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传动带的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成分包括氢化丁晴橡胶、丁苯橡胶、废旧传动带补强帘线制成的短纤维、氯丁橡胶、硫化剂、偶联剂和酚醛树脂,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成的传动带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自润滑性、耐油性和耐久性,制造传动带时不用补强帘线和专门的粘结剂,节约制造成本并能大大延长传动带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传动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预锂化硅氧复合材料、负极极片、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预锂化硅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iOx‑Li@C中SiOx‑Li核表面的锂离子与羟基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后,得到SiOx‑Li’@C,再经热处理,即得;SiOx‑Li@C包括SiOx‑Li核和碳层,所述SiOx‑Li核中锂离子分布于硅氧材料的内部和表面;SiOx‑Li’核从内部至表面锂离子的含量递减;吸锂的锂源为有机锂化合物。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硅氧复合材料中溶于水的硅酸锂被不溶于水的硅酸锂包覆硅酸锂进一步的被碳层包覆,在匀浆的过程中,硅氧复合材料中的硅酸锂不溶于水,不会导致浆料的pH升高,同时抑制了浆料产气。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新的固溶体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种固溶体复合材料αLiMVO4-βLiNi1-x-yCoxMnyO2,其中,LiMVO4是反尖晶石结构, 空间群(式1),LiNi1-x-yCoxMnyO2是层状结构,空间群(式2),两者全部或部分共享一个氧亚晶格。这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复合材料的优势是其工作电压可以通过控制α和β的摩尔比例来调控,并且工作电压高于当前的二次电池材料。本发明还提出了制备该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导电的多功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反应器中加入1重量份氧化石墨烯碳和100~2000重量份甘醇,以超声波处理0.1分钟~10小时,加入0.1~10份含铁的无机化合物,在热浴200~300℃下,加入0.1~10重量份碱性氢氧化物,反应0.1~72小时,经抽滤或者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磁性导电的多功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简便、工艺简单、可控性强,可规模化生产。所得的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超顺磁性和导电性,以及可加工性,在生物医药、微纳电子、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抗菌PET复合材料。通过构建特殊的微观结构来增强玻璃纤维与PET基体之间界面结合,所述玻璃纤维增强抗菌PET复合材料包括基体PET和氧化锌/玻璃纤维复合填料,复合填料占PET复合材料总质量的10‑45%,还包括占PET复合材料总质量的0.2‑0.4%的扩链剂和占PET复合材料总质量的0.2‑0.4%的抗氧剂,在玻璃纤维表面负载氧化石墨烯后通过水热法原位生长氧化锌纳米棒,实现玻璃纤维在聚合物基体中的良好分布,改善浮纤问题,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主要由环氧树脂基体材料和分散于该环氧树脂基体材料中的硫化钨/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硫化钨/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0005‑0.15:1。采用片状硫化钨/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来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磨性能,利用片状硫化钨/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在环氧树脂中的良好分散性使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熔点和高强度的溴化聚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溴化聚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溴化聚乙烯为周期性溴化聚乙烯,其重复结构单元通式如下,所述通式中,X=3,6,9或18,周期性溴化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80000,所述复合材料中,周期性溴化聚乙烯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00∶0.1~50,所述复合材料,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以10℃/分的加热速度测定的结晶熔融峰温度为100℃以上,所述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20MPa以上,拉伸模量为400MPa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及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所述水泥基复合材料各组分按份数包括:水泥:15-69份,水:17-30份,精细骨料:10-45份,粉煤灰:34-104份,硅灰:0-4.5份,粒化高炉矿渣:0-8份,还掺有体积为复合材料总体积1.5%~2.5%的有机纤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水泥基复合材料不仅具备一般多缝水泥复合材料的功能,还能够阻止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的锈蚀;该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方法不仅注重减少修补层与混凝土裂缝直接接触部位的应力,并着重增加修补层与混凝土裂缝外围周边的粘结强度,而且通过对裂缝中注入环氧材料来阻止修补层的水渗入裂缝内部导致裂缝内部钢筋的锈蚀;并且防水层避免了水、氧气通过修补层进入裂缝内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约束砼复合柱,包括混凝土内芯,混凝土内芯外围包裹有水泥基复合材料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包含水泥、砂和/或矿物摻合料、水、钢纤维和PVA纤维。本发明还提供了制造水泥基复合材料约束砼复合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模具或者搭设模板浇注混凝土内芯,待混凝土内芯凝固后拆除模具;B、在混凝土内芯外围搭设水泥基复合材料层模具;C、向混凝土内芯与模具之间的内腔中注入水泥基复合材料;D、待水泥基复合材料层凝固并干化后拆除外层模板或者模具。本发明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约束砼复合柱的外层水泥基复合材料能够起到替代传统钢筋的作用,可使复合柱的整体抗弯和抗拉强度增强,极限拉应变最大可到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埃洛石的CoAl‑LDH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埃洛石粉体与NH4F均匀混合,再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然后和Co(NO3)2·6H2O、尿素混合均匀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后的混合液经抽滤分离和真空干燥操作后制备得到CoAl‑LDH微球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由CoAl‑LDH纳米片组成的微球结构,埃洛石不仅为该复合材料提供了铝源,而且无需模板即可形成微球。该CoAl‑LDH微球复合材料对污水中的抗生素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作用,可用于高效处理污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组合式复合材料车顶,包括设定数量且固定连接的车顶模块;车顶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和裙边;裙边上设置有固定孔;模块主体包括上、下复合材料层、夹芯;夹芯为阻燃PVC闭孔泡沫;裙边由上、下复合材料层延伸而成;相邻两块车顶模块之间的裙边相搭接,并且在搭接位置处通过粘接剂密封,通过固定螺栓组相固定;相邻两块车顶模块在搭接位置处外侧平整,且内侧具有凹槽。由复合材料所制备的车顶模块组成,可解决骨架车顶蒙皮装配时需要涨拉产生较大的预应力问题,又具有极好的平面度。组合式复合材料车顶独特的连接结构和分块方式,既方便适应同一车顶弧线的系列化不同长度的车型使用,又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钯‑铁/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废气处理领域。该碳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碳纳米管的表面酸化改性处理,借助浸渍法依次负载双金属Pd‑Fe得到碳基纳米复合材料。该碳基纳米复合材料与反硝化细菌耦合后能够应用于氮氧化物的处理。本发明的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还原速率快、N2选择性高、生物相容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蒙脱土增强聚乙烯的复合材料,其制备原料包括聚乙烯、蒙脱土、聚多元醇单醚接枝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和引发剂;其中聚多元醇单醚接枝的丙烯酰胺由聚多元醇单醚与丙烯酰胺制备而成。本发明含有聚多元醇单醚接枝的丙烯酰胺支链的复合材料中,各个成分与蒙脱土的相容性大为改善,配合相容剂,可以使得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相容性达到稳定和优异的程度,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韧性。本发明还涉及改性蒙脱土增强聚乙烯的复合材料作为家具板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氧化锌/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序的步骤:先制备成修饰了纳米银颗粒的氧化石墨烯,然后制备出一种氧化锌/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氧化锌/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与聚氨酯复合成涂层后,当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含量为10%时,其具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功能和电磁屏蔽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以科琴黑、气相生长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填料,将热塑性树脂基体和填料熔融共混,造粒,然后置于模具中,将模具置于平板硫化仪上,在170‑190℃的条件下热压,冷却脱模后,将复合材料表面经P180‑P1000的砂纸以正交或者无规的方式打磨处理,得到超疏水导电复合材料。该超疏水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简单,稳定性、耐磨性好,绿色无污染,对环境友好,且容易量产以大面积应用于自清洁或抗冰。相较于其它的超疏水涂层,本发明的耐机械摩擦稳定性更好,且超疏水导电复合材料如果被破坏也可通过简单的机械摩擦来修复其疏水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PS复合材料,其中PS复合材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PS为50份‑80份;PPTA纤维为20份‑30份;甲基硅树脂为5份‑10份;阻燃剂为14份‑18份;抗氧剂为0.1份‑0.5;润滑剂为0.1份‑0.3份。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纤维)在PS复合材料中形成了一种“纤维网”的结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将PS分子链包裹其中,形成了一种阻隔层,阻碍了PS分子的运动,提高了PS材料的热稳定性,延缓了PS的热降解和热量的传递,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残炭量,提升了P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功能化改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以及可溶性锌盐加入水中超声后,再加入碱和联氨,油浴反应,形成的黑色分散液经离心、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三元功能化改性剂;将半结晶可交联型高分子、溶剂、三元功能化改性剂和交联剂进行混合、加热、搅拌和干燥后放置在模具中硫化,得到功能性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功能性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功能性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在开关材料领域的应用。本发明的功能性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制备方式简单,材料稳定性强,形状可控,作为开关材料有很强的应用潜力,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为包括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的复合板式结构;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二者中至少一者为为包括至少两种材料层的复合板材;所述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内部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包括至少两种材料层的复合板材,相变抑制传热板中的热超导管路位置的强度大幅提高;在保证足够的强度的前提下,所述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厚度更小,可应用于精密元件中,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石墨烯和带烯键的离子液体在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经洗涤、干燥获得所述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基于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多孔结构、高吸附性,利用该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制备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苯乙醇胺A。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反应过程易于控制,获得的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具有高灵敏性、高稳定性以及可循环使用等特点,所述电化学传感器能对苯乙醇胺A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碳化硅含量铝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组成为:碳化硅40~60%,铝40~60%;同时还涉及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配料—混合粉的制备—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成型—真空热脱气、脱脂—微波烧结—热压形变。本发明制备的高碳化硅含量铝基复合材料相对密度高、性能稳定、组织均匀度良好,具有较高的强度、模量及硬度,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优良的高温性能;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成本低,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分偏析和碳化硅颗粒与铝合金溶液润湿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50~70%尼龙6、20-40%纤维状填料、0-4%蒙脱土、0-1%环氧树脂、0.01~2%热稳定剂、0.1~2%加工助剂、0~2%颜料,尼龙6采用相对粘度为1.2-1.4支链型尼龙6。本发明聚酰胺复合材料可用于汽车门把手气辅成型,该材料解决了复合材料气辅注射成型过程中出现的注射不满和外观光泽降低的问题,通过流动性改善,提高本发明聚酰胺复合材料的注塑成型的性能以及提高制件的外观质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现有设备双螺杆挤出机即可实现,易于操作和实施,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的新物质重点在于制备的复合材料为全生物基材料,通过全生物基苯并噁嗪共聚树脂作为基材与生物及无机填料复合而成的全生物基复合材料。从天然开再生资源开发方面入手,采用模压法制备复合材料,基材的树脂采用无溶剂和溶剂法制备。研究进程如下:本研究通过使用纯天然原料,糠胺、愈创木酚以及多聚甲醛或甲醛,经曼尼希反应合成出性能优良的全生物基苯并噁嗪单体。通过单体共聚作为基材,再加入填料复合而成全生物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拉升强度,高的耐热性,阻燃性。
本发明涉及材料化学领域,为解决目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墨烯/SiO2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由石墨烯和SiO2两组份组成,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分散性良好,同时石墨烯比表面积利用率提高。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了这种石墨烯/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应用于有机硅聚合物的补强填料。
本申请公开了纳米晶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中,纳米晶复合材料包括半导体纳米晶以及负载于半导体纳米晶表面的配体,配体包括由螯合剂与金属硅酸盐形成的络合物。本申请的纳米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高光强性能,也即在同样的强光照射下,本申请的纳米晶复合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的下降程度小于现有技术的纳米晶材料;此外,本申请的纳米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
本发明公开了WC/CNT、WC/CNT/P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WC/CNT/Pt复合材料包含直径在1-5微米的介孔球状碳化钨、碳纳米管和铂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生长在介孔球状碳化钨表面并向外扩展,铂纳米颗粒生长于介孔球状碳化钨和碳纳米管表面。所述WC/CNT复合材料包含直径在1-5微米的介孔球状碳化钨和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生长在介孔球状碳化钨表面并向外扩展。本发明所述的WC/CNT/Pt复合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可用于甲醇燃料电池中,可明显提高催化转化效率和催化剂使用寿命。所述的WC/CNT复合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可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电还原反应中,可明显提高有机电合成的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联接及承载的可拆卸液压缸,包括端盖、缸头、缸筒外层、缸筒内衬、缸底、活塞杆和活塞;缸筒外层是以高强度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接触成型法将碳纤维缠绕在缸筒组件金属部分上成型的。本发明与金属液压缸相比具有明显的减重优势;与现有复合材料液压缸相比,由于采用了复合材料本体作为联接结构,其可靠性比粘合剂联接更高;由于复合材料及金属零件之间不采用螺纹、螺栓、销钉等方式联接,复合材料结构没有因机加工而遭到局部破坏,保证了碳纤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碳纤维材料强度高的优势;本发明缸筒组件可与其他组件分离,维修成本和难度均低于整体式复合材料液压缸。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乳酸/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含30‑70份的改性聚乳酸、30‑70份的聚碳酸酯和0‑20份的助剂。本发明采用2‑羟基‑4‑苄氧羰酰氨基丁酸对PLA进行改性,向PLA分子链中引入苯环结构,增加PLA与PC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在PLA与PC共混过程中无需添加额外的相容剂,避免因相容剂析出而导致PLA与PC分相而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改性PLA所采用的2‑羟基‑4‑苄氧羰酰氨基丁酸中含有氨基,可以向PLA/PC复合材料中引入氨基,赋予复合材料一定的抗菌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杂化复合材料、其制法、用途及电力高空作业辅助设备。所述混杂化复合材料的制法包括:提供热塑性材料,其包括热塑性树脂和与之复合的第一增强结构;将热塑性材料与具有多孔结构的第二增强结构的表面接触,并对两者进行热压处理,以使第一增强结构与第二增强结构直接结合;将第二增强结构与热固性树脂复合形成热固性复合材料,获得表面预制有热塑性材料的热固性复合材料。利用热压等方法可以简便快捷的将多个所述热固性复合材料热塑性焊接。本发明能实现连续纤维增强、不同材质混杂且局部强化的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件的制备,有利于充分挖掘不同材料混杂形成的性能潜力,以及不同工艺混杂形成的制造柔性。
本发明公开了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的检修方法及破损、缺角、异物部位的修理方法,所述检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生产完成后的复合材料进行预清理;对该复合材料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标记存在问题的部位;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处置分析;根据处置分析的结果进行修理;检查修理结果,对复合材料进行预装配,将合格的复合材料入库。破损、缺角、异物部位的修理方法主要包括对缺陷部位清理、清洁、修补、固化、修整。本发明提供了流水线化维修与检验方法,明确了维修的具体环节并且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使维修更加系统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电磁屏蔽及导热PBT/PET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复合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70‑8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0‑30份,增韧剂5‑10份,石墨烯‑Fe3O4复合填料5‑10份,填料表面处理剂0.05‑1份,抗氧剂0.5‑1.4份;石墨烯‑Fe3O4复合填料为通过对不同片径石墨烯进行水相剥离后在石墨烯剥离溶液体系中进行化学共沉淀制成。本发明制备的PBT/PE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效能,且屏蔽机制以吸收电磁波为主。此外,不同片径石墨烯在形成完善导电导热网络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