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包括上支撑梁(1)、上转轴(2)、上辊轴(3)、下支撑梁(4)、下转轴(5)以及下辊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4)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铸坯相抵触的导热板(7),两导热板(7)沿下支撑梁(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对称设置于下转轴(5)长度方向的两端,导热板(7)上设置有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的电阻传感器(8),电阻传感器(8)接收到热量时,控制中心发出加热信号;
上转轴(2)的内部同轴连接有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的加热铜柱(9),加热铜柱(9)在接收到加热信号时进行加热;上辊轴(3)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圈(31)、水银槽(32)以及外圈(33),内圈(31)的内壁与上转轴(2)的外壁相抵触,内圈(31)的内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开设有若干楔形槽(34),楔形槽(34)内嵌入有匹配的楔形铜块(35),水银槽(32)内设置有水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轴(3)沿上转轴(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为两个,加热铜柱(9)也沿上转轴(2)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两个,且与上辊轴(3)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轴(2)的内部同轴设置有供加热铜柱(9)端部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柱(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传感器(8)设置于导热板(7)背离另一导热板(7)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轴(2)内开设有供加热铜柱(9)嵌入的槽位(11),槽位(11)的开口处开设有楔形进油孔(12),且固定螺柱(10)设置于槽位(11)背离开口处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铜柱(9)靠槽位(11)开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连接杆(13),连接杆(13)沿加热铜柱(9)的直径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3)沿加热铜柱(9)的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梁(1)上螺栓连接有与加热铜柱(9)同轴的固定盖(14),固定盖(14)用于将连接杆(13)盖在自身内部。
说明书: 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背景技术[0002]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连铸这一项生产工艺开始在欧美国家的钢铁厂中,这种把液态钢水经连铸机直接铸造成成型钢铁制品的工艺相比于传统的先铸造再轧制的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到了八十年代,连铸技术作为主导技术逐步完善,并在世界各地主要产钢国得到大幅应用,到了九十年代初,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连铸比,中国则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了对国外连铸技术的消化和移植;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连铸比仅为30%。[0003] 现有的连铸机通过辊轴对铸坯进行导向,只能控制铸坯的行进速度快慢,无法防止铸坯在前进时产生的左右偏移,铸坯发生偏移会导致坯体发生变形,影响后续的切割,而且坯体偏移还会导致很多危险情况的发生,对工人和机器造成危害。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包括上支撑梁、上转轴、上辊轴、下支撑梁、下转轴以及下辊轴,下支撑梁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铸坯相抵触的导热板,两导热板沿下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对称设置于下转轴长度方向的两端,导热板上设置有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的电阻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接收到热量时,控制中心发出加热信号;[0005] 上转轴的内部同轴连接有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的加热铜柱,加热铜柱在接收到加热信号时进行加热;上辊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圈、水银槽以及外圈,内圈的内壁与上转轴的外壁相抵触,内圈的内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开设有若干楔形槽,楔形槽内嵌入有匹配的楔形铜块,水银槽内设置有水银。[000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0007] 进一步的,上辊轴沿上转轴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为两个,加热铜柱也沿上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两个,且与上辊轴的位置相对应。[0008]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上转轴的内部同轴设置有供加热铜柱端部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柱。[0009]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电阻传感器设置于导热板背离另一导热板的一侧。[0010]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上转轴内开设有供加热铜柱嵌入的槽位,槽位的开口处开设有楔形进油孔,且固定螺柱设置于槽位背离开口处的一端。[0011]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加热铜柱靠槽位开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沿加热铜柱的直径方向设置。[0012]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连接杆沿加热铜柱的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分布。[0013] 前所述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上支撑梁上螺栓连接有与加热铜柱同轴的固定盖,固定盖用于将连接杆盖在自身内部。[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5] (1)本实用新型,铸坯在行进时,如果发生左右偏移的情况,会抵触到任意一侧的导热板,导热板会将自身接收到的热量传递到电阻传感器上,由于热量增加,所以电阻传感器上的金属电阻变大,电阻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发出加热信号,加热铜柱接收到加热信号后开始升温,温度传递到上辊轴内,使得水银槽内的水银开始膨胀,水银膨胀后对楔形铜块进行挤压,使得楔形铜块与上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阻碍上辊轴的转动,使得上辊轴的转速减低,从而使得上辊轴与铸坯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以此来调节铸坯的前进方向,使铸坯的形状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更加有利于切割机的切割;[0016] (2)本实用新型,上辊轴和加热铜柱的数量设置,使得上辊轴分别与铸坯的不同位置相抵触,从而更加易于对铸坯的前进方向进行调节,也更加便于加热铜柱对上辊轴内的水银进行及时充分的加热;[0017] (3)本实用新型,固定螺柱的设置使得加热铜柱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加热铜柱的正常加热功能;电阻传感器的位置设置,使得铸坯在发生前进方向偏移时,不会触碰到电阻传感器,从而不影响电阻传感器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盖的位置示意图;[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辊轴的结构示意图。[0022] 其中:1、上支撑梁;2、上转轴;3、上辊轴;31、内圈;32、水银槽;33、外圈;34、楔形槽;35、楔形铜块;4、下支撑梁;5、下转轴;6、下辊轴;7、导热板;8、电阻传感器;9、加热铜柱;10、固定螺柱;11、槽位;12、楔形进油孔;13、连接杆;14、固定盖。
具体实施方式[002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结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上支撑梁1、上转轴2、上辊轴3、下支撑梁4、下转轴5以及下辊轴6,下支撑梁4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铸坯相抵触的导热板7,两导热板7沿下支撑梁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对称设置于下转轴5长度方向的两端,导热板7上设置有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的电阻传感器8,电阻传感器8设置于导热板7背离另一导热板7的一侧,电阻传感器8接收到热量时,控制中心发出加热信号。[0024] 上转轴2的内部同轴连接有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的加热柱,上辊轴3沿上转轴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为两个,加热柱也沿上转轴2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两个,且与上辊轴3的位置相对应,加热柱在接收到加热信号时进行加热,上转轴2的内部还同轴设置有供加热柱端部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柱10,上转轴2内开设有供加热柱嵌入的槽位11,槽位11的开口处开设有楔形进油孔12,且固定螺柱10设置于槽位11背离开口处的一端。[0025] 加热柱靠槽位11开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连接杆13,连接杆13沿加热柱的直径方向设置,且连接杆13沿加热柱的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分布,上支撑梁1上还螺栓连接有与加热柱同轴的固定盖14,固定盖14用于将连接杆13盖在自身内部。[0026] 上辊轴3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圈31、水银槽32以及外圈33,内圈31的内壁与上转轴2的外壁相抵触,内圈31的内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开设有若干楔形槽34,楔形槽34内嵌入有匹配的楔形卡块,水银槽32内设置有水银。[0027] 铸坯在行进时,如果发生左右偏移的情况,会抵触到任意一侧的导热板7,导热板7会将自身接收到的热量传递到电阻传感器8上,由于热量增加,所以电阻传感器8上的金属电阻变大,电阻传感器8将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发出加热信号,加热铜柱9接收到加热信号后开始升温,温度传递到上辊轴3内,使得水银槽32内的水银开始膨胀,水银膨胀后对楔形铜块35进行挤压,使得楔形铜块35与上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阻碍上辊轴3的转动,使得上辊轴3的转速减低,从而使得上辊轴3与铸坯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以此来调节铸坯的前进方向,使铸坯的形状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更加有利于切割机的切割。[0028]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声明:
“连铸机铸坯防偏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