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汞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汞离子吸附剂的应用,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磺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天然石墨,通过化学氧化方法制备磺化石墨烯;2)将磺化石墨烯分散溶解在水中,再加入苯胺得到溶液A,其中磺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2mg/mL,苯胺的浓度为0.02-0.5mol/L;3)将过硫酸铵溶于盐酸中,使过硫酸铵与苯胺的摩尔比为0.5∶1-2∶1,得到过硫酸铵的盐酸溶液;4)将过硫酸铵的盐酸溶液加入溶液A中,搅拌反应6-24小时;5)步骤4)所得产物过滤,洗涤直到滤液为无色,真空烘干后,得到磺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对汞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短螺栓的复合材料杆塔插接节点连接结构,其包括外套管与内套管,外套管底部插接在内套管的顶部,外套管与内套管通过多个短螺栓实现防扭连接,外套管底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腰圆孔,每个腰圆孔内部设置有垫圈,垫圈中心设置内孔,所述垫圈嵌设在腰圆孔内,垫圈比腰圆孔小,内套管顶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圆孔,短螺栓分别穿过腰圆孔、内孔及圆孔通过与内套管螺纹连接,所述短螺栓与垫圈之间设置有大垫圈。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杆塔插接节点连接结构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用短螺栓贯穿内外插接管壁厚施工起来更加方便,而且在同一个高度可以环向布置多个螺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机复合材料温室大棚棚架,它包括有立柱、顶架、连接各立柱的卡簧槽及连接各顶架的拉杆,其不同之处在于顶架呈拱圆弧形,由拱圆杆连接而成,立柱、拱圆杆及拉杆均由无机复合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合理,可设单跨或连跨结构,各构件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强,易于制作,成本低,并且棚架的采光通风性好,空间适宜,符合农艺栽培设施的各种要求,且折装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监测功能的复合材料智能锚具,涉及新型建筑复合材料锚具和传感器技术领域。本智能锚具包括传感光纤(10)、锚杯(20)和夹片(30);夹片(30)和锚杯(20)沿中轴线内外连接,在锚杯(20)和夹片(30)内分别埋设有传感光纤(10);所述的传感光纤(10)是一种经过标定的可根据其散射光进行测量的光纤;所述的锚杯(20)是一种FRP外为圆柱内为圆锥的结构;所述的夹片(30)是一种FRP外为圆锥内为圆柱的结构。本智能锚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安全可靠,耐久性好,灵活性强;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锚固;广泛适用于房屋建筑、桥梁、地下结构、坑道、矿井、隧道、边坡等建筑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硬度金属基复合材料夹具工装,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个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气缸,所述侧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定位机构设置为一体化,提高不同定位装置的共用性,使不同形状的加工件可以在一个装置上定位加工的同时,该工装能够减少零部件的安装,降低成本,缩小占用空间;通过设置限位杆,并将限位杆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另一侧设置为平面,使同个限位杆即可以对环形工件限位又可以对板状工件限位,实现一零部件多用,通过该工装的设置能够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定位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预浸料辊间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轮机构、第一轴承、导轨和辊支座,所述辊支座通过气缸紧压在第一轴承的外圈上并能够沿导轨移动,所述偏心轮机构通过第一轴承将偏心位移沿导轨方向的分量传递给辊支座,所述辊支座与所述辊的末端固定连接且辊的移动方向与辊支座的移动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偏心轮机构对复合材料预浸料辊间间隙进行调节,不仅精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制备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装置,用于将树脂和连续纤维制成复合材料,包括树脂送料组件和喷头组件,树脂送料组件与喷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树脂送料组件具有一出料端;喷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喷嘴,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对接形成一复合空腔以及一与外界相连通纤维进料槽,复合空腔与纤维进料槽相连通,纤维进料槽为Y形结构,纤维进料槽沿靠近复合空腔的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以供连续纤维经由纤维进料槽导入到复合空腔中扩展成布状纤维,喷嘴与第一连接件或/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喷嘴与复合空腔相连通;解决制备过程中,材料浸润不充分,复合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料专用复合材料挤塑模具,包括挤出机本体和模具机构,所述挤出机本体的右侧连通有连接管一,所述模具机构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二,所述模具机构的右侧与连接管二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二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挤出机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旋钮,旋钮最终带动移动板和卡块向一侧移动,直至卡块与卡槽的内腔脱离,使得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进行释放,即达到了便于更换的目的,该低烟无卤阻燃料专用复合材料挤塑模具具备便于更换的优点,无需采用任何工具,操作简单快捷,方便使用者对模具进行更换,省时省力,进而提高了其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杆塔插接节点连接结构,其连接结构包括外套管与内套管,外套管底部插接在内套管的顶部,外套管与内套管通过长螺栓实现防扭连接,外套管底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腰圆孔,每个腰圆孔内部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嵌设在腰圆孔内,垫圈比腰圆孔小,内套管顶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圆孔,长螺栓分别穿过两个腰圆孔、两个内孔及两个圆孔通过锁紧装置固定;所述长螺栓与垫圈之间设置有大垫片,锁紧装置与垫圈之间设置有大垫片。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杆塔插接节点连接结构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可钻式桥塞,涉及桥塞技术领域,包括中心胶筒,所述中心胶筒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复合片,所述复合片远离中心胶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合椎体,所述复合椎体远离复合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钻卡瓦,所述中心胶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上接头,所述中心胶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下接头。该复合材料可钻式桥塞,任意两个桥塞的首尾两端在连接时,能够相互卡接固定,橡胶层的外壁与弧形卡块的内壁相接触,橡胶层与耐磨凸块接触时挤压,能够增大摩擦力,便于实现桥塞之间的相互啮合,且圆形通孔和槽口能够释放多余空气的挤压力,卡接固定的效果更好,同时能够防止钻塞时桥塞转动,防止其滑动,提高了磨铣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FBG光纤传感的复合材料智能夹层板材及智能板材,该智能夹层板材包括光纤、光纤光栅(FGB)、光栅解调仪和基材,光纤和光纤光栅构成光纤光栅传感器串,光纤光栅传感器串上至少1个光纤光栅,光纤光栅之间距离相等。在智能板材生产时,可将基于FBG光纤传感的复合材料智能夹层板材作为预埋件。智能夹层板材能有效防止光栅位置产生滑移,并对光栅进行保护,测量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对智能板材结构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并对落锤、磕碰等低速冲击进行定位和结构损伤分析。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杆塔套接接头,包括上杆身和下杆身,所述上杆身外表面和下杆身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杆身外表面和下杆身外表面均通过螺孔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外表面套接有弧形垫片。该复合材料杆塔套接接头,将整根电杆分段,更便于运输,降低施工成本,电杆正常运行所受垂直力作用于上杆身和下杆身的整个端面,弧形垫片内圆弧面和与其相接触的接头管壁或杆身外圆弧面的弧度保持相同,增大受力面积,避免应力集中,通过控制接头管壁的深度、接头管壁与上杆身和下杆身之间的尺寸公差、侧面压紧螺栓的数量及排布,可以保证电杆接头处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整根电杆的直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背门与铰链的连接结构,包括:背门外板、背门内板、胶黏剂、紧固螺栓、铰链和紧固螺母;背门内板和背门外板通过胶黏剂固定粘贴;背门内板的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紧固螺栓固定粘贴在所述背门内板上;铰链上设有第二固定孔;铰链通过第二固定孔和紧固螺母固定在所述紧固螺栓上,以和背门内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后背门与铰链连接形式,粘接紧固件通过胶粘剂与碳纤维背门连接,背门铰链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采用粘接紧固件,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减轻,粘接区域胶黏剂能起到防腐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夹芯复合材料舵,其特征在于,该舵包括:表层,其根据舵表面型值呈圆弧曲面,所述圆弧曲面的宽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加,厚度两端小中间大且圆滑过渡;芯层,其设于所述表层内部,用于提高舵结构阻尼性能,降低舵结构重量;以及舵轴,其为圆柱形结构,贯穿于所述表层和芯层,用于作为所述舵和水下航行器的连接件,实现所述舵绕其转动。本实用新型的高阻尼轻质复合材料夹芯舵,在满足水下航行器舵功能要求和力学性能要求基础上,获得更好的阻尼减振性能,进一步降低了舵结构重量,有利于水下航行器总体声学性能和重量指标控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杆塔构件连接的抱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的连接面上设有粘接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抱箍本体的连接面上加设粘接剂,提高了抱箍本体与复合材料构件的连接强度,结构简单。适用于电力输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台阶型复合材料电杆接头,包括上杆身,所述上杆身底部设置有下杆身,所述上杆身和下杆身外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分别等间距密集分布与上杆身和下杆身外部表面,所述上杆身和下杆身一侧均设置有压紧螺栓。该一种台阶型复合材料电杆接头,将整根电杆分段,更便于运输,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电杆上细下粗,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电杆材料成本,在接头设置有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支撑面的宽度不小于相接触的杆身壁厚,保证电杆正常运行所受垂直力作用于上、下杆身的整个端面和接头的上、下支撑面,侧面螺纹孔只在电杆出现扭矩和弯矩等特殊工况时才受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γ射线辐照交联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的原料所组成:HDPE树脂80‑100份、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乳酸20‑40份、辐射敏化剂3‑8份、抗氧化剂0.5‑1份,在高能射线的作用下,HDPE树脂可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与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乳酸材料发生交联反应,本发明利用HDPE树脂和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乳酸进行复合,充分利用了两种材料的性能特点,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效改善了HDPE树脂材料耐老化性能差,硬度低以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差的缺点。
本发明属于反应烧结碳化硅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杂结构碳纤维‑SiC晶须增强的SiSiC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包括如下步骤:(a)将碳化硅、短切碳纤维、热塑性酚醛树脂充分混合后得到SiC‑Cf混合粉体;(b)将SiC‑Cf混合粉体进行3D打印成形,得到SiC‑Cf生坯;(c)对SiC‑Cf生坯浸渗SiO2‑C料浆,而后第一次热处理得到含SiC晶须的SiCw‑SiC‑Cf坯体;(d)对SiCw‑SiC‑Cf坯体浸渗聚碳硅烷有机溶液,然后第二次热处理得到第二坯体;(e)采用渗硅工艺对第二坯体进行致密化。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碳纤维‑SiC晶须增强的SiSi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高性能刹车片等高端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甲苯气体去除的MOF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涉及特定吸附剂设计领域,包括制备MIL‑101(Cr)和将Pd负载于MIL‑101(Cr)两步,将Pd负载于MIL‑101(Cr)的操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a.将MIL‑101(Cr)分散在DMF中,并在室温下搅拌30~60min;b.将Pd(NO3)2·2H2O溶于DMF形成溶液,并将该溶液滴加至步骤(1)所述体系中,剧烈搅拌10~20min,随后超声20~30min,室温磁搅拌24h,然后过滤出固体物质并用DMF洗涤至无色;c.将所得固体物质干燥24h,得到Pd(NO3)2/MIL‑101,在H2气氛下,于200~250℃处理2~4h;d.在空气中干燥8~10h,得到的粉末即为用于甲苯气体去除的MOF复合材料吸附剂。本发明仅通过改进Pd2+的还原方法就可以将甲苯的一次去除率提升至55%左右。
本发明属于航空漏油检测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管路漏油检测的复合材料传感器,包括遇油溶胀的敏感元件、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光纤光栅、第一光纤光栅固定铠甲、第二光纤光栅固定铠甲、限位螺杆、光纤光栅解调仪,所述敏感元件包裹在管路接口外围,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套设在管路上,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之间设有限位螺杆,所述光纤光栅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光纤光栅固定铠甲、第二光纤光栅固定铠甲后固定。本发明用于管路漏油检测的复合材料传感器,可以实现漏油管路的实时监测,且检测更加快速、便捷,灵敏度和安全性更高,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浚淤泥脱水固化钙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疏浚淤泥高含水率、低承载力、低抗压抗剪强度等难题,使淤泥经处理有具备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本发明所提供的疏浚淤泥脱水固化钙镁基复合材料,以干粉计,包括以下组分:树脂SAP:0.25~1wt.%,水泥:6~12wt.%,重烧MgO:6~15wt.%,磷酸镁:8~22wt.%,偏高岭土:6~18wt.%,活性MgO:6~15wt.%,氯化镁:10~25wt.%,生石灰:2~4wt.%,硅酸钠:3~8wt.%,氢氧化钠:3~6wt.%,矿渣粉:15~40wt.%,粉煤灰:10~30w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改性电气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去离子水、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改性电气石粉末按照(25‑35):(0.8‑1.2):4进行配比,银氨溶液中银氨离子与聚丙烯酸改性电气石用量比按(2‑6)mmol:4g进行配比;通过聚丙烯酸改性电气石,使它的水溶性变好,然后以此为基材,在其表面负载纳米银,制备聚丙烯酸改性电气石银复合材料;并对它的形貌、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进行测试;使其不仅能够很好的吸附污水中的亚甲基蓝,而且还能降解污水中的亚甲基蓝染料,并且可重复利用性能较好,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方法简单、温和且环保,在反应体系中没有加入任何的有毒试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电杆缠绕机用均匀上胶装置,该装置用于纤维布(9)均匀上胶,包括盛有胶体树脂的浸胶槽(8)、设置在所述浸胶槽(8)内的至少两个浸胶辊、设置在所述浸胶槽(8)上方的传动辊以及气动辊,所述传动辊用于将纤维布(9)经浸胶辊送入浸胶槽(8)内经胶体树脂充分浸胶后送入气动辊内,所述气动辊包括上下间隔一定间隙设置的可控制滚轮(6)和固定滚轮(7)。本发明所述装置能够使纤维布浸胶充分,并且控制纤维布带胶量在合理范围内,使制备的复合材料电杆结构均匀,性能良好,并且可以节省胶体树脂用量,避免出现纤维起毛、断裂而中断缠绕工序的情况,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复合材料杆塔雷击仿真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杆塔结构信息;2、建立地线横担和塔身的波阻抗模型,建立接地引下线的分段集中电感模型;3、根据塔头结构确定可能发生闪络的路径,建立基于先导法的绝缘闪络模型;4、建立考虑雷电流冲击效应的接地电阻模型;5、依据上述几个模型,连接形成整基复合杆塔的雷击仿真模型。本发明将更能准确地反映复合材料杆塔遭受雷击的情况,为电网运维人员掌握复合杆塔防雷性能提供依据。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镁石-碳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重量百分含量将60~90%电熔或烧结镁砂、10~40%碳化硅、外加3~8%的结合剂、0~1%的六次甲基四胺为固化剂,搅拌混合,压制成型,在110~350℃下烘烤2~24小时。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既具有高熔点及较高的热导率,特别是具有自保护氧化特性,即SiC氧化后在SiC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硅保护膜,保护颗粒内部的SiC不被进一步氧化。本发明用SiC取代石墨可大大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又由于本发明在结合剂中引入氧化硅溶胶和二氧化硅物粉可以提高材料的中温强度。该材料可用做冶金炉及容器的内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合式电容器用全绝缘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框架,该框架主体梁(包括绝缘横梁、绝缘纵梁和绝缘立柱)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型材,型材连接采用同种材质的绝缘连接片和绝缘螺栓进行连接,实现框架全绝缘化。此外,所述框架采用分层结构形式,每层框架结构形式一致。这样电容器芯体框架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简单,框架制作完成后不会存在变形和连接不可靠的风险,也不需要进行除锈防腐等处理,可节约电容器制造周期。
本发明提供一种MOF基单原子补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材料与电池。该MOF基单原子补锂复合材料包含锂盐和采用MOF浸渍过渡金属的盐溶液后再经煅烧、酸蚀刻制备而成的碳化衍生物,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能够降低补锂添加剂的分解电位,降低首圈库仑效率。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NaA分子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对染料废水的吸附。通过超声搅拌混合煅烧的方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NaA分子筛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探讨不同吸附剂投加量、pH、吸附时间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和的吸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分子筛在染料废水处理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复合材料层合板法向压力试验装置,属于航空航天实验设备与复合材料结构力学领域。该试验装置自下而上包括夹持系统、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密封盖;所述第一壳体为立方体,其顶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焊接相连通,其底部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壳体的端口设有第二翻边,用于与所述密封盖相连;所述密封盖上设有注水端口;所述夹持系统通过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一壳体连接。夹持系统可以夹持不同尺寸大小的试验件,通过调整试件夹持边框的厚度,使得试验件层合板和试件夹持边框的总厚度不变,夹持系统可以夹持不同层合板厚度的试验件;密封盖的设计使得可以从压力容器的内部进行密封处理,使试验装置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NiSe2包覆介孔空心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一步法,常温搅拌原位合成孔径和粒径均可调控的介孔碳纳米球,然后在其表面利用简单的化学沉淀法水浴均匀沉积一层Ni(OH)2纳米片,最后硒化获得目标产物(HMCS/NiSe2),解决了单纯Ni(OH)2纳米片过度聚集的问题;同时,碳的引入还提升整个材料的电导率。介孔碳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单纯NiSe2纳米片在电化学测试充放电过程当中体积膨胀的问题,将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正极活性材料,其倍率性能很好,在循环5000次后,依然保持有80.5%的容量。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武汉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