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气泡、缺胶缺陷的修复方法。该树脂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气泡、缺胶缺陷的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缺陷位置表面处理;步骤二:修复区域表面清理;步骤三:非修补区域防护;步骤四:树脂调配;步骤五:缺陷修补;步骤六:加热固化;按工艺要求设置固化制度尽量保证与原体系相同的固化制度;步骤七:硬度检测;步骤八:固化后打磨修整。该树脂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气泡、缺胶缺陷的修复方法在外观和强度及涂装后漆膜附着力和耐久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因该问题导致的售后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上边梁,包括本体呈细长条结构,本体包括外层以及芯材。外层为三维编制复合材料;芯材被外层包裹。本发明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上边梁,能够有效地减轻整体重量,提高续航里程,并且刚度性能和强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效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复合材料控制臂。该乘用车复合材料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前衬套、后衬套和连接接头,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碳纤维织物层合板和PMI泡沫芯材,碳纤维织物层合板包括:控制臂本体整体铺层和控制臂本体局部铺层,所述前衬套、后衬套与PMI泡沫芯材的接触处设有衬套隔离铺层,所述衬套隔离铺层铺覆在PMI泡沫芯材上,外部由衬套包覆铺层包覆,所述连接接头与PMI泡沫芯材之间设有接头隔离铺层,外部由接头包覆铺层包覆;所述控制臂本体、前衬套、后衬套和连接接头通过HP‑RTM工艺一起固化成型。该乘用车复合材料控制臂采用嵌件成型,使结构的强度更高。代替原有钢结构控制臂和铸铝结构控制臂,减重效率较高,疲劳性能更优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式夹持装置的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上模、模具下模以及多个可调式夹持装置;多个可调式夹持装置均匀紧密地分布在模具上模的四周;可调式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和紧固件;夹持板可相对于模具上模上下移动;夹持板的上部开设有限制夹持板上下移动范围的条形通孔;通过紧固件穿过条形通孔将夹持板固定于模具上模上;模具下模相应的位置开设有与夹持板相配合的模具凹槽,以供夹持板的下部插入;当夹持板相对于模具上模移动到最低位置,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合模时,夹持板与模具凹槽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复合材料模压工艺中纤维褶皱、纤维间隙及纤维方向内应力导致的制件回弹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批量清洗、干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上料,第一次清洗,空工位滴液,喷淋漂洗,空工位滴液,风切,人工检查,缓冲预热,热风干燥,冷却下料的操作步骤完成。本发明的方法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工艺清洗要求,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自动化清洗、干燥工艺。相比较传统清洗机,能够避免水洗造成的制件的划伤,干燥造成的制件变形及制件局部积水造成的干燥效率低下;同时,生产线具有高度集成化、高生产效率、操作安全、维护便捷、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导热填料、导热复合材料和散热器,所述导热填料,包括:鳞片石墨和石墨烯,其中,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0.1~30微米,所述鳞片石墨的片径为200~500微米。由此,该导热填料通过采用鳞片石墨和石墨烯,石墨烯可以填充在鳞片石墨之间,小尺寸的石墨烯和大尺寸的鳞片石墨可以协同构造出三维导热通道,从而将其应用到复合材料中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多孔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和超级电容器。该方法包括:对多孔碳进行第一改性处理,以便得到带有负电荷的改性多孔碳;对碳纳米管进行第二改性处理,以便得到带有正电荷的改性碳纳米管;将所述改性多孔碳与所述改性碳纳米管混合,得到所述多孔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方法可以使得改性多孔碳和改性碳纳米管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进行自组装,得到的复合材料中多孔碳和碳纳米管分散均一、稳定,内阻低或导电性能好,用于超级电容器时可以明显提升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材料、铝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可增加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优化电池性能。该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石墨类材料进行剥离处理,使得石墨类材料的层数减少,得到少层石墨材料;将得到的少层石墨材料与硅材料混合,得到硅碳预混物;对得到的硅碳预混物进行处理,使得所述硅材料渗入到所述少层石墨材料中,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用于该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铝离子电池的制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复合材料成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压机单元、至少一个功能单元及至少一个工艺单元;压机单元包括压机本体、模具及集成控制单元;模具设置在压机本体上并与压机本体相连接;功能单元通过第一硬件接口与压机本体及模具相连接,通过第一控制接口与集成控制单元相连接;工艺单元通过第二硬件接口与压机本体及模具相连接,通过第二控制接口与集成控制单元相连接;每个功能单元和每个工艺单元分别集成在各自相应的可移动转移平台上。本申请能够适应复合材料生产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规模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要求,且不同工艺成型设备之间能够低成本、快速化转换。
本发明公开了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包括:导热浓缩母粒、PA66树脂和助剂,其中,所述导热浓缩母粒包括热塑性弹性体、无机导热填料和碳系导热填料,所述无机导热填料和所述碳系导热填料为经偶联剂表面改性得到的,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和/或抗氧剂,所述导热浓缩母粒和所述PA66树脂的质量比为1:9~5:1。该绝缘导热复合材料不仅力学强度和导热系数更高,同时加工性能也更好,能够更好的满足下游的各项应用要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复合材料成型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压机单元、至少一个功能单元及至少一个工艺单元;压机单元包括压机本体、模具及集成控制单元;模具设置在压机本体上并与压机本体相连接;功能单元通过第一硬件接口与压机本体及模具相连接,通过第一控制接口与集成控制单元相连接;工艺单元通过第二硬件接口与压机本体及模具相连接,通过第二控制接口与集成控制单元相连接;每个功能单元和每个工艺单元分别集成在各自相应的可移动转移平台上。本申请能够适应复合材料生产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规模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要求,且不同工艺成型设备之间能够低成本、快速化转换。
一种铝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铝基基材;对所述铝基基材表面进行酸蚀处理从而形成多个初生孔洞,其中,酸蚀处理的蚀刻液为包含酸性物质与盐类物质的酸性蚀刻液;对酸蚀处理后的所述铝基基材表面进行碱蚀处理将所述多个初生孔洞扩大为微米级孔洞;及在所述铝基基材表面注塑树脂,形成铝基树脂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树脂填充于所述微米级孔洞内。还涉及一种铝基树脂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双层碳包覆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内核、碳包覆层和石墨烯包覆层或氮掺杂石墨烯包覆层,其中,碳包覆层形成在硅内核的外表面上,石墨烯包覆层或氮掺杂石墨烯包覆层形成在碳包覆层的外表面上,并且石墨烯包覆层或氮掺杂石墨烯包覆层与碳包覆层之间形成预留空间。由此,该碳硅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时可以有效缓冲硅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从而改善其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而提高锂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面止血修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此纳米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纳米凹凸棒石17~25份,纳米蒙脱石21~28份,纳米电气石17~25份,醋酸铈1~5份,湿润添加剂0.5~3份,高聚物28~50份。本发明首次将具备止血功能的凹凸棒石、蒙脱石与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其中凹凸棒石、蒙脱石的部分硅羟基在止血材料中与高聚物的氢键结合,形成稳定结构;剩余部分硅羟基在材料表面发挥止血与亲水作用,得到的止血材料具有性能稳定、止血速度快、使用方便、有利于伤口愈合、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的优点,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吸附性,经高附加值加工后可以研制系列生物健康功能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元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复合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内核,以及包覆在所述内核表面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包覆物和第二包覆物;所述第一包覆物为三维纳米网络层状结构,包括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以及原位分散在所述复合物表面的含氢的锂钛氧化合物和FeF3(H2O)0.33,所述第二包覆物为聚乙烯醇的碳化产物。采用本发明的三元正极复合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具有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好等突出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池托盘,用以容置电池包,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池托盘包括:底板以及拉挤型材框架。拉挤型材框架是由四个等截面的拉挤型材梁构成,拉挤型材框架呈矩形,且拉挤型材框架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容置空间,电池包固定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底板的外表面铺设有碳纤维铺层;其中,拉挤型材梁是由碳纤维织物拉挤成型。借此,本发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池托盘,重量轻,综合成本低,且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助于碳纤维电池托盘的批量化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引擎盖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汽车引擎盖包括:通过胶黏剂胶接组装的内板和外板;该内板和外板的材料均采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编,并浸润树脂加热固化的复合材料。与碳纤维汽车引擎盖相比,能过大幅降低汽车引擎盖的制造成本。与传统的钣金结构引擎盖相比,不仅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还具有抗疲劳、耐腐蚀、减振和绝缘等优点。本发明利用RTM成型工艺分别制备碳玻混编汽车引擎盖的内板和外板,随后再将内板和外板通过胶黏剂胶结。采用胶结的方式,不仅能保证连接强度,同时减轻连接处质量和连接制造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汽车中通道加强板及其成型方法。所述复合材料汽车中通道加强板包括:中通道加强板本体;设置在中通道加强板本体上表面的上表面树脂凸台,用于定位中通道加强板本体的支架零件;以及设置在中通道加强板本体下表面的下表面树脂凸台,用于控制中通道加强板本体与中通道本体胶接连接的胶层厚度。该中通道加强板能够控制装配时的胶层厚度和对其他支架零件的定位,保证胶接强度,可以不使用装配工装就可以满足总成零件的精度要求;可以隔绝碳纤维铺层与金属件接触,杜绝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件产生电化学腐蚀;相比传统钢板,在重量上减重50%左右,进一步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协同膨胀阻燃增韧聚丙烯共混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协同膨胀阻燃增韧聚丙烯共混物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份配比的组分组成:聚丙烯71份、辛烯-乙烯嵌段共聚物20份、改性膨胀型阻燃剂23份、有机改性蒙脱土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11份。本发明的纳米协同膨胀阻燃增韧聚丙烯共混物复合材料,原料均来源充足且价格适中,加工工艺简单,成品具有良好的阻燃及增韧性能,相比纯聚丙烯,其峰值热释放速率、烟气释放速率得到很明显的降低,同时又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湿法模压的模具,与压机配合将外部涂覆有液态树脂的纤维铺层固化成型,汽车复合材料湿法模压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抽真空机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多个顶出密封机构。上模固定于压机的上台面上;下模固定于压机的下台面上,且当压机带动上模向下移动与下模进行合膜时,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模腔,涂覆有液态树脂的纤维铺层放置于模腔中;抽真空机构设置于上模上,且抽真空机构用以对模腔进行抽真空操作;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下模的表面,且压力传感器用以实时监控模腔内部的压力变化。借此,本发明的汽车复合材料湿法模压的模具,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满足汽车行业大规模、批量化、低成本的生产需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模压工艺净尺寸成型的复合材料结构,包括表层预浸料层、底层预浸料层、芯层以及发泡腻子;所述表层预浸料层和所述底层预浸料层分别由至少一层预浸料堆叠而成;所述底层预浸料层的周向边缘向上弯折至所述表层预浸料层的下端面,并与所述芯层的侧端面共同围成空腔;所述发泡腻子填充在所述空腔内。该复合材料结构,通过发泡腻子来填充由表层预浸料层、底层预浸料层以及芯层围成的空腔,并且发泡腻子在成型过程中的膨胀压力促进底层预浸料层弯折边缘区域紧密贴合成型模具模腔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模压工艺净尺寸成型的复合材料所存在的局部屈曲、树脂含量低、端面表现质量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膜与石墨复合材料,其主要用作聚变装置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金刚石膜生长于石墨的表面,形成金刚石膜与石墨复合材料。本发明的金刚石膜与石墨复合材料具有用作聚变装置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s)的对慢中子的吸收量小、高温强度好、抗热震性高、对快中子的减速性能好、在辐照下尺寸稳定、杂质含量极少,同时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一种膨胀可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100份,补强填料20‑30份,成瓷填料10‑20份,甲基硅油0‑8份,助熔填料0‑40份,硫化剂2‑4份,所述各材料为重量比。该膨胀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简单、在常温下和普通硅橡胶性能相同,柔韧易安装,外部火灾发生条件下,温度升高到100℃开始膨胀,继续升温,外部形成致密的陶瓷结构,内部形成蓬松有孔的坚硬炭层,具有膨胀密封性能,作为耐火隔热材料在石化、军工、核电等高端制造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弹簧的成型装置,该复合材料弹簧由碳纤维制成,包括:纤维卷轴架,其用来放置若干纤维卷轴,碳纤维缠绕在纤维卷轴上;浸胶池,浸胶池的一端设有用来疏散碳纤维的散束轮组,浸胶池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池轮,纤维卷轴上的碳纤维经过散束轮组进入浸胶池浸胶后从出池轮拉出;集束环,该集束环供浸胶后的碳纤维穿过进而使得浸胶后的碳纤维形成浸胶纤维束;以及模具组,其包括内模和套管,内模的表面上设有螺旋槽,内模用来套装在套管内,成型时,内模旋转将浸胶纤维束缠绕在螺旋槽内,套管用来放置在烘箱中使得内模上的浸胶纤维束固化成螺旋形。该装置可以制成一种复合材料螺旋弹簧,耐腐蚀性能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边梁及其制备方法,此上边梁组成包括连续碳纤维和快速固化树脂,制备方法是采用3D编织技术制备预制体,采用HP‑RTM工艺成型为最终的上边梁部件。3D编织预制体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编织而成,碳纤维作为轴向纱线,玻璃纤维作为编织纱线。HP‑RTM工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成型时间3‑5min的高效率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此上边梁制造采用3D编织技术和HP‑RTM工艺相结合的工艺方案成型,高度的自动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达到极高的产品合格率。另外,此上边梁采用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材质,与传统金属结构相比,减重可达20%左右,同时由于碳纤维比强度、比模量高,所以可以确保上边梁的强度和刚度达到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预成型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该复合材料预成型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上料组件,其包括:外部上料平台、内部上料平台和自动旋转电机,所述外部上料平台、内部上料平台与自动旋转电机驱动连接;加热平台,其布设在所述上料组件的下游,该加热平台为电加热压机,具有下平台和设置在该下平台上的多排钢丝;预成型压机,其布设在所述加热平台的下游;切割平台,包括:自动升降的切割工装和多个超声切割的机器人;以及,取件平台,其布设在所述切割平台的下游,该取件平台属于下件区域,和生产线外部连通。该复合材料预成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节拍快,产品质量高,降低了人工成本,生产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的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方舱用大板,它涉及复合材料方舱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外蒙皮层、中间蒙皮层、内蒙皮层三个蒙皮层和结构增强层、保温隔音层两个夹芯层,外蒙皮层、结构增强层、中间蒙皮层、保温隔音层、内蒙皮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的外蒙皮层、中间蒙皮层、内蒙皮层采用由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与环氧树脂叠层制成的复合材料蒙皮,结构增强层采用纸蜂窝夹芯层,保温隔音层采用PMI或PVC泡沫板夹芯层。本实用新型重量轻,强度高,兼具良好的保温隔音效果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增压式预浸料模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当上模置于下模上并合模到位时形成封闭的模腔;预浸料,层层铺设在第一型腔上并形成预浸料叠层;预浸料叠层在合模力和模具温度的作用下在模腔内部固化形成复合材料;增压孔,位于下模内部;其顶部与模腔连通,并位于预浸料叠层的工艺余量区内;增压装置,其内部盛装有传压液,其底部通过传压管路与增压孔底部连通。本申请通过增压装置控制预浸料叠层中树脂压力,有效控制复合材料产品成型中的孔隙缺陷。
一种薄壁加筋结构高精度复合材料反射面,它涉及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强度、高精度、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所述的薄壁结构为曲面结构,馈源组件接口设置在薄壁结构中心位置;环向筋设置在薄壁结构外表面,多条长径向筋铺设在薄壁结构外表面,且长径向筋穿过环向筋连接薄壁结构外缘与馈源组件接口;短径向筋连接环向筋与馈源组件接口外缘,机械接口安装在环向筋与长径向筋的连接处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薄壁加筋结构反射面不仅重量轻、精度高,还兼具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能满足天线面的各项技术指标,且接口和筋分布的灵活处理,满足不同安装和使用需求。
本发明公开了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包括:聚苯硫醚树脂、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石墨烯、氧化铝、氮化硼和偶联剂。该聚苯硫醚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热稳定性等优点,还兼具较好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而将其用于塑料换热器时可以显著提高塑料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塑料换热器的整体使用性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河北廊坊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