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聚氯乙烯和粉煤灰制备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聚氯乙烯25‑35%,粉煤灰50‑70%,粉煤灰的表面活性激发剂0.8‑1.2%,活性硅微粉2‑3%,非晶质纤维0.05‑0.1%,润滑剂0.2‑1%,稳定剂0.5‑2%,发泡剂0‑2%,着色剂0‑2%。将上述原材料按比例投入到原料混合搅拌机,转速为475r/min,加温到120℃充分混合搅拌,再将混合料接入双螺杆挤出机,加热到170℃通过模具挤出,一次成型并冷却,这就得到本发明产品。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产品,在强度性能上明显比普通木塑材料高出2~5倍,普通木塑静曲强度一般是13‑25Mpa,在其他性能上也都优于普通木塑产品。所以,该发明产品不仅为建材领域增添了多样性,同时,也为粉煤灰的再利用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交通线路标志,包括标志本体,其特征是:标志本体的材质成分组成按重量份是:纳米二氧化硅100份、聚苯乙烯600份、硬脂酸锌24份、固化剂3份、玻璃丝纤维100份、氧化镁3份、石英砂1000份、苯乙烯1400份、钛白粉20份、不饱和树脂400份。其优点是:本能够抵御太阳紫外线照射、风吹、雨淋等自然侵蚀,使用寿命长;表面光滑,可与大理石媲美,尺寸精确度高;产品密度高,油污无法侵入,颜色自然稳定,终身不用刷漆维护;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警示和提示性能明显,并可美化铁路、公路沿线环境;产品无二次回收利用价值,不易丢失,安装十分简便,是传统水泥制品的理想的换代产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材纤维丝缠绕碳碳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通过改变坩埚/埚邦类的结构(减小碳碳产品的壁厚),在其外侧缠绕纤维丝来减小产品表面的孔洞,减少硅蒸汽进入碳基体的腐蚀通道,从而延长了坩埚/埚邦类产品受硅蒸汽腐蚀的使用寿命,对于保温桶类而言,通过对变形的保温桶进行机加工,所得到产品相较于成品存在明显的壁厚不均匀现象,二次机加工后,产品壁厚变薄,将碳纤维缠绕在其外表面,且缠绕过程带有预紧力,该方式可有效减小产品变形量、提高产品合格率。该方法还可解决了CVI(化学气相渗透法)对坩埚/埚邦增密缓慢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制备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属于物流托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稀土硅铁合金灰基复合材料,包含30~40份稀土硅铁合金灰,47~57份聚氯乙烯,2~3份稳定剂,2~4份改性剂,1.5~2.5份发泡剂,4~8份发泡调节剂,0.2~0.6份润滑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灰基复合材料得到的物流托盘,该托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重量轻、承载能力强、防水防腐性好和可重复使用等特点。由实施例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物流托盘的密度为0.61~0.7g/cm3,静曲强度为32~40MPa。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物流托盘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节能、清洁、简便。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固体废弃物复合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废弃聚氯乙烯70~80wt.%,无机固体废弃物10~20wt.%,稳定剂1~2wt.%,改性剂1~3wt.%,发泡剂0.5~1wt.%,发泡调节剂3.5~6wt.%,硬脂酸0.1~0.5wt.%,蜡质润滑剂0.1~0.5wt.%。本发明在上述特定配比下,能够得到轻质复合材料,且材料的承载能力大,抗冻融性优异,同时还具有防水和甲醛释放量低的优势。
本发明总体地涉及环境功能材料和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孔生物炭/铁酸锌复合材料,它以多孔生物炭为基体,表面负载磁性铁酸锌粒子,磁性铁酸锌粒子的粒径为50‑400nm;多孔生物炭与铁酸锌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1:1)‑(1:2);多孔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1000‑1200m2·g‑1、孔容为0.40‑0.50cm3·g‑1、孔径为3.00‑3.50nm。本发明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制备多孔生物炭,以ZnCl2分析纯和FeCl3·6H2O分析纯制备铁酸锌,并在与多孔生物炭复合过程中使用氨三乙酸进行改性,所得多孔生物炭/铁酸锌复合材料可用于水中重金属吸附,铁酸锌强化吸附效果的同时,并可通过磁选回收吸附材料以重复利用。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游离碳含量的具体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建立了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游离碳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选择分析低功率、分析高功率、最短分析时间、比较器水平等,以0.03g碳化硅试样计,方法精密度优于10%。方法准确可靠,满足该项目分析技术指标要求。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碳酸钙/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其主要工艺是将纳米碳酸钙经偶联剂处理,使其由亲水性变为憎水性,再经熔融共混制成纳米碳酸钙改性粒子,最后将改性粒子按比例与聚乙烯材料混合,经挤出机挤出制成复合材料。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实现了纳米碳酸钙在聚乙烯材料中以纳米水平分散存在,保持了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总碳含量的具体方法。本发明建立了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总碳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选择分析低功率、分析高功率、最短分析时间、比较器水平等,以0.03g碳化硅试样计,方法精密度优于3%。方法准确可靠,满足该项目分析技术指标要求。
本发明属于核包壳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尺寸SiC复合材料包壳管化学气相沉积的装置。旋转电机放置于炉盖上方,下方与吊挂架相连,保温上盖、外保温层和石墨底座共同组成保温室,石墨底座放置于炉底上方,加热体位于外保温层和内桶之间,内桶放置于加热体和全尺寸碳化硅包壳管之间,吊挂架穿过吸气管下端与全尺寸碳化硅包壳管连接,导气管位于内桶上方,进端通过保温上盖通入沉积室,出端与外部真空管道相连,吸气管进端位于全尺寸碳化硅包壳管上方,出端与外部真空管道相连,测温热偶放置于每段加热体内和内桶之间,每个测温热偶均与测温控温表相连,进气管位于沉积装置的下方和侧方。本发明填补了全尺寸SiC复合材料包壳管制备技术空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镥颗粒增强钼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LuO2 1.2~2%、TiH2 0.01~0.05%、ZrH2 0.01~0.05%、C 0.02~0.08%,余量为Mo。本发明钼基复合材料采用的氧化镥陶瓷相与原位反应TiC、ZrC陶瓷相具有弥散强化和固溶强化作用,氧化镥陶瓷相在晶界富集,能够抑制晶粒生长,同时提高基体致密度,材料抗高温蠕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明治”型多层复合材料热性能数值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多层传热问题的实际物理过程,多模型进行分析和合理假设;给出描述多层材料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及控制方程;根据对夹层材料的参数和厚度、热传导系数等特点,提出描述夹层上物理量不连续条件的界面边界条件;采用数学方法对多层隔热材料导热模型进行离散,得到离散线性方程组;对离散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并分析结果;本发明可以用来对夹芯钢材,耐热防火墙等多层复合材料的热传导过程和热阻性能进行高精度的快速分析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采用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氧含量的具体方法。本发明建立了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氧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选择助熔剂的类型、石墨坩埚、分析电流、脱气电流、最短分析时间、比较器水平等,以0.05g碳化硅试样计,方法精密度优于10%。方法准确可靠,满足该项目分析技术指标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状结构RE‑Mg‑Ni‑Ti基负极复合材料,所述负极材料的组成为La1‑u‑v‑wYwNduMgvNia‑bAlb+Q wt%TiFe1‑cMnc,其中a、b、c、u、v以及w均为原子比,且0≤u≤0.3,0.1≤v≤0.15,0.05≤w≤0.1,3.3≤a≤3.5,0.6≤b≤1.0,0.1≤c≤0.5,Q为TiFe1‑cMnc的质量百分含量,且Q=5%‑10%。还公布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制备出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放电容量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的网状结构RE‑Mg‑Ni‑Ti基负极复合材料方法。
本发明属于新型核包壳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复合材料燃料包壳与端塞的连接方法。采用SiO2、Al2O3和Y2O3共3种氧化物为原料,根据配比称取原料,将其进行混合球磨,通过挤压成型的方法制备成小圆柱体。将这些圆柱放入坩埚中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为了实现熔体成分的均匀,样品在高温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将熔融的样品放入水中淬火以得到玻璃体,将所制备的玻璃块经球磨后过150目筛得到所需要得钎料。本发明解决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两端密封问题,进而为该包壳管的应用提供条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Fe-FeAl2O4为主要物相的新型高温耐磨材料,该材料中金属相和陶瓷相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33-45%和67-55%,具有高硬度、高韧性和低磨损率,能够抵抗冶金、材料和热能等领域中1100℃以下固体颗粒的表面磨损侵蚀,特别适用于保护高温热交换器风管、旋风分离器内衬和含粉尘通风管路等设备。本发明还涉及这种高温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氧化铁粉末、碳粉和铝氧化合物粉末为原料,在高温下通过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出高温耐磨的新型金属陶瓷材料。工艺简单、参数可控、成本低、金属相和陶瓷相比例可控,相界面纯净、结合良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状复合材料存放装置,包括外框,固定杆,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滚轮,螺杆,连接套;该装置通过各部件,实现了板材的推拉放置,以及取出;整体的车体状结构使移动更加方便;外框保护了复合材料不受外物的碰撞;根据规格大小可实现板状复合材料的展示或大量存放。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金属履带板着地橡胶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金属板材的表面上产生粗糙面,粗糙面上的微裂纹能增加粘合剂与金属板材之间的结合面积,进而提高了橡胶层与金属板材之间的结合强度,有效地避免了橡胶层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履带车辆金属履带着地橡胶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采用注射硫化成型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劳动强度低,增加了金属履带板着地橡胶复合材料制品外形尺寸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连续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醇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改性剂的用途,所述聚乙醇酸复合材料包括:聚乙醇酸80~95重量份和超支化聚合物改性剂0.8~10重量份。与纯聚乙醇酸树脂相比,本发明的聚乙醇酸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明显改善。
本发明属于新型核包壳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将SiC晶须按照总体积含量10%—30%与SiC粉末混合;将配比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三维混料罐中;将混合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石墨承压模具中;将石墨承压模具装入热压烧结炉中;热压烧结炉抽真空;通过上下冲头对石墨承压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加压;加热升温后保温,对石墨承压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进行烧结成型;保温结束后降至室温,去除石墨承压模具压力,去除热压烧结炉真空,取出石墨承压模具内烧结好的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的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端塞相对密度达到96%以上,外形尺寸满足技术要求。
本发明一种利用回收的硅粉制备Mg2Si/Mg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实验所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烘干,镁合金放入井式炉中加热,同时通入SF6+CO2混合的气体保护,加热1~3小时至750℃~1100℃使镁合金熔化,二氧化硅含量为70~75%工业粉尘硅粉放入水中硅粉用铝箔包裹加入,加入硅粉的重量百分比占镁合金重量.25%~5.75%;搅拌,使镁合金和硅粉充分反应;进行变质处理、自然降温,将熔体浇于预热的金属型中,预热温度100℃~400℃,在整个搅拌铸造过程中,须持续通保护气体,即得本发明Mg2Si/Mg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工业粉尘硅粉作为硅源,通过搅拌铸造法实现镁和硅粉的原位化学反应,工艺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制备出的Mg2Si/Mg复合材料性能优良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叠层铝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铝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本设计首先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氩气氛围下磁控共溅射Al和陶瓷材料,在Al合金箔基片双层表面各形成陶瓷颗粒为纳米尺寸的2μm厚复合层;然后再利用高温扩散粘结技术制备叠层Al基复合层板材;该发明的优点:在Al合金箔片上采用磁控共溅射Al和陶瓷材料,使陶瓷相达到纳米尺度且均匀分布于Al基体中,同时避免复合材料中常见的气孔、杂质等缺陷,另外还可通过高温退火控制陶瓷相颗粒尺寸及分布以改变材料的性能;采用高温扩散粘结技术对优化后的叠层周期、层厚比及叠层数进行粘合,可使气相沉积得到的复合结构薄膜强度进一步提高,并大大拓展了其在宏观领域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断料机,包括:顶架、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按压板和复合材料;顶架安装在断料台的上部中间,左固定板安装在顶架内左侧壁前后两端,所述左固定板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伸缩气缸;右固定板安装在顶架内右侧壁前后两端,所述右固定板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二伸缩气缸;按压板安装在左右相邻的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的下端之间,所述按压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多组防滑面层;复合材料位于断料台的上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利用伸缩气缸推动按压板压制在材料的前后两部,将材料进行安全稳固,避免发生歪斜或移动,使其切断更整齐,同时断料更加快速和安全可靠,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用反应装置,涉及碳纤维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移动机构和辅助组件,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开设有洞口,洞口内固定安装有入料漏斗,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气缸、活动杆、固定块、连接杆和导向杆,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搅拌机构和散热机构,反应釜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反应釜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散热机构。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用反应装置,通过部件间的配合使用,使搅拌机构来回移动充分搅拌原料,防止原料粘连在内壁上,将热气传出装置外,降低装置内的温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提高装置搅拌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工作压力,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发明属于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及制备方法。由内向外依次为PyC、SiC、PyC、SiC界面层。将碳化硅纤维预制件依次放入丙酮、乙醇中超声清洗,在烘干箱烘干;将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进行界面层制备:沉积炉抽真空,升温,依次通入氩气、甲烷气体;停止通入甲烷,只通入氩气,再依次通入氢气,三氯甲基硅烷;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通入氩气,通入甲烷,沉积热解碳;沉积碳化硅界面层,保温结束后,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持续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将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致密化。本发明制备的界面层适用于壁厚为0.5~2mm的SiCf/SiC复合材料包壳管。
本发明属于SiCf/SiC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添加石墨烯的SiCf/Si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将石墨烯溶液和碳化硅陶瓷先驱体进行混合,机械搅拌后超声分散,得到含石墨烯的陶瓷先驱体溶液;将碳化硅纤维预制件放入沉积炉进行热解碳界面层沉积,通入Ar和C3H6的混合气,得到带热解碳界面层的碳化硅纤维预制件;将带界面层的预制件浸入到含石墨烯的陶瓷先驱体溶液中,放到压力浸渍炉中;抽真空后,充入氩气浸渍;排出含石墨烯的陶瓷先驱体溶液后,通入氩气,升温保温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完成固化;将炉内压力抽真空,升温保温,继续升温保温,随炉冷却;将预制件取出后,完成致密化处理,得到带有石墨烯增强的SiCf/SiC复合材料。本发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采用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复合材料中碳含量,然后经过换算得出碳化硅含量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化硅复合材料样品置于恒重铂金坩埚内,放在马弗炉灼烧除碳;(2)称量铜,均匀铺在陶瓷坩埚底部;(3)称量样品,置于陶瓷坩埚中;(4)将陶瓷坩埚连同样品粉末一起放置在高频感应炉内,使试样熔融燃烧;(5)用高纯氧气将碳化硅复合材料样品粉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载带进入二氧化碳吸收池;(6)设置比较器水平,对形成的积分谱图进行修正,计算峰面积;(7)计算,得到碳化硅试样中碳的质量分数,依据化学换算成碳化硅的百分含量。利用上述方法可以精确测定碳化硅的碳含量。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零维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纳米管和零维纳米材料分别经油性分散剂改性后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和改性零维纳米材料,在改性碳纳米管上负载改性零维纳米材料后得到所述碳纳米管/零维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碳纳米管/零维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可作为润滑抗磨剂,添加到润滑油中,可有效改善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且本发明所述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高效环保,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复合材料管环向拉伸工装,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定位销相连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的上半部分包括一体加工成型的主体和固定轴,以及设于主体上的半环形卡槽。采用本发明装置测量碳化硅复合材料管的环向拉伸强度,能够保证在拉伸时复合材料管两侧同时断裂,最贴近真实抗拉强度,力学性能表征更加稳定,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锰铁基磁复合材料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步骤1、建立锰铁基磁复合材料的磁熵与等温磁熵变分别与应用磁场强度、温度、若干层锰铁基磁性材料的摩尔比的关系式;步骤2、建立方程以将若干层锰铁基磁性材料进行复合优化;步骤3、计算出每层锰铁基磁性材料占全部锰铁基磁性材料的摩尔比。本发明所设计的锰铁基磁复合材料可以在较宽的工作温度区间内保持较大的磁热效应。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内蒙包头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