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设计一种耐水型双金属氢氧化物阻燃硅橡胶,并对其燃烧性能和耐水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无卤阻燃剂上修饰层状金属氢氧化物,利用其优异的气相阻燃能力和催化成炭能力来增强热稳定性;同时,为了提高阻燃剂与橡胶的相容性与分散性,用硅烷对阻燃剂进行第二次疏水改性;改性得到的高效无卤膨胀阻燃型剂,有效提高了硅橡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本专利的实施,为高阻燃性、高清洁和高效能的无卤阻燃剂体系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较低的添加量也增加了阻燃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生物可降解PPC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属于碳中和材料制品。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35‑50%聚碳酸亚丙酯(PPC)、35‑50%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30‑0%改性稻壳(MRH)。所述的PPC是经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处理的。所述MRH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93‑97%稻壳和7‑3%硅烷偶联剂。本发明的生物可降解PPC组合物低成本、生物可降解性优异和综合性能良好。该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地膜、包装材料等领域。本发明制备的生物可降解PPC组合物制备方法简单、生产工艺流程易于实施,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计划。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套模具内完成液压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方法领域。将注塑模具增加两侧可以侧向滑动的封水机构,放入空心铝管件,两侧封水机构对其密封,注入液体并加压,注塑机射胶,冷却后泄压开模,顶出产品。优点是实现铝管与复合材料的一次连接成型,在注塑模具中加入液压成型工艺的方法,液压系统配合注塑机联动使用,使铝管内液压与射胶压力达到平衡,保证产品达到预期形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节拍,解决铝管在注塑射胶过程变形的问题,增加产品结构的多样性,降低产品重量,有利于整车结构的轻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整车厂的需求。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与垒土基质相融的生物降解聚酯材料,该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可生物降解聚酯100‑120份、增塑剂5‑30份、无机填料25‑200份、抗氧剂0.2‑1份、淀粉40‑60份、木质素20‑30份、润滑剂0.8‑2份。本发明通过木质素与淀粉之间的氢键作用和酯化反应,防止淀粉返生,两者复合制成的母粒可以促进淀粉在可降解聚酯中的分散性,最终使得复合的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具有更好的降解速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芳酰胺/聚醚酰亚胺高温储能共混薄膜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技术领域。由聚芳酰胺和聚醚酰亚胺制得,本发明通过将具有氢键的芳香族聚酰胺(聚芳酰胺)与聚醚酰亚胺进行共混,利用聚芳酰胺与PEI中的羰基形成氢键作用来限制PEI基体的β‑松弛,从而改善PEI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储能性能,本发明提供的聚芳酰胺/聚醚酰亚胺高温储能共混薄膜介电材料是一种全有机共混电介质材料,显著抑制了PEI高温下的β‑松弛,降低了高温下的漏导电流和能量损耗,并且同时具备高击穿强度、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充放电效率等优势,能够满足现在及未来对高温聚合物电介质储能材料的需求。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具体制备步骤如下:经过膨胀石墨预处理、配置前驱体悬浊液、前驱体制备、富硅材料制备后,将聚丙烯腈溶解于有机溶液中,配置溶液浓度在5%~20%之间,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加入适当质量的步骤四中所得的富硅材料,富硅材料的加入量根据不同的容量需求添加,添加质量应保证理论硅含量在20%以下,经过充分球磨搅拌混合后,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得硅碳负极复合丝体。将硅碳负极复合丝体在保护气氛下500~800℃之间高温煅烧4~8小时碳化,之后经过粉碎便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其可以更好的为硅提供缓冲层。最后配合以静电纺丝方法,以高分子有机纺丝物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复合,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硅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降低材料的成本,达到成本、性能的可控性。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拉伸立构复合型聚乳酸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膜由原料物经过熔融共混和冷却后双向拉伸制成;所述原料物包括:左旋聚乳酸50重量份;右旋聚乳酸50重量份;相容性共混物15~30重量份;抗粘连剂0.5~5重量份;所述相容性共混物包括聚醋酸乙烯酯和/或聚消旋乳酸。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原料物中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的用量配比,以及添加一定量的相容性共混物和抗粘连剂,并采用双向拉伸工艺,获得了具有较高立构复合结晶度、耐热性能和力学强度的聚乳酸膜。本发明提供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膜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超塑性的高强韧高固溶镁含量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高温均质化处理和退火辅助等通道转角挤压两个步骤:首先,将高固溶镁含量的铝合金铸锭进行均质化处理;其次,在室温条件下,将试样放进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中进行变形,随后在选定的道次间进行中间退火处理,后水淬至室温,继而进行下一步变形。本发明将退火辅助等通道转角挤压应用到高固溶镁含量铝合金上,成功解决大变形过程中材料变形开裂问题,并获得多尺度混晶组织,同时提高了铝合金室温强韧性和高温超塑性;此外,该工艺过程简单,易操作,适用于铝合金,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等。
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泡沫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联硬质聚氯乙烯泡沫泡孔大又不均匀,板芯易降解糊化,其制备方法蒸汽固化时间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泡沫材料,包括100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0~80重量份酸酐、0~20重量份环氧化合物、30~150重量份异氰酸酯、5~20重量份发泡剂1、0~5重量份的发泡剂2、2~20重量份的发泡剂3、0~4重量份催化剂、0~3重量份表面活性剂和5~20重量份热稳定剂,泡沫材料的泡孔直径300um~100um。该泡沫材料,可以减小泡沫材料的泡孔直径,降低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对树脂的吸收,减少制品重量,且避免了板芯降解糊化。
一种立方双层中空二氧化锡表面异质生长三氧化二铁纳米棒的制备方法,以立方双层中空二氧化锡为前驱体,将其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将一定量的六水三氯化铁和硫酸钾作为反应物,溶解于去离子水溶液中,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通过控制水热温度、水热时间,使其反应物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纳米棒的前驱物,并且在制备的立方双层中空二氧化锡表面上异质生长,最后通过退火过程,得到立方双层中空二氧化锡表面上异质生长三氧化二铁纳米棒的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水热反应条件,实现异质复合生长,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反应速率快、环境友好、低碳高效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锰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正极采用具有较大赝电容的花状二氧化锰或纳米二氧化锰/活性炭复合材料,负极采用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炭材料,超级电容器电解液采用含有一价或二价阳离子的水溶液体系,封装组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成本低,安全,无污染的特点。
本发明属于功能纳米微粒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纳米微粒为结构基元、微乳液液滴为模板制备二元纳米簇,并通过表面引发聚合制备以二元纳米簇为核、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纳米簇的新方法。包括纳米微粒合成、纳米簇制备、表面引发聚合等三个步骤。油溶性纳米微粒可以通过两相法、相转移法、高温热解法合成,纳米簇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用量以及纳米微粒浓度来调控。本发明是一种制备双功能纳米簇,并与聚合物复合的新方法,实现了多种纳米微粒功能的集成和优化,与聚合物复合后不仅能提高纳米簇的稳定性,也引入了聚合物的特殊性能,从而得到纳微米尺度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在生物、催化、传感、光电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氯化聚乙烯复合弹性体的制造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的辐射交联领域,其方法是:以CPE为主体,加入聚烯烃,填料,稳定剂,增塑剂,在常温下经过搅拌机搅拌均匀,用挤出机造粒,经模压机模压,经钴源辐射交联。其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化学交联的不均一性,由于没有加入硫化剂,故整个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得多,物料的可加工温度区间也大为拓宽,二次料还可以重复利用,不影响性能。同时还可制得连续长的交联管材、片材、型材。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能与CPE共混的高分子材料品种也增多。
用于汽车高强度钢板、汽车、航天航空铝镁合金及复合材料温热成形模拟及优化设计的软件。通过引入多尺度本构模型,考虑材料的率相关性及温度相关性,同时该软件考虑温热成形过程中模具的热传导、变形及高温时板料与模具的接触属性,通过引入了温度—力学—相变等多场耦合因素及几何、物理非线性问题进行温热成形模拟,模拟结果给出材料温热成形整个过程的温度分布、厚度分布、应变应力分布、硬度分布、材料组织百分比及材料成形极限图等。在上述温热模拟基础上进行温热成形的优化设计,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及模具设计方案。
一种双发射纳米杂化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汞离子的检测,涉及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要解决现有的汞离子检测的方法成本昂贵,过程复杂,检测时间长等问题。方法:(1)以牛血清蛋白为碳源溶于去离子水中,置于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高温反应釜中,并放入烘箱中进行高温碳化反应得溶液A;(2)以青霉胺和硝酸铜为原料,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超声溶解,通过室温下搅拌获得溶液B;(3)将稀释的溶液A与溶液B以体积比为2:1的比例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搅拌,最后将混合溶液通过透析的方法获得一种对汞离子有特异性检测的双发射纳米杂化探针。本发明的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灵敏性高。本发明还用于环境离子检测和生物成像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立体封闭腔框架结构及其成型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在水溶性模具芯模小块的各个面、减轻口模具块凹槽及侧立面上铺放纤维和树脂复合材料的预浸料;S2、将各分区水溶性模具芯模小块以及减轻口模具块分别预压,形成各分区面板结构;S3、利用成型模具组装框架结构,以及进行框架结构蒙皮的铺放;S4、利用成型模具对待成型的框架结构进行预压实并进行固化;S5、拆除成型模具并除去水溶性模具芯模小块以及减轻口水溶性模具块。本发明通过在产品减轻口引入工艺翻边的形式,做到纤维铺放角度与纤维连续性的统一,简化了蒙皮纤维铺放角度与连续性的设计,突破和克服了传统2D面内板式框架结构特点以及装配式立体框架的缺陷。
一种使用结晶性聚芳醚酮上浆剂对增强纤维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属于增强纤维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可溶性聚芳醚酮前驱体配置为溶液,并在超声振荡条件下加入界面增强填料,制得可溶性聚芳醚酮上浆剂,并置于上浆槽中;使用该上浆剂对增强纤维进行上浆处理后,蒸干溶剂使可溶性聚芳醚前驱体均匀附着在增强纤维表面,随后使增强纤维表面的该前驱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转化成具有结晶性、耐热且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聚芳醚酮;最后蒸干水份得到结晶性聚芳醚酮上浆剂修饰的增强纤维。经修饰后的增强纤维用于增强PEEK树脂时,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IFSS)较未上浆碳纤维提升显著(267%),耐溶剂且能在高温下使用。
本发明公开设计制备一种MIL‑53(Fe)基催化剂并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抗生素。该催化剂通过原位热解法和水热法合成,实现对抗生素的高效降解,其特征在于:磁性γFe2O3超细颗粒均匀地分布在MIL‑53(Fe)正八面体孔结构中形成微型异质结,然后具有高导电性的层状氧化石墨烯(GO)使具有高结晶度的MIL‑53(Fe)在其表面上分散,最终合成γFe2O3‑MIL‑53(Fe)‑GO复合光催化剂。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应用于降解水体中的抗生素,该复合催化剂γFe2O3‑MIL‑53(Fe)‑GO在降解抗生素废水的过程中较其他MIL‑53(Fe)为主体的复合催化剂优势在于:对水体中抗生素降解效率高、光响应范围大、成本低、降解周期短、材料重复利用性高。因此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工业前景。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涉及热压模具技术领域。下模与上模之间为热压腔体,热压腔体边缘的上模两侧面设有侧模,每个侧模外侧设有侧面开合机构,上模顶部设有顶部升降机构。侧模在侧面开合机构的作用下呈水平运动轨迹,侧模在位于汽车内饰件边缘截面处设有注塑孔道。上模在顶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呈上下运动轨迹。该热压注塑模具针对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的材料特点和成型工艺,采用分体模具设计,将热压和注塑合为一体,即保证了成品整体的成型,同时减少了产品的生产工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有利推广使用。 1
一种镍‑碳化钼纳米粒子/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催化析氢或析氧中的应用,属于非贵金属基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空气氛围低温煅烧以及氩气氛围高温煅烧三个步骤,制备了镍‑碳化钼纳米粒子/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整体以纤维形貌存在,镍纳米粒子和碳化钼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碳纤维的内外。本方法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镍‑碳化钼纳米粒子/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催化水分解双功能电催化剂,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实现了高效制备无污染的氢能源,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保护和线束理顺功能的车用氮氧传感器固定结构。它包括固定支架和隔热垫。所述固定支架用来固定氮氧传感器及与整车车架连接,其设置有两个“T”形结构和一个侧面圆弧,可有效固定多余的氮氧传感器线束,防止线束磨损;其顶部为不开口的密封面,可有效减少氮氧传感器接触雨雪的几率,降低进水损坏的风险。所述隔热垫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和氮氧传感器控制盒之间,为非金属复合材料,隔热效果好,且采用钢套提供可靠的刚性接触。通过本发明,可将氮氧传感器牢靠的固定在汽车上,有效降低氮氧传感器线束磨损、进水和热损害的几率,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可有效缩短整车装配生产节拍。
一种在电化学法去除水体铅离子的GO/MoS2电极制备方法,它涉及材料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GO/MoS2复合材料在电容去离子除铅的方法,通过水热法来使石墨烯与MoS2结合,首次应用于电容去除Pb(II)中。石墨烯的加入避免了MoS2的堆叠,提高了MoS2与铅离子接触的表面积,且高本征离子电导率的MoS2可提供更高的比电容,在铅离子去除上具有良好的效果。本合成方法简单,绿色,高效的优点,本发明应用于电极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粘接加压参数太赫兹检测优化方法,设计并制作两组不同加压时间t1、t2的多层结构粘接试验件,提取试验件波形特征值,分别对两组试验件进行太赫兹检测;对太赫兹检测得到的波形数据进行多特征值成像及粘接强度试验;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预测模型;另外设计制作一组加压时间t3的试验样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优化;优化后的预测模型用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粘接工艺加压参数分类及优化。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相变型人工肌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相变型人工肌肉材料包括柔性硅胶基体、相变液、导热率增强添加剂,加热电阻丝和外层尼龙网,所述的相变液以液泡形式均匀分布在柔性硅胶基体中,导热率增强添加剂均匀分散在柔性硅胶基体中,外面包裹有尼龙编织网;所述的相变液为无水乙醇,所述的导热率增强剂为氧化石墨烯或金纳米颗粒。本发明模仿肌肉收缩舒张的运动模式,将柔性复合材料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有机融合,提供出一种能够在低压条件下、柔性、体积小、变形大的柔性相变型人工肌肉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成型领域多材料的表达与转换方法,本发明利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材料,实现颜色空间到材料空间的转换。具体方案是运用彩色打印机的颜色识别原理,由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材料,由多颜色组成的混合色代表多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运用彩色打印机原理,用不同材料代替打印机的不同颜料,“打印”多材料的“平面”,通过多材料平面逐层累积构成三维实体,实现多材料的快速成型制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复合型汽车内饰板部件的方法,是由以聚合物基麻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基板、在基板外侧面上的面饰层和在基板内侧面上的塑料嵌件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聚合物基麻纤维复合毡材为原材料,在200℃温度下加热150秒至塑化状态,通过模压成型制得所述的基板;将上述基板的外表面喷涂双组份聚胺酯胶;将上述制得的基板加热至表面胶体活化状态,将所述的面饰层模压复合在基板上;将所述的塑料嵌件通过热熔胶粘合在基板的内侧面上,即获得复合型汽车内饰板部件产品。
一种采用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制备石墨烯分散液的方法,属于化工与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及其稳定水溶液的制备;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相转移并分散石墨烯等四个步骤。本方法是将石墨烯的水溶液与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有机溶液混合后,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有机无机组分在油/水界面上会发生相分离,亲水的多金属氧簇朝向水相,疏水的烷基链朝向有机相,形成一个不对称的结构,进而裸露的多金属氧簇吸附在石墨烯片上,同时烷基链的疏水作用将石墨烯转移至有机相中。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分散液中石墨烯以单片形式存在,且可以稳定一个月以上,所得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催化以及传感等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立方氮化硼复合纳米聚晶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超硬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以纳米立方氮化硼和纳米过渡金属粉末为原料混合,压成直径2mm、高度1.5mm的圆柱状,在5GPa、1000℃下保温保压10min,完成预压;再将预压后的样品二次烧结,实验条件为,压力18GPa、温度1400℃至1800℃,保温保压15min,然后冷却卸压,将样品取出,获得纳米聚晶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两次次高温高压方法,解决了纳米聚晶材料的致密性问题,在保持立方氮化硼的超硬特性基础上,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电学性质。对超硬材料的功能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属于新型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聚芳醚酮聚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耐低温聚芳醚酮聚合材料由基底聚合物,耐低温热塑性弹性体及低含量填料组成。通过填料对基底聚合物的改性,再将改性后的基底聚合物与耐低温热塑性弹性体聚合,最后进行注射挤出、切粒的后处理得到所述耐低温聚芳醚酮聚合材料。本发明所述耐低温聚芳醚酮聚合材料不仅在常温下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在低温环境下也能保证高的机械性能,是一种适宜推广应用的耐低温聚芳醚酮聚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耐磨齿轮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力、温度自适应功能的耐磨齿轮,尤其在齿轮温度瞬间升高时,这种齿轮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传动能力。为克服齿轮传统机械加工方式难以制备TiNi合金/陶瓷仿生结构材料齿轮的难题,本发明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按照如下步骤制备齿轮:选取混合单质粉末、TiNi合金粉末或TiNi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粉末,将齿轮的二维切片模型导入3D打印成型装置的控制系统,设定基于SLM的3D打印工艺参数,在真空/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齿轮的3D打印成型,成型齿轮在真空/惰性气体保护下热处理。该齿轮在高载荷下,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高性能齿轮。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吉林长春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