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京能清洁能源北京分公司的瑞津板桥70MW集中式风电项目在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装机容量70MW,包括8台6.25MW和4台5.0MW的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145米。它配套3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峡盛东棘坨220kV升压站,再通过1回220kV线路并入国网服新220kV变电站。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1.58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4.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1万吨,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新国标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首次提出内短路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相比旧版,新国标增加了快充循环后安全、底部撞击测试等项目,并对热扩散测试等进行了修订。这一标准的实施,旨在降低新能源汽车因电池问题引发的起火风险,提升车辆安全性。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储备已能满足新国标要求,但碰撞后车辆安全仍需车企与电池厂商共同努力。
4月16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受理户用分布式光伏备案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4月21日起,在保障电网安全消纳的前提下,重启户用分布式光伏备案工作。此前,为解决电网安全承载能力问题,科尔沁区自2024年6月21日起暂停了备案工作。经过9个月的优化与调整,电网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具备部分容量消纳能力。此次恢复备案,将推动当地清洁能源利用和光伏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电电力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91.82亿元,净利润98.31亿元,同比增长75.28%。截至2024年末,控股装机容量11170万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33.19%。2025年,公司计划火电核准备案200万千瓦,水电272.15万千瓦,新能源1141.81万千瓦;分别开工147万千瓦、363.1万千瓦和519.62万千瓦。这一计划显示出国电电力在能源转型中的坚定决心,致力于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发展。
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核发及交易数据。3月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项目7.07万个。2025年1-3月,累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可交易绿证4.56亿个。截至3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可交易绿证38.35亿个。绿证交易方面,3月交易1.18亿个,1-3月累计交易2.00亿个。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绿证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为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7844万千瓦,同比增长23.6%;1-3月累计产量17267万千瓦,同比增长18.5%。同时,3月太阳能发电量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1-3月累计发电量1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光伏产业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月15日,钧达股份向香港联交所第三次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此前两次因招股书失效未果。此次上市计划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拓展海外市场并提升全球融资能力。钧达股份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研发、生产与销售,2024年电池产品出货量33.74GW,其中N型电池占比超90%,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成功上市后,钧达股份将成为“A+H”双平台上市的光伏电池制造商,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4月1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与财政厅联合发布《2025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指南》,明确集中攻关新一代光伏高效率太阳电池、新型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核心部件技术。此次攻关聚焦柔直换流阀、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方向,启动4项重点任务。江苏省将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及相关研究所合作,携手大型能源央企、龙头制造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鼓励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先行先试区。
4月17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山西省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库拟调整情况的公示》,新增119个储能项目,总容量2.41GW/4.715GWh,以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为主,部分采用飞轮储能与磷酸铁锂电池混合技术。同时,移出93个项目,容量1.634GW/2.61GWh。此次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助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2025年4月14日,中比新能源与康迪科技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分阶段建设两座锂电池生产基地。首期优先建设电池包组装工厂,后续推进电芯制造项目,采用差异化股权架构成立合资公司。此次合作标志着中比新能源全球化战略进入新阶段,双方将共同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满足北美越野车及特种车辆市场需求,符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政策,助力企业把握本土化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月16日,上汽集团与华为在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联合发布全新品牌“SAIC尚界”,标志着双方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该品牌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定位为“风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赖至尚、人人至尚”,旨在成为主流市场的鸿蒙智行生态新选择。上汽集团整合70年造车底蕴和近1亿用户积累,组建超5000人的专业团队,与华为工程师开展全生态链深度合作,依托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出行体验。
2024年,温州龙湾区新能源产业产值达446.34亿元,同比增长14.5%。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11.41万千瓦,储能项目37个,充电枪455把,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25年,龙湾区将重点支持本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推进能源绿色转型,深挖分布式光伏潜力,鼓励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确保完成能耗降低目标。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发布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重点扶持光伏、新型储能、氢能、智能电网四大产业。氢能领域涵盖原材料、制氢装备、氢储运装备、氢利用装备等生产制造,以及制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花都区通过“场景招商”工程,鼓励企业集聚发展,对新引进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支持。同时,拓展应用场景,支持物流、环卫、渣土运输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应用,推动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4月1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推进美丽丰台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年底前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快递、环卫、公交、出租车等多领域的应用,新增车辆80%以上为新能源车。同时,丰台区将完善充电和加氢基础设施,优化运输结构,推动低碳技术试点示范,助力绿色交通转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4月14日,骥翀氢能与儋州市人民政府在“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上签署投资协议。该项目依托儋州洋浦的海上风电和陆地光伏资源,打造“绿电制绿氢-储运-应用”全产业链生态,助力海南建设零碳能源示范岛。招商大会由商务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共签约265个项目,总金额达2336亿元。骥翀氢能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2024年增速65%居行业第一,金属板电堆销量行业前三,致力于推动氢能产业的经济性和规模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国际科研团队,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该材料具有"受热收缩"特性,可通过特定方法修复老化电池性能。这一成果为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天赐材料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合作的北美电解液及六氟磷酸锂项目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该项目计划建设年产20万吨电解液生产线,目前已完成土地购置工作,正在进行工厂设计和环评审批。这一合作将加速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在北美市场的布局。
河北省通过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在战略性矿产勘探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冀东地区新增铁矿石资源4.71亿吨,张北县发现大型晶质石墨矿床。同时,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伴生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得重要突破,为全国钴矿增储作出重要贡献。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多宝山矿集区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为区域找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通过系统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找矿模型,将有效指导后续勘探工作。这一发现对提升我国贵金属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行业报告显示,我国氢能在冶金领域的应用技术有望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随着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加速,氢直接还原技术将逐步实现商业化,预计2040年市场渗透率达13%。这一技术突破将推动钢铁行业深度减排。
刚果(金)政府宣布暂停钴矿出口四个月,以应对全球市场供应过剩问题。该国监管部门表示,此举旨在稳定持续下跌的钴价,同时打击非法采矿活动。禁令不影响铜矿出口,三个月后将评估政策效果。
加拿大政府决定将矿产勘查税收抵免政策延长两年,以支持矿业企业融资。该政策为投资小型矿业公司的个人提供15%税收优惠,预计将带动1.11亿加元勘查资金。此举旨在缓解矿业融资困境,同时应对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南非政府正考虑对铬铁矿和锰矿实施出口管制措施,以促进本土选矿产业发展。该国近半铬铁厂已停产,政府计划通过税收和配额政策限制原矿出口,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此举旨在重振南非合金产业竞争力,应对全球绿色技术需求增长。
玻利维亚与德国近日举行高层会谈,重点围绕锂资源开发与绿氢技术展开合作讨论。玻利维亚介绍了其碳酸锂生产规划及盐湖提锂技术创新,德国则提供气候技术与资金支持。双方旨在建立可持续能源供应链,共同推进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全球矿业投资竞争加剧,加拿大凭借高效的审批流程和稳定的监管环境,正吸引更多矿业资本。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因项目审批周期长、能源成本高等因素面临投资流失。随着两国大选临近,矿业政策成为焦点,加拿大火环地区的镍矿和铂族金属项目获得政府强力支持。
印度与智利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加强铜矿及锂资源领域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将向印度库奇铜业供应铜精矿,同时双方探讨在矿产勘探与加工方面的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有望优化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布局,助力印度制造业发展。
2024年多米尼加采矿业降幅收窄至5.1%,较2023年显著改善。黄金、铜矿及稀土资源成为行业亮点,出口占比达43.3%。尽管面临政策与环境许可挑战,行业代表呼吁优化法规以吸引外资。该国矿业在就业与税收方面贡献突出,未来或受益于国际金价上涨趋势。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宣布一项总额110亿加元的财政支持计划,以缓解美国钢铝关税对当地矿业及制造业的冲击。措施包括延迟企业税务缴纳期限、提供退税补贴等,旨在稳定就业并帮助企业应对市场波动。安大略省作为全球重要矿产区,其镍矿、钢铁及铂族金属产业将直接受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首批氢能环卫车在伊金霍洛旗正式投入示范运营。该批车辆采用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加氢快、续航长、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经过3个月试运行,性能指标全面达标,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鄂尔多斯市计划远期实现燃料电池车辆对大部分环卫车的全面替代。
4月15日,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气化炉吊装成功。项目采用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复朋炉”,专用于生物质气化。项目预计2025年6月20日中交,6月30日点火,将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