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増韧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层状増韧钨基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层、中间层和增韧层交替层叠构成,具体是以增韧层为中心,在所述增韧层的两侧由内至外分别依次设置中间层和基体层,以上述结构作为一个重复单元;所述层状増韧钨基复合材料由三个重复单元层叠构成,即所述层状増韧钨基复合材料由上至下依次为基体层、中间层、增韧层、中间层、基体层、中间层、增韧层、中间层、基体层、中间层、增韧层、中间层、基体层层叠构成。本发明层状增韧钨,与纯钨相比,其韧性提高1‑2倍。本发明中的层状増韧钨基复合材料对聚变堆装置中的第一壁结构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该复合材料吸附污染物后的再生利用方法。首先液相化学氧化剥离法制备GO,然后Fe3+通过化学吸附在GO表面。接着将Fe3+/GO复合物烘干后置于等离子放电室中经过H2和Ar混合等离子体放电后制得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将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作用于含Cr(V)的实验室模拟废水和含As(V)的地下水中,经过等离子体再次放电再生后,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对Cr(V)的去除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率。该方法快速、高效、绿色,通过再生处理后,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既没有造成材料的浪费也降低了成本。
磁性颗粒-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及以凹凸棒石直接酸溶的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是在凹凸棒石晶体表面负载有纳米磁性颗粒。以沉积型凹凸棒石粘土为原料,首先对其进行酸溶,溶解出凹凸棒石晶体结构中的铁离子,再进行碱中和,使溶出的铁离子水解形成铁氢氧化物;最后对悬浮液进行脱水、洗涤,所得固形物还原焙烧,铁氢氧化物转变为纳米磁性颗粒,并负载在凹凸棒石晶体表面,获得磁性颗粒-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复合材料可用电磁场进行操纵,实现凹凸棒石吸附剂的磁絮凝、磁回收、磁过滤、靶向控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S复合材料,其由50-80重量份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树脂、25-65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和0.1-10重量份的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EMA)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AB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泽度、界面相容性及韧性。EMA的加入使得ABS和PMMA两项体系分布均匀,同时EMA在ABS复合体系中呈球形分散,起应力集中物作用,能赋予它极好的韧性,能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模塑产品中,尤其是在仪器仪表行业有光泽和耐刮擦要求的产品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管道及具有该复合材料管道的烟道与烟囱,该复合材料管道的铺层由内而外包括以下层次:内表面防腐耐温层,其厚度为不低于0.5mm;内防腐耐温层,其厚度为1.5-1.6mm;内防腐层,其厚度为2mm;内结构层;外结构层,其厚度为该内结构层厚度的20%;外防腐层,其厚度为1.5mm;外表面防腐耐温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复合材料管道的工作温度达到160摄氏度,短期耐受温度达到400摄氏度(2小时),260摄氏度(4小时),为烟气脱硫系统一旦出现温度导致高温烟气直接通过复合材料管道排放取得了缓冲时间。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二维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型二维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分别制备g‑C3N4纳米片以及一维纤维素;步骤S2,将所述g‑C3N4纳米片和所述一维纤维素利用真空抽滤法自组装成g‑C3N4/NFC复合膜,所述g‑C3N4/NFC复合膜为双层交替膜结构;步骤S3,将所述g‑C3N4/NFC复合膜填充至高分子基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即制得g‑C3N4/NFC/PDMS导热复合材料。本发明以所述g‑C3N4/NFC复合膜为导热填料,以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为高分子基体,将所述g‑C3N4/NFC复合膜分布至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使得所制备的所述g‑C3N4/NFC/PDMS导热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良好的导热通道,便于热量传输,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另外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可控、易于工业化。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降解抗生素的掺氯碳量子点/g‑C3N4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在空气条件下的两次煅烧法制备g‑C3N4纳米片;然后用盐酸溶液对所制备的g‑C3N4纳米片质子化处理;之后以乙二醇以及氯化亚砜作为原料制备出掺氯碳量子点溶液;最后,将掺氯碳量子点溶液与质子化的g‑C3N4纳米片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复合材料。掺氯碳量子点/g‑C3N4纳米片复合材料能够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以及有效地分离光生载流子,可有效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抗生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金属元素掺杂MxFe3-xO4@TiO2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双腔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高温高压合成目标复合材料,首先以水溶性金属M2+盐,Fe3+盐、钛盐和无机非金属盐为原料,将M2+盐、Fe3+盐和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在乙醇溶液中,在碱性条件下溶剂热法合成磁性MxFe3-xO4纳米颗粒。随后将MxFe3-xO4纳米颗粒、非金属盐以及钛盐于乙醇溶剂中超声分散混合均匀,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热法反应8~15小时后,分离,清洗,干燥,研磨得到目标产物。该复合材料中非金属元素掺杂可以拓宽TiO2光效应波长响应范围,MxFe3-xO4可以有效降低TiO2禁带宽度,同时磁属性可实现催化材料的高效回收再生循环利用。整个制备工艺流程简单,具有安全、高效、低廉及绿色环保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SiO/C/Cu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SiO粉末放入蔗糖溶液中,经水热、干燥及煅烧后得到SiO/C复合材料;然后以纳米Cu颗粒为原料,通过喷溅涂覆法在SiO/C复合材料表面涂覆Cu层,得到SiO/C/Cu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所得的SiO/C/Cu复合材料中铜和碳都具有增强导电性能、稳定氧化亚硅结构和缓解体积膨胀的作用,同时,SiO/C/Cu复合材料表面的铜会阻止SEI膜的产生,减少Li+的消耗,提升倍率性能,使得复合材料具有高克容量、高导电性、高首效和稳定循环性能,在高比能电池及后端电动车、储能电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增强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还原氧化石墨负载催化剂的制备、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的制备与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制备。以一维与二维杂化形成三维结构的石墨烯-碳纳米管为增强剂,通过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本发明实现了两种纳米材料的高效复合,提高了其分散性能,并有效调控碳纳米管的长度以及密度等,制得的复合材料在极低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加入量下,具有高导电、高导热、高强度等优良特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光学区熔技术制备LaB6?VB2共晶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LaB6?VB2共晶预制体,然后将LaB6?VB2共晶预制体置于光学区熔炉中,以氙灯作为加热源,在氩气氛围下以1?1000mm/h的抽拉速度定向凝固,制得高质量的LaB6?VB2共晶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光学区熔技术制备的LaB6?VB2共晶复合材料,以LaB6为基体、以VB2为纤维,纤维间距在0.56?6.51μm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ZnNb2O6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含造孔剂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在惰性保护气氛中高温煅烧,清洗,得多孔碳纤维;将软模板、纳米硅、铌源、锌源和多孔碳纤维混合后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即得Si@C/ZnNb2O6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Si@C/ZnNb2O6负极复合材料,有效结合了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的优势,不但提高了纳米硅的导电性,同时提高了材料的活性位点,且能够有效改善充放电过程中硅膨胀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50mA·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922.8mAh g‑1,经过10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613.2mAh g‑1,容量保持率为66.45%,且制备工艺简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热冲击W?TiC?Y2O3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高抗热冲击W?TiC?Y2O3复合材料的掺杂第二相为TiC与Y2O3,各组分按体积百分比构成为:TiC?10?14%,Y2O3?2?4%,余量为W。本发明烧结后的块体颗粒细化到亚微米级别,且第二相在晶界、晶内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硬度,硬度值为710?725Hv。同时,在TiC与Y2O3协同作用也使得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较纯钨有明显提高,在受到能量密度为1.0?1.2GW/m2的激光热冲击时,烧结后的复合材料较商业纯钨表面粗糙度较小,因热冲击诱导的裂纹数目更少、裂纹宽度更小,抗热冲击能力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光学区熔技术制备SiC/LaB6共晶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以SiC粉末和LaB6粉末为原材料,经预压成型、真空烧结,获得SiC‑LaB6预制体;然后将由预制体切割成的圆柱棒两根分别置于光学区熔炉的上抽拉杆和下抽拉杆上,使上、下圆柱棒轴对称且上、下圆柱棒结合的部位位于光斑中心;最后经光学区熔并定向生长,即获得SiC/LaB6共晶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SiC/LaB6共晶复合材料,白色的LaB6纤维规整的排列在黑色的SiC基体中,组织均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富勒烯-碳化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复合材料由5~30份富勒烯与100份碳化硼经混合、分散于乙醇中、球磨、研磨、烧结、粉碎制成。该复合材料具有致密、气孔率小、纯度高。将富勒烯-碳化硼复合材料用于塑料中,可显著提高塑料的导热、导电、耐磨性能,比直接添加富勒烯和碳化硼于塑料中效果好很多,最终制得的塑料基导热、导电、耐磨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航空、国防等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碳氮(CxNy)复合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内层的碳氮(CxNy)纳米管和包覆在内层材料上的碳纳米管构成,所述的内层碳氮纳米管和外层的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到一起。本发明的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可高效的捕获太阳能,因此该复合材料可用于光催化领域。同时,碳纳米管对质子具有高效选择穿透性,只允许质子受静电吸引作用穿过外层碳纳米管运动到碳氮材料上,抑制了新产生的H2脱离和OH‑和O2等分子的进入,实现了安全储氢,因此该复合材料也适用于储氢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VOC高性能PET‑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称取重量份为80份‑100份PPE、20份‑30份PS、2份‑6份PPE‑g‑PS、10份‑20份改性玄武岩纤维和0.1份‑0.5份的抗氧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将得到的混合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即得到PPE‑PS复合材料。本技术方案引入纳米TiO2,在光催化下改善玄武岩纤维VOC,制备出低VOC的PPE‑PS复合材料;稀土元素作用在玄武岩纤维的表面,使得纤维表面附着更多的含氧活性基团,稀土元素作为一个中间媒介,促进玄武岩纤维表面和PPE材料之间产生化学键连接,提高其本身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g‑C3N4复合材料,其原料包括:碳包覆氧化亚硅和g‑C3N4,其中,在所述复合材料中,氧化亚硅的含量为50‑85%,g‑C3N4的含量为10‑45%,余量为包覆碳;氧化亚硅、g‑C3N4和包覆碳的含量总和为100%。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碳包覆氧化亚硅/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碳包覆氧化亚硅/g‑C3N4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氧化亚硅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同时可以缓冲氧化亚硅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降低体积膨胀,提高容量保持率及循环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公开的复合材料包含有如下成分(以质量份计):聚丙烯50~80份、三元乙丙橡胶20~50份、氧化石墨烯0.5~2.0份、樟木粉0.5~2.0份。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导电复合材料中以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为主料,经适量的氧化石墨烯、樟木粉复合改性制备得到,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加工流动性,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防霉特性。
磁性颗粒-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铁盐水解的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是在凹凸棒石晶体表面负载有纳米磁性颗粒。以凹凸棒石粘土为原料,与水配成悬浮液,再在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溶液,完成凹凸棒石粘土诱导的铁盐水解反应,脱水、洗涤得固形物,对固形物还原焙烧,获得磁性颗粒-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复合材料可以在磁场作用下操纵,实现凹凸棒石晶体排布控制和纳米结构化,进行凹凸棒石吸附剂的磁絮凝、磁回收、磁过滤、靶向控制。可广泛用于工业原料的净化、空气净化深度过滤、纳米膜材料、给水处理深度处理、污水处理以及靶向药物控制释放。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三维互穿结构3D?SiC/Al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3D?SiC预制件制备及后续无压熔渗制备3D?SiC/Al复合材料过程。其中,3D?SiC预制件应用在后续的无压熔渗3D?SiC/A复合材料时,根据所用的铝合金成分可对其进行或不进行氧化预处理。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SiC含量在50~73vol%,复合材料的密度可达2.90~3.1g/cm2,热导率达到232W/(m·℃),热膨胀系数低至5.72×10?6/℃,抗弯强度可达330MPa,综合性能满足电子封装材料必须具有的低膨胀系数、高热导率和足够的抗弯强度等技术性能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金属‑有机框架物为前驱体的CeO2‑x/C/rG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方法是将1, 3, 5‑BTC乙醇溶液和Ce(NO3)3水溶液加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对搅拌后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处理,获得Ce(1, 3, 5‑BTC)(H2O)6/GO纳米复合物,即CeO2‑x/C/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前驱体。最后对前驱体在氩气中进行煅烧处理,制备CeO2‑x/C/rGO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快速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于构筑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体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f/W合金‑金刚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Wf/W合金‑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Wf、W合金和表面镀有硅膜的金刚石,Wf表示钨纤维。本发明Wf/W合金‑金刚石复合材料,通过采用Wf和合金化协同增韧钨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和抗开裂性能;通过利用金刚石热导率远高于钨的性质,将金刚石掺杂到复合材料的基体中,可以起到提高热导率的作用,从而实现复合材料快速移能的目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合肥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