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酸性硅溶胶制备聚乳酸/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酸性硅溶胶与乳酸原料在搅拌或超声或搅拌和超声共同作用下混合均匀,得到纳米级分散的混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脱水预聚,得到含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乳酸预聚物;(3)向步骤(2)得到的含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乳酸预聚物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原位熔融缩聚或原位熔融固相缩聚,得到聚乳酸/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所用的乳酸原料和酸性硅溶胶原料价廉易得、环境友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聚乳酸/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日用塑料、包装材料、农膜领域、纤维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多孔硅?铜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为:将CuO、Mg2Si两种粉体原料均匀混合,在600~700℃下进行热处理,再经酸洗及后处理得到所述的多孔硅?铜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很大的操作性,所采用的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所使用的方法途径容易在工厂中进行,特别是巧妙利用了镁和氧化铜的置换反应,在制得多孔硅的同时,生成纳米级的铜颗粒均匀弥散于多孔硅的表面,更加充分的发挥了铜对整个材料体系导电性的提高作用和铜颗粒对硅在脱嵌锂离子时的体积变化的缓冲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可大规模合成结构独特的硅?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为解决改性剂碳纳米管分散性差、界面粘附力差、材料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原位改性聚内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5~105MPa,抗冲击强度为90~175J/m,体积磨损率为(0.8~4.0)x10-5mm3N-1m-1。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分散性好、相容性好、性能稳定,经过低温粉碎处理的碳纳米管原位改性聚内酰胺复合粉末材料可应用于激光选择烧结领域中。
本发明涉及高压储氢气瓶制造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预测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爆破压力的方法。包括下述过程:建立含变厚度变角度封头的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有限元模型;基于微观力学对复合材料建立多尺度模型;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ABAQUS‑UMAT即ABAQUS用户静态材料子程序模块,基于多尺度模型对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渐进失效分析,求取爆破压力;本发明从微观角度对纤维和基体组分的损伤进行判别以及对损伤变量进行计算,相比于传统的唯象宏观失效准则,该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复合材料的失效模式,需要确定的材料参数则更少,因此能高效准确的对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渐进失效分析,获取爆破压力。
双稳态复合材料实验测试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所述的拉伸试验机上安装随动机械推手、可调节压头和可调节夹具,所述的随动机械推手包括支架、第一步进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步进电机、第二传动轴、第三步进电机、推手;所述的可调节压头包括压头滑块、滑槽块、压头柄,所述的压头滑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滑槽块的滑槽导轨上;所述的压头柄螺接在所述的滑槽块上;所述的可调节夹具包括底座、支撑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双稳态复合材料的稳态间转变测试、实验;2)适应不同尺寸、铺设角度、变形方向的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实验测试分析;3)实验测试装置简单、稳定性高,易于装卸、维修和调试。
本实用新型提供鱼竿复合材料加工装置,包括复合材料加工台、设在复合材料加工台上的定位滚轴、过度滚轴、螺旋滚轴、控制各个滚轴运行的操作按钮,所述复合材料依次通过定位滚轴、过度滚轴、螺旋滚轴,所述螺旋滚轴包括上滚轴和下滚轴,所述上滚轴上设有螺纹,本结构不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复合材料边缘的平整度,而且能够避免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损坏,同时可以有效的将复合材料上位于膜内的气泡排出。
本发明公开一种缠绕工艺生产复合材料护套的预紧力监测系统,包括缠绕工装、复合材料护套、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导线和数据采集器,复合材料护套与缠绕工装同步转动,以将复合材料护套缠绕于缠绕工装外周,复合材料护套与压力传感器相抵接,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缠绕工装外周壁内,传感器导线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器与传感器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传感器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缠绕工装外周壁内,复合材料护套对压力传感器施加压力,对缠绕工装进行高温固化,压力传感器将复合材料护套实时压力值传输至数据采集器,识别高温对缠绕工艺生产的复合材料护套预紧力影响,为复合材料护套预紧力提供设计依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树脂基光扩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复合材料制备选自以下方案之一:a、将所有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组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制得聚酯树脂基光扩散复合材料;b、制得聚碳酸酯基光扩散复合材料母粒;再将聚碳酸酯基光扩散复合材料母粒与聚对苯二甲酸酯混匀后得聚酯树脂基光扩散复合材料;c、制得聚对苯二甲酸酯基光扩散复合材料母粒;再将聚对苯二甲酸酯基光扩散复合材料母粒与聚碳酸酯混匀后得聚酯树脂基光扩散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大大降低了LED用光扩散材料的成本,对LED照明系统早日走进平常人家,让老百姓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制备硫化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硫化锂/碳复合材料以氢化锂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氢化锂和二硫化碳按摩尔比1:0.25‒10混合,置于反应器中,将混合物以0.1~5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50~800 ℃,反应0~12 h。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先收集反应器中的气体,然后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固体产物从反应器中取出,即得到硫化锂/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氢化锂与二硫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原位生成硫化锂/碳复合材料,实现了一步法原位制备硫化锂/碳复合材料,大大减少了制备流程。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复合材料,该生物基可降解复合材料为竹纤维和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的混合物,质量份数为100份的生物基可降解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竹纤维20~80份;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80~20份。以及提供所述生物基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过程简便易行、生产效率高并降低成本、清洁无污染、提升复合材料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先沉积分离层,然后以电子束流分别加热铜锭料和第二相材料,其中以恒定束流加热铜锭料,以周期性变化的束流加热第二相材料,在分离层上沉积铜基材料,降温,分离获得铜基复合材料。所制得的铜基复合材料含有第二相颗粒,所述第二相颗粒为Mo、Nb、Al2O3或Y2O3,第二相颗粒体积含量为0.4-2%,第二相颗粒含量在铜基复合材料沿厚度方向呈周期性分布, 第二相颗粒尺寸小于50nm;材料的屈服强度Rp0.2≥460MPa,抗拉强度Rm≥500MPa,电导率≥80%IACS,延伸率≥6%。本发明可以制备出强度高、导电性好的纳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碳纳米管的聚四氟乙烯耐磨复合材料。按体积百分比,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在1%~40%。本发明的碳纳米管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耐磨性能。含有体积比10%~20%的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原来提高了150~200倍。这种具有极高耐磨性能的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机械、化工、航天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调控丝蛋白/磷酸钙盐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包括煮天然蚕丝纤维,用蒸馏水洗涤去除丝胶;将丝蛋白溶解于饱和溴化锂溶液,透析得纯丝蛋白溶液;在纯丝蛋白溶液中滴加含有钙离子的溶液;快速加入含硅的溶液;滴加含有磷酸根离子的水溶液;搅拌后离心分离出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去掉多余的盐分;将沉淀物干燥,将固体物质研磨成干粉,即得丝蛋白/磷酸钙盐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改变体系中硅的最终质量百分比含量调控复合材料中的磷酸钙盐的种类;同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所生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并且原料来源丰富,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具有以下通式:LiaMnbFecMdPO4/Nb2O5‑C;其中,M为Mg、Co、Ti、Ni、Ge、La、Y、V、Al、Zr和Zn中的一种或多种;1.05≤a≤1.2,0.55≤b≤0.95,0.05≤c≤0.3,0.005≤d≤0.05,且0.9<b+c+d<1。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由非化学计量比活性材料与过渡金属铌的氧化物、碳复合而成,实现较好的相互作用,产品同时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并且还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吸湿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在2.8V~4.25V电压区间,0.1C放电比容量能够达到146mAh/g,3C放电比容量能够达到130mAh/g;循环120次后容量保持率在97%以上;暴露于空气中4h后,比表面积为23.9m2/g~27.5m2/g,水分含量不超过3628ppm。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置于3D编织布毯内,然后将所述3D编织布毯置于聚乙烯增强硬泡材料上,控制水化比为0.15‑0.40、粘胶比为10:1,搅拌均匀后,往所述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上浇水,滚压,静置1‑2天,得到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板。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板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经加密制成有孔的水泥板材,然后与聚乙烯增强硬泡材料或进一步与弹性体涂料结合使用制备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板,有效增加了磷酸镁颗粒水泥复合材料板的抗压、抗折以及抗拉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聚己二酸己二胺复合材料,由以下配比的原材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聚己二酸己二胺PA66:55‑65%;成核剂:1‑3%;长玻璃纤维:32‑35%;抗氧剂:0.1‑0.3%;偶联剂:0.1‑0.2%。本发明得到的得到的玻纤增强聚己二酸己二胺复合材料的具体优点如下: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本发明有效缩短了复合材料的成型周期;本发明解决了厚壁制件在成型过程中的气孔问题;本发明材料主要应用于铁路紧固件系统,如钢轨扣件,钢轨绝缘垫板,轨距块、预埋套管及挡板座等制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系统。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征:1)所述复合材料为大面积层状材料,且所述复合材料包含交替排列的纤维织物层和热塑性树脂层;2)所述纤维织物层的层数为m,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层数为n,且n≥m+1;和3)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经高温熔融、低温硬化后与所述纤维织物层结合形成所述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系统。结合所述系统,采用所述方法可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地制备大面积的力学性能优异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设施的塑料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所述塑料复合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PVC粒料100份、耐晒颜料1-3份、钛白粉5-20份、塑化剂10-20份、热稳定剂0-3份、润滑剂0-3份、加工改性剂0-3份、抗冲击改性剂0-5份、光稳定剂0.1-0.5份以及填料0-2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所述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道路设施,所述道路设施是路锥、路标或水马。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道路设施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成的道路设施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使用,其寿命远长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道路设施。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硅片/氧化石墨烯/聚4?乙烯基吡啶刷/聚吡咯?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在氧化石墨烯/聚合刷复合材料表面制备花状金纳米结构。所得的复合材料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用于检测有机小分子4?巯基吡啶,表现出了极强的拉曼活性,相应的检测极限浓度可以达到10?8M,实现了对有机小分子的痕量检测。
一种非晶镍/磷/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先取用纯镍板并清洗,将纯镍板浸入配置好的镀液中化学施镀,每镀设定周期都将该纯镍板快速移到新配置镀液中,当镀层达到设定厚度后将镀有非晶镍/磷/氧化铝复合材料的纯镍板取出并清洗,然后将镀层从纯镍板表面物理脱离,再将镀层单独浸入新配置镀液中化学施镀,每镀设定周期都取出并浸没于新配置镀液中进行反复施镀,当达到设定总厚度后取出清洗,即可得到成品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实施非常简单,采用化学镀的方式逐层产生非晶镍/磷/氧化铝复合材料的镀层,可以生产出任意厚度的成品,生产的非晶镍/磷/氧化铝复合材料的性能优良,而且制造过程无需耗电,降低了成本,节约能源,更加环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表面改性的碳纤维:5%-50%,热塑性树脂:44%-75%,聚四氟乙烯:5-15%,加工助剂:1%-5%;所述的表面改性的碳纤维是将碳纤维在特殊的复配酸性溶液中,40度-80度的反应温度下,处理30MIN-120MIN后,80-150度烘干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在树脂基体中以3-5MM的状态分散,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碳纤维原有的高强度,使得制备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和高耐磨的性能。
一种Cu-F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6%~15%铁,0.1%~0.4%锆,0.5%~5%碳化铬,0.5%~3%二氧化铈,0.1%~1.5%铝,余量为铜和杂质。该复合材料是通过将各种组分熔炼后并经过铸锭、拉拔等机械处理以及相应的热处理而成。本发明在铜基中加入铁进行增强的同时加入锆,形成的弥散强化相使得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和导电性得到保证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可作为高强高导材料应用于各种导电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基远红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份作为原料:50%~95%的竹炭、0.5%~30%的电气石、1~10%的黏土和0.5~20%的麦饭石;2)将上述原料放入去离子水中,再添加粘结剂,球磨混合;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进行高压成型;然后放入真空石墨烧结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煅烧;4)将步骤3)所得的煅烧产物冷却至常温,得竹炭基远红外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按照上述方法所制备的竹炭基远红外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竹炭基远红外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远红外发射率,且健康环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PA6/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改性领域。PC/PA6/石墨烯复合材料是由PC、PA6、石墨烯和相容剂SMA组成,该复合材料是利用石墨烯/PA6纳米复合材料与PC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制得,该石墨烯/PA6纳米复合材料是由改性石墨烯与己内酰胺原位聚合得到。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高性能PC/PA6/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强度,同时具有更优异的抗紫外老化性、阻燃性、耐热性、抗静电性及加工性能等性能,拓展了PC/PA6复合材料在更高端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可替代铍铜的环保弹性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包括:将第一SUS301卷料、Cu卷料及第二SUS301卷料进行复合,得到SUS301/Cu/SUS301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扩散退火;对经清刷、去毛边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进行先冷轧后软化退火的循环处理,得到软态复合材料;对软态复合材料进行变形量为40%~50%的成品冷轧,得到抗拉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及电导率接近且优于铍铜的环保弹性功能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SUS301的高强度、高弹性与Cu的高导电性相结合,通过复合、轧制等方式得到在抗拉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电导率性能上接近且优于铍铜的复合材料,在一定领域内替代铍铜的使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填隙化合物/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金属填隙化合物/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浸渍法使金属填隙化合物分散到活性炭纤维上,并且在浸渍前先对金属填隙化合物、溶剂和活性炭纤维的混合物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在惰性气氛下于300~800℃高温焙烧,得到金属填隙化合物/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的金属填隙化合物为硼化镁、氮化钼、碳化锆、磷化钯、碳化钛铁、六氟锑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金属填隙化合物质量与活性炭纤维的质量比值为5%~10%。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金属填隙化合物/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吸附材料在去除VOCs中应用、作为催化剂在乙炔加氢合成乙烯中或在室温甲醛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以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内包括以下组份:秸秆粉50‑60%;聚丙烯15‑40%;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1‑5%;光稳定剂770 1‑4%;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4%;滑石粉2‑5%;抗氧剂2‑4%。植物纤维材料和塑料相容性差,植物纤维含量增大时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较差。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相容性。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有分散作用,使秸秆粉、聚丙烯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得到均匀分散,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效果,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润滑的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对Cu卷料和Al卷料进行冷复合,得到第一Cu/Al复合材料;对第一Cu/Al复合材料进行分条,获得第一Cu/Al窄条卷料;对第一Cu/Al窄条卷料进行拉矫,得到第二Cu/Al窄条卷料;再提供两卷Al卷料,并对两卷Al卷料中的其中一卷进行表面局部开槽;对第二Cu/Al窄条卷料、开槽处理的Al卷料、未开槽处理的Al卷料进行温复合,得到第一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对第一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进行冷轧加工,获得第二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对第二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进行分条,获得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的成品。本发明的局部镶嵌式Cu/Al复合材料的界面剥离强度可达到50N/mm以上,且能够避免铜铝结合界面脆性相的产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木塑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木塑发泡复合材料制备的骨架,所述骨架的上层设有面料,所述骨架的下层设有基布,其中所述木塑发泡复合材料按重量份包括20‑30份木粉、可发泡树脂5‑15份以及70‑80份聚丙烯。本发明得到的轻量化木塑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面料、木塑发泡复合材料和基布三者同步送入压延复合机实现复合即可完成轻量化木塑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即采用木塑发泡复合材料挤出时直接将面料和基布复合在两侧,从而方便了操作。而且采用木塑发泡复合材料,既可以因添加木粉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增加强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年轮状石墨烯有机硅树脂仿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有机硅树脂基体55‑73%,年轮状石墨烯仿生骨架阵列20‑40%,固化剂5‑7%。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年轮状石墨烯仿生骨架阵列,该骨架呈现同心圆层级结构,可以有效构成垂直贯通导通网络,使得该复合材料在较低石墨烯含量下,表现出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该复合材料最高热导率大于20W/mK,最高电导率大于100 S/m。本发明的仿生复合材料无毒环保,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易于扩大化生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界面材料,可应用于5G通讯设备,电子封装,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