钾晶须,催化剂氢氧化钠,聚氨酯预聚体。工艺是,加入已内酰胺,装反应釜加热至溶化,在反应釜内加入催化剂氢氧化钠,用真空泵使反应釜内形成真空,再加热,将聚氨酯预聚体加热,将三种溶化液倒入一个浇包中混合,将模具预热,将浇包中液体倒入模具成型,脱模,形成产品。该产品配方独特、工艺容易、性能可靠、寿命较长、不易产生裂纹、有较高的耐磨性和韧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网络陶瓷‑铁基复合材料的消失模铸造方法,将三维网络陶瓷的表面处理并化学镀覆,制模型簇,刷耐火涂料并烘干,埋砂造型震动,金属基体熔炼,砂箱抽负压,铁基体球化并孕育,浇铸,开箱打砂。泡沫陶瓷主要成分为SiC、Al2O3,金属的熔炼在中频炉中进行。本方法比现有的制备方法操作更简洁、生产工艺短,工艺成本更低廉,适用于各种尺寸铸件的制备,可制备出不同陶瓷增强部位,不同陶瓷含量,不同形状要求的铸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氮化物颗粒/非晶态合金基体 的复合材料。氮化物颗粒与基体非晶态合金的比例(体积百分比) 为AxBy,x=5~30,y=70~95,x+y=100,A为AlN、Si3N4、TiN、ZrN、TaN陶瓷颗粒中的任一种,B为构成基体材料的多元非晶态合金,氮化物颗粒的尺寸为10纳米(nm)至100微米(μm)范围,基体非晶态合金的特征为在晶化转变发生之前出现明显玻璃转变,过冷液态温度区间的宽度(ΔT)大于30℃,与不含氮化物颗粒的非晶态合金相比,氮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非晶态合金基体上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制造的耐腐蚀泵,包括利用联轴器连接的电机、传动轴、泵支架、压盖、泵体、泵盖、叶轮、机械密封等部件;其特征在于:将碳纤维短切成0.5MM至5MM短切丝或将碳纤维磨成200~400目粉,再与粘结剂混配,制成专用混配颗粒,然后将混配颗粒掺入脱模剂装人模具中升温成型,进入碳化炉保持在无氧状态下烧制、精加工,再与其它部件组装得到产品;产品可达到抗拉强度30.67MPA;抗弯强度55.4MPA;导热系数110千卡/米时℃;使用寿命36月;在300℃的条件下,可以长期稳定地连续输送条种强腐蚀性流体介质。
一种用于制备铝(铜)基复合材料的金刚石预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刚石表面涂层与预制体制备步骤合二为一,采用溶胶?凝胶法与熔盐法对金刚石颗粒进行表面碳化物涂覆处理并制备成一定孔隙率的预制体坯料。对预制体坯料进行真空焙烧,在金刚石颗粒表面获得一层纳米级涂层以改善与基体浸润性的同时,在颗粒搭接点处形成碳化物烧结点,实现焊接强化,提高预制体强度,并实现预制体的网络连通,有利于提高其热传导效率。
一种非晶包覆Y2O3复合材料及其粉体制备方法,其化学组成为(Y100‑aMa)100‑bOb,包括Y、M和O元素,M为Fe、Co、Ni或Cu元素,原子百分比为:25≤a≤80,1≤b≤50。以Y、M、M的氧化物为原料,在低真空下通过非自耗电弧熔炼方法并结合快淬甩带与机械球磨技术,获得0.5‑30μm大小的合金粉末,组织为Y‑M非晶基体上弥散分布大小均一的Y2O3粒子,其大小与体积分数通过快淬工艺参数调节。本发明提供的非晶包覆氧化物颗粒材料能有效降低和消除纳米氧化物颗粒团聚效应,提升纳米氧化物在后续ODS合金烧结体中的分散效果;与晶态包覆层材料相比,非晶包覆层在烧结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与浸润性,可显著改善基体/氧化物颗粒间的界面相融性与结合力,并使合金烧结体的致密度进一步提高。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辽宁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