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太空漫步机,属于户外健身器材领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和设置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两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上端通过一转轴套与该侧立柱的内侧设有的水平销轴转动连接,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踏板,在连接杆绕水平销轴摆动的前方设置有扶手杆;所述立柱、扶手杆和连接杆均为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由内至外依次为金属基层、金属与陶瓷高温结合层、陶瓷层和陶瓷釉层。本发明通过将传统漫步机的金属材质变为金属基层、金属与陶瓷高温结合层、陶瓷层和陶瓷釉层,从而避免了常规的在金属材质表面喷漆后导致的漆层脱落问题,不仅美观,而且更加便于清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刚度低密度缓冲减振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由弹性保护层、增韧层和减振缓冲层三种结构材料组成;所述弹性保护层处于垫板最下层,为非发泡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弹性保护层材料性能为:硬度90±5A、强度≥35Mpa、伸长率≥300%;所述增韧层设置于弹性保护层和减振缓冲层之间,如高强玻纤毡、玻纤布、尼龙布、无纺布、土工布、帘子布材料等;缓冲减振层处于垫板最上层,为发泡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密度0.3~0.8g/cm3、硬度邵D40±10。该缓冲减振器件为复合材料,强度高、寿命长、防刺穿效果好,减少轨枕与石子的刚性碰撞,进而减少砟石粉化。并且通过使用发泡的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在保持器件刚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减振器件的质量和密度、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叶片下壳体与前缘粘贴角一体成型的方法,所述风力发电叶片下壳体(2)与前缘粘贴角(6)一体成型的方法,包括前缘粘贴角模具(14)的制作、前缘粘贴角模具的固定以及前缘粘贴角(6)和叶片下壳体(2)一体灌注成型;通过前缘粘贴角模具(6),使得前缘粘贴角与下壳体一体灌注成型;利用下壳体(2)固化所放出的热量使得前缘粘贴角固化,有效的避免了前缘粘贴角手糊带来的问题;不仅提高前缘粘接的质量,而且省去单独制作前缘粘贴角以及等待其固化的时间,改善操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热解生活垃圾废气处理方法,属于环保净化技术领域,以解决生活垃圾低温热解炉内会产生含量超标烟气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废气输入喷淋装置内,废气经喷淋液喷淋去除部分的烟尘和焦油类物质,部分的SO2、NOx、HF、HCl、重金属和二噁英及水溶性污染物;步骤2、经步骤1喷淋装置处理后的废气再经过滤净化装置处理,在过滤净化装置内废气依次通过除雾层、复合吸附材料层、生物复合材料层及吸附层除去剩余的污染物;步骤3、经过滤净化装置处理后的气体经过在线监测,监测达标后排放。本申请的废气经喷淋装置、过滤净化装置处理后在经过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均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达标排放。
本发明涉及涂层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脱螺丝钉用微胶囊涂层材料,该涂层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树脂40‑50份、固化剂10‑16份、微胶囊填料15‑21份、颜料20‑3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脂12‑18份、石墨烯/Ti基复合材料22‑28份。其制备方法,将环氧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酯和石墨烯/Ti基复合材料放入高温搅拌器中,在200℃的温度下加热20min制成溶液;将微胶囊填料添加到制成的溶液中,并且将溶液放置于8MPa高压容器中放置2个小时;将溶液取出,并在溶液中放入颜料,搅拌10min之后,加入固化剂并搅拌至黏稠状,静置8个小时形成所述防脱螺丝钉用微胶囊涂层材料。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附着力等级达到1级,使得螺丝的防脱性能更好。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本发明的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钛、锡的溶液、石墨和氮源在120~200℃温度下反应6~24h,然后固液分离,干燥得掺杂钛/锡石墨复合材料;所述氮源为苯胺、噻吩、吡咯、尿素中的一种;(2)在碳源气体和氨气混合气氛下,将掺杂钛/锡石墨复合材料在400~500℃温度下保温1~3h,然后在800~900℃温度下保温1~3h,然后冷却得石墨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可使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效耐盐雾石墨烯改性环氧锌粉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其中所述的甲组分包含环氧树脂E20、环氧树脂E51、润湿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触变剂、石墨烯‑锌粉复合材料、磷铁粉、二甲苯和正丁醇;所述的乙组分为聚酰胺类固化剂。所述防腐涂料中含有石墨烯‑锌粉复合材料,在其他组分的协同配合下,使得制备的防腐涂料便于分散,稳定储存,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充分发挥“导电搭桥”的作用,可与少量非连续的锌粉连接形成导电网络,减少锌粉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漆膜的耐盐雾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群R3对称性的三维编织材料及其编织方法,该编织材料编织几何结构为在三维空间延伸编织成的呈连续纱线的结构,编织几何结构中的代表性体积单元中的纱线段满足空间点群C3描述的点的对称性,编织结构整体上呈现将代表性体积单元用空间群R3描述的平移对称操作平移得到的三维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三维编织织物。本发明的编织材料通过对其工艺可行性的研究和对相应三维编织物的纤维体积百分含量进行的预测,获得了比传统三维编织材料纤维体积百分含量更高的新三维编织材料品种,其几何结构更加稳定,对应的复合材料具有比传统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Al2O3/WO3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Al2O3/W合金粉体,属于钨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Al2O3的粒径为5~15nm;所述WO3的粒径为40~90nm,粉体粒径分布均匀,有利于后期制备纳米级Al2O3/W过程中致使形成的合金晶型并能很好细化,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延展性等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铝复合板带的铝基体材料,同时还涉及一种铜铝复合板带及其加工方法,属于金属板带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铜铝复合板带材料采用含Si、Fe、Cu、Mn的铝基体材料与铜覆层材料,通过加入Si、Fe、Cu、Mn元素增大铝基体材料强度,改变了铝基体材料的加工性能,进而与铜覆层材料的加工性能相一致,解决了板带加工过程中铜、铝软态退火温度不一致,复合材料难以冲压的问题,该复合材料能达到纯铜和纯铝的深冲性能。在板带加工过程中通过无氧高压连续铸轧制成坯料,再经过冷轧、中间退火、精轧、成品退火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板带的整体性能。采用本法加工铜铝复合板带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工艺先进,节能、节材,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高抗冲聚苯乙烯,属于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主要由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制成:苯乙烯100,橡胶弹性体3-8,蒙托土1-10,引发剂0.05-0.2,阳离子交换剂0.5-4。制备方法依次包括阳离子活性剂改性蒙托土步骤、改性蒙脱土与苯乙烯、橡胶弹性体形成三组分均匀系统步骤和上述系统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固化成型步骤。在本发明高抗冲聚苯乙烯中,蒙托土达到了纳米级分散程度,并与橡胶弹性体协同发挥增韧增强效能,使聚苯乙烯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得到全面提高。本发明的含纳米蒙托土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制备操作简单、易行,利用现行的HIPS的生产设备即可进行。
茂金属三元乙丙橡胶-低密度聚乙烯交联物,由质量比50-80%的茂金属三元乙丙橡胶、15-45%的低密度聚乙烯、0-10%的无机刚性粒子、0.1-1%的过氧化物引发剂组成,交联度65.5~72.1%之间,用于均聚聚丙烯增韧改性;制备方法为:称好各组分,顺序将茂金属三元乙丙橡胶、低密度聚乙烯、无机刚性粒子加入混合机,常温预混合2-3分钟,再将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在两分钟内缓慢加入预混物,常温混合6-8分钟,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同向旋转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造粒,水环模面热切切粒;该交联物与均聚聚丙烯相容性明显优于其他交联增韧体系,相容剂用量显著减小,分散相颗粒分布均匀、尺寸显著减小,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且刚性和韧性平衡,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成本较低,应用广泛。
一种聚酰亚胺添加纳米铜和聚四氟乙烯制作保持架管坯的方法,第一步要对一定量的纳米铜、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进行预处理,第二步从一定量的纳米铜、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中按重量份进行重新配比并配制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第三步对配制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球磨处理,第四步在热压机上热压制作保持架管坯,该保持架管坯的最大特点是:依据GB/T1634.2-2004标准在1.80MPa时的热变形温度达到270℃以上,经HotDisk2500S导热系数测量仪测出热导率达到0.2W.(m.K)-1以上,保留聚酰亚胺的高抗拉强度,提高聚酰亚胺的热变形温度和热导率,纳米铜和聚四氟乙烯改善聚酰亚胺的耐磨性和润滑性。
一种桥梁支座用复合滑板的制备方法及摩擦副,复合滑板由至少一种材质编织而成的增强纤维布浸润改性树脂基体叠层热压成型,制成复合滑板的厚度为4.5mm~20mm,且在非金属滑板的一侧表面成型至少一个储油槽。摩擦副由金属滑板和复合滑板配合组成,金属滑板贴合设置在具有储油槽的复合滑板一侧表面上。该摩擦副具有力学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承载能力强、自润滑性能好、耐磨性能优异、耐热性能突出等特点,该复合滑板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在支座生产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将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粘结在一起。采用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够在保证支座滑动和转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支座结构,提高承载能力、减小支座竖向变形量、降低滑板磨损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双环戊二烯/聚蒎烯互穿网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技术领域。该互穿网络材料由双环戊二烯、蒎烯和弹性体反应制成,其中双环戊二烯、蒎烯同步聚合形成各自的交联型聚合物,并进一步构成全互穿网络聚合物。在该共聚物中,聚双环戊二烯构成第一网络,聚蒎烯构成第二网络。聚蒎烯具有刚性,能够与聚双环戊二烯协同,提高材料的模量,相较单一的聚双环戊二烯材料,互穿网络材料的冲击强度基本不变,而拉伸强度提高3%~25%,同时热变形温度也相应提高。并且蒎烯是一种来源于松树的天然化合物,价格低廉,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可降低聚双环戊二烯制品的成本。
一种梯度复合刀具材料,依次由基体层、连接层、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和外耐磨层组成,基体层为WC‑Co,连接层、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以及外耐磨层均为WC‑Co与A12O3‑Co的混合粉体,并且从连接层到外耐磨层,WC‑Co的质量分数呈梯度减少;通过化学镀在WC和A12O3两种粉体表面包覆金属Co,得到WC‑Co和A12O3‑Co两种粉体,并以WC‑Co作为基体层,WC‑Co和A12O3‑Co的混合粉体以不同混合比例分别作为连接层、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和外耐磨层,依次装填在石墨模具内后,于真空条件下均匀加压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然后断电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梯度复合刀具材料;该材料具有极好的硬度、耐磨性及低的摩擦系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环氧树脂基压电复合阻尼材料及其制法,其按质量含有:100份环氧树脂,30~220份压电陶瓷粉,0.5~5份导电炭黑,30~120份固化剂。经过混合、分散、然后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浇注固化成型、成型的压电复合材料在高压直流油浴电场中极化,其在宽温域内(10~100℃)阻尼性能好(TANΔ≥0.3),可作为自由阻尼材料在工程中应用,还可在智能减振降噪系统中得到应用。该材料可以做成阻尼涂料、腻子、浆料以及灌注胶,及浇注成各种型材,用于交通工具、产业机械、建筑土木、家用电器、精密仪器和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减振降噪工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性低密度缓冲减振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由弹性保护层、增韧层和减振缓冲层三种结构材料组成;弹性保护层处于垫板最下层,为非发泡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弹性保护层材料性能为:硬度90±5A,强度≥35MPa,伸长率≥300%;增韧层设置于弹性保护层和减振缓冲层之间,如高强玻纤毡、玻纤布、尼龙布、无纺布、土工布、帘子布材料等;缓冲减振层处于垫板最上层,为发泡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密度0.3~0.8g/cm3、硬度邵A30~60A、强度≥2.0Mpa、伸长率≥250%、弹性≥50%。该缓冲减振器件为复合材料,强度高、寿命长、防刺穿效果好,减少轨枕与石子的刚性碰撞,进而减少砟石粉化。并且通过使用高弹性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可降低减振器件的重量、密度,降低成本。
一种具有超薄钛复层的铅‑钛复合阳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细沙平铺一定厚度作为地基,在地基上放置具有平板结构的钢垫板,然后在钢垫板上平行放置缓冲板Ⅰ;步骤二、在缓冲板Ⅰ上平行放置铅板,然后在铅板上垂直放置支撑体;然后取钛板通过金属胶粘剂平行粘贴在缓冲板Ⅱ上,并将钛板放置在支撑体上,使钛板与支撑体垂直设置;步骤三、在缓冲板Ⅱ上铺设炸药,炸药的用量与缓冲板Ⅱ的面积的关系为2.5~3.5g/cm2,然后在炸药的边缘插入雷管,进行起爆,制得具有超薄钛复层的铅‑钛复合阳极。本发明通过爆炸焊接获得冶金结合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拓宽了铅‑钛复合材料的厚度组合,提高了铅‑钛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晶石墨颗粒、纳米硅以及碳质粘结剂,其中的纳米晶石墨颗粒和纳米硅为主体储锂材料。纳米硅壳结构内有石墨支撑,外有无定形碳包覆,解决了硅导电性差的问题。从而使本发明的纳米硅碳负极复合材料在满足高容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使本发明的硅碳负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纳米级LiFePO4/C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限制法合成了磷酸铁与聚糠醇的复合物,然后将其与锂盐研磨、混合均匀,最后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下高温烧结制备出LiFePO4/C复合材料。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极材料的粒径,并且包覆的碳层能够显著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该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适用于高倍率充放电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四氧化三铁(Fe3O4)吸波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氧化石墨烯;之后取一定量的氧化石墨烯,充分搅拌溶解于乙二醇中,超声,加入FeCl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将产物抽滤洗涤,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Fe2O3复合材料;以及将所述氧化石墨烯/Fe2O3复合材料置于氮气氛围下,煅烧,得到石墨烯/Fe3O4吸波超材料。该方法简单易行,且涉及较少的化学试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连接系统的密封方法,采用密封粘接剂和矩形橡胶密封垫圈将螺母和螺栓分割成独立空间,再通过密封粘接剂将涂有聚氨酯涂层的复合材料预制带粘接在螺母孔外部,通过调节密封粘接剂的高度保证复合材料预制带与矩形橡胶密封垫圈充分接触,从而每个螺母和螺栓形成单独的密封空间,避免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本发明有益效果:解决了常规密封方法中局部密封性损坏而导致叶片根部连接整体腐蚀、叶片根部连接系统微小裂纹不易查别、叶片根部连接系统密封性损坏后无补救能力以及由于密封硅胶与达克罗涂层结合力不足而导致螺栓区域密封性失效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极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空心内核三层包覆结构,其中空心内核包覆层材料为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间包覆层材料为硅/石墨复合材料,外层包覆层材料为石墨。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克容量高、首次效率高、吸液能力强、循环性能佳、反弹率低,适用于制备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高稳定性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烷偶联剂、纳米硅材料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石墨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A;2)向混合液A中加入酚类化合物溶液、醛类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然后通入氯气,在温度50‑100℃下反应1‑24h,固液分离,干燥得到复合材料;3)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材料在二氧化硫和氩气的混合气体气氛中,保温1‑48h,然后降温,即得。本发明的高稳定性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酚醛缩合聚合反应在纳米硅表面形成的无定形碳,使负极材料结构稳定、各向同性好、导电率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TiB2颗粒表面镀铜的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在TiB2颗粒表面镀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粗化处理、敏化处理过的TiB2颗粒分散在乙醇中,加入活化液进行活化,然后固液分离,再将固相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再将洗涤后的固相分散在乙醇中并加入镀铜液进行镀铜;所述活化液是在硝酸银溶液中加氨水至体系呈透明状时得到的溶液。本发明的在TiB2颗粒表面镀铜的方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颗粒表面预先沉积一层基体金属,能够显著提高TiB2颗粒与金属间界面的润湿性,实现TiB2颗粒表面均匀镀铜,镀铜后的TiB2颗粒可广泛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及陶瓷材料的制备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碳复合负极材料,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有机聚合物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均匀,通入气体氧化剂,得到预处理混合液;所述有机聚合物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糠醛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将得到的预处理混合液在150℃‑200℃反应2‑12h,固液分离,固体在750‑850℃碳化,得到硬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将碳纳米管、碳源、锂盐添加剂与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制得的硬碳/石墨烯复合材料,混合均匀,固液分离,固体碳化,即得。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碳复合负极材料导电率好、首次效率高及振实密度大,而且具有优良的快充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本发明的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向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依次加入双氧水、氮掺杂剂以及硅酸酯,得混溶液;(2)将步骤(1)中的混合液进行水热反应,然后固液分离,所得固体干燥,压片,惰性气体氛围中碳化,得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硅复合材料;(3)将步骤(2)中所得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加入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液中,加入还原剂,在50‑120℃下反应1‑6h,制得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比容量高,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优异,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与柠檬酸的混合液A与炭黑混合,然后于25~200℃、1~10MPa浸泡2‑48h,得材料B;将材料B升温至600~1200℃,然后于600~1200℃保温2h后通氢气10~350min,之后于600~1200℃保温2h,保温后通入碳源混合气10~300min,冷却得复合材料C;将复合材料C与氧化石墨烯溶液于150~200℃反应1~12h后干燥,然后于800~900℃碳化2~6h,冷却即得。本发明所得复合导电剂,振实密度高、导电性能好,在锂电池领域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铜铝复合箔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复合材料制备领域。该方法是将8mm厚的铜铝复合板经过多道次轧制+中间退火制备获得0.06mm厚的铜铝复合箔;在此过程中对轧制次数、下压量、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改善铜铝材料性能,获得厚度为0.06mm的超薄铜铝复合箔,实现以铝代铜,获得高导电、高导热、接触电阻低的高性能超薄铜铝复合材料。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洛阳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