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注液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对锂离子电池卷芯外部施加压力,利用电池卷芯内部形成相对真空的方式加注电解液。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注液效率的方法在锂离子电池卷芯外面施加压力,利用电池卷芯内部形成相对真空的方式加注电解液,提高了注液效率,杜绝了电池污染,降低了电池腐蚀,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生产合格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涉及储备式锂电池。该储备式锂电池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芯和电解液。所述储备式锂电池还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阀门,用于隔离电芯和电解液。在预定加速度下,所述电解液冲破所述阀门,浸润所述电芯。本发明所述的储备式锂电池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工艺简易。阀门直接固定于壳体上,占用电池内部空间小,电池容量基本不受影响,便于提高电池设计容量及缩小电池整体体积,符合现有电池小型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电池外形可以是柱式、方形、币式、扣式等形状。可用于单兵引信及各种弹药引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其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正极的锂/亚硫酰氯电池,所述正极中加入了类大环结构化合物——过渡金属和氮掺杂石墨烯作为催化剂,使采用本发明的正极制作得到的锂/亚硫酰氯电池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不仅显著提高采用该正极制备得到的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放电电压及放电容量,还显著提高了制备得到的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催化活性保持率,其催化活性保持率明显优于采用现有技术常用的大环化合物催化剂(如:酞箐钴CoPc)的正极制备得到的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催化活性保持率,常温下用放电测试系统在25mA·cm?2的电流密度条件下放电至2.0V,放电比容量高达1850mAh·g?1,放电电压提高了180mV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安全告警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气体传感器模块、火焰传感器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发送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气体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锂电池释放气体信息发送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火焰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火焰信息发送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释放气体信息和火焰信息生成锂电池安全状态信息;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锂电池安全状态信息通过锂电池安全告警装置组网发送至控制中心,达到的电池安全管理、安全告警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包括高温型有机溶剂、正负极保护添加剂及电解质锂盐;其中,高温型有机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碳酸乙烯酯5~30份、碳酸丙烯酯5~30份、碳酸二乙酯5~30份、丙酸丙酯5~50份及氟苯1~10份;正负极保护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硫酸乙烯酯0.2~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0.2~5份、二氟碳酸乙烯酯0.2~5份、二腈类有机物0.2~5份、二氟磷酸锂0.2~3份、双乙二醇双丙腈醚0.2~5份、氟磺酰亚胺锂0.2~3份、1‑丙基磷酸酐0.1~2份、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0.5~20份、二氟草酸硼酸锂0.1~2份及甲烷二磺酸亚甲酯0.1~1份。本电解液耐高温性能优异,能够使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在70℃以上温度下也能正常工作,且能够保持较佳的续航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短路测试用防爆箱,涉及锂电池安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锂电池在进行短路检测时,缺乏一定的防护措施,导致检测时锂电池可能会发生燃烧,从而带来危险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和锂电池,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夹、水箱以及检测电表,所述水箱和检测电表分别位于电池夹的两侧设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铰接有防爆罩,且所述防爆罩位于电池夹的上方设置,所述防爆罩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该装置不仅在锂电池短路测试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具有净化锂电池燃烧产生的烟雾的功能,从而保护测试人员的身心健康的功能,比较实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及活性材料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拆出锂电池的电极;S2.将锂电池的电极浸没在75-85℃的去离子水中,同时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盐酸,保温并搅拌4-6小时,获得反应液a;S3.分离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锂电池集流体及活性材料的分离方法在锂电池生产及废旧锂电池回收工业中的应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地分离废旧锂电池中的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无需对原料进行机械粉碎和高温煅烧,有利于降低生产能耗;同时本发明可在保持集流体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分离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有利于提高集流体的回收率,防止金属成分混入活性材料中。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封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封装机构。锂电池封装机构,包括工作台和设于工作台上的转盘组件,转盘组件包括转盘和多个均匀设于转盘边缘处的固定模具,围绕转盘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切边组件、上卷芯组件、封装组件,切边组件、上卷芯组件、封装组件分别对应至一个固定模具的上方,固定模具用于将铝塑膜翻折或打开;转盘组件用于将铝塑膜传送至切边组件、上卷芯组件、封装组件的对应工位上进行加工;切边组件用于完成铝塑膜的切边处理;上卷芯组件用于完成卷芯的上料;封装组件用于完成铝塑膜和卷芯的封装处理。该锂电池封装机构具有实现锂电池封装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锂离子电池。上述的电池组件包括软包电芯、钢壳以及密封盖;软包电芯包括电芯本体、电极片以及弹性片,电芯本体与电极片电连接,弹性片与电芯本体连接;钢壳开设有电芯收容口,电芯收容口与钢壳的内部连通,电芯本体收容于钢壳内,弹性片与钢壳连接,电极片的部分位于钢壳外;密封盖与钢壳连接,密封盖开设有电极通孔,电极片穿设于电极通孔内。通过弹性片抵持于钢壳,使得软包电芯的形状规则且稳定,而且,软包电芯中包含有锂离子电解液,便于对锂离子电解液进行密封,降低了锂离子电解液泄漏的几率,使得在软包电芯具有规则形状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电池组件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电池组件的使用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它由箱体、前盖、后盖围合构成锂电池包组的外壳,其中箱体上端具有一槽口,所述槽口下端的面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后盖上端设置有一盖板,所述盖板限于槽口上,使盖板与箱体之间形成一通道,且后盖内设置有与该通道连通的抽气组件,后盖上设置有出气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旨在对锂电池包组进行散热,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集流柱焊接装置,包括工作台,该工作台的前端依次设有用于校直镍线的校正装置、用于将校正后的镍线运送到切割部位的镍线移送装置、用于切割镍线的切镍线装置和用于调整切割后镍线方向的旋转装置,工作台的后端设有顶盖输送装置,顶盖输送装置上设有顶盖顶出装置,顶盖顶出装置和旋转装置中间设有集流柱焊接装置,各装置与主控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集流柱焊接装置解决了手工焊接锂电池激流柱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对锂电池集流柱的自动送料、剪切和焊接,具有焊接质量好、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容仪用的锂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外壳和电池内壳,电池外壳的内部下方固定有隔热垫,隔热垫的顶部中间安装有锂电池,锂电池的外表面固定有电池内壳,电池内壳的外表面固定有气囊,电池内壳的顶部贯穿有极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架、弹簧、伸缩杆、电池内壳和气囊,当在美容仪工作时,通过弹簧架内部设置的弹簧对锂电池进行两侧夹持减震,其次,可以通过往充气管对气囊充气,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小了振动对锂电池的影响,这样避免了造成锂电池脱落以及锂电池与美容仪内部其他电子元件产生碰撞的情况,从而延长了锂电池在美容仪内部的使用寿命。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包装膜,包括流延聚丙烯薄膜层、第一粘合层、第一刚性保护层、高分子绝缘中固芯层、第二刚性保护层、第二粘合剂层和涤纶树脂层,其中,第一刚性保护层和第二刚性保护层分别热压在高分子绝缘中固芯层的两侧面上,流延聚丙烯薄膜层通过第一粘合层与第一刚性保护层粘接在一起,涤纶树脂层通过第二粘合层与第二刚性保护层粘接在一起,如此,使得锂离子电池软包装膜的整体结构兼具良好的延展性与硬度,成型性更好,且免去了导电性材料铝箔的使用,避免了包装膜与负极片发生短接以及形成离子通道和电子通道的可能,从而避免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可能,极大的提高了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生产工艺,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封装工序,对电芯进行封装;预热压工序,将电芯置于热压设备并进行预热压,使电芯的热熔胶与铝塑膜粘合;烘烤工序,对电芯进行烘烤;注液工序,对电芯进行注液;静置工序,将电芯静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设置了预热压工序;预热压工序,将电芯置于热压设备并进行预热压,使电芯的热熔胶与铝塑膜粘合,即裸电芯与铝塑膜粘合;避免了电芯在静置工序中出现裸电芯与铝塑膜无法粘合的现象,防止了裸电芯在跌落过程中在铝塑膜内窜动,避免了裸电芯的隔膜出现翻折从而导致出现电池短路的情况,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浆料、其匀浆方法及用途,所述的匀浆方法包括:将导电剂和粘结剂搅拌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正极材料加入混合溶液中,制备得到所述的锂硫电池正极浆料。所述锂硫电池正极浆料的粘度为2000~8000mPa·s。本发明通过先对导电剂或粘结剂进行浸润,有助于减缓导电剂或粘结剂团聚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导电剂、粘结剂和正极材料的分散性,有效地解决涂覆时正极极片表面的正极浆料皲裂,正极片上锂硫电池正极浆料的单面面密度能够达到8mg/cm2以上,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可批量生产和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包覆辅助的钠钛双掺杂硅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2‑x)NaxFe(1‑y)TiySiO4/C,其中,C为包覆碳,0.005≤x≤0.2,0.005≤y≤0.2;所述正极材料由钠钛双掺杂硅酸铁锂及包覆在其表面的包覆碳构成。所述方法包括:1)配制锂源、铁源、硅源、钠源和钛源的混合溶液,与螯合剂混合,得到溶胶;2)将溶胶与碳材料混合加热,得到湿凝胶;3)将湿凝胶干燥,再在惰性气氛中煅烧,得到所述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在1.5×10‑4S·cm‑1以上,锂离子扩散系数在1.3×10‑15cm2·s‑1/2以上,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同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密封功能的锂电池化成排气机构,用于锂电池化成的负压排气。该排气机构包括胶钉(1)以及吸气杆(2);所述胶钉(1)用于封堵在所述锂电池的注液孔上;所述吸气杆(2)用于贯穿所述胶钉(1)并连通至所述锂电池的内部,用于对所述锂电池进行负压排气;所述胶钉(1)的中心位置上具有容纳所述吸气杆(2)贯穿的自密封孔(101);所述自密封孔(101)具有弹性自密封性。该排气机构能有效对化成过程中的锂电池进行负压排气,且排气过程中及完成排气后均能有效避免锂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与外部空气的接触,从而避免电解液与外部空气中的水及其它异物发生接触,进而提高锂电池的生产品质;同时,能有效节省成本。
本发明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通过设置控制芯片、恒流单元、恒压单元、模式选择单元、充放电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及报警单元。当锂电池在充电模式下反接时,控制芯片的检测端检测到锂电池处于反接状态,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至光耦器OP1中,导通光耦器OP1,此时,由于光耦器OP1的第3脚输入的是外部负压电源,此时,三极管4Q5的基极电位比发射极的电位低,此时三极管4Q5为截止状态,三极管4VT3也就无法导通,电压就无法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安全性大大提升;此外,报警单元的设置,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芯片输出的低电平信号会让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补锂添加剂包括外层的金属有机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内的二元锂的化合物、金属复合物以及导电剂。本发明的一种正极补锂添加剂,具有金属有机框架,金属有机框架内含有二元锂的化合物、金属复合物以及导电剂,二者共同作用使正极补锂添加剂具有较低的脱锂电位,较高的离子/电子电导率,促进了脱锂反应。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及活性材料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拆出锂电池的电极;S2.将锂电池的电极浸没在75-85℃的去离子水中,同时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盐酸,保温并搅拌4-6小时,获得反应液a;S3.分离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锂电池集流体及活性材料的分离方法在锂电池生产及废旧锂电池回收工业中的应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地分离废旧锂电池中的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无需对原料进行机械粉碎和高温煅烧,有利于降低生产能耗;同时本发明可在保持集流体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分离集流体和活性材料,有利于提高集流体的回收率,防止金属成分混入活性材料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检测功能的聚合物锂电池,包括聚合物锂电池主体,所述聚合物锂电池主体的外端设置有聚合物锂电池保护壳,所述聚合物锂电池保护壳的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两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对应聚合物锂电池保护壳的上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端对应聚合物锂电池保护壳的上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端对应滑动槽的内端设置有滑动插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自动检测功能的聚合物锂电池,设置方便对于聚合物锂电池的保护罩进行拆卸和安装的装置,为使用时带来方便,设置方便对于检测屏进行保护的装置,避免了检测屏在放置聚合物锂电池的时候被刮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放置结构,属于锂电池领域,其包括锂电池和用于放置锂电池的盘体,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设置于所述锂电池的相对两端;所述盘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竖直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的四周边缘的侧板,且所述侧板相互围合形成侧框,所述顶板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放置区,所述放置区内设置有若干放置槽组,所述放置槽组包括若干由顶板下凹形成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沿着左右方向横向设置;所述顶板的表面还设置有正极标识符和负极标识符,所述负极标识符和正极标识符分别位于所述放置区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便于锂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分辨。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方法,方法包括: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记录充电过程中的多组安时积分值和与安时积分值对应的荷电状态及电压值;取多组安时积分值中的极大值作为第一安时积分值、与第一安时积分值对应的荷电状态作为第一荷电状态、与第一安时积分值对应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实时的第二安时积分值及第二电压值,通过安时计量法得到第二荷电状态;如果第二电压值与第一电压值一致,如果第二荷电状态与第一荷电状态不一致,则用第一荷电状态代替第二荷电状态。本发明为电池组的在线均衡增加了可靠的均衡判断依据,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电池组工作在极端荷电状态条件下才能对电池荷电状态进行修正,减少了满充满放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传送治具,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该锂电池传送治具,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摆正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且位于压紧装置的右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储藏装置,所述储藏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传动装置。通过摆正机构,可以有效的对锂电池进行摆正,方便后续哦你工作的进行,有效的增强了其加工的效率,加快生产的效率,通过设置有夹紧装置与控制装置,实现电池的自动夹紧与松开,实现传送的自动化,加快加工的速率。
本发明一种四电极的锂电池结构,包括两个双电极正极片,两个双电极负极片,多个隔于双电极正极片与双电极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负交错的双电极正极片、隔膜、双电极负极片叠成锂电池的电芯,还包括位于锂电池一角与外包装密封连接的PP管。双电极正极片,包括设置于正极片两端外侧的两个正电极,双电极负极片,包括设置于负极片两端外侧的两个负电极,正电极与负电极成90度夹角,分别露出于锂电池的四端。正极片、负极片上分别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直径小于5um。本方案特别适合于快充快放电的新能源汽车中使用,充放电的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锂电池正极片中的粘结剂采用两种分子量的聚酰亚胺,其中,第一分子量>10万,第二分子量<6万;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正极片采用上述组成的粘结剂,解决了在安全测试中正极主材温度升高后可能导致的粘结剂熔化燃烧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提高了粘结剂分散的均匀性,由其所得锂电池的针刺通过率大大提升。
一种锂电池分选排列设备包括:工作控制台、分选料盘上料机构、料盘回收升降机构、电池排列传送机构、电池排列转移机构与电池压合机构。分选料盘上料机构、料盘回收升降机构、电池排列传送机构、电池排列转移机构及电池压合机构均安装在工作控制台上。上述锂电池分选排列设备通过设置工作控制台、分选料盘上料机构、料盘回收升降机构、电池排列传送机构、电池排列转移机构与电池压合机构,从而完成对锂电池的上料、转移、排列放置、电性检测等操作,能够根据检测的结构对锂电池进行分选操作,由此代替人工的操作方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检测的精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4‑双‑1,3,2‑二噁唑噻吩‑2,2‑二氧化物的应用和电解液、锂离子电池,4,4‑双‑1,3,2‑二噁唑噻吩‑2,2‑二氧化物可应用于电解液的制备,所制得电解液进而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电解液中的4,4‑双‑1,3,2‑二噁唑噻吩‑2,2‑二氧化物可提升高电压下在正负极界面上的成膜性能,能够在电池正负极上形成稳定的钝化膜,该钝化膜具有低阻抗性能,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且膜厚度较薄,致密性好,稳定性高,能保护正负极界面,提升电解液的稳定性,可在热箱测试时吸收电池内部电子,降低反应热量,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全流程制造装置,涉及电芯制造领域。该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全流程制造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出轴贯穿连接座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热压模具;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且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座,且所述放置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模具,且所述固定模具处于热压模具的正下方。该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全流程制造装置,简单快速,电芯脱模较快,同时电芯直接通过出料传送带进入到下一流程,大大节省了时间。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铝塑膜成型装置。锂电池铝塑膜成型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冲压组件、上夹板组件和下夹板组件升降组件驱动连接导向组件,其用于驱动导向组件上下位移;导向组件连接上夹板组件,其设于冲压组件上方,上夹板组件和下夹板组件贴合时导向组件抵接冲压组件;上夹板组件设有定位孔和用于冲压组件限位的冲压限位孔;下夹板组件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件;升降组件驱动导向组件下降导致上夹板组件下移,上夹板组件经定位件导向而贴合下夹板组件,铝塑膜夹固在上夹板组件和下夹板组件中,冲压组件经冲压限位孔限位下压冲坑成型。该锂电池铝塑膜成型装置具有实现铝塑膜冲坑整齐的优点。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广东惠州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