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氧化锑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二氧化钒在作为玻璃门窗等建筑物使用中耐候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氧化锑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锑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首先是合成二氧化钒掺杂粉体;然后将二氧化钒掺杂粉体分散在五水四氯化锡和三氯化锑的混合前驱体液中,加入沉淀剂,微波加热后,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制备的氧化锑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以二氧化钒纳米颗粒为核,氧化锑锡纳米颗粒为壳作为保护层,不仅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而且耐候性更加优异。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掺杂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ZTG)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功能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水作为溶剂,硝酸锌为锌源,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锌掺杂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锌掺杂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好,当锌掺杂量为0.5%、氧化石墨烯(GO)复合量为10mg、焙烧温度为450℃、投加量为0.20g时,ZTG样品在32W普通日光灯下光催化降解MB的活性最高达85.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并易于控制,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弃物治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泥窑中间产物无害化处理电解锰渣的方法,所述高温气流是水泥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容量大、温度高、停留时间长、氧化气氛等特点;所述高碱性物料是水泥生产过程即将入窑的、高CaO含量、活性高的碱性物料,本发明创造性利用该高温气流及高碱性物料,对电解锰渣中的残留酸、可溶性锰、氨氮等环境有害的元素及成分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控制和减少电解锰渣在下游应用过程中对大气、水及土壤等环境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危害性,经过上述无害化处理的电解锰渣能够广泛用于水泥双功能材料、墙体材料、路基面材料、混凝土骨料等领域。
基于梯度预晶化热处理的多层BST薄膜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逐层制备多层BST薄膜的过程中,对逐层制备的BST薄膜进行梯度预晶化热处理。梯度预晶化热处理BST薄膜沿(110)晶面生长、生长均匀缓慢、平均晶粒20~30nm、晶界清晰、晶粒间隙小、光滑致密、无裂纹、无缩孔,介温系数小、频率特性稳定、综合介电性能显著提高。介电常数322~398、调谐率34.5%~46.3%、介电损耗0.55%~0.97%、漏电流密度4.2×10-9~9.0×10-8A/cm2、介温系数1.3×10-3~3.4×10-3/K、优质因子42.9~76.1,可满足BST薄膜的微波实用。
含聚芳醚腈与氧化铕的复合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荧光薄膜包含96~99%质量分数的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腈和1~4%质量分数的氧化铕。制备时先将96~99%质量分数的含羧基侧基聚芳醚腈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加入1~4%质量分数的氧化铕,超声分散,200℃下回流搅拌2~4小时,再蒸发掉部分有机溶剂后流延于干燥洁净的玻璃板上成膜,最后在160~200℃下烘干4~6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复合荧光薄膜。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荧光薄膜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对可见光高透,对紫外光高吸收,且具有很好的宏观可柔性,紫外激发下发出很强的红色特征荧光。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于制作大面积复合荧光薄膜。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改性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由液态金属和无机材料复合制得,即将无机材料和液态金属采用机械研磨的加工方法,通过机械剪切诱导的力化学作用,使得液态金属中的空轨道能与无机材料表面存在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作用,并使得液态金属中的金属原子进入无机材料的晶格内部;强烈的相互作用使无机材料能均匀地分散在液态金属内部,得到一种改性液态金属复合材料;所述无机填料为含有孤电子对的无机材料,且无机填料的比表面积≤18.1142m2/g。本发明能够得到油灰状或液态状的改性液态金属复合材料;所得改性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可塑性,能够直接成型。
一种高温度稳定性钛酸铋钠基介质储能陶瓷材料,属于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领域。陶瓷材料为Na0.5Bi0.5TiO3‑xBaTiO3‑ySrTiO3‑zZnTa2O6,其中0≤x≤0.1,0.2≤y≤0.5,0≤z≤0.2。本发明介质陶瓷材料不仅实现了高的储能密度、储能效率与功率密度,同时也实现了其他钛酸铋钠基储能陶瓷中没有的满足X7R标准的室温下的温度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具有发光性能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稀土功能材料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有发光性能的光催化剂,其化学式为:CaTiO3:xEu3+,yZr4+;其中,0.5%≤x≤2.5%,1%≤y≤3%。本发明制得的具有发光性能的光催化剂,使用Eu3+、Zr4+两种离子共掺,不仅使得该产品成为一种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还使得该产品成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光催化剂。
芳基硫醚在医药、农业、染料工业和功能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发明首次以芳基叔胺一步合成芳基硫醚类化合物的方法,即在铜盐催化N,N‑二甲基‑1‑芳基乙胺与(杂)芳基硫酚进行C‑S偶联合成芳基硫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产率高,原料易得,条件简单,环保等优点。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除味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针对现有光触媒材料用于冰箱杀菌时不能全方位杀菌、除异味,回收困难及二次污染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除味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活性炭材料50~80份,纳米氧化锌20~50份,硬脂酸0.4~1.5份。制备时将纳米氧化锌粉末与分散剂混合,加入硬脂酸后,再将预处理好的活性炭浸入其中,浸渍提拉后烘干,即得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以有效的杀灭冰箱内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效去除甲硫醇、三甲胺等异味气体,延长食物储存时间,达到保鲜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柔性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将经过预处理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与造孔剂混合,加水配置成悬浊液;对悬浊液进行加热蒸发,得到包裹有碳纳米管/石墨烯的造孔剂结晶粉体;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和固化剂与造孔剂结晶粉体混匀制成膏状浆料;膏状浆料经成型、固化和清洗处理后,得到多孔泡沫样品;多孔泡沫样品经还原、清洗和烘干后,得到高导电柔性发泡材料。本发明最大限度地提高CNTs/GP的掺杂量,同时又能保证PDMS本身优异的柔性力学特性,最终能够获得兼具超柔性和优良导电性能的发泡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功能化改性介孔材料的方法,涉及功能材料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介孔材料功能化改性温度高、技术复杂、耗时长和嫁接率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将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剂和溶剂按照质量比为1g∶0.8?1.2g∶150?200g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原料装入水热反应釜中;将水热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00?140℃下保温2?6h;对水热反应釜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烘干,得到改性后材料;对改性后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嫁接率进行表征。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对介孔材料进行改性,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通过在较低的合成温度及较短的改性时间下,获得功能团嫁接率高以及孔道结构有序度高的改性材料。
本发明属于纳米金属功能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纳米多孔金属材料,其孔径沿所述金属材料的长度方向或径向呈梯度变化,在电池与电化学多孔电极、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过滤器部件、复合材料制品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制备含有活泼金属和惰性金属的前驱体合金;(2)分段或分部分包覆前驱体合金;(3)分段或分部分采用不同的去合金化条件进行去合金化处理。
本发明涉及吸波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微波暗室的耐高温水泥基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铝酸盐水泥作为基体材料,使用泡沫和/或Al2O3空心微球作为透波填料;泡沫和Al2O3空心微球的加入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阻抗匹配,使更多电磁波能够入射到材料内部,增加电磁波损耗;而Al2O3空心微球的引入不仅能够抑制水泥的收缩,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还具有很好地导热性,在大功率条件下可以加速散热,降低角锥材料内外温度。此多孔铝酸盐水泥吸波材料可耐1000℃高温且吸波性能好,在高温下不会燃烧,满足在大功率、高温条件下使用,且制备方法简单;在大功率微波暗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提供一种晶体生长装置,涉及功能材料领域,包括炉体、籽晶杆、坩埚单元和加热单元,坩埚单元与加热单元均设于炉体内,加热单元用于调节炉体内温度;坩埚单元包括保温罩、金属坩埚、内层耐高温坩埚、外层耐高温坩埚和垫块,金属坩埚嵌设于内层耐高温坩埚内,内层耐高温坩埚嵌设于外层耐高温坩埚内,垫块支撑于内层耐高温坩埚和外层耐高温坩埚之间;保温罩同时罩设于金属坩埚、内层耐高温坩埚、外层耐高温坩埚的开口侧;保温罩设有提拉孔,籽晶杆穿设于提拉孔内且与提拉孔活动配合。运行时,该结构能够减小晶体生长过程中坩埚的形变量,坩埚不易被损坏,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氧化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二氧化钒在作为玻璃门窗等建筑物使用中耐候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氧化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合成二氧化钒掺杂粉体;然后将二氧化钒掺杂粉体分散在五水四氯化锡前驱液中,加入沉淀剂,微波加热后,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制备的氧化锡/二氧化钒复合纳米材料以二氧化钒纳米颗粒为核,氧化锡纳米颗粒为壳作为保护层,不仅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而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湿性和化学稳定性。
一种钨青铜结构高储能密度及功率密度无铅储能介质陶瓷材料,属于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领域。该陶瓷材料为A2‑3xR2xBNb5‑yTayO15,A为Sr、Ba中的一种,R为La、Nd、Sm、Gd、Dy、Ho、Er、Y中的一种或几种,B为K、Na中的一种,0.02≤x≤0.2,0≤y≤5。本发明介质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相对介电常数εr900~2000之间,介电损耗5×10‑4~6×10‑3之间,直流抗电强度28~60kV/mm之间,储能密度最高达2.8J/cm3,储能效率最高达95.6%,功率密度在60MW/cm3以上;性能稳定,制备工艺简单,能够满足现代储能元器件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涉及仿生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用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仿生骨复合材料,它是包含下述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的:明胶和/或胶原、羟基磷灰石和硅源。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骨修复材料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高度仿生化的具有纤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材料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似的微环境,符合骨组织工程的生物学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用于骨修复的理想的活性支架。
一种钛酸铋钠基介质储能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领域。陶瓷材料为(Bi0.5Na0.5)1‑xCaxTiO3‑yK1.94Zn1.06Ta5.19O15,其中0.1≤x≤0.2,0≤y≤0.2。本发明介质陶瓷材料不仅实现了高的储能密度、储能效率与功率密度,同时也实现了其他钛酸铋钠基储能陶瓷中没有的满足EIA X7R标准的室温下的温度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导电聚合物复合薄膜及器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领域。本发明将纳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单体在溶液中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得到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在经过分离纯化后的纳米复合材料悬浮液中,加入导电材料,和/或分散剂,和/或成膜剂,配制成为成膜液,采用喷涂或浇注的方法制备成电致变色导电聚合物复合薄膜,并与电解质材料和导电电极组装成电致变色器件。本发明制备的成膜液分散均匀,存放稳定,成膜方法简单,制得的导电聚合物复合薄膜和器件具有快的响应速度,高的颜色对比度和循环稳定性,容易大面积化,设备简单,制备成本低,可大规模生产,具有商业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径的金刚石侧窗微型X射线管及封装方法,其中,大口径的金刚石侧窗微型X射线管的底座采用镍铜合金底座,窗体材料为金刚石,窗体通过焊料与镍铜合金底座焊接,所述焊料为金刚石微粉、无氧铜基合金颗粒和蒙乃尔67合金颗粒的混合物燃烧至高温熔融状态。封装方法中,主要是将焊料燃烧至高温熔融状态,并在600‑700℃条件下,将窗体和镍铜合金底座进行焊接密封。本发明能极大地提高原级谱的峰总比,且金刚石窗的机械强度高,X射线出射窗口更大,还能提高了原级X射线的激发效率。本发明有效地扩展了金刚石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现有侧窗式X射线管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功能材料领域。该复合气凝胶材料是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纤维素气凝胶碳化后而得;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纤维素气凝胶是由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纤维素制备而得的气凝胶。该复合气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其电磁屏蔽效能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主要是通过对电磁波的吸收屏蔽电磁干扰,避免了电磁波二次反射造成的污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磁屏蔽材料可能会造成二次反射污染的问题。此外,该复合气凝胶材料密度低,是优良的轻质电磁屏蔽材料,可应用于军事装备领域、航天航空领域、民用电子设备领域,作为吸波材料和/或隐形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一种芳纶1414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芳纶应用技术领域。复合材料由芳纶1414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包络而成,其中,芳纶1414纤维为包络原料,石墨烯纤维为纱芯;分别由石墨烯纤维、芳纶1414纤维送丝,转杯纺纱法包络,最后经过复合材料出纱处理,完成芳纶1414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形成多功能材料;同时根据具体的材料产品用途和性能要求不同,通过纤维复合工艺调芯部和包络部的几何结构以及纤维性能,达到改变材料功能,从而衍生出系列功能性产品;在此基础上,在扩大芳纶1414纤维应用领域,同时,促使芳纶1414纤维达到极大的利用化。
一种钙钛矿晶体生长体系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功能材料领域。钙钛矿晶体生长体系用于在期望温度内制作钙钛矿的单晶体。晶体生长体系包括被分层布置的第一液体试剂和第二液体试剂。第一液体试剂由第一分子构成,第一液体试剂在期望温度下能够保持为液相。第二液体试剂由第二分子构成。第一液体试剂和第二液体试剂不相互溶,且第二液体试剂是钙钛矿和/或用于制作钙钛矿的原料的良溶剂。第一液体试剂和第二液体试剂具有如下定义:在期望温度下,第二液体试剂能够以第二分子穿过第一分子之间的间隙从晶体生长体系脱离。示例中的钙钛矿制作方法能够以高可操作性的方式实现单晶的钙钛矿制作。
一种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及血液接触材料,涉及生物医学功能材料领域。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是将MES、EDC、NHS和水混匀配制成活化剂;将富氨基涂层的基底材料浸入由透明质酸溶液和活化剂配制的第一混合溶液中进行第一次酰胺反应,再取出用水清洗多次,得到HA修饰材料;将HA修饰材料浸入由硒代胱胺溶液和活化剂配制的第二混合溶液中进行第二次酰胺反应,再取出用水清洗多次,得到血液接触材料,该制备方法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血液接触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凝、抗平滑肌增生、促进内皮修复等功能和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属于电磁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高取向高填充FeSiAl柔性复合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采取砂芯漏斗与聚丙烯微孔滤膜抽滤的方法,借助流体动力学原理实现自然状态下的混乱取向的FeSiAl片状颗粒在复合物中的一致取向;再通过乙酸丁酯对聚丙烯滤膜的溶解性,实现对附着于聚丙烯滤膜上复合材料的剥离。最终获得的高取向高填充FeSiAl柔性复合纸可直接贴附在弯曲的表面并随表面弯折,并且提供电磁屏蔽效果。本发明使用的设备简单、成本低、无污染;制备的FeSiAl超薄柔性复合纸具有高填充度以及高度一致取向,相比现有FeSiAl复合材料有更高的磁导率及更低的微波介电常数。
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所述自修复电致变色材料是由含至少1个呋喃基团的单体A和含至少1个马来酰亚胺基团的单体B在25‑90℃的温度条件下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可重复的发生化学交联和解交联反应,同时具有自修复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本发明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中引入可修复基团,得到了一种既能实现变色又能进行多次自修复的新型的可修复电致变色材料,通过将得到的电致变色聚合物采用旋涂、刮涂、喷涂、流延成膜等方法在导电玻璃或柔性导电薄膜上成膜,得到的可修复电致变色薄膜的变色循环稳定性好,颜色变化均匀,响应时间快,且可实现多次自修复,有效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
一种结构型光敏性二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 技术领域中的感光性小分子功能材料,可用于合成光刻胶中的 重要组分-光敏聚酰亚胺(PSPI)。所述结构型光敏性二胺主要 成分的结构式为:H2N-R-R′ -R-NH2,其中R′为丙烯酰 基及取代丙烯酰基,R为邻位含烷基、烷氧基或巯基的芳基。 所述结构型光敏性二胺的制备方法是以氨基邻位烷基并含α 氢的芳香酮与氨基邻位烷基的芳香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并经 分离提纯后得到。本发明的结构型光敏性二胺具有较高密度的 光敏活性基团,同时这些光敏基团均能与曝光波长相匹配,使 得感光灵敏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用于制备高光敏性和分辨 率的光敏聚酰亚胺材料,在微电子、光电子、航空等领域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控制。
砜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存在与药物中,如治疗抗偏头痛药物依来曲普坦、治疗乳腺癌的阿多醌、治疗骨关节炎的依他昔布,以及用于用于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药物γ‑分泌酶抑制剂都含有砜的结构单元。因砜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在有机农药方面也有所应用,例如除草剂唑草胺和杀虫剂氧化萎锈灵。此外在新型功能材料方面,多元二芳砜分子具有特殊的光物理性质,在发光二极管材料中也具有广阔的用途。本专利开发了一种简便高效的芳甲酰亚甲基二甲基溴化硫和硫代磺酸酯双官能团化反应一步合成β‑酮硫代砜类化合物的方法,此方法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获得产物,且底物范围宽、官能团耐受性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功能材料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它能有效地解决以调节参数的方法直接在多孔钛基体上原位生长银粒子和载蛋白或载药物的微球与多孔钛复合成形问题。先采用占位填料法制备多孔钛,选用碳酸氢铵作为造孔剂,在150℃~180℃预烧结后成孔,后经真空烧结成型,从而获得高孔隙率,且包含大量网络状贯通孔隙的多孔钛基体。并且结合阳极氧化处理,使其成为既有宏观孔又有微孔的多尺度孔结构多孔钛。再通过光还原法在多孔钛基体中原位生成银粒子。接着选用交联后的明胶微球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包裹载入生物活性分子。主要用于修复人体硬质组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