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甲壳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乳酸不具备抗菌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70‑80重量份聚乳酸、10‑20重量份甲壳素、5‑8重量份壳聚糖、1‑2重量份硅溶胶、3‑5重量份聚乙二醇、1.5‑2.5重量份聚碳酸酯、1‑2重量份邻苯二酚、2‑4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3‑7重量份乙烯‑酯酸乙烯酯共聚物、2.5‑4.5重量份硅烷偶联剂、1‑2重量份抗氧剂、3‑4重量份乙撑双油酸酰胺、1‑2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和1‑2重量份热稳定剂组成。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
本发明属于一种高电导率的聚噻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是由可溶性聚(3-丁基)噻吩材料和绝缘聚合物共混构成;可溶性聚(3-丁基)噻吩:绝缘聚合物的质量配比为4∶1-1∶39;绝缘聚合物为可溶性非共轭聚合物,优选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热固型环氧树脂;还提供一种高电导率的聚噻吩的制备方法,通过聚噻吩在溶液中的预结晶形成的晶须来阻碍溶剂挥发过程中的大尺度相分离。该复合材料中聚噻吩呈现高有序的结晶态,晶体为纳米晶须且均匀分散在绝缘聚合物基质中。该复合材料电导率可达10-3S/cm量级,其可以应用于电磁波屏蔽、防静电和有机电子器件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反射镜一体化成型工艺,采用复合材料模具微分拼接技术,设计成拼接模具,通过在拼接模具的各个子模具上按顺序铺贴或缠绕复合材料、拼接组装成整体后对复合材料进行固化成型,得到一体化的复合材料镜坯和基座。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反射镜一体化成型工艺,无需粘接剂粘接,提高了制备效率和材料的一致性,解决了现有镜坯和基座分别制备再黏接导致面形精度低、稳定性差、制备周期相对较长等问题,适用于各种异形反射镜镜坯和基座的制备,通用性和适应性广。
本发明涉及一种镀覆Ti5Si3层SiC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粉末冶金制备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一种镀覆Ti5Si3层的SiC颗粒的制备方法和一种采用镀覆Ti5Si3层SiC颗粒,通过半固态粉末烧结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镀覆Ti5Si3层SiC颗粒半固态粉末烧结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复合材料组织致密、无孔隙、SiC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良好,力学性能显著提高。镀覆Ti5Si3层SiC颗粒体积分数为15%的2014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比同体积分数未进行镀覆Ti5Si3处理SiC颗粒增强2014铝基复合材料的提高4.8%和43.6%。
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光热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该光热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包括:聚多巴胺纳米粒子3‑13%(w/v)、抗癌药物2‑5%(w/w)、左旋聚乳酸和聚己内脂;左旋聚乳酸与聚己内脂的质量比为1:3‑4:1。先将左旋聚乳酸和聚己内脂混合制备成可降解聚合物胶体,再将三维光热纳米粒子聚多巴胺和抗癌药物嵌入此可降解聚合物胶体中,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纳米纤维膜,经处理去除毒性有机溶剂后得到光热转换纳米复合材料,该光热转换纳米复合材料无毒副作用、光热疗效显著、生物相容性好、纳米粒子分布均匀、韧性好,能对肿瘤组织产生显著的热效应,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在真空条件下与树脂材料充分接触,再经固化,得到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碳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μm~9μm,面密度为180g/m2~220g/m2;所述玄武岩纤维的单丝直径为9μm~15μm,面密度为270g/m2~330g/m2;所述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质量比为1:(2~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为主体材料,采用特定工艺及条件,制备得到纤维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纤维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较好且稳定,并且成本低,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壳体及部件使用需求。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光催化技术领域。将氧化石墨超声分散在水中,形成氧化石墨烯溶液;并将经修饰的带正电的介孔二氧化钛溶于氧化石墨烯溶液搅拌均匀;离心得到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将其溶于乙醇中;然后加入硫化镉的前驱体;通过光催化还原法一步还原氧化石墨烯并沉积硫化镉,得到二氧化钛/石墨烯/硫化镉光催化剂。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方便,成本低,原材料无毒环保,制得的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的条件下对染料降解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光催化效率相比以往的材料具有明显的提高。
一种基于探针标记免疫金-磁性复合材料检测甲胎蛋白的SERS方法,属于蛋白质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包括P-巯基苯甲酸(MBA)分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甲胎蛋白抗体结合、制备表面功能化的Fe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吸附到此功能化的Fe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上、免疫金探针和修饰了甲胎蛋白抗原的Fe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发生免疫反应;进行拉曼光谱检测等步骤;将得到的待测蛋白质的拉曼图谱特征峰的拉曼强度值代入“拉曼强度与甲胎蛋白抗原浓度工作曲线”,即可测得甲胎蛋白的浓度。此方法具有超灵敏性,高选择性和检测条件温和等优点,在临床分析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涂抹偶联剂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获得改性金属材料;提供一种无肉眼可见气泡的碳纤维层;将碳纤维层铺放于改性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加压固化处理,得到金属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碳纤维层包括碳纤维和树脂。本发明将金属材料与纤维两种异种材料结合到一起,在保证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重量。由实施例结果显示,与常规的单一金属材料相比,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获得的金属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抗冲击强度提高了5~40%,韧性提高了20~46%,碰撞性能显著提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热绝缘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聚苯硫醚导热系数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80‑90重量份聚苯硫醚、2‑5重量份碳化硅、1‑3重量份石碳酸、0.5‑1.5重量份氮化硼、2‑4重量份亚乙基双硬脂酰胺、3‑5重量份聚乙烯蜡、1‑4重量份硬脂酸锌、0.1‑1.5重量份光稳定剂、0.5‑1.5重量份抗氧剂、1‑1.5重量份偶联剂、1‑2重量份增韧剂和0.3‑0.5重量份成核剂组成。该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和综合力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塑复合材料,以质量份计,包括45~55质量份改性纤维、40~50份热塑性塑料、2~4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1~3份石蜡;所述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纤维依次进行高温高压蒸汽处理和烘干处理,得到改性纤维。本发明提供的木塑复合材料以改性纤维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汽处理后的改性纤维能够显著降低木纤维的极性,使改性纤维与热塑性塑料的界面相容性提高,进而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由实施例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77.21MPa,弯曲模量达3817.64MPa,拉伸强度达55.98MPa,断裂伸长率达8.67%,冲击强度达15.19MPa。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包覆硅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碳包覆硅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照化学式Li2MnSiO4中各元素配比称取锂源、锰源及硅源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所述硅源为硅炭黑;将所述混合物研磨1小时~2小时得到预产物;及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预产物在700℃~900℃下煅烧7小时~10小时得到所述碳包覆硅酸锰锂复合材料。上述碳包覆硅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能避免使用溶剂而较为环保。
多功能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型工业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纤维开包混合;梳理;铺网;预针刺;主针刺;切边、收卷及包装;按重量百分比计本发明采用多功能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为纤维原材料,利用针刺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制成多功能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材料,其作为功能型轻体复合增强汽车内装饰材料与传统的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材料相比,吸音系数可以提高60%~70%,伸长率可以提高120%,可加工成更加复杂形状的汽车零部件,而且不会出现底部劈裂现象;多功能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材料与同厚度产品相比可以减轻10%~20%,实现更进一步的轻体化。
本发明提供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木质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高分子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领域。解决现有的水性导电聚苯胺/木质素复合材料导电性及水分散稳定性差的问题。该方法先将磺酸基苯胺溶解与盐酸溶液中,得到磺酸基功能性苯胺盐溶液A,然后将三氯化铁溶解在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液中形成溶液B,再将磺酸基功能性苯胺盐溶液A和溶液B在-10~5℃下反应,经离心、干燥得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木质素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木质素复合材料电导率可达5~18S/cm。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可降解医用镁合金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医用镁合金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温度记忆性好、降解速度可控的特点,可用于骨科植入领域。复合材料内部为Mg-Al-Zn系镁合金,其中Al含量为0.5-3.5%(重量百分比),Zn含量为0.5%-1.8%(重量百分比),此外,该镁合金材料中可含有少量杂质,包括Fe、Mn、Cu、Ni等,杂质总量不大于0.3%(重量百分比);复合材料表面层为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该材料可为单纯的二氧化碳共聚物、聚羟基烷酸酯,或者二者的共混物,使用前必须进行医用提纯。
本发明的聚芳醚酮基氨基取代金属酞菁-纳米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的技术领域。复合材料由磺化聚芳醚酮和氨基取代金属酞菁-纳米石墨组成,按质量分数和为100%计算,氨基取代金属酞菁占0~20%,纳米石墨占2%~36%,磺化聚芳醚酮占60%~98%。制备方法是以磺化聚芳醚酮为基体原料,以氨基取代金属酞菁-纳米石墨为改性填充材料,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具有高介电性能的功能化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可以增加填料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粒子均匀分散,而且可以在导电粒子外形成包覆层,降低渗流电流产生的可能,在保证介电常数的同时,降低其介电损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化设计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有限元整车碰撞模型计算时间过长及解决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铺层厚度、铺层角度与铺层顺序设计的问题,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的步骤为:1.从整车有限元模型中解耦B柱子结构;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优化:1)B柱加强板静态工况建立;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静态工况铺层优化:(1)拓扑优化;(2)尺寸优化;(3)顺序优化;3)B柱加强板优化结果于解耦子结构动态工况下验证计算:(1)改进B柱加强板;(2)对带有优化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的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与分析;(3)查看优化后B柱与原车型中的B柱的对比数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基超支化金属酞菁@纳米钛酸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复合材料中的超支化金属酞菁@纳米钛酸钡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先对所述内核纳米钛酸钡作表面处理,引入双氰基末端官能团,然后接枝超支化金属酞菁对内核纳米钛酸钡作进一步的包覆,通过对纳米钛酸钡表面的有机官能化修饰,降低无机纳米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的表面能差异,增强界面作用,减少粒子的聚集,改善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从而得到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击穿强度的聚合物基超支化金属酞菁@纳米钛酸钡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所述复合材料适用于制备嵌入式电容器、薄膜电容器、高储能电容等电子电器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酸铜‑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领域。该复合材料为CuFe2O4/MIL‑101(Fe)。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酸铜‑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对苯二甲酸和三氯化铁搅拌,充分分散后,加入铁酸铜,超声处理,继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放入反应釜中,以2℃/分钟的速率升温至110℃,并保持20小时,得到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磁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铁酸铜‑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制备得到的铁酸铜‑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可作为高选择性吸附剂去除磷酸盐,并兼具较好的分离回收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由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体组成,填料为具有三维结构的MOF‑801IL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为具有高渗透性的自具微孔聚合物PIM‑1,具有微孔结构的MOF‑801IL复合材料在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1%~7%。MOF‑801IL复合材料对CO2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其三维多孔结构为CO2的通过提供了具有选择性的快速运输通道。同时自具微孔聚合物PIM‑1也具较好的的透气性,将两者混合协同调节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使本发明制备的包含MOF‑801IL复合材料的新型PIM‑1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具有较好的气体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抗物理老化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降解PBS/稻壳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5%‑30%稻壳和95‑70%PBS树脂,所述的稻壳是经过碱液和硅烷偶联剂共同处理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可降解PBS/稻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PBS复合材料质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包装、餐具、化妆品瓶及药品瓶、一次性医疗用品、汽车内外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采用本发明制备出的PBS/稻壳复合材料在保留可降解特性的同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工艺易于实施、环保节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石墨烯/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磁性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亲水性弱,不易修饰官能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负载于功能化石墨烯表面且粒径均小于30纳米,其中功能化石墨烯为聚丙烯胺功能化石墨烯、聚丙烯酸功能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石墨烯或者吐温20功能化石墨烯。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不仅纳米粒子粒径小于30纳米且具有超顺磁性的特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外磁场相应性,可以在水溶液中得到极好的分散,并可以进一步修饰生物大分子。
形变自适应高分子轴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滑动轴承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橡胶类滑动轴承摩擦层低速摩擦系数大,存在粘滑噪声,树脂类滑动轴承摩擦层无法适应轴变形导致应力集中轴承破损的问题。该复合材料,由从外至内依次紧密排列背衬增强层、弹性中间层和摩擦面层组成;其中,背衬增强层的材料为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弹性中间层的材料为软质聚氨酯,弹性中间层的硬度值为邵氏70‑85A;摩擦面层的材料为由硬质聚氨酯和润滑剂组成的复合材料,摩擦面层的硬度值为邵氏50‑80D。该复合材料能够对轴的变形产生自适应,具有较低的水润滑和干摩擦系数,在低速状况下没有粘滑噪声,适用于作为滑动轴承摩擦层材料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双环戊二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成分和质量配比为有机蒙脱土:二氧化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丙三醇的质量配比为2-10:100:51:7.5。该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也得到了提高,韧性和耐热性好。抗冲击强度为21.2J/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88.7℃。比不含有机蒙脱土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92.7%,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4.9℃,提高了5.44%。可以作为对温度和韧性要求很高的电器元件封装用的高性能灌封料、高性能电器浇注料、高温粘合剂、特种耐高温材料、特种性能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有效,是具有工业化应用的一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原材材料组成的重量比如下:聚乳酸:100;纤维:5-50;抗氧剂:0.5-3;热稳定剂:0.5-3;乙烯基多官能团单体:1-10。将按配比混合好的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造粒,母料干燥后通过注射机注射成型,成型后的制品再利用CO-60源或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其维卡软化温度可以从55-80℃提高到150℃左右。
一种高强度高吸水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制备领域,解决了现有高强度高吸水率复合材料存在的抗压性差、吸水率低且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SiO2改性聚丙烯酸树脂120~150份;聚乙烯醇10~30份;醋酸镁20~25份;丙烯酰胺15~20份;2,3′,4,5′,6,‑联苯五酰氯30~45份。丙烯酰胺和2,3′,4,5′,6,‑联苯五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在纳米SiO2改性聚丙烯酸树脂表面形成一层复合膜,其表面残留酰氯基团,与聚乙烯醇发生共价接枝反应而在复合膜表面形成致密的亲水涂层,提高吸水率,同时结合纳米SiO2改性聚丙烯酸树脂本身具备的硬度、耐摩擦性、抗冲击性和耐溶剂性等高性能,使得最终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尼龙材料吸水率高、耐低温性差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尼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的尼龙复合材料,组成及重量份如下:100重量份的尼龙、3‑5重量份的聚碳化二亚胺、4‑8重量份的阻燃剂、0.5‑2重量份的抗氧化剂、0.8‑3.5重量份的偶联剂、1‑3重量份的增韧剂、15‑20重量份短切玻璃纤维、15‑20重量份的纳米碳纤维、1.5‑3重量份的聚乙烯纤维、2‑3重量份的石棉纤维和2‑3.5重量份的麻纤维。本发明的尼龙复合材料,吸水率低、耐低温性好,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轴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低、承载能力差、不易加工的缺点,本发明制备的轴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小、耐磨损性能好,同时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材料通过聚合物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制得预聚体,然后在预聚体中加入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钛、二硫化钼、胶体石墨、碳纤维、聚四氟乙烯粉、纳米氧化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充分混合后加入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浇注,模压硫化后制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介孔结构的基于磷钨酸及磺酸功能化的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结构为pr‑SO3H‑OMS/H3PW12O40,所述复合材料是以有序介孔硅基材料OMS为载体,所述载体上负载有Keggin型磷钨酸和丙基磺酸两种活性成分,所述有序介孔硅基杂化材料OMS由有机硅源(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和无机硅源正硅酸乙酯(TEOS)共缩合而成,所述磷钨酸的负载量为17.04 wt%‑24.65 wt%。本发明采用一步水解共缩合结合水热处理技术设计制备了pr‑SO3H‑OMS/H3PW12O40复合材料,摒弃了传统有序介孔硅基材料制备过程对盐酸的使用,制备工艺简单、过程无污染。由于丙基磺酸基团与磷钨酸之间的协同作用,双酸性位点的pr‑SO3H‑OMS/H3PW12O40催化剂表现出对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转化率高,产品纯度高,反应过程清洁无污染,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由50.0wt%~80.0wt%的聚乳酸;5.0wt%~20.0wt%的聚乳酸-蓖麻油共聚物;5.0wt%~30.0wt%的聚乳酸-聚氨酯共聚物制备得到。本申请通过在聚乳酸树脂中引入支化或超支化结构的聚乳酸-蓖麻油共聚物、聚乳酸-聚氨酯共聚物,可以显著提高聚乳酸的熔体强度,实现稳定的吹塑成型加工,提高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同时支化结构和韧性聚氨酯的引入,可以提高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制品的撕裂强度大于20MPa,断裂伸长率大于100%,薄膜厚度在20μm~50μm范围内可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吉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