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钨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混匀的钨氧化物、铜氧化物、铝粉和造渣剂进行铝热反应,得到反应物料,经金渣分离后得到合金熔体,冷却后除渣得到钨铜复合材料坯料;钨铜复合材料坯料作为自耗电极进行真空自耗感应熔炼,冷却后得到钨铜复合材料。该方法直接以钨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铝粉为原料,通过铝热反应和金渣分离得到钨铜复合材料坯料,可使得原位生成的钨、铜熔体在高温下混合均匀,真空自耗感应熔炼可显著脱除氢与易挥发杂质,明显降低夹杂物含量,熔炼后的钨铜成分较均匀,偏析较少,该方法操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双环戊二烯/乙烯共聚物原位聚合共混复合材料,其是由乙烯共聚物双环戊二烯的混合溶液聚合共混而成,乙烯共聚物为乙烯与含8个碳以下的烯烃、丙烯酸烷酯或醋酸烯烃酯的共聚物,其中乙烯的含量为80-95%。同时还公开了该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双环戊二烯/乙烯共聚物原位聚合共混复合材料,在双环戊二烯聚合之前与乙烯共聚物充分溶解均匀混合,在钨催化剂和烷基铝共同作用下使双环戊二烯聚合,在聚合的同时实现与乙烯共聚物的共混,得到共混乙烯共聚物的半互穿网络型聚合物复合材料,使材料的冲击强度由原来未共混乙烯共聚物的100J/m提高到150-300J/m,因此共混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薄镍钛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先将基层钛板和复层镍板通过爆炸焊接复合一体获得镍-钛复合材料,其中,基层钛板的材质为工业纯钛,复层镍板的材质为工业纯镍;再将爆炸焊接获得的镍-钛复合材料放入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并保温;导辊四周设有保温层和加热装置,在轧制前采用加热装置将导辊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镍-钛复合材料进行热轧,得到高质量的薄镍-钛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可通过一次热轧获得大面积薄镍-钛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方便生产,提高效率;材料复合界面结合强度和结合率高,复合材料平整度好,易于校平。???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双环戊二烯/橡胶原位聚合共混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橡胶溶于聚双环戊二烯,以芳氧基钨络合物为主催化剂、烷基铝为助催化剂,利用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原位聚合共混制备聚双环戊二烯/橡胶共混复合材料,通过引入橡胶使聚双环戊二烯材料具有高韧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可简单、高效地制备一种高性能聚双环戊二烯基复合材料。制备出的聚双环戊二烯/橡胶原位聚合共混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冲击性能,冲击强度可达到200-400J/M。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复合材料大梁的自动铺放成型技术,在复合材料大梁制造时,伺服电机在程序控制器控制下启动,带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小车沿着轨道往复运动,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铺放轮将纤维布铺放到大梁模具表面,从而实现复合材料梁制造过程中纤维布的自动铺放,铺放完成后,在大梁模具表面建立真空导流系统,将树脂灌注到玻纤布的铺层中浸透后,使树脂完全固化后脱模,得到制品。本发明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和产品质量,实现复合材料梁成型从手工铺层制造向自动化铺层制造的转变。
本发明提出的吸波复合材料的湿法模压成型方法的工艺步骤为:(1)配制树脂胶液,并分散均匀;(2)将纤维织物与配制好树脂胶液湿法接触成型也即湿法铺层定型,铺层过程中将产生的气泡排出;(3)将湿法铺层后的吸波复合材料在平板压机上进行模压、固化;其模压固化方式为:将定型后的复合材料在已预热至40℃的平板压机上固化成型,在稳定的40℃保温30~40分钟,继续升温至80℃,稳定后保温40~60分钟,关闭压机加热装置,在保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自然降温至50℃以下时脱模,可得到吸波复合材料,模压过程全程施加1~2MPA。本发明可弥补现有成型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改善吸波复合材料的耐海洋环境性能,提高吸波复合材料的重现性与可设计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增强钼基复合材料,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硝酸铝2.52~17.26%,四钼酸铵41.37~48.74%,柠檬酸41.37~48.74%。同时还公开了一种颗粒增强钼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颗粒增强钼基复合材料是在钼金属基体中均匀分散有氧化铝颗粒,结合Mo与Al2O3的性能特点制备出的具有较高的高温耐磨性、高温抗蠕变性能和再结晶温度的钼基复合材料;而且本发明工艺简单,在常规粉末冶金生产钼合金的工艺下即可制备该复合材料,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橡胶基压电阻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天然橡胶100份、粉末硫化剂2.0-2.5份、硫化促进剂2.0-2.7份制备的橡胶基体材料;100-1000份微米级压电常数在300pC/N以上的压电陶瓷粉;0.3-2份导电炭黑。制法包括制备橡胶基体材料、制备微米级压电陶瓷粉并与导电炭黑混合得到预混粉料;预混粉料与橡胶基体材料混合得混合胶料;混合胶料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得橡胶基压电复合材料;再经极化得压电阻尼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橡胶基压电阻尼复合材料,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显著提高了天然橡胶基体材料的阻尼性能,其Δtanδ≥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弥散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弥散铜加工技术领域。弥散铜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Al2O30.24~3.74%,Y2O30.03~1.27%,余量为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以Cu2O粉末和Cu-Al-Y合金粉末为原料,经混料、压制、烧结内氧化、挤压、锻造制备弥散铜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强度在500Pa以上,电导率在80%IACS以上,克服了其他复合材料高强度与高导电不可兼得的缺陷,同时具有优良的抗软化性能,高温强度高,塑性好,软化温度在800℃以上。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混杂树脂基复合材料,其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作为增强体、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或环氧树脂作为基体而形成的复合材料,碳纤维混杂增强体中碳纤维质量百分比为50%~90%,该复合材料为一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和第三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多层叠加型结构,铺层方式为0°/90°;碳纤维、玻璃纤维的编织方式均是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单向编织、多层多轴向编织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提供碳纤维混杂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碳纤维混杂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好,透声性好,耐海水腐蚀。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连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缠绕成型复合材料传动轴与金属法兰的连接方法,缠绕成型复合材料传动轴主体结构与两端金属法兰之间通过胶接和机械连接相结合,机械连接包括销键连接和螺钉连接;主体结构与法兰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通过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增厚。采本发明的连接方法,其胶接结构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减少了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问题,胶接和机械连接相结合增加了连接部位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实现扭转、拉、压载荷的平稳传递,可有效解决缠绕成型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可靠性连接问题,推动复合材料作为传动轴主体结构材料在更广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断面 WCP/Fe-C复合材料-球铁复 合结构辊环,其由高耐磨 WCP/Fe-C复合材料工作层和 强韧芯部球铁基体合金组成, 所述芯部球铁基体合金成分范围 为3.0-3.8%C,2.0-2.8%Si,<0.4%Mn,0.2-0.3%Mo,3 -5%Ni,0.04-0.06Mg,0.05-0.08RE,S、P≤0.03。本发明 辊环表面复合材料工作层中WC颗粒尺寸75-200μm,体积 分数可根据使用工况要求控制在50-85vol%。辊环复合材料 工作层中WC颗粒分布均匀,复合材料工作层厚度可在10- 30mm之间任意控制。辊环表面复合材料工作层利用率高(大于 95%);辊环芯部球铁基体合金可再循环利用;辊环采用离心铸 造法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金属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分离试样的制备方法,从金属复合材料整板上取样,将试样沿厚度方向加工成哑铃状,基层和复层金属厚度方向为哑铃状试样的长度方向,使金属复合材料的结合界面置于哑铃状试样的中间位置,在哑铃状试样的开V形槽,V形槽的底部交叉线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界面线相重合,用5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拉断,金属复合材料的结合界面完整分开,根据试验需要切取试样。本发明可将厚度较小的金属复合材料的结合界面完整分开或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某一结合界面完整分开,解决了金属复合材料结合界面难于完整分离问题。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铜铝复合材料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铜铝复合材料加热至430~540℃,保温至铜铝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度为3N/mm以下,冷却,剥离;2)将剥离后的铜复合层放入碱溶液中,浸泡至铜复合层的复合面呈现出铜单质的颜色。本发明的铜铝复合材料的分离方法,分离效率高,且分离效果好。通过对铜铝复合材料的进行热处理,使得铜铝复合材料的铜和铝之间的结合强度急剧下降,使得铝基体更易于从复合材料上剥离,提高了分离效率;同时减少了铜复合层上残留铝的量,提高了回收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硅基分子筛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将硅基分子筛中氧化态的硅还原为单质,并在分子筛孔道中将糖类或烃类碳化,形成硅碳材料,该硅碳材料能够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补锂石墨烯‑钛酸锂薄膜、锂电池,属于钛酸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石墨烯‑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石墨烯薄膜表面沉积锂盐,得改性石墨烯薄膜;2)将步骤1)所得改性石墨烯薄膜置于钛源溶液中于60~80℃条件下反应1~6h,得石墨烯‑钛酸锂前驱体;3)将步骤2)所得的石墨烯‑钛酸锂前驱体于600~900℃煅烧6~12h,即得。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料简单,容易操作,在石墨烯上沉积的锂盐与二氧化钛反应生成钛酸锂,可以使石墨烯与钛酸锂之间的结合力更强,提高锂离子的传输速率及倍率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 Cr2O3为基的耐火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是在电熔 Cr2O3合成料基体中,引入适量 Y2O3和活性烧结 Al2O3,活性工业 Cr2O3,经成型和高温烧成制得。 Y2O3和 Al2O3在该材料中起着活化主成分 Cr2O3晶格作用,从而降低材料的烧成温度,提高成品率,降低 生产成本。与此同时, Y2O3与熔渣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改善其抗渣蚀性和抗渗透 性,也可避免现有材料中ZrO2 与熔渣反应导致的体膨效应,引起材料的过早损毁, Y2O3也不含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增强钼/钨基复合材料的压制、烧结新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压制、烧结新方法,对于费氏粒度不大于2μm的粉采用两次压制的方式得到压制坯,对于费氏粒度为2μm以上的粉,直接压制;对压制坯先氢气烧结,再进行真空烧结,且氢气烧结采用低温烧结和高温烧结相结合的方式。该方法的压制和烧结方式,可有效脱氧和提高致密度。采用两次压制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细粉的压制成品率,在进行氢气烧结时,采用低温烧结以充分脱氧,然后再进行高温烧结,在进一步提高脱氧程度的同时,有效缓解了闭孔,进而保证在真空烧结时,有利于空隙中的气体排出,为真空烧结提供更大的烧结驱动力,使得烧结坯具有更高的致密度。
一种立磨机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磨盘及其制备方法,其磨盘基体上设有多个凸起,相邻两凸起间设有用金属基陶瓷增强体料制成的衬板,金属基陶瓷增强体料由10-40%的Al2O3和60-90%的铁粉组成;制备方法是将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的Al2O3和铁粉混合后送入烧结窑中烧至铁粉完全熔化,将烧好的物料放入模具中制得衬板,将衬板置于磨盘基体上的凸起之间,浇铸钢水使衬板与磨盘基体固结为一体。本发明烧结时通过铁粉的塑性吸收外加负荷,消耗裂纹尖端的能量;通过孔洞浇铸钢水,将衬板与磨盘基体连结成一体,钢水通过孔洞浸润到衬板的陶瓷颗粒之间,将陶瓷颗粒包裹其中,使陶瓷相和金属相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渍模具及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装置,所述浸渍模具中设置相互连通的树脂熔体流道(5)、连续纤维铺设流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模具上设有树脂出口管路(9),所述树脂出口管路(9)与树脂熔体流道(5)连通,用于对过量的树脂熔体进行回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纤维双面的熔融浸渍,提高热塑性树脂对连续纤维的表面浸渍程度;同时实现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预浸带的生产过程和热塑性树脂的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同步进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过量的树脂熔体造成的模具漏料问题。
高模量抗冲击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碳纤维织物置于基体溶液中固化而成,所述基体溶液的原料组成为:45~63重量份的环氧树脂、3~5重量份的滑石粉、26~34重量份的二氨基二苯砜、体积与环氧树脂总重量的比例为2.4mL:1g的丙酮溶液、1~2重量份的单层氮化硼、1.2~2重量份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1.2~2重量份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硫化钼和0.2~1重量份的消泡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碳纤维织物作为增强骨架填料,金属或者非金属作为支撑体,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而形成自润滑复合材料,其具有承载能力高、摩擦系数低、耐磨寿命长以及密度低等特性。
石墨烯‑铬钛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刀具上的应用,通过激光束辐射,使其与刀具表层材料一起熔化接着迅速凝固,获得稀释率小、与刀具材料相容性较好的表面涂层,该表面涂层实际上是一种高致密结合的石墨烯复合熔敷层,使刀具基体材料与涂层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刀具的抗磨、抗蚀、耐氧化等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实现刀具表面修复或改良等目的。主要制备条件为:石墨烯纳米粉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5~15%,Ti粉末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20~25%,Al粉末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20~25%,Cr粉末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35~55%。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钢复合材料的爆炸焊接方法,复层铝板(4)通过支撑物(5)置于基层钢板(6)之上,在复层铝板表面铺垫缓冲保护层,炸药(2)布放在缓冲保护层(3)表面,采用台阶式梯度布药方式,使单位面积装药量从复层铝板面中心开始向两端呈梯度依次降低,通过爆炸焊接获得大面积铝—钢复合材料;从复层铝板面中心开始向两端呈梯度依次降低单位面积装药量;基板的材质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复板的材质为纯铝或铝合金MG含量≤0.1%。本发明的爆炸焊接方法,复合界面结合强度高,且均匀一致,界面无过度熔化和分层以及不复合现象,一次爆炸焊接既可制作厚复层的铝—钢复合材料,方便生产,提高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及铜基复合材料板带材的生产方法,属于金属制品的塑性加工领域。该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圆棒形铜基复合材料在温度为900‑1000℃下先挤压成方棒料,然后将方棒料轧制或锻造成板带材。将圆棒形铜基复合材料直接进行塑性成形(锻造或轧制)时,材料受力由点变化到面,容易发生受力不均的现象,由此导致材料内部应力场和应变场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裂纹。本发明提供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将圆棒形铜基复合材料挤压成方棒料,方棒料在塑性变形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分布相对均匀,制品不易开裂,可有效解决圆棒形铜基复合材料难以进行塑性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控制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对于真空辅助成型、真空袋压成型、热压罐成型、RTM成型,在增强材料铺层结束以后,在表面添加一层具有设定粗糙度的织物,然后再进行树脂浸润或渗透,固化后将这层添加的织物脱离复合材料表面,从而使复合材料表面具备相应的粗糙度;对于采用手糊成型、缠绕成型的复合材料,在树脂凝胶之前,在增强材料表面添加脱模布,并压实,使脱模布与复合材料紧密贴合,固化结束后,除去脱模布,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表面涂装。本发明可控制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达到免打磨或减少打磨工作量的目的,减少表面打磨产生的粉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表面粗糙度均匀程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提出的Hastelloy B-3-钢金属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将基层钢板和过渡层不锈钢板通过爆炸焊接复合一体获得过渡层-钢复合材料,再将获得的过渡层-钢复合材料和Hastelloy B-3通过爆炸焊接复合一体获得Hastelloy B-3-钢金属复合材料。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Hastelloy B-3-钢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复合质量。
本发明提出的外加颗粒增强大断面高体积分数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加热熔化的Fe-C基体合金与预热的增强颗粒同时加入绕水平轴高速旋转的金属铸型中,高温Fe-C基体合金液与预热的增强颗粒在离心场中混合后形成环形混合体,利用增强颗粒与Fe-C合金液之间的密度差,使增强颗粒沿环形径向向外或向内迁移,形成增强颗粒/Fe-C复合材料的外层或内层和Fe-C合金基体的复合结构部件。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使用要求任意控制;复合材料层中增强颗粒分布均匀,体积分数可根据性能要求控制在50-85vol%;基体合金及其组织可以设计;复合材料工作层利用率高,基体合金可再循环利用;生产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
本发明属于新型光致变色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铝离子敏化的光敏响应水凝胶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洛阳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