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废水进行生物脱氮的方法和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系统包括串联的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所述缺氧单元包括多个廊道,其中,首端廊道的宽度大于首端廊道之后的任一廊道的宽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系统在处理炼油厂排放的废水中的应用。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废水进行生物脱氮的方法,包括:将废水从缺氧单元的入口通入上述系统,从而依次进入缺氧工段和好氧工段。本发明有效地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改善了好氧工段的硝化效能,出水的COD值、氨氮含量和总氮水平均较低,改善了出水质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化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对焦化废水依次进行沉降处理、好氧生化反应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和反渗透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焦化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能够在减轻处理过程中膜的污堵问题并简化处理方法的同时,实现焦化废水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
一种高浓丙烯腈废水纳滤膜处理方法,首先向丙烯腈废水中投加絮凝剂水溶液,搅拌,静置,待絮体沉降至容器底部备用,再将废水经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絮体和丙烯腈低聚物,然后选用高分子纳滤膜组件对滤液进行纳滤操作,最后将滤出液再次装于二级纳滤系统中,选用高分子纳滤膜组件进行二级纳滤操作,本发明操作简单、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具有高效、经济、对环境友好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煤浆气化过程产生废水的深度脱氮处理方法,包括:(1)在SBR工艺的前端增加溶气气浮系统;(2)启动时,向SBR污水处理系统中补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所述生长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和多胺类物质,其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优选为50-8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优选为10-20重量份;所述金属盐为钙盐、亚铁盐和铜盐,Ca2+、Fe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 : (1-8) : (0.5-5),优选为(8-12) : (2-6) : (1-4);(3)每隔3-5个SBR运行周期,向系统中投加脱氮菌剂,直到出水氨氮低于50mg/L,总氮低于50mg/L时停止投加。本发明在SBR工艺前设置溶气气浮,并通过在SBR中投加生物促进剂与脱氮菌剂相结合方式,对废水中含氮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出水满足污水回用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生化复合单元的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引入MBBR‑MBR复合单元,优选废水在引入MBBR‑MBR复合单元之前先进入电化学催化氧化单元进行处理。MBBR‑MBR复合单元包括厌氧池、含有悬浮填料的缺氧池、含有悬浮填料的好氧池以及MBR膜生物反应器。该系统可有效处理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COD稳定低于40ppm,最低至8ppm,TOC去除率在60%以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回用于钢渣热闷处理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焦化生化出水经过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后,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后的焦化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钢渣热闷处理系统。焦化废水通过与熔融钢渣接触迅速气化蒸发,部分焦化废水回流进入热闷回水井,通过渣浆泵送至热闷沉淀池去除悬浮物。沉淀池出水回流至吸水井进一步循环使用。钢渣热闷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蒸汽,通过集气罩收集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焦化废水消纳回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二次污染,不会对钢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硫废水提取硫酸镁和氯化钠的系统及方法,包括预处理装置、与预处理装置分别连接的氯化钠结晶系统和硫酸镁结晶系统,脱硫废水经过预处理装置的软化生成钙镁离子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在氯化钠结晶系统中,经过过滤装置、纳滤分盐装置、浓缩装置和结晶装置的处理后得到氯化钠结晶,钙镁离子沉淀经污泥脱水装置、加温装置、二次脱水装置、第二浓缩装置和第二结晶装置处理得到硫酸镁结晶。本发明是针对脱硫废水的盐分特点所提出的工艺技术,能够同时回收脱硫废水中的硫酸镁和氯化钠两种类型的盐分,不仅增加了资源回收利用,同时减少了处置的污泥量,是环境友好型技术,并且本发明所采用的药剂都是普通的价格低廉的药剂,运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盐废水除硬除硅及浓缩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加药反应装置,所述加药反应装置用于对所述高盐废水进行加药软化除硅处理;管式膜装置,所述管式膜装置用于对所述加药反应装置软化除硅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及过滤。离子交换装置,所述离子交换装置与所述管式膜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管式膜装置过滤后的废水进一步软化处理;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与所述离子交换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离子交换装置处理过的废水进行浓缩处理。该系统实现了反渗透装置的稳定运行,而且经该系统处理后的废水的外排浓水量大大减小。
一种钠离子交换器再生高浓盐废水的联合处理方法,对钠离子交换器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再生高浓盐废水做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分离镁离子,成为氢氧化镁产品;采用纳滤方法分离氯化钙和氯化钠,氯化钙溶液可用于烧结工段喷洒烧结矿使用,在此过程中不必将氯化钙溶液蒸发干燥制成固体,减少了能源消耗。采用钠离子交换器和反渗透的方法分离氯化钙,并提纯、浓缩氯化钠,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钠离子交换器再生剂标准以回收利用废水中氯化钠,反渗透透过水产生可重复使用的除盐水,使再生高浓盐废水得到合理高效利用的同时减少经济投入,实现增产增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氟废水浓缩设备,设有两个废水浓缩系统,第一流通管路依次与过滤器、增压泵、第一脱盐设备相连后,分离出净水产水管道与浓水出水口,净水产水管道分离出回水管道且回流至进水口;第一废水浓缩系统的浓水出水口与第二废水浓缩系统上的进水口相连,第二流通管路依次与过滤器、增压泵、第二脱盐设备相连后,分离出净水产水管道与浓水出水口,净水产水管道处再次分离出产水回水管道且回流至进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均设计了产水回流管道和进水的pH值调节装置,生产出高品质水,再通过各自的产水管路合并,共同汇入总产水管,这样可使含氟废水进行高度浓缩,同时减少系统的浓水排放量,提高废水的浓缩率,来保证高氟废水资源化利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分离催化剂生产排放的高含盐废水中硫酸根与氯离子的集成处理装置。所述集成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纳滤系统(1)、高压纳滤系统(2)、一级反渗透系统(3)、二级反渗透系统(4)。所述集成处理装置用于含有硫酸根与氯离子的催化剂高含盐废水中一二价离子的分离,最终可以得到盐成分中94%以上均是硫酸钠的溶液以及盐成分中95%以上是氯化钠的溶液,实现两者的高效分离回收,并且可实现硫酸钠的高效分离,为此类废水经处理后达到盐资源化目的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得到可回用的纯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活性污泥进行吸附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沿着废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生化系统、污泥吸附反应器、好氧生化系统和二沉池,其中,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出口与污泥吸附反应器的污泥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活性污泥需经过灭活、活化等工艺制造吸附剂的过程的废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火电厂废水的物化生物综合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初沉池、絮凝池、二沉池、厌氧池、好氧池和砂滤池,所述调节池的进口与废水排放管连接,所述调节池的出口与所述初沉池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初沉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絮凝池的进口,所述絮凝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沉池的进口,所述二沉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厌氧池的进口,所述厌氧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好氧池的进口,所述好氧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砂滤池的进口,所述砂滤池的出口连接排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物力、化学和生物多种方法对电厂废水进行处理,出水达到中水使用标准,可用于厂区绿化及设备冲洗等。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含盐废水焚烧处理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所述焚烧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换热装置、袋式除尘器以及烟气脱酸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室为炉内燃烧温度控制在600‑700℃的燃烧室,所述第二燃烧室为炉内燃烧温度控制在1100‑1200℃的燃烧室。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构成的两级燃烧,通过精确控制不同燃烧室内的焚烧工况,可使高含盐废水中的盐分通过水分的蒸发、析出而不结焦,又可将烟气中的有害有机物充分焚毁。两级燃烧室产生的烟气中含盐量较低,烟气余热回收的换热装置和烟气处理设备中不会出现因为盐分结晶而堵塞的现象,且烟气处理产生的废水无需再入炉焚烧。
本发明涉及一种硝酸废液生产微藻中清洗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硝酸废液再利用率低、微藻产品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硝酸废液生产微藻中清洗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发酵‑反应‑过滤‑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步骤在进行微藻养殖培育的同时又进行硝酸废液环保处理。并对混合清液进行紫外或臭氧杀菌,从而可以返回使用,使培养微藻的过程实现连续化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硝酸废液生产微藻中清洗废水的处理中。
一种平圆盘多层蒸发浓缩脱硫废水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内沿竖直方向依次交替固定设有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该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均为中空结构,一端连接热气输送管路,另一端连接热气返回管路;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中穿设有竖直的轴杆,该轴杆对应该第一圆盘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一刮刀,对应该第二圆盘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二刮刀;该轴杆顶端伸出该壳体顶部,并连接驱动装置,使该轴杆能被该驱动装置驱动进行转动;该壳体顶部侧壁设有气体出口,底部侧壁设有气体进口,底端设有排料口;该壳体内部上方设有废水雾化喷头,连接至该壳体外部的废水管路;该壳体底部侧壁还连通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另一端连接至该废水管路,且该循环管路设有循环泵。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通过组合高分子螯合和吸附去除高盐废水微量镉的方法。本发明是针对高盐废水中微量镉的去除,且要求残镉量≤0.005mg/L,由于单一处理方法难以达到此标准,对此,提出一种将高分子螯合和吸附组合应用于微量镉的去除。在使用壳聚糖螯合沉淀过滤后再采用原位水合二氧化锰在碱性条件下吸附沉淀过滤,能有效地去除高盐废水中的微量镉,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中镉的限值要求,即≤0.005mg/L。本发明方法具有性能高效、操作简单、经济可行、易于工程化应用等优点,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氨氮废水用旋转膜催化氧化反应器,包括:壳体,设有废水入口和处理水出口;中心集水管,设于壳体中,与处理水出口连通;电机,设于壳体外,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集水管的端部传动连接;多个中空纤维膜单元,与中心集水管连接,且每个中空纤维膜单元的出水口与中心集水管连通;曝气管,设于壳体内部的底部。该旋转膜催化氧化反应器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过滤,实现了水体中催化剂的固液分离,有效截留了微米尺寸的催化剂粉末,避免了粉末在使用过程中流失,并通过设置电机带动中空纤维膜组件不断旋转,使反应器中的废水产生扰动,有效的避免了催化剂粉体的沉降和在纤维膜表面的板结,保证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膜通量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的二氧化氯微纳米气泡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泵、格栅池、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器、二氧化氯微纳米曝气生物处理池和沉淀池;具体为原水泵与格栅池进口连接,格栅池的出口与二氧化氯微纳米曝气生物处理池进口连接,二氧化氯微纳米曝气生物处理池的出口与沉淀池相连;所述二氧化氯微纳米曝气生物处理池底部有微纳米曝气装置和空气曝气装置,微纳米曝气装置的进气口与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器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合微纳米气泡的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高等特点及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消毒性的特点,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脱色率大于95%,COD去除率大于80%,处理后的废水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中间水池、管道过滤器、超滤设备、一级反渗透系统和二级反渗透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装置中各设备的配合处理,可以回收约占废水体积80%以上的渗透液作为循环水重复利用,降低含盐废水排放对当地水环境的恶劣影响,同时缓解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紧缺态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COD废水的蒸发结晶零排放处理系统,其包括预热器、蒸发器、结晶器、离心分离机以及母液罐,其中:所述预热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废水原水及蒸发器的进水口相连,蒸发器蒸发产生的浓缩液进入到结晶器,结晶器产生的晶浆进入到离心分离机,离心分离机离心分离产生的母液经母液罐返回至结晶器,分离产生的结晶盐外排或回收,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一通过电催化氧化去除废水中COD的调质单元;所述调质单元设于预热器的出水口与蒸发器的进水口之间或者设于蒸发器的浓缩液出水口与结晶器的入水口之间或者设于母液罐的出水口与结晶器的入水口之间。本申请的处理系统可在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真正实现零排放。
一种磁场强化铁粉提高有机废物和废水厌氧产沼气效率的方法,厌氧发酵罐周围施加磁场,在厌氧发酵罐内的有机废物和废水中投加零价铁,在厌氧条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废水得到净化,同时在产甲烷菌作用下产生甲烷,将甲烷回收资源化利用。本发明中磁场的加载可抑制反应过程中铁粉钝化膜的产生,减少铁粉投加量。铁粉发生电化学反应,磁场促进更多铁粉失去电子转化为Fe2+和Fe3+,电子被水中的H+捕获,形成H2,H2与CO2经厌氧反应罐中的产甲烷菌作用生成CH4,显著提高有机废物和废水的处理效率和甲烷产率。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秸秆炭催化还原处理氯代硝基苯废水的方法。本发明主要步骤如下:在含有预先称重的秸秆炭粉末的厌氧模拟反应器中,加入缓冲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氯代硝基苯废水,向反应体系中充入99.99%高纯氮气(以除去体系中的氧气,形成厌氧环境),向此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还原剂硫化物。最后将反应器置于旋转振荡器中,于常温常压下震荡反应。本发明反应体系温和,反应快速高效,处理成本低,是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显著经济优势和环境优势的氯代硝基苯废水处理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的引水装置,包括引水罐、离心泵,其中,所述引水罐与地下废水池连接,所述离心泵用于通过所述引水罐抽取所述地下废水池中的废水,所述引水装置还包括抽真空单元,所述抽真空单元与所述引水罐相连,所述抽真空单元用于抽取所述引水罐内的空气。该废水的引水装置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废水的引水,所述引水装置中不仅包括进行引水工作的离心泵,还包括对引水罐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单元,抽真空单元通过对引水罐抽真空,可以使得因为抽入过多气体或者泡沫而停止工作的离心泵继续工作,从而实现了对于离心泵的保护,延长了离心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引水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北京有色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