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织物/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化学催化分解技术领域。采用微波加热反应的方式将锰氧化物负载于碳织物基材的一面上,小纳米粒子随机分散在该表面,使该表面改性为亲水面,构建两面亲疏水性不同的碳织物基材,从而使液体可以从亲水面通过毛细管作用使碳织物湿润的同时不透过疏水面产生流失。结合碳织物基材良好的导电性和锰氧化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将该材料作为电极,在两电极之间加入电解液,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能有效防止电解质的流失,形成稳定的电解池,还能产生气体‑固体‑液体三相反应界面,实现对臭氧的高效降解。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不引入其他污染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增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墨烯浸入浓硝酸和浓硫酸中,得到酸处理后的石墨烯;(2)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加入酸处理后的石墨烯,得到ATCG‑PVP;(3)取双酚A型环氧预聚物放置在烧瓶中,加入ATCG‑PVP,混合搅拌,再加入4,4’‑二氨基二苯甲烷,搅拌均匀,导入模具,加热固化后出料。本发明改性后地石墨烯增韧效果良好,其断裂强度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升高,力学性能良好;制备过程不使用毒性溶剂,不危害人体健康,绿色环保;制备工艺较简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板簧,采用热塑性预浸料通过热成型设备加热逐层铺层完成成型,其制造方法包括对热塑性预浸料进行铺层设计、裁剪和编号;将剪裁好的第一层热塑性预浸料一端置于模具中,通过热成型设备加热热塑性预浸料与模具接触部位,同时用压辊对第一层预浸料上表面施加压力,使热塑性预浸料粘接在模具上;将第二层热塑性预浸料一端置于模具内与第一层预浸料接触,通过热成型设备加热二者接触部位,同时用压辊对第二层热塑性预浸料上表面施加压力,使第二层热塑性预浸料与第一层热塑性预浸料粘接;同理,完成剩余所有编号热塑性预浸料的铺层成型。本发明既能回收再利用,又能实现异形结构板簧的成型,且能明显提高制造效率。
本发明涉及氧化石墨烯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为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纤维(PVA)、水泥、粉煤灰、水、石英砂、聚羧酸减水剂、减缩剂、聚合物和消泡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与现有的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较普通的ECC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低收缩、高韧性、高延展性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复杂轮廓外形的建筑结构的修复和加固。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模压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自动铺陈的成型模压工艺,包括自动裁剪后的2‑3层编织布放在软发泡(海绵)上,将预成型的(硬发泡)夹心材料用工装定位放置于该编织布上面,且通过施加压力使其黏牢在夹心材料上,上述编织布的夹心材料的背面重复步骤1动作,夹心材料的双面黏牢编织布,将上述预成型的夹心结构的半成品材料放置于模腔中,通过闭合模和浇注树脂成型,生产周期短、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精度高,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复合材料可控波纹缺陷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在钢化玻璃模具上依次铺放第一根大刚度金属丝、下层脱模布、干纤维织物和上层脱模布,用密封胶分别将大刚度金属丝两端与上下两层脱模布均固定在钢化玻璃模具上;2)在上层脱模布上再铺设两根大刚度金属丝,两根大刚度金属丝与第一根大刚度金属丝平行放置,并且与第一根大刚度金属丝的距离均相等,最后铺设导流网;3)在整个体系气密性良好情况下,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工艺完成均一波纹缺陷的制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配合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工艺(VARI),得到与工程实际中类似的梯度波纹和局部波纹,使制作的波纹缺陷更具有实际研究价值。
本实用新型一种以玻纤增强废旧橡塑材料为基材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基材(1)为组分相对复杂的废旧橡塑材料及玻纤,外表面为满足性能要求的覆盖层(2),覆盖层可选用喷涂材料、金属薄板、高分子材料、纸材、木塑、木材。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废旧资源,有利环境保护,适应防水、抗腐蚀等性能要求,经济效益明显。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Z向增强防护型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夹芯结构包括面层玻璃钢蒙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PVC泡沫层和底层玻璃钢蒙皮,各层结构通过胶粘剂粘接成一体;夹芯结构设穿纱通孔,纤维纱连续穿过通孔形成夹芯穿纱结构;夹芯穿纱结构、上表面玻璃钢蒙皮、下表面玻璃钢蒙皮整体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成型,穿孔纤维纱与树脂结合形成Z向增强玻璃钢,未穿纤维纱的通孔形成Z向增强树脂桩。本实用新型利用高强聚乙烯纤维拉伸变形与PVC泡沫大范围压缩变形共同消耗破片动能,高速破片最终停留在高强聚乙烯纤维中实现防护功能;在夹芯结构上连续穿刺直接纱,通过真空成型工艺将夹芯穿纱结构与上下表面玻璃钢蒙皮一体成型,提高夹芯结构的整体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碳化硅纤维增强的碳化硅复合材料(SiC/SiC)的陶瓷基封严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温涂层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SiC/SiC表面磨孔;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磨孔后的SiC/SiC表面制备陶瓷基封严涂层。该方法制备的陶瓷基封严涂层的结合强度高、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抗热冲击能力强,长期使用温度达到1200℃,适合于燃气轮机SiC/SiC涡轮外环的封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高浓度AC发泡母粒5‑15份;三元乙丙橡胶10‑20份;聚丙烯70‑80份;纳米二氧化硅1‑4份;纳米氧化锌0.4‑1.2份;硬脂酸锌0.1‑0.3份;所述的高浓度AC发泡母粒由15重量份的偶氮二甲酰胺、85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组成;采用密炼的共混方式,先将低密度聚乙烯熔融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充分密炼并剪碎成粒。所得产品具有结构均一、尺寸微小、密度较大的泡孔结构使得其质量得到降低,不仅节约了原材料加入量,且在用量较小质量较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优良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贮气筒。该贮气筒,包括内胆,内胆两侧端部布置有嵌件,两侧嵌件上均布置有排气管接头和排水管接头,两侧排水管接头上均连接有内部排水管,内部排水管末端连接内胆内最底部;内胆外层设有纤维树脂复合缠绕层,纤维树脂复合缠绕层包括轴向缠绕层和径向缠绕层。本发明实现了筒身径向及轴向缠绕的全覆盖;此外,本发明的排水孔及排气孔接头布置于端部铝合金嵌件上,除了嵌件自身作为金属件具备较佳强度外,嵌件还可以被轴向缠绕延筒身轴线方向的投影所包覆,保证了贮气筒两侧的安全强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由磁性纳米纤维和铁电薄膜复合的磁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Pt/Ti/SiO2/Si或Nb‑SrTiO3衬底上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CoFe2O4(CFO)磁性纳米纤维,在其上面再用脉冲激光沉积法镀铁电层Pb(Zr,Ti)O3薄膜将其包覆,实现了1‑2型铁电铁磁复合。通过配制CFO前驱体溶液、清洗衬底、静电纺丝法制备CFO纳米纤维、退火结晶、脉冲激光沉积法继续生长铁电材料PZT、制备Pt顶电极等步骤制备完成。本发明有效减弱刚性衬底的夹持效应,增大铁电材料与铁磁材料的应变传递面积,增强磁电耦合效应。本发明所属方法制备的磁电复合薄膜,薄膜的磁电耦合系数可达320mV/Oe·cm。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振动磨削温度场监测系统,它包括加工工件和参考工件,一个加工工件和一个参考工件粘接构成一组工件,参考工件与加工工件粘接的一侧设有缺槽;每组工件中的加工工件包含1或2条安装孔,所有组工件组合后包含所有环绕式多层监测点;每个安装孔内均固定有带测温光栅和测振光栅的光纤,光纤延伸至加工工件外部通过光纤耦合器与脉冲光源和解调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通过时分复用技术获取测温光栅和测振光栅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在加工表面附近设置环绕式多层监测点,更加有效捕捉加工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及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全面实现加工过程温度场监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板材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合连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碳纤维板的连接区域加工一个圆孔,并将垫圈放置于圆孔中;将碳纤维板的圆孔周围表面和垫圈两侧端面均涂覆上胶黏剂;将电爆炸铝箔、辅助飞板、带有垫圈的碳纤维板和待连接的金属板依次叠放于下垫板上;将上垫板紧压于电爆炸铝箔上;启动电爆炸铝箔产生高速冲击力,使得辅助飞板在垫圈周围的材料产生高速塑性变形,并胀形穿过垫圈内孔高速冲击碰撞金属板形成焊接接头;对焊接接头施加辐射升温,使碳纤维板和金属板之间的胶黏剂固化。实现了金属板材与碳纤维板材之间的复合连接,形成的接头性能较好,提高了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发明属于生物植入体材料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镁基复合材料骨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包括:(a)构建所需骨植入体的三维结构,选取球形镁合金粉末和纳米羟基磷灰石(HA)粉末作为原材料,将该两种原材料经球磨制备出混合均匀的镁基复合粉末;(b)按照三维结构将复合粉末采用三维喷印工艺进行成形,以此获得所需骨植入体的初坯;(c)将初坯进行真空烧结,使得初坯中的粘结剂蒸发,以此获得所需的具有多孔结构的个性化骨植入体。通过本发明,不需要添加支撑,且打印成形环境要求低,不造成粉末元素烧损,杂质少,效率高,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裂防渗混凝土浇注方法,涉及混凝土浇注技术领域,检查模板;将模板内侧清理干净,内侧涂覆隔离剂;将原材料投入混合装置混匀后得到搅拌好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溜槽下料;先浇筑底层混凝土,利用振动棒振捣排除气泡,振动棒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无气泡泛出,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重复上述操作,逐层浇筑直至混凝土浇筑完全;在浇筑完全的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稻草,向向稻草上洒水养护,本发明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提高了混凝土密实度,具有了更好的耐冻性和抗渗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有机废水净化的多孔氮化硼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两步合成:第一步,通过热裂解法制备多孔氮化硼;第二步,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α相氧化铁/多孔氮化硼基复合水净化材料。本发明利用微波辅助,减少了合成时间,工艺过程简单且污染小,适合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本发明所得的α相氧化铁/多孔氮化硼基复合水净化材料的再生效率由复合前纯多孔氮化硼的10.8%提高到93.5%,极大地改善了多孔氮化硼基水净化材料的再生重复利用性能。此外,在所得复合水净化材料的再生过程中未使用常规的高温煅烧和酸洗的工艺,而使用臭氧辅助再生法,避免了二次污染,降低了再生成本。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中的应用。首先采用油浴的加热方式将还原糖和尿素混合物熔融成液体,再加入钆盐、铈盐进行络合反应,所得产物充分干燥、研磨后高温烧结,再次研磨所得粉末即为目标产物。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并且产物纯度较高、颗粒均匀、粒径小,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一种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管,其采用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砂浆(2)、钢筋骨架(3)制成;该管的一端为承口(1),另一端为插口(4),承口(1)和插口(4)相互配合形成管线。所发明的管材质量轻,在制造相同内径、相同承载能力的水泥混凝土管技术要求下,该管壁厚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管壁厚的30%~88%。该管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提升了管道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为给排水工程提供了新型优质管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舷墙的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包括舷墙壁板,在舷墙壁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部翻边,所述侧部翻边从舷墙壁板的上端部延伸至舷墙壁板的下端部,在舷墙壁板的下端设有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从舷墙壁板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所述侧部翻边与直角三角形连接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直角三角形连接件的倾斜端与侧部翻边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直角三角形连接件的底部与底部翻边通过紧固件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舷墙壁板的左右下三边界设置过渡翻边的层合板,通过在翻边层合板上打孔装配紧固件(螺栓群),实现机械连接,连接质量易于控制、强度分散性小、传递载荷能力大、便于装卸、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复合材料引下线,包括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上端插设有引下线导体,所述引下线导体包括铜包层和不锈钢芯,所述铜包层固定包裹在不锈钢芯的外侧壁,所述引下线导体部套接有外部保护套,所述外部保护套包括绝缘套、隔离层和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隔离层和绝缘套从内到外依次固定套接在引下线导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绝缘套内部开有缓冲腔,所述引下线导体下部包裹有缓释填料保护套,所述缓释填料保护套包括外保护壳、缓释填料层、内保护壳和抗腐蚀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下线导体、外部保护套和缓释填料保护套,能够大大提高引下线各方面的性能,提高引下线的耐用程度和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SUV顶盖总成,本实用新型为避免倒扣结构,对碳纤维顶盖尾部进行了分件处理,将从顶盖尾部分离出的件作为顶盖后横梁的一部分结构存在;在顶盖后部边缘位置,实行轻微折弯处理,以实现遮挡视线的效果;各个零件间采用胶粘剂粘接,避免了连接痕迹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强度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圆柱体夹片式锚具,涉及一种混凝土材料。本实用新型包括高强混凝土制锚环(10)、高强混凝土制锚垫板(20)、高强混凝土制夹片(30)和FRP筋材(40);高强混凝土制锚垫板(20)右边孔和高强混凝土制锚环(10)左边孔对应连接,在高强混凝土制锚环(10)内连接有高强混凝土制夹片(30),FRP筋材(40)从左至右依次穿过高强混凝土制锚垫板(20)、高强混凝土制锚环(10)和高强混凝土制夹片(30)。本实用新型完全使用非金属材料,不会锈蚀;防磁性干扰;电磁绝缘性好;弹性模量与普通混凝土相近,制成的锚具等配件与其他构件匹配良好;重量轻,能降低结构自重和造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种原竹加筋内胆聚氨酯复合材料杆件,所述杆件原竹筒,其特征在于:原竹筒的筒壁一侧固定有冷拔钢筋或钢丝,冷拔钢筋或钢丝外层复合有一层复合层。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原竹易虫蛀,易霉变,易开裂变形的缺点。同时保留了原竹天然薄壁管结构,韧性好,抗拉强度高等优点。使原竹能像钢、木那样用于建筑承重构件成为可能。并且原竹与钢,木相比,其成本有巨大优势。同时,本实用新型杆件的生产过程无须大型设备,无污染,无排放,安装过程简单,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IF‑67‑硒化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钴溶于甲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得溶液A,将2‑甲基咪唑溶于甲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得溶液B。将溶液B缓慢滴加入A中,静置、离心、甲醇洗涤得ZIF。称取适量ZIF‑67于20ml水中分散得溶液a,称取适量硒粉溶于水合肼溶液中得溶液b,将ab溶液装入三口瓶中,加入磁石,油浴,称取适量硝酸银溶于水中,加入三口瓶中,继续反应2h,将所得溶液离心、洗涤制得成品。所制得的纳米复合离子成立方体型,大小均一,分散性好,毒性小,且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可表现出高效的光热转化性能,可应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等生物医用领域。此外本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设备数量少,便于推广。
本发明属于无机玻璃的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致密无机玻璃掺杂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该制备方法包括:选取氨基功能化的硅氧烷前驱体、巯基功能化的硅氧烷前驱体以及量子点作为原料,将三者混合搅拌至溶胶态,干燥,以此获得所需的均匀且无开裂的二氧化硅无机玻璃。本发明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避免催化剂对量子点性能的影响,选用氨基功能化和巯基功能化的硅氧烷前驱体作为原料,由于氨基的带碱性、巯基带酸性,二者相互反应实现反应体系中PH的调节,替代催化剂的作用,同时二者比例的调节还能控制反应速率,实现无碎裂的玻璃的制备。通过本发明,量子点玻璃制备中发光性能衰减和易自碎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交联的0.4Li2MnO3·0.6LiNi2/3Mn1/3O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有纳米交联结构的0.4Li2MnO3·0.6LiNi2/3Mn1/3O2/石墨烯给电子的传导提供了较短的路径,能够连续和快速地传递电子。其粒径在100nm到200nm之间,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在2C的倍率下循环100圈之后放电比容量还有205mA h/g,大约是第一圈比容量的97%。合成步骤如下;(1)将7份C2H3O2Li·2H2O、2份C4H6O4Ni·4H2O和3份C2H6O4Mn·4H2O加入烧杯中,然后按照0.4Li2MnO3·0.6LiNi2/3Mn1/3O2与石墨烯1∶0.1的比例加入石墨烯,(2)将适量的PVP加入烧杯作为调节剂。最后将去离子水与乙醇按照体积比为1∶5混合加入烧杯搅拌,直到固体全部溶解成深绿色。(3)然后将溶液放在70‑90℃下搅拌直到乙醇和去离子水挥发溶液变成凝胶状。(4)将得到的凝胶在氮气的保护下从室温按照不超过1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800℃,然后保温6‑10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得到了灰色的粉末。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防震加固结构及使用方法。该防震加固结构包括:墩柱、设置在所述墩柱中部的固定座、围绕所述墩柱设置的管桩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墩柱两端的第一扩大件和第二扩大件,所述第一扩大件的一端通过限位件与所述墩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扩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扩大件的一端通过螺栓件与所述墩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扩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所述管桩与所述墩柱之间填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件,所述第一扩大件和所述第二扩大件上均设有凹凸结构。该防震加固结构的造价成本低和施工效率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锡/磷酸银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为花状Sn3O4负载Ag3PO4纳米球的结构,由花状Sn3O4表面上原位生长Ag3PO4纳米球而成。其制备方法为,将柠檬酸三钠溶于氯化亚锡溶液中,将碱溶液加入其中,搅拌后移至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Sn3O4材料,将Sn3O4材料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将银盐溶液与Sn3O4分散液混合,将磷酸盐溶液逐滴缓慢加入银盐溶液与Sn3O4分散液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在60~80℃干燥6~12h即得。本发明步骤简单,容易控制,产品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效果,且稳定性好。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有序介孔结构的新型块状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序介孔碳-活性碳纤维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OMC-ACF复合碳材料是一种用酚醛树脂作为碳源,F127作为结构导向剂,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涂布在ACF表面,通过分子间自组装、热聚合以及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制得的新型块状具有有序介孔结构的碳材料,该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孔容,较大的孔径,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极材料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新型块状碳材料在作为电-Fenton反应的阴极扩散氧气降解染料废水的试验中表现出高的催化降解活性,稳定性高等优点,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工业化。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武汉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