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近日成功完成井下负610米Ⅳ盘区40万吨大型垂直矿柱的安全回采,累计回收铜量3654.68吨,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该矿采用先进采矿工艺,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实现资源高效回收,为矿山延长服务年限提供重要支撑。
铜陵有色旗下米拉多铜矿2025年一季度生产表现亮眼,铜精矿含铜产量超计划21.6%,金、银产量也大幅超额完成。该矿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措施实现稳产高产,为集团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该公司计划投入213.86亿元,全力打造“唐山裕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740万吨氢氧化铝生产项目”。项目规划建设4条年产185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分两期稳步推进。一期工程包括2条年产185万吨氢氧化铝生产线,二期工程则复制一期建设内容,再添2条生产线。
盛和资源近日确认,其在美国市场的投资目前仅涉及MP公司,持股比例约为8%。根据2024年1月签订的新协议,盛和资源将继续包销MP公司的稀土矿产品,协议期限为两年并可延期一年。这一合作强化了盛和资源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参与度。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计划在原有年产5GWh钛锂高能动力电池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建设年产3GWh的生产线,使总投资额从原先的25.2亿元增加至40.2亿元。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73.44亿元,实现年税收6.7亿元,并为当地提供800个就业岗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色迪兹瓦矿业2025年3月阴极铜产量创下商业化生产以来最高纪录。面对刚果(金)雨季电力短缺的严峻挑战,企业通过协调供电、自建发电机组等措施保障生产,同时优化工艺流程,实现产量逆势增长,为一季度经营目标达成奠定基础。
江西铜业武山铜矿三期扩建工程主井提升机主体结构近日完成安装。该设备采用双箕斗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最大提升速度达13.61米/秒,将显著提升矿山运输能力。施工团队克服恶劣天气和复杂作业环境等挑战,顺利完成81吨核心部件的吊装工作,为项目年中试生产奠定基础。
黄石晟祥铜业超细铜材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预计明年年中正式投产。作为大冶有色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项目,晟祥铜业在传统铜杆线市场低迷的背景下逆势增长,其生产的微米级铜丝产品已具备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落地将进一步巩固黄石在高端铜材领域的竞争优势。
天赐材料依托其现有的液态锂盐生产平台,成功研发出硫化锂固态电解质,标志着该公司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目前,该公司的硫化物路线固态电解质已进入中试阶段,正与下游电池客户紧密合作,进行材料技术的验证工作。
安徽中辉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铜阀门配件精加工技改提升工程近日通过环评审批。该项目总投资1.82亿元,分两期建设,将新建标准化厂房并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全面提升铜阀门配件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当地铜制品加工产业链价值。
江西黎川县禧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低氧铜杆及阳极铜改扩建项目近日获备案通过。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铜材深加工产能,提升当地铜产业链配套能力。低氧铜杆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而阳极铜则是电解铜生产的关键原料,此次扩建有望优化区域铜加工产业布局。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围绕再生金属产业战略研究、国际产业分析、供应链安全保障、优势企业培育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多样化的合作。通过共同打造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平台,双方将携手提升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在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上指出,受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影响,铜资源需求持续攀升,预计2030年铜价将突破10万元/吨。全球铜矿资源发现进入瓶颈期,国内西藏地区铜矿开发潜力巨大,但品位低、开采难度大仍是主要挑战。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对铜的需求激增,推动行业格局重塑。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福德士河近日与安百拓签署3.5亿澳元采购协议,将引进50余台自动化电动爆孔钻机。这是该公司2030年脱碳计划的重要一步,预计新设备每年可减少9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公司正在建设190兆瓦光伏发电场以支持电动设备运行。
东北轻合金公司近日成功研制出大外径、大壁厚铝合金管材,两项尺寸均创设备生产记录。通过创新工艺组合,公司有效解决了管材直线度控制、淬火效率等技术难题,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
银邦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3.52亿元,同比增长20.10%;归母净利润5769.01万元,同比下降10.54%。业绩表现主要受铝材加工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公司在航空航天用铝基复合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星股份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25.53%;净利润2269.37万元,同比增长48.52%。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极箔产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拓展及产能释放。
锐新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2亿元,同比下降6.42%;归母净利润5530.32万元,同比下降26.62%。业绩波动主要受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公司在高端铝合金精密加工领域的技术升级持续推进。
海星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7.68%;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7.63%。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极箔产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
项目计划于2025年5月正式开工,预计于同年10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总工期为6个月。项目总投资高达45542.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564.00万元,资本金占建设投资的20%,剩余80%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筹集。
芳源股份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因市场环境变迁及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决定终止其原计划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此举标志着公司在综合评估内外部环境后,做出的战略调整。
宏鑫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28亿元,同比增长6.95%。尽管净利润有所下滑,但公司在特种合金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尤其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
银邦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长21.87%,主要得益于铝基复合材料及高端铝合金产品的市场拓展。尽管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公司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订单增长显著,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2024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成果。全年营业总收入攀升至486.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0.76亿元,同比微增0.6%。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扣非净利润实现了14.76%的显著增长,达到31.62亿元,彰显了其强大的盈利能力。
水木明拓(达茂)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还提交了另一个规模更大的项目——“水木明拓绿氢制80万吨绿氨示范项目”,该项目同样位于包头市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巴润钢铁稀土原料加工园,总投资额高达24亿元。该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建设,首期计划建设60万吨(或后续信息调整为40万吨)绿氢合成氨生产线,并配备相应的辅助设施;二期则计划建设剩余的20万吨(或调整为40万吨)绿氢合成氨生产线,同样配备完善的辅助设施。
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年处理3万吨废旧锂电池的强大产能,其中包括2万吨的再生处置和1万吨的梯次分选。同时,项目还将处理1万吨正/负极边角料、1.5万吨电极/电池材料粉,以及2万吨氢氧化镍和2万吨氢氧化钴(这两者均为电池材料产业链中的粗加工产品,不包含危险废物)。
在工艺方面,技术团队通过双路径创新实现了工艺的重大跃迁。他们联合上游企业优化了钛粉制备工艺,采用氢破法结合氢化脱氢破碎预处理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将粉末收得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集团”)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公司运营计划目标得以全面达成,析出锌及锌产品产量按年度预算稳步推进,锌冶炼完全生产成本和电效成本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综合回收产量同比增长10.7%,主要经营指标均顺利达成预算。
作为鼎胜新材的境外全资子公司,Slim铝业在欧洲市场拥有广泛的业务布局和深厚的市场基础。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Slim铝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与供应商之间的账期管理。
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一座规模达200MW/400MWh的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