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用的储能装置,包括主机箱及其内的附件安装箱,所述主机箱上设置有风道,所述附件安装箱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主机箱的左侧部上近加热器的部位设置有温度控制器,主机箱的前侧部上设置有通风扇,该通风扇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所述附件安装箱上与温度控制器呈对角线相隔的部位设置有风机,该风机的顶部与风门调节器的一端相通,风门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加热器相通。本设计不仅加热效果较佳,而且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轨道车,包括车厢主体和车架,车厢主体采用罩式结构,车厢主体两侧均设置有操作台,车架左侧设置有空气管路系统,车架中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电池柜,电池柜两侧固定安装有车轮装置,车架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牵引电机,牵引电机通过万向轴连接有车轮装置,电池柜内装有大容量磷酸铁锂电;解决了柴油机噪音及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整车搭载大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综合运用成本低。相比传统内燃轨道车,机车维护部件少,车厢内空间设计宽阔,可以满足人们的乘坐需求,无需再编组专门的人员车,减少编组长度,节约设备采购成本。
一种新能源车车载的电池系统,包括主机箱及其内的附件安装箱,所述主机箱上设置有风道,所述附件安装箱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主机箱的左侧部上近加热器的部位设置有温度控制器,主机箱的前侧部上设置有通风扇,该通风扇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所述附件安装箱上与温度控制器呈对角线相隔的部位设置有风机,该风机的顶部与风门调节器的一端相通,风门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加热器相通。本设计不仅加热效果较佳,而且安全性较高。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力设施,包括箱体、蓄电池组、制冷设备、通风扇与温度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组位于箱体的正中部位,蓄电池组、箱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制冷设备位于通风扇、蓄电池组之间,通风扇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制冷设备的数量优选为四个,且沿箱体的内壁均匀设置,且制冷设备优选为半导体制冷片。本设计不仅降温效果较强、监控效果较好,而且易于安装与使用、应用范围较广。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压线束分线装置,包括相互卡合的两组壳体,两组壳体之间通过阶梯通孔呈矩形贯穿设置有四组连接检测装置,两组壳体的左侧靠近接触缝隙处水平一体浇筑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两组壳体的右侧上下两端均水平一体浇筑设置有第二安装板,两组壳体的水平缝隙之间卡接有相互焊接的倒U型铜框、矩形铜板和扇形铜板,通过将两组本装置设置在高低压转换线路上,利用短塑料五星把手螺栓配合压盘压紧高压进线,通过若干长塑料五星把手螺栓和锁紧螺母缠绕固定出线,方向可调,同时连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两端是否锁紧,便于维修,操作方便,安全可高,便于分线。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漏装置,包括焊接有安装孔板的矩形铝框,矩形铝框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密封装置,矩形铝框的顶部端口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表面水平轴线上左右间隔垂直贯穿固定插接有接电柱,接电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电接头,挡板的内表面水平轴线上左右间隔垂直焊接有第一自由伸缩杆,利用手动开关使电动推杆伸出,利用两组L型限位块卡住电池,通过减震弹簧和橡胶垫进行减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配合进行空气流通散热,该装置通过对电池减震,减少撞击或电池液晃动而造成的漏液几率,操作简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绝缘膜的激光清洗设备及方法,其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器,其用于产生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绝缘膜的第一激光光束;光纤激光器,其用于产生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绝缘膜的第二激光光束。本发明可以大幅提高清洗效率,且保证清洗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蓝膜的激光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其包括:激光器,其用于产生作用于新能源电池上的蓝膜的激光光束,以通过激光光束完成对蓝膜的清洗;吹气组件,其用于在激光清洗蓝膜的过程中,向激光清洗区域喷出气流;吸尘组件,其用于对蓝膜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以及夹具,其用于固定新能源电池,并带动其运动,其可以大幅提高新能源电池蓝膜的清洗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低压控制盒散热装置,包括低压控制盒盒体,低压控制盒盒体的底部中央贯穿插接有通风组件,低压控制盒盒体的底部设有环形限位块,环形限位块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限位杆,低压控制盒盒体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螺接有限位槽,限位杆的外壁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插接,环形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设有散热器;本发明通过卡块和卡槽实现低压控制盒盒体和铜块之间的连接,通过环形限位块的限定使得通风组件与低压控制盒盒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固,铜块散热性能好,底座长于低压控制盒盒体,便于固定,通孔通风,散热风扇实现散热,热量散发出来经过散热器实现快速散热,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异种材质杆体连接结构,杆体材质可能是有色金属或复合材料,支撑座和楔体可以是碳钢或不锈钢金属,不能用焊接的方法实现连接,调节螺栓将楔体楔入支撑座的套管内,使开口部位变形与杆体端部内壁产生紧配合,从而实现杆体与支撑座共同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道路照明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的复合橡塑绝热材料,涉及复合材料领域,该绝热材料包括橡塑基材层,以及依次排列的抗冲击层、抗皱层、反射层,所述橡塑基材层通过压敏胶或者热熔胶与抗冲击层粘接,所述抗冲击层通过热熔胶与抗皱层粘接,所述抗皱层通过热熔胶与反射层粘接,所述反射层的表面设置有涂料层;抗冲击层采用聚氯乙烯片材制成,抗皱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反射层采用铝箔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耐老化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能够有效延长橡塑绝热材料在室外使用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包括:保温层;夹层,其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上述保温层的一侧表面;功能层,其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上述夹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表面。本申请的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保温层、夹层和功能层之间相互粘接固定,且功能层为该复合橡塑板材针对其待使用环境所设置的保护层,因此,可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且使用效果好,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盘管远距离定点送风系统及中央空调,涉及风管技术领域,该系统设置于中央空调风机盘管上,包括:风管,其一端与风机盘管出风口相连,风管为柔性材料制成,风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流器。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盘管远距离定点送风系统,可通过风管实现对风机盘管中冷热风的远距离输送,同时送风风管采用柔性的复合材料制成,相比于传统输送管道,其保温效果更好,安装简单快速,布局设计更加灵活,清洗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油性植物原料的微粉化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制冷机组、冰柜、冷媒储存槽、冷媒输送泵、保温层和冷却腔体,其中:所述制冷机组通过铜管连接所述冰柜和所述冷煤储存槽;所述冷媒储存槽与振动磨循环冷却系统相连接;所述保温层为粘贴在所述冷却腔体表面上的一种保温降噪复合材料。由于振动磨内的循环冷却系统始终保持了油性原料在冷冻脆性状态下研磨,避免了在粉磨过程中发生出油粘壁等现象,从而能将原料研磨成微粉,可使95%以上的原料达到500目以上;系统结构紧凑,投资规模小,运行成本低,便于规模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热塑性弹性体筛板,包括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的筛板本体,所述筛板本体内设置有网状筛板骨架;所述筛板骨架的材料为工程塑料与纤维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所述筛板本体上设有筛眼。采用复合材料骨架作为筛板骨架,取代传统金属骨架结构,大大减轻了产品本身重量,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热塑性弹性体筛板整体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回弹性;相比金属骨架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筛板骨架和筛板本体连接更紧密,不会分离剥落,延长了使用寿命。筛板骨架和筛板本体都为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回收方便,并可通过降解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工具中零件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板材或者型材作为原材料,其厚度为0.3mm~5mm,(2)根据所拟制造零件的形状,设计金属基复合材料硬化相的形状、大小、分布方式和密度,在需要冲压变形或者折弯成形区域,不设计增强相,(3)对原材料进行选区强韧化处理,形成同素异构金属基复合板材,对于需要深冲变形或者弯折变形的区域,暂时不进行增强处理,(4)对预制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成形加工,使其达到所设计零件的最终尺寸,(5)对经过弯折成型的处理部位,采用选区强韧化处理工艺补齐增强相。本发明方法能大幅度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并提高制造效率。
本发明涉及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其电极制配材料是在粉末状纳米氧化镍材料中掺入一定量金属元素而制成的复合材料。方法步骤为:1)配置镍盐和掺入金属盐的水溶液;掺入的金属元素;2)配制混合溶液A;3)配置混合溶液B;4)混合溶液A和混合溶液B混合;5)对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干燥,得到煅烧前躯体;6)煅烧,制得纳米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再以所制得的材料为活性物质以常规方法制成电极。优点在于:电极具有高比容量、强的大电流放电能力,且延长有效使用寿命;方法相对现有技术,简化工艺过程、工艺稳定、易于操作,使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且成本低。
本发明属于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镀锌钢板用自润滑无铬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每升所述的自润滑无铬钝化剂组成如下:20-100g硝酸铈和磷钼酸铵混和盐、5-50g成膜助剂、6-20g润滑剂、20-40g硅溶胶、5-10g氧化剂、适量pH调节剂及余量的水,所述适量pH调节剂用于调节自润滑无铬钝化剂的pH值为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钝化剂,它克服了六价铬钝化剂中含有的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钝化后的钢板在冲压成型时无须润滑处理,而且冲压成型后的钢板可直接进行涂装处理,减少了镀锌板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工序。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CF/GF混杂增强环氧树脂拉挤型材及生产方法,按比例将环氧树脂100份、固化剂20~60份、脱模剂0.5~2份、促进剂0.1~3份在树脂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为树脂胶液;将碳纤维与E玻纤维在浸胶槽中充分浸润所述树脂胶液;将浸润过树脂胶液的碳纤维与E玻纤维拉入成型模具进行预热、凝胶、固化;将固化后的型材以一定的速率匀速拉出,在线湿法方式定长切割后喷砂处理型材表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碳/玻纤维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生产工艺,提供一种质轻、高性能的用于风电叶片根的预埋楔形条型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型ABS电工线盒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投入高低速混锅内混合均匀;S2.将混合均匀的原料投入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得到原料颗粒;S3.将得到的原料颗粒投入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即得电工线盒。通过抗冲击助剂(高胶粉、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类抗冲助剂ACR、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选择和添加,尤其是CPE在配方体系中的选用和添加,除为复合材料提供了更高的抗冲击性能以外,CPE与PVC共同为ABS‑PVC‑CPE复合材料提供了优良的阻燃性能,在低阻燃性能要求的场合下可不添加阻燃剂即达到性能要求;通过少量添加阻燃剂即可满足UL94V0级阻燃要求,大幅度降低阻燃成本。适用于电工线盒的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用改性聚醚醚酮树脂基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纤维上浆剂技术领域,包括取适量聚醚醚酮粉末进行第一化学改性,以得到聚醚醚酮的衍生物;将碳纳米材料进行第二化学改性,以得到碳纳米改性产物;将所述聚醚醚酮的衍生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并加入所述碳纳米改性产物,分散均匀后制得所述上浆剂。本发明达到了提高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上浆剂的耐高温性能,上浆剂与聚醚醚酮(PEEK)树脂的相容性好,能够显著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增强的耐高温型碳纤维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上浆剂组份包括:以占上浆剂的重量百分比计,0~15%纳米材料,0.1~10%PAIK,其余为强极性溶剂;使用时,将碳纤维在上浆剂中超声浸渍,然后烘干处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上浆剂分解温度低而不适用于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的问题,可以提高碳纤维和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浸润性,提高复合材料中基材和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制备过程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热和吸声功能的超疏水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红磷、碘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碳纳米管后超声处理,得到碳纳米管混合液;在2~5℃下,向碳纳米管混合液中加入正硅酸乙酯,反应后加入硅烷偶联剂,继续反应,得到疏水性光热复合材料;升至室温,向疏水性光热复合材料中加入IPN聚合物,搅拌反应,得到具有光热和吸声功能的超疏水涂层材料。本发明在保持优异表面疏水性能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采用碳纳米管负载红磷和碘,显著提高了超疏水涂层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另一方面通过IPN聚合物对P/I2@CNTS进行包覆,赋予超疏水涂层材料声热转换功能,使其能够利用环境声音进一步提升表面温度,极大提升了防冰和除冰功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高导热性能的石墨烯电热地毯,包括地毯本体,所述地毯本体的正面喷涂有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面料层,所述竹炭纤维面料层的背面固定连接有C/C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通过C/C复合材料的设置,C/C复合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或石墨)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碳质复合材料,除了具备碳(石墨)原本的优良性能外,又能克服其缺点,大大提高了韧性和强度,降低了热膨胀系数,尤其是因为相对密度小,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且具有高温耐磨性能,同时解决了现有的电热地毯导热性能不够,在加热时速度缓慢,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径、高环刚度、节材克拉管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在胚管上敷一层隔热复合材料;在隔热复合材料上敷一层熔料;将板料紧贴模具形成内层管体;将胚管缠绕板料的外侧制成克拉管。胚管在涂覆PP外敷熔料之前先涂覆熔融PE隔热复合材料,这样保证了胚管只与温度较低的PE隔热复合材料接触而不与230℃左右的PP外敷熔料接触,保证了温度很高的PP外敷熔料的热量被PE隔热复合材料阻隔从而使PP胚管不被烫瘪大大提高PP克拉管环刚度。
实用新型公开了隧道高分子复合材料电缆沟盖板,包括盖板面,所述的盖板面的底面设有加强筋,顶面设有防滑凸条,所述的盖板面两头设有铲形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且成本低、重量轻、好运输、易装配、防打滑、强度高、韧性好,使用寿命长。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鄂州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