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轧辊装置,其特征在于:轧辊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底托、第二底托、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推动结构、承托结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
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滑动卡设于底板的顶面,推动结构位于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之间、且安装在底板的顶面,推动结构用以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向靠近运动及相互背离运动;
第一支撑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托上,第二支撑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托上,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第一轧辊由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第二轧辊由第一液压缸带动升降;
承托结构的数量为2、且分别设于第一支撑结构的底部及第二支撑结构的底部,承托结构包括第二液压缸及托架,第二液压缸用以带动托架进行横向移动,托架用以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端部进行架空承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底板的顶面中部固定设有支撑块,推动结构安装在支撑块的顶面;
底板的顶面固定设有导向卡条,导向卡条呈两组分布于支撑块的两侧,导向卡条朝远离支撑块的方向延伸至底板的端部;
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的底面均固定设有滑座,滑座与导向卡条形状适配、且卡接滑动配合,移动到位的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结构包括龙门架、第一液压缸、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
第一轴承座固定在龙门架上,第二轴承座滑动安装在龙门架上,第一液压缸安装在龙门架的顶部,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活动贯穿龙门架的顶部、且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一轧辊转动安装在两第一轴承座之间,第二轧辊转动安装在两第二轴承座之间,第二轧辊由第一液压缸带动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托架包括推板、第一托槽、第二托槽、4条支撑杆;
四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推板上、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托槽固定安装在上方两条支撑杆的端部,第二托槽固定安装在下方两条支撑杆的端部;第一托槽及第二托槽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分别用以适配承托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转轴;
龙门架对应支撑杆开设有导向孔,支撑杆沿导向孔滑动;
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用以带动托架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推动结构包括第三液压缸及第四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底托的侧壁固定连接,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二底托的侧壁固定连接;
第三液压缸的数量2,第四液压缸的数量为2,两第三液压缸及第四液压缸相互间隔设置。
说明书: 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背景技术[0002]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在铜带加工生产过程中,轧机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设备,而轧机使用过程中,更换轧辊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步骤,而目前轧辊更换常常采用外置的设备装置进行施工操作,用于将轧辊从轧机中完全的拉出或推入,这种结构虽可进行换辊,但装置结构复杂,装置自身容易损坏,且检修麻烦;并且,每次换辊时都需移动至对应的轧机区域处,并且需要进行多次的对位调整,操作相对麻烦。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结构新颖,可方便对辊轴进行更换,无需过多的外置设备,并且可快速实现对位安装,使用操作方便。[0004]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轧辊装置,轧辊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底托、第二底托、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推动结构、承托结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滑动卡设于底板的顶面,推动结构位于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之间、且安装在底板的顶面,推动结构用以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向靠近运动及相互背离运动;第一支撑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托上,第二支撑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托上,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第一轧辊由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第二轧辊由第一液压缸带动升降;承托结构的数量为2、且分别设于第一支撑结构的底部及第二支撑结构的底部,承托结构包括第二液压缸及托架,第二液压缸用以带动托架进行横向移动,托架用以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端部进行架空承托。[0006]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底板的顶面中部固定设有支撑块,推动结构安装在支撑块的顶面;底板的顶面固定设有导向卡条,导向卡条呈两组分布于支撑块的两侧,导向卡条朝远离支撑块的方向延伸至底板的端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的底面均固定设有滑座,滑座与导向卡条形状适配、且卡接滑动配合,移动到位的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0007]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结构包括龙门架、第一液压缸、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固定在龙门架上,第二轴承座滑动安装在龙门架上,第一液压缸安装在龙门架的顶部,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活动贯穿龙门架的顶部、且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轧辊转动安装在两第一轴承座之间,第二轧辊转动安装在两第二轴承座之间,第二轧辊由第一液压缸带动升降。[0008]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托架包括推板、第一托槽、第二托槽、4条支撑杆;四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推板上、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托槽固定安装在上方两条支撑杆的端部,第二托槽固定安装在下方两条支撑杆的端部;第一托槽及第二托槽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分别用以适配承托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转轴;龙门架对应支撑杆开设有导向孔,支撑杆沿导向孔滑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用以带动托架进行移动。[0009]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推动结构包括第三液压缸及第四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底托的侧壁固定连接,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二底托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三液压缸的数量2,第四液压缸的数量为2,两第三液压缸及第四液压缸相互间隔设置。[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结构新颖,轧辊装置包括第一底托、第二底托、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推动结构、承托结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一支撑结构安装在第一底托上,第二支撑结构安装在第二底托上,而推动结构可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向靠近运动或相互背离运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互背离时,可使得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两端脱离轴承部位,从而解除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锁定;并且承托结构可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端部进行架空承托,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转移及更换;当推动结构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向靠近运动时,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端部伸入至对应的轴承部位,工作人员对配合部位进行加固连接后,即可完成安装;整体结构的设计与配合,可方便对辊轴进行更换,无需过多的外置设备,并且可快速实现对位安装,使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的正视图;[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撑结构的侧视图;[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推动结构的俯视图;[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轧辊装置的换辊状态示意图。[0017] 图中:[0018] 100、轧辊装置;110、底板;120、支撑块;130、导向卡条;210、第一底托;220、第二底托;230、滑座;310、第一支撑结构;311、龙门架;312、第一液压缸;313、第一轴承座;314、第二轴承座;315、导向孔;320、第二支撑结构;400、推动结构;410、第三液压缸;420、第四液压缸;500、承托结构;510、第二液压缸;520、托架;521、第一托槽;522、第二托槽;523、推板;524、支撑杆;610、第一轧辊;620、第二轧辊;63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2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轧辊装置100,轧辊装置100包括底板110、第一底托210、第二底托220、第一支撑结构310、第二支撑结构320、推动结构400、承托结构500、第一轧辊610、第二轧辊620;第一底托210及第二底托220滑动卡设于底板110的顶面,推动结构400位于第一底托
210及第二底托220之间、且安装在底板110的顶面,推动结构400用以带动第一底托210及第二底托220相向靠近运动及相互背离运动;第一支撑结构310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托210上,第二支撑结构320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托220上,推动结构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移动至意味着可带动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进行移动;
[0021] 第一轧辊610及第二轧辊620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结构310与第二支撑结构320之间,通过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形成转动支撑,维持足够的受力;第一轧辊610由驱动电机630带动旋转,实现带动铜带移动的效果,第二轧辊620由第一液压缸312带动升降,从而提供预设的压力,维持必要的夹持力量;承托结构500的数量为2、且分别设于第一支撑结构310的底部及第二支撑结构320的底部,承托结构500包括第二液压缸510及托架520,第二液压缸510用以带动托架520进行横向移动,托架520用以对第一轧辊610及第二轧辊620的端部进行架空承托。[0022] 上述的一种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其结构新颖,轧辊装置包括第一底托、第二底托、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推动结构、承托结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滑动卡设于底部的顶面,第一支撑结构安装在第一底托上,第二支撑结构安装在第二底托上,而推动结构可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向靠近运动或相互背离运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相互背离时,可使得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两端脱离轴承部位,从而解除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锁定;并且,由于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的底部均安装有承托结构,承托结构上设有可横向移动的托架,托架用以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端部进行架空承托,在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脱离轴承部位时,也不会掉落,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转移及更换;并且,由于托架的设置,可使得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维持与轴承部位的对齐状态,后续推动结构带动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复位,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端部伸入至对应的轴承部位,工作人员对配合部位进行加固连接后,即可完成安装;整体结构的设计与配合,可方便对辊轴进行更换,无需过多的外置设备,并且可快速实现对位安装,使用操作方便。[0023] 进一步地,底板110的顶面中部固定设有支撑块120,提供支撑部位,推动结构400安装在支撑块120的顶面,以便推动结构与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进行对位;底板110的顶面固定设有导向卡条130,导向卡条130呈两组分布于支撑块120的两侧,导向卡条130朝远离支撑块120的方向延伸至底板110的端部;第一底托210及第二底托220的底面均固定设有滑座230,滑座230与导向卡条130形状适配、且卡接滑动配合,移动到位的第一底托210及第二底托220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10上;通过滑座与导向卡条的配合,可进一步限定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的移动,从而限定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的移动,使得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上的轴承部位与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进行准确的对位,方便脱离及复位插入,方便使用;进一步地,导向卡条的截面呈T型状结构,滑座的滑槽与导向卡条形状适配,滑座滑动卡于导向卡条上,可沿导向卡条进行移动、但不会从导向卡条上轻易脱离;并且,第一底托上设有至少两条导向卡条,第二底托上设有至少两条导向卡条,可进一步限定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的移动,使其进行平稳移动。[0024]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310包括龙门架311、第一液压缸312、第一轴承座313、第二轴承座314;第一轴承座313固定安装在龙门架311上,第二轴承座314滑动安装在龙门架311上,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上方,第一液压缸312安装在龙门架311的顶部,第一液压缸312的活塞杆活动贯穿龙门架311的顶部、且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二轴承座31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二轴承座进行竖向移动,从而调整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的铜带加工需求;第一轧辊610转动安装在两第一轴承座313之间,第二轧辊620转动安装在两第二轴承座314之间,第二轧辊620由第一液压缸312带动升降。
[0025] 进一步地,托架520包括推板523、第一托槽521、第二托槽522、4条支撑杆524;四支撑杆524固定安装在推板523上、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托槽固定安装在上方两条支撑杆的端部,第二托槽固定安装在下方两条支撑杆的端部;第一托槽及第二托槽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分别用以适配承托第一轧辊610及第二轧辊620的转轴,可对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进行有效的承托,并且通过弧形槽可使得轴线重合,使得第一轧辊及第二轧辊的轴线分别与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进行对位,方便后续的插入;龙门架311对应支撑杆开设有导向孔315,支撑杆524沿导向孔315滑动,通过支撑杆与龙门架的配合,形成有效的支撑,加强整个托架的承托受力,从而确保可对轧辊进行架空承托;第二液压缸510的活塞杆端部与推板523的顶部固定连接、用以带动托架520进行移动;推板上开设有穿孔,以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穿过,输出轴上固定设有联轴器,联轴器的直径小于穿孔的直径;支撑杆与推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杆与第一托槽及第二托槽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托辊安装过程中,第一托辊及第二托辊分别置于第一托槽及第二托槽内,且此时的第一托辊及第二托辊之间的间距为最小间距,而后再根据待加工的铜带进行相应的调整。
[0026] 进一步地,推动结构400包括第三液压缸410及第四液压缸420,第三液压缸410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底托210的侧壁固定连接,第四液压缸420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二底托220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三液压缸410的数量2,第四液压缸420的数量为2,两第三液压缸410及第四液压缸420相互间隔设置;通过两个第三液压缸带动第一底托的移动,通过两个第四液压缸带动第二底托的移动,从而可实现第一底托及第二底托的平稳移动,进而确保可实现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的平稳移动。[0027]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声明:
“铜带加工生产用轧机设备”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