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感知应力变化的PET基复合材料,包括导电相功能组分和PET基材料,其中,导电相功能组分占PET基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80%。本发明同时公开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变形协调性能,与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相容性,且具有稳定电阻率,力-电耦合效应灵敏度高、可逆性强、受湿度影响小,电信号测试几乎不受基体极化影响。可用于公路路面、桥面铺装、机场跑道等沥青混凝土结构应力/应变监测,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应力/应变的监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曲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及生产线,包括纱架、定型台、后固化烘箱、弯曲牵引机以及托料架,所述纱架安装于定型台的一侧,所述托料架安装于定型台一侧且与纱架对应,所述后固化烘箱安装于定型台上,所述纱架端部连接有除湿器,所述纱架与定型台之间设有浸胶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弯曲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线结构简单,根据不同形制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具,配合不同的器械,实现了连续的牵引和定距的切断,进行快速的成型以及切断,不需要缠绕物进行固定,配合本案所提供的的方法极性加工,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加工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清理拆装都较为方便。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加强肋模压成型装置,属于电磁功能结构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所述装置由上压板(1)、侧向压板(3)、定位导向块(4)、模体(5)、定位销(6)组成,在复合材料毛坯成型过程中,对预浸料内型面和外型面产生均匀接触压力,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和制造精度,减少了产品废品率,减少了热压罐等稀缺生产资源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的尼龙复合材料,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尼龙6 35~7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10~20份、相容剂10~25份、阻燃剂10~20份、助剂0.4~2份,通过在尼龙6中配合加入适量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和相容剂,将乙烯‑辛烯共聚物嫁接到尼龙6上,使其更好的融为一体;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乙烯‑辛烯共聚物、阻燃剂、助剂与尼龙6都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使得到的材料熔融流动性高,具有良好的注塑性能和焊接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改性的尼龙复合材料在制备燃油箱中的应用,制备得到的燃油箱的密封性好,具有优异的耐燃油渗透性和防火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iO‑In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四水合三氯化铟,十二胺为原料,经水热反应,煅烧处理后得到氧化铟纳米微球;进而以六水合硝酸镍,六次甲基四胺以及柠檬酸三钠为原料,在氧化铟微球表面复合片状的氧化镍,最终得到NiO‑In2O3纳米复合材料。本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所得气敏材料具有氧化铟与氧化镍构成的p‑n异质结,其对丙酮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响应、恢复,可用于丙酮气体传感器领域,从而获得高灵敏度的新型气敏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型正交异性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包括填充有水泥的压电陶瓷块和导电胶,其中相邻两压电陶瓷块极化方向相反,导电胶填充于压电陶瓷块中间及其外围。本发明还公开了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制备时采用切割浇注与排列浇注相结合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产品具有明显的正交异性特性,具有测定特定方向应力和应力波的能力,能够分辨不同方向的损伤信号,可以用于对混凝土结构中裂纹的进行定位和识别,解决了现有智能材料不能分辨不同方向的损伤信号的问题,将其用于混凝土检测领域不仅可为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而且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裂缝修复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沥青路面裂缝修复的复合材料,包括:A组分、B组分,其中,A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粉末状固体重烧氧化镁30~60份,磷酸盐20~30份,缓凝剂0~10份,矿物掺合料0~20份;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乳化沥青10~30份,拌合水5~20份,外加剂0~10份组成。本发明利用乳化沥青‑MPC复合材料修复体系具有节能减排、应用广泛、易于施工等特点,根据高早强设计要求,结合磷酸镁水泥早强特性和乳化沥青粘结性强、稳定性优良等特性,使得复合材料具备无机材料的刚性与有机材料的柔性,并同时具备快速开放交通且后期稳定性良好的特点,以期为缩短道路病害修复时间、提高病害修复效率带来积极贡献。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拉挤成型复合材料自动化超声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沿复合材料工件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成型模具、喷洒装置、平台支架和回收装置;平台支架具有导轨组件,导轨组件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一组导轨,每一组导轨与对应的探头夹具滑动连接,每一组探头夹具均连接超声相控阵探头组件,每一组探头夹具沿导轨运动带动对应的超声相控阵探头组件运动,使多组超声相控阵探头组件的检测面并列布置;喷洒装置用于将耦合剂喷洒在待测工件表面,回收装置用于清扫并回收待测工件表面残余的耦合剂。利用导轨使各探头形成交错且并列布置的方式,确保每个探头覆盖工件不同的扫查区域。获取的数据经处理形成复合材料工件的整体缺陷成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亲小分子螺旋/Ce‑MO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室温固氮成氨的应用,属于属于催化技术、电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其主要步骤是利用十六烷基二酸与谷氨酸二乙酯合成手性L‑谷氨酸双头基两亲小分子L‑HDGA,继续以水为溶剂制得L‑HDGA螺旋,采用自组装方法以及部分氧化热解的工艺,制得了Ce2O3纳米颗粒负载在Ce‑MOF纳米晶体表面与两亲小分子螺旋L‑HDGA形成的超分子复合材料。该材料制备所用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反应能耗低,具有工业应用前景。该复合材料用于电化学固氮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及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用抗菌树脂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0‑45份、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10‑30份、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4‑12份、螺环原酸酯2‑8份、聚四氟乙烯0.5‑2份、樟脑醌1‑3.5份、四针状氧化锌晶须3‑10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2‑10份、壳聚糖2‑12份、二乙烯三胺1‑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3‑1份、对甲苯亚磺酸钠1‑2.5份。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牙科用抗菌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得到的牙科用抗菌树脂复合材料强度高,与牙的贴合性好,抗菌性能优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尖晶石锰酸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高能球磨一步法,将微米级尖晶石锰酸锂粉碎成纳米级同时使碳材料均匀包覆于纳米颗粒表面。纳米颗粒的应用,缩短了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离子扩散与传输路径;碳包覆在提高活性材料导电性的同时,也可避免锰酸锂正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可大幅提高锂离子电池与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由于包覆层已构成导电网络,后续应用中无需再额外添加导电剂。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极大地简化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一步法制备得到性能优化的碳包覆尖晶石锰酸锂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与三铝化锆增强铝基表面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基体表面加工若干的盲孔或沟槽,将粒径在10nm~10μm之间的氧化锆颗粒倒入挥发性有机溶剂内,混合均匀后加入盲孔或沟槽内填实,将基体固定在搅拌摩擦加工设备上,搅拌工具在颗粒填充区域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颗粒增强铝基表面原位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颗粒增强铝基表面复合材料,Al2O3和Al3Zr颗粒在复合层中分布均匀,颗粒细小,尺寸在100nm以下,复合层显微硬度约为母材2~3倍,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母材。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酚醛树脂/石墨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其材料配方重量比为:石墨材料含量为65-90%,改性酚醛树脂含量为10-35%。其制备工艺是:将按比例配制好的改性酚醛树脂与石墨干法磨碎混合,并进行低温热压成型。该发明充分发挥改性酚醛树脂粘结性好、石墨导热导电和耐蚀性强的优点,利用两者良好的相容性,生产出一种抗弯强度高、电导率大、耐蚀性好的导电石墨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它电极材料。由于采用干法磨碎混合模压成型,工艺简单,省去再加工过程,制造成本低廉,非常适应于制造诸如燃料电池双极板等复杂形状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阴模成型的复合材料蒙皮铺层定位工装。用靠板靠近蒙皮进行定位的纯机械结构,质量大,比较笨重。本实用新型的主架体由支撑板、支管和定位板构成,在支撑板下端连接有若干支管,在支管外端连接有定位板,在定位板下端具有与阴模上定位基准孔对应的定位销;在支撑板上端面安装有电源和若干激光器;激光器在阴模内表面的投影形式为线型,所述若干激光器的投影在阴模内表面构成若干切割区域。有效解决了传统蜂窝蒙皮铺层定位夹具质量大,操作笨重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激光投影具有较高的精度,在经济性上也比传统机械工装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种压电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压电陶瓷部分、预成型结构件,还包括界面层;所述预成型结构件为碳纤维束经三维编织工艺制成的整体结构,构成预成型结构件的碳纤维束之间为点接触且预成型结构件内具有空隙;所述压电陶瓷部分包括无缝隙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压电陶瓷部分、第二压电陶瓷部分;第一压电陶瓷部分包覆在预成型结构件外围;第二压电陶瓷部分填充在预成型结构件内空隙中;界面层位于碳纤维束表面与压电陶瓷部分之间。该种复合材料保证压电性能的同时提高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矿用反光抗炮崩风筒,属于通风设备,其结构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一侧的安装边、设置于安装边上的吊挂环、设置于筒体两端的连接端圈和反边带,在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光条,所述的筒体截面为复合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聚脲涂层、聚醚胶层、PVC层、基布、PVC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材料矿用反光抗炮崩风筒具有强度高,抗冲击,增加使用寿命,在井下工作人员能准确看清风筒的位置,不会碰坏风筒,通风效果好,抗负压,不会将风筒抽扁,防氧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布基树枝状二氧化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该复合材料可直接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上对H2O2进行检测,制备的双氧水电化学传感器制作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0.8μmol L‑1,为实现双氧水的检测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新思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棉花为碳源钐掺杂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氯化钐与柚皮苷反应制备得到柚皮苷钐配合物;然后,在带有聚四氟乙烯衬套中反应釜中,按如下组成质量百分比加入,3‑甲基咪唑氯盐:93~96%,脱脂棉:3~6%,再加入柚皮苷钐配合物:0.5~1.5%,盖好密封盖,置于恒温箱中,温度在100±2℃恒温,反应8h,得到棕色透明液体,为钐掺杂碳量子点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掺杂稀土钕掺杂碳量子点复合材料不需要二次修饰既可以具有荧光性能稳定性高、尺寸小而均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稀土钕元素的掺杂使其荧光性能可提高58%左右。
一种建筑3D打印快速成型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原料:水泥300‑450份、矿渣微粉80‑125份、骨料460‑540份、减水剂0.2‑0.8份、复合调凝剂1.0‑1.9份和体积稳定剂45‑63份;所述复合调凝剂由促凝剂和缓凝剂组成,其中,所述促凝剂和缓凝剂的重量份比为:(0.4‑0.8)份:(0.6‑1.1)份;所述体积稳定剂由(25‑35)份高钙粉煤灰和(20‑28)份CSA膨胀剂组成。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材料制备出的打印材料黏结性好,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出泵形态保持能力和黏结性能,使打印的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形态和体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磷酸银复合材料改性的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复合材料分散在多元胺的水相溶液中,并将多元酰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油相溶液,以聚砜膜为基膜,利用界面聚合法,采用简单高效的静电驱动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磷酸银复合材料改性的反渗透复合膜,本发明所制备的反渗透复合膜具有高的水通量,并保持良好的截盐水平,打破了“上限平衡”的限制,同时表现出优秀的杀菌性能,在海水淡化、苦咸水处理以及膜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竹炭粉末光催化空气净化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竹炭/炭气凝胶复合材料2-8份、乙酸8-9份、尿素20-30份、乳化剂3-3.5份、丙二醇碳酸酯7-8份、三聚氰胺3-3.5份、双氰胺2-2.5份、聚丙烯酰胺0.03-0.05份、乙酸乙酰乙酯0.05-0.07份、水40-60份。该空气净化复合材料消除甲醛气体的效率高、效果持久,而且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2)制备四氧化三铁/银纳米复合粒子;(3)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四氧化三铁/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粒子;(4)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四氧化三铁/银/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粒子,经过煅烧最终得到磁性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磁性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可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并且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分离回收。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压电器开关用的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特别涉及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的铜基复合材料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材料组成:0.5-4%铋,0.05-0.4%镧,0.05-0.3%碳纳米管(镀镍),其余为铜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材料通过制备合金粉、配料、球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制备方法制成,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具有升温速度快,烧结时间短、获得材料致密度高、性能好等特点,对于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以铜为基体,主要原材料资源丰富,材料的导电导热性、抗电弧烧蚀、抗氧化性等可与银基电接触材料相媲美,能满足电接触等制件对材料的基本要求。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降解污水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材料,采用如下工艺制备:(1)将一定摩尔比的硝酸铜和硝酸锰溶解在乙二醇溶剂中,接着加入醋酸铵、柠檬酸,超声混合均匀,将混合液转入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溶剂热反应,随后将产物进行热处理从而获得花状结构的CuMn2O4;(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CuMn2O4加入去离子水中,随后加入Co盐、Ti盐、氨水和聚乙二醇‑400,搅拌条件下在100‑200摄氏度反应10‑20h,将产物继续进行热处理,得到花状结构的CuMn2O4负载纳米CoTiO3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磷化钴钼颗粒修饰的氮磷共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所述磷化钴钼颗粒修饰的氮磷共掺杂碳复合材料由碳材料相互堆叠而成,从而形成大量的三维空间;所述磷化钴钼颗粒镶嵌于碳基体中,所述磷化钴钼颗粒尺寸为纳米级。磷化钴钼具有大量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并且导电性极佳,可以促进电化学反应进行并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另外,氮磷共掺杂碳材料导电性良好,而且相互堆叠会产生大量的三维空间,可以有效缓解电池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电池寿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易、廉价、高效,有助于推动双金属磷化物材料的批量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液体硅胶80‑110份,氟化石墨烯10‑20份,液态金属50‑70份,碳纳米管5‑10份,脲醛5‑8份,无水乙醇30‑50份,分散剂0.5‑1份。本发明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液态金属的塑性,添加氟化石墨烯、碳纳米管,赋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该制备工艺简便、绿色、易操作。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镍/石墨烯/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0.1‑5m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2)取泡沫镍浸泡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超声,制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泡沫镍材料,材料干燥,得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3)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浸泡在氯金酸溶液中,并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反应条件为60‑200℃,时间1‑5h,冷却、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泡沫镍/石墨烯/纳米金三维结构复合材料。该方法有效的减缓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层叠、不可逆团聚问题;还原得到的金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别,大小可控,充分地提高了金粒子的电催化活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铝碳化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分布在中轴面一侧的n层层状结构,以及,对称分布在中轴面另一侧的n层层状结构,n≥2;层状结构由铝粉和碳化硼粉制成,按照原料的体积百分比计,层状结构中铝粉的含量由内向外逐层递增,由50vol.%递增至100vol.%;碳化硼粉的含量由内向外逐层递减,由50vol.%递减至0vol.%;中轴面两侧原料变化一致。该层状铝碳化硼复合材料当外层遭到破坏,这种变形也会扩大裂纹的传播路径,吸收更多的断裂能,从而保证了材料整体的强度和韧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共掺杂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对硫磷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Co?MoO3/TiO2@g?C3N4,利用该材料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负载上对硫磷抗体,然后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酯,在进行检测时,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电化学信号,再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定量结合对电子传输能力的影响,使得电流强度相应降低,最终制得了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制备简单的检测对硫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介电耐高温苯并环丁烯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苯并环丁烯树脂在氮气条件下进行预聚;步骤2:称量一定量的SiO2,加入到预聚后的苯并环丁烯树脂中混合均匀;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混合苯并环丁烯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混合均匀,得到苯并环丁烯树脂溶液;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苯并环丁烯树脂溶液均匀涂刷在石英纤维表面,得到预浸料;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预浸料裁剪后制备层压板,将层压板固化后,得到低介电耐高温苯并环丁烯树脂复合材料。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山东济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