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轻微陶瓷化反应的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树脂含有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耐高温树脂50‑70份,无机微纳粉体5‑50份,稀释剂20‑40份,硅烷偶联剂0.5‑5份。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无机物和热碳反应物来实现不同温度段的可轻微陶瓷化反应,同时使用微纳颗粒并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无机物与耐高温树脂进行杂化,改善粉体在树脂中的沉降性,使树脂具有很好的工艺性,可实现液体模塑成型和纤维预浸料的应用。本发明的可轻微陶瓷化反应树脂可根据设计需求控制树脂陶瓷化反应程度,使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受到高温烧蚀时,既能发生微量烧蚀,吸收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材料的内部温度,且表面又可发生轻微陶瓷化反应形成陶瓷保护层阻止材料的进一步烧蚀。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醇和含氟有机材料混合高速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2)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异氰酸酯继续搅拌后得到第二混合物;(3)将第二混合物在95~100℃的条件下熟化6~12h、破碎后得到自润滑材料;(4)按照重量比为100:(1~70)取热塑性树脂材料和自润滑材料混合得到共混料,送放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机造粒后冷却干燥,即得自润滑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熔点不高于150℃;所述含氟有机材料的熔点不高于150℃且在20℃时运动粘度为0.75~100000mm2/s。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制备材料性能稳定、相容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环氧改性硅油2%‑6%、双酚A型环氧树脂15%‑30%、环氧树脂固化剂3%‑6%、透明玻璃颗粒60%‑79%、疏水性气相白炭黑0.2‑2%、石墨烯粉0.01%‑0.05%;所述环氧树脂固化剂由10%的乙氧基丙胺、40%的二乙烯三胺和50%的碳酸丙烯酸组成。本发明的有机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固化速度快、强度高、收缩率低、耐高低温等优点,可以替代现有的透明混凝土材料,也可以作为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刚性骨架结构的PM‑SA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为将生料粉、孔调节剂和水混合均匀得生料团,再经烘干、煅烧、粉碎后得到多孔刚性PM骨架;再将多孔刚性PM骨架浸入液态SAP凝胶中负载组装,然后烘干得到具有刚性骨架结构的PM‑SAP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兼具高吸水率、高保水性及高机械强度,可实现PM/SAP结构的多重释水调控及内养护水的高效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CNTs/PSMA/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CNTs/PSMA/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包括表面具有羧基和/或羟基的改性CNTs与PSMA聚合得到的CNTs/PSMA,在所述CNTs/PSMA的PSMA的表面吸附有氟碳表面活性剂。本发明通过原位聚合,将PSMA接枝在CNTs表面上,使得CNTs能够被均匀分散于PSMA中,解决了CNTs难以均匀分散到聚合物中的难题;增加了高分子材料的机械强度,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将PSMA/CNTs与氟碳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力等进行分子间的自组装与重排,形成亲水性纳米通道赋予膜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从而在完成油水分离的同时改善了材料的抗污性能,增加了PSMA在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应用的可能性,在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撑碳酸酯/纤维素纳米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保护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纤维素纳米晶、环氧丙烷、催化剂、助催化剂、以及溶剂混合均匀得到环氧丙烷/纤维素纳米晶分散液;(2)向该分散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在密封环境下于20~120℃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5~25小时,得到聚丙撑碳酸酯包覆的纤维素纳米晶混合物;(3)用溶剂稀释并用甲醇沉淀,然后干燥,即得到聚丙撑碳酸酯/纤维素纳米晶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对该制备方法关键的整体流程工艺设计、以及各个步骤的参数条件进行改进,能够有效解决填料纤维素纳米晶在聚丙撑碳酸酯基体中易团聚、分散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银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环氧树脂/银纳米线,包括银纳米线、无机绝缘材料和环氧树脂,所述无机绝缘材料包覆在银纳米线表面,表面包覆有无机绝缘材料的银纳米线,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其添加比例为体积比0.1%至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有无机绝缘材料的银纳米线;(2)将包覆有无机绝缘材料的银纳米线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中;(3)将步骤(2)中得到的环氧树脂固化。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银纳米线复合材料,导热填料用量少,用于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好,同时不影响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压浮筒复合材料筒身与金属接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端盖法兰、连接筒体、下端盖法兰和聚氨酯防渗层,所述上端盖法兰和下端盖法兰分别套接在连接筒体相对的两端开口处,所述聚氨酯防渗层覆盖在连接筒体的外表面,所述聚氨酯防渗层的两端分别覆盖在上端盖法兰和下端盖法兰的外侧周向表面,所述聚氨酯防渗层的表面平滑连续。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浮筒复合材料筒身与金属接头的连接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外表连续,相比现有技术,在复杂环境下工作具有更高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周期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隔振传动轴,包括传动轴主体、安装在传动轴主体两端的连接法兰和若干个轴向分布在传动轴主体上的周期单元,每一个所述周期单元由若干个周期元胞组成,所述周期单元数量不少于两个,每一个所述周期单元中的周期元胞数量不少于两个,各周期单元中对应的周期元胞的材料、结构和尺寸相同。本发明选择若干个直径、轴向宽度和壁厚等尺寸不同的抽壳圆管结构沿轴向周期分布,形成周期结构,阻止特定频率弹性波传递,形成带隙效应,与一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相比,隔振作用频段与幅度得到显著提升,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可以广泛用于传动轴系的减振隔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仿生织构的耐冲蚀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硅胶模具:S2.利用激光在基材本体的上表面进行加工,在基材本体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呈周期性间隔分布的沟槽形织构;沟槽形织构的沟槽尺寸为宽100~500μm,间隔宽100~500μm的沟槽尺寸,深度为100μm;S3.将配置好的改性环氧树脂涂料涂附于步骤S1中硅胶模具中,利用步骤S2加工得到的基材本体进行翻模,在一定条件下固化后,得到耐冲蚀仿生织构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结构。本发明结合了贝壳耐泥沙冲蚀磨损特性以及鲨鱼表皮减阻特征,从仿生学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耐冲蚀磨损基材的使用寿命。
本文提供一种六方氮化硼纳米片水凝胶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六方氮化硼粉末加入到由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混合形成的低共熔溶剂中,然后进行超声、离心、干燥,得到六方氮化硼纳米片;再将丙烯酰胺与卤季铵盐或卤铵盐混合,加热条件下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液体,冷却后至室温后,加入交联剂、引发剂及制备得到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形成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倒入玻璃试管中进行加热,反应结束后将聚合物浸泡在水中,后去除进行冷冻干燥,即得到六方氮化硼纳米片水凝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反应快,制备得到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能够良好地回收利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界面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盐酸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接着在铝合金表面涂覆混有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利用外加磁场使碳纳米管定向排列,并固化;接着涂覆环氧丙烯酸树脂并固化;然后铺放一层单向碳纤维布,铺层角度与上述碳纳米管定向排列方向相同,接着铺放碳纤维布,最后固化成型。本发明利用定向排列的混有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的纵向热膨胀系数介于铝合金与单向碳纤维布;并利用环氧丙烯酸树脂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处于高弹态,作为应力缓冲层吸收部分应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两者纵向热膨胀系数的较大差异而导致的界面热残余应力。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氧化锌绝缘层的铁基软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50~70℃的水浴条件下,先配制浓度为2~5mol/L醋酸锌水溶液,再按固液比为0.2~0.5Kg/L,将铁粉与醋酸锌水溶液混合,搅拌30~60min,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真空干燥,干燥后的粉末置于管式炉内,在300~500℃条件下保温0.5~1h;装入模具中,将所述模具置于高温烧结炉内,在真空度为10‑2~102Pa或在保护气氛下,对模具施加30~50MPa的压力;再加热至500~800℃,保温10~20min,随炉冷却,制得包覆氧化锌绝缘层的铁基软磁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和利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制品不仅绝缘层均匀和磁损耗低,且饱和磁感应强度较高和恒导磁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硼纳米管改性粘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的硅酸盐水泥、5‑50份的超细矿渣粉、5‑20份的脱硝粉煤灰、10‑30份的钢渣粗粉、15‑20份水、10‑15份表面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管、3‑10份聚合物乳液、0.6‑1.0份的纤维素醚、0.05‑0.16份的消泡剂、0.2‑0.8份的超分散剂,将上述组分投入搅拌机,经高速搅拌均匀后即得粘结复合材料,其中表面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管是以多巴胺作为表面改性剂进行表面改性后得到。本发明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粘结强度高,耐高温,耐水性好。
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片材料及其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是将氮源和碳源混合,于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该混合为固相混合。氮源可为三聚氰胺、二聚氰胺、单氰胺或尿素等,碳源可为GAH(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葡萄糖或2‑甲基咪唑等。本发明得到的氮掺杂碳纳米片材料及其金属复合材料在组成和结构上具有较高的氮掺杂水平和大小分级的多孔组合结构,在性能上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强的循环稳定性、较理想的导电性等优点。将该复合电极作为超级电容器工作电极材料进行测试,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仍能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以下原料:0.04%~10.00%的有机无机铅卤钙钛矿前驱体、82.00%~99.44%的有机单体、0.50%~5.00%的引发剂和0.02%~3.00%的有机配体;其中,有机单体为液态;(2)将步骤(1)称取的钙钛矿前驱体、引发剂和有机配体加入到有机单体中,分散均匀后得到分散系;(3)引发聚合反应,制得聚合物/钙钛矿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整体流程工艺设计进行改进,以有机无机铅卤钙钛矿前驱体、有机单体、引发剂和有机配体为原料,基于聚合诱导原位合成钙钛矿的原理,将钙钛矿的合成、聚合物的合成、钙钛矿与聚合物的复合三个步骤一次完成,制备方法简便、环保。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浸料预压实装置及利用其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方法。该装置包括合金材质的闭合边框、橡胶或塑料材质的弹性密封件以及真空抽气口,在闭合边框上设置有通孔,在弹性密封件上设置有真空抽气口。使用时首先在成型模具中铺贴预浸料,然后将上述预压实装置盖在成型模具上并连接真空机,抽真空将预浸料压实,重复铺贴‑抽真空压实操作若干次,最终得到性能优异的层合板。与传统真空袋+密封胶的预压实成型工艺相比,本发明大大减少了预压实工序的时间和成本,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压实效果好、效率高、可重复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操作更加简便,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成型质量和理化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防静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由以下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混合制备而成:聚乳酸20~80%;改性淀粉10~70%;抗静电剂1~10%;增塑剂1~5%;相容剂1~5%。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防静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其表面电阻≤106Ω、拉伸强度20~35MPa,断裂伸长率10~20%,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环境降解性能,12周堆肥后生物分解率为90%以上;成型加工性能良好,可在普通塑料的加工设备上通过挤出、注塑、热压等方法成型为各种各样的制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它由两层膨胀石墨材料和一张中间层碳布或碳纸放入带有气体流场的双极板模具中模压而成;所述的膨胀石墨材料,以及碳布或碳纸,预先用固含量为10-50WT%的热塑性树脂的乳液或溶液浸渍;所述的膨胀石墨材料为蠕虫状石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具有高电导率、很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抗腐蚀性能的特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由基体铜、金刚石粉末和钼镀层构成,钼的含量体积分数为1%~2%,其余为金刚石颗粒和铜;在金刚石和铜中,金刚石粉末含量体积分数为15%~50%。本发明可以解决在熔渗、粉末冶金等方法中金刚石粉末和铜不润湿导致的烧结致密化的难题,方法如下:一、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金刚石颗粒的表面镀钼,制成钼包金刚石粉;二、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钼包金刚石粉的表面镀铜,制成铜包钼包金刚石粉;三、采用机械混和方式把步骤二中得到的复合粉末与一定比例纯铜粉混合;四、将步骤三制备的混合粉末真空热压烧结,得到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状况,高的致密度与热导率。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基量子点/纳米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CuInS2量子点和金属卤化物纳米晶Cs3Cu2X5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其中X为Cl、Br、I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铜基量子点/纳米晶复合材料,由在紫外激发下分别发红光的CuInS2量子点、发绿光的Cs3Cu2Cl5纳米晶和发蓝光的Cs3Cu2I5和/或Cs3Cu2Br5纳米晶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具备RGB三原色混合性能,可按需混合,得到所需发光色,色域广,整个可见光内都发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碳酸酯树脂70‑90份;阻燃剂3‑13份;阻燃协效剂0.5‑15份;抗滴落剂0.2‑1.5份;所述的阻燃协效剂为铁红与铁黄复配,铁红与铁黄复配重量比为8:1‑1:8之间。通过采用铁红和/或铁黄作为阻燃协效剂,在抗滴落剂的协同作用下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有效的改善形成碳层的表面光滑度和致密度,使其氧指数增加,并且提升了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发明涉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六水氯化铁、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在高温下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2)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氧化铁;3)将氧化铁与碳化钛、聚丙烯腈和二甲基甲酰胺配置成第二混合溶液,对所述第二混合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红棕色的纤维膜;4)将所述纤维膜进行前后两次煅烧处理,得到煅烧产物;5)将所述煅烧产物浸入盐酸溶液中进行刻蚀处理,得到刻蚀产物;6)将所述刻蚀产物与升化硫均匀混合后进行煅烧,得到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作为高性能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的硅酸铪环境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HfO2和SiO2混合,在球磨机上湿混球磨,经干燥、研磨、过筛,然后烧结进行高温固相反应;(2)待高温固相反应结束后,加入去离子水进行配浆,然后球磨,再经喷雾造粒制得HfSiO4粉体材料;(3)在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表面先喷涂一层Si层作为打底层,然后将HfSiO4粉体材料喷涂在打底层表面作为面层,形成多层涂层;(4)对多层涂层进行热处理即得环境障涂层。本发明增加了热处理工艺,使得HfSiO4面层结晶度提高,涂层各层结合力更好,稳定性更高,环境障涂层的抗水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控,易于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钛/Zn‑g‑C3N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石墨烯5~30%,二氧化钛30~60%,Zn‑g‑C3N4 30~60%。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零维的二氧化钛纳米微粒、二维的Zn‑g‑C3N4材料和三维的3D石墨烯材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制备出具有多维度的复合材料,有效的增加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大大提升了对废水中铬的还原能力,有效的缩短反应时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基体材料,以及分散于该环氧树脂基体材料内部的改性碳纳米管,所述改性碳纳米管为表面经同时含柔性链与环氧刚性链的嵌段共聚物改性的碳纳米管,所述改性碳纳米管与所述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05/100~0.5/100。本发明通过对关键的改性碳纳米管添加剂的表面改性物质种类及相应结构,以及改性碳纳米管的填充量等进行改进,选用同时含柔性链与环氧刚性链的嵌段共聚物改性碳纳米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低填充量下,对环氧树脂同时进行增强增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水滑石/羟基氧化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采用制备方法一: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按20~250g/L的加入量向其溶液中加入水滑石,经机械搅拌,过滤、水洗、真空干燥,制得改性水滑石。调节铁盐溶液的pH值至2.8~6.6,制得羟基氧化铁悬浮液,按25~300g/L的投加量向悬浮液中加入改性水滑石,经机械搅拌,过滤,真空干燥即得。制备方法二: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在铁盐溶液中,并调节溶液的pH值至2.8~6.6,制得羟基氧化铁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液,按30~300g/L的加入量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滑石,经机械搅拌、过滤、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润湿性好,比表面积大,对Pb2+、Cu2+等重金属阳离子和亚砷酸根阴离子均有较好去除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分散酚醛树脂纳米棒原位嵌入MOF复合材料的简易普适性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将单分散酚醛树脂纳米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加入金属盐进行搅拌,超声,最后加入一定浓度含有有机配体的溶液,反应,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单分散酚醛树脂纳米棒原位嵌入MOF复合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原位N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MOF的粒径可调,可稳固嵌入或穿插入单分散树脂纳米棒结构,整体结构稳定;一维纳米棒使得大粒径MOF内部得到有效利用,缩短了电子的传输路径和减小了电子的扩散阻力。
本发明属于高熔点材料的增材制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将待成形工件的三维CAD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S2生成各个分层切片成形加工的数控代码;S3预热基板,然后根据各个分层切片的数控代码逐层进行喷涂沉积成形,同时,对喷涂区域进行加热,直至完成所有分层切片的喷涂沉积成形,得到成形件;S4采用激光冲击强化的方法对成形件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所述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喷涂沉积模块、加热模块以及激光冲击强化模块。本发明能够获得组织性能稳定、制造精度高的成形件,因而尤其适用于高熔点材料,如陶瓷及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4D打印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磁性复合材料的4D打印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柔性高分子粉末、强磁性粉末和流变助剂混合得到多种复合粉末,多种复合粉末中所述强磁性粉末的质量分数呈梯度分布;(2)基于多种复合粉末及待制造零件的三维模型,采用激光选区烧结工艺成形待制造梯度零件的成形件;(3)对所述成形件进行充磁以使所述成形件具有永磁性,并将充磁后的所述成形件放置在磁场中以使所述成形件发生变形,由此完成待制造梯度零件的4D打印制造。本发明提高了零件的性能,灵活性较强,且增强了成形件的力学性能,成形件高度方向上磁粉含量呈梯度分布,能够实现对弯曲角度的控制。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武汉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