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工程陶瓷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工程陶瓷是指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的各种陶瓷的总称,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陶瓷基
复合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的发展,工程材料以其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抗氧化性等性能特点,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应用的比较广泛的工程陶瓷主要有
氧化铝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以及氧化锆陶瓷等。
3.其中,碳化硅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以及耐腐蚀性,使其能够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氧以及强酸强碱的环境下工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航空航天、微电子、汽车等领域。由于碳化硅为强共价键结合,烧结时扩散速率低,使其很难在常压下烧结致密,因此目前多采用无压烧结技术来生产碳化硅陶瓷。无压烧结可以分为液相烧结和固相烧结,其中,固相烧结是以硼(或碳化硼)和碳为烧结助剂,通过固相扩散实现致密烧结;相较于液相烧结,由于固相烧结的烧结助剂用量少,且烧结过程中不产生液相,因此固相烧结的碳化硅陶瓷具有更好的耐高温强度,可在换热管上应用。
4.在固相烧结工艺中使用的碳源烧结助剂一般为酚醛树脂,酚醛树脂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既能提供碳源,又能起到粘结剂的作用,但是在碳化硅制品的制备中需要进行脱粘处理,在脱粘处理的过程中,因酚醛树脂的存在会使尾气中含有部分酚类和醛类物质,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增加环保处理的成本。为了解决酚醛树脂的污染问题,也可以采用纳米级炭黑作为碳源,但是由于炭黑颗粒之间具有极强的聚集性,使其在固体粉末中难以分散,这又增加了加工的困难;并且炭黑的粘结性又不如酚醛树脂,导致胚体的成型性变差,制品的性能受到影响。
5.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碳化硅换热管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配料、混合、练泥、挤出成型、干燥、脱粘和高温烧结;为了提高胚体内部的均匀性,减少压制过程中的裂纹、分层现象的出现,通常会在练泥和挤出成型之间增加陈腐工序,在练泥后,将泥料陈腐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对泥料进行挤出、干燥等工序,陈腐后的泥料具有更好的润湿程度,可以提高其成型性能,有利于后续的挤出成型。但是陈腐通常需要经过几十个小时甚至几天,这不仅使得生产周期延长,而且使得练泥、挤出成型、干燥等工序之间有较长的间隔,无法连续进行,不利于连续化生产的进行,影响生产效率。
6.此外,在碳化硅制品应用于换热管时,由于换热管长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使用,这就对其密度以及强度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获得高性能的碳化硅制品,另一相关技术将经过混料、陈腐、挤出成型、干燥后的坯体经过等静压成型处理后,再进行高温烧结,然而等静压成型设备成本高,不易自动化生产,且生产效率较低,增加等静压成型后会导致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研磨:将微米级碳化硅粉末与含硼烧结助剂混合并湿法研磨,得到粒径为0.4
?
0.8μm的浆料;s2、喷雾造粒:向浆料中加入水溶性炭黑和粘结剂,搅拌均匀,经过喷雾造粒,得到碳化硅造粒粉体;s3、混料:将碳化硅造粒粉体与塑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润滑剂以及水,搅拌均匀后,得到湿粉;s4、陈腐:将湿粉经过陈腐,得到陈腐料;s5、后处理:将陈腐料经过练泥、挤出、干燥、热处理即可。
9.优选的,微米级的粒径为3
?
10μm。
10.碳化硅粉体作为碳化硅制品的主原料,其纯度、颗粒细度影响着碳化硅陶瓷制品的性能。由于碳化硅的的金属杂质比较多,生产碳化硅粉末的厂家需要对其进行酸碱纯化处理、研磨、干燥,以得到亚微米级的碳化硅粉末成品;然后陶瓷制造商直接采购这种亚微米级的碳化硅粉末作为碳化硅陶瓷的主原料,使得成本较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碳化硅粉末选择粒径为3
?
10μm的微米级碳化硅粉末,这种粒径的碳化硅曾大量应用于
光伏行业硅片的切割,由于近年来光伏切割逐渐被金刚线切割取代,导致市场上存在大量过剩的粒径为3
?
10μm的碳化硅粉末,因此相较于亚微米级的碳化硅,粒径为3
?
10μm的碳化硅粉末的成本较低,可以降低主原料的成本。
11.本技术采用湿法研磨,在研磨的过程,将碳化硅与烧结助剂混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碳化硅粉末与烧结助剂的细度以及二者混合的均匀性,另一方面经过湿法研磨后得到的浆料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喷雾造粒,不需要单独将碳化硅粉末研磨后再干燥处理,简化了工序,降低粉体的处理成本;通过原料的选择以及工艺的配合,能够大幅度降低主原料的成本。
12.此外,传统的烧结助剂碳化硼的粒径较大、用量较高,会造成碳化硅制品的密度不足,对于碳化硅换热管来说,由于是在高压力的环境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影响其使用性能;而本技术通过将其与碳化硅共同研磨,以降低烧结助剂碳化硼的细度,提高其活性,可以提高碳化硅制品的密度,从而提高其强度。
13.本技术的碳源选用炭黑代替传统的酚醛树脂碳源,不存在尾气处理问题,因此降低了环保处理的成本。由于酚醛树脂除了作为碳源外,其自身还会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因此本技术以炭黑为碳源时,通过添加粘结剂和塑化剂,以提高碳化硅材料的强度。相关技术中,是将碳化硅粉体与烧结助剂直接混合,但是由于炭黑颗粒之间具有极强的聚集性,使其在固体粉末中难以分散,因此,本技术在研磨后的浆料中加入水溶性炭黑,可以提高炭黑的分散性。
14.本技术的工序将得到的湿粉先经过陈腐后,再经过练泥、挤出、干燥、脱粘、烧结;区别于传统的先练泥,再陈腐、挤出、干燥等工序,调整了陈腐工序在工艺中的顺序。
15.在陶瓷生产中,练泥是为了排除空气,使得泥料组织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泥料的
可塑性和致密性;而陈腐的作用是为了使得坯体的内部均匀,以减少压制时的裂纹,经过陈腐后可以达到较高的润湿程度,提高泥料的成型性能;因此,相关技术一般在练泥后,再陈腐放置几十个小时后,再对泥料进行挤出、固化等工序。但是,发明人发现,泥料在练泥后进行陈腐时,泥料表面和内部干燥速度不一致,泥料表面容易硬化而出现硬颗粒;而本技术先对湿粉进行陈腐,湿粉的润湿性更好,泥料的表面不易硬化产生硬颗粒,可以提高泥料的均匀性以及塑性,有利于提高练泥工序中泥料的可塑性以及烧结时的致密度。此外,本技术直接先对湿粉进行陈腐后,再进行连续化的练泥、挤出、固化,缩短了后续工序中的间歇停顿,实现练泥、挤出、干燥工序的连续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6.优选的,所述含硼烧结助剂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2
?
0.5wt%;所述水溶性炭黑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5
?
3.0wt%。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的碳化硅的原料未经过额外的酸碱洗工序的处理,其原料中的游离硅、二氧化硅的含量会增加,会影响制品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通过炭黑的碳热还原性反应,使其与游离硅、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碳化硅,以降低杂质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18.硼源烧结助剂通常为碳化硼或硼粉,本技术在研磨的过程中直接加入硼源烧结助剂,可以使得烧结助剂的粒径更小、分散的更加均匀;以碳化硼为例,在碳化硅研磨时加入碳化硼共同研磨,使得碳化硼的粒径达到亚微米级,活性大幅度增加,使得碳化硼的用量从目前常用的0.6
?
1.0%降低至0.2
?
0.5%,大大降低了烧结助剂的用量,从而降低了烧结助剂的成本。
19.优选的,所述塑化剂由分子量为15
?
20万的高分子量塑化剂和分子量为4000
?
6000的低分子量塑化剂组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以炭黑代替传统的酚醛树脂,可以解决酚醛树脂带来的污染问题。但是由于酚醛树脂除了作为碳源外,其自身还会起到粘结剂的作用,而本技术虽然加入了粘结剂,但是其相较于酚醛树脂,粘结作用有限,降低素胚的成型性,导致碳化硅制品的强度下降;因此,本技术通过对塑化剂进行改进,通过高分子量的塑化剂与低分子量的塑化剂相配合,配合练泥工序,以提高碳化硅制品的可塑性和致密性,从而改善缺少酚醛树脂时强度不足的问题。
21.优选的,所述陈腐的温度为5
?
10℃、湿度为40
?
50%、时间为12
?
24h。
22.传统的工艺通常是将练泥料在温度为20
?
40℃、湿度为80
?
90%的环境中进行陈腐,而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低温、中湿的环境中进行陈腐,一方面可以提高泥料各原料混合的均匀性,避免因体系粘度过大而影响后续的练泥等工序,另一方面低温、中湿环境也有利于本技术的塑化剂的粘结作用,可以提高制品的成型性。
23.优选的,所述干燥包括一次干燥和二次干燥,所述一次干燥为远红外干燥,干燥温度为80
?
100℃,物料传送速度为0.5
?
1m/min。
24.传统的固化干燥工序多采用微波固化,微波固化是物料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固化,其固化干燥速度较快,但是这会导致陶瓷制品易出现分层的现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远红外固化干燥技术,只对物料的表面进行干燥,起到表面定型的作用,然后再经过后续的缓慢干燥的配合,可以降低陶瓷制品分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制品内部的均匀性以及致密性,提高其力学性能。
25.优选的,所述二次干燥为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120
?
150℃,干燥时间为15
?
20h。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经过固化处理时,起到了表面定型的作用,而后经过热风干燥,可以缓慢干燥物料的内部,有利于降低陶瓷制品分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制品力学性能。
27.优选的,所述热处理包括脱粘处理、碳热还原处理以及高温烧结;所述碳热还原处理温度为1400
?
1600℃,保温时间为0.5
?
2h。
28.优选的,所述热处理包括如下步骤:脱粘处理:将物料升温至600
?
900℃,保温1
?
3h;碳热还原处理:将经过脱粘处理的物料升温至1400
?
1450℃,然后以0.5
?
2℃/min的速度升温至1550
?
1600℃,在1550
?
1600℃的温度下保温0.5
?
2h;高温烧结:将经过碳热还原处理的物料升温至1950
?
2150℃,保温2
?
3h。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关技术中物料的热处理一般包括两段温区,即脱粘处理和高温烧结,而本技术的热处理可以分为三段温区:脱粘段,物料升温至600
?
900℃,在此温度下保温脱粘处理,以去除高分子助剂;碳还原段,脱粘处理后,先升温至1400
?
1450℃,然后以0.5
?
2℃/min的速度升温至1550
?
1600℃,在此温度下保温促进碳的还原的反应,使碳与碳化硅粉体表面的游离硅和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以生成碳化硅,降低杂质含量,让碳的还原反应更加完全,从而改善了烧结性能,得到高密度的产品;烧结段,在1950
?
2150℃的温度下烧结,由于本技术的碳化硼的粒径更小、含量更低,在满足烧结自密化的前提下,烧结温度可较传统烧结温度降低30
?
50℃。
30.优选的,所述喷雾造粒采用离心式喷雾造粒,进口温度为220
?
230℃,出口温度为95
?
100℃。
3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碳化硅制品。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主原料成本低:本技术以商业化库存的碳化硅切割用微粉为原料,其碳化硅原粉成本低;相较于目前常用的以亚微米级碳化硅为原料,本技术不需要碳化硅原粉供应商额外对碳化硅原粉进行酸碱纯化处理、研磨、干燥处理,本技术直接以微米级的碳化硅原粉为原料,直接湿法研磨成亚微米级粉体用于后续的加工,去除了酸碱纯化工序以及干燥的工序,可以降低粉体的处理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主原料的成本。
33.2.烧结助剂成本低:本技术在研磨的过程中直接加入硼源烧结助剂,可以使得烧结助剂的粒径更小、分散的更加均匀,提高了硼源烧结助剂的活性,可以降低其用量,从而降低烧结助剂的成本。本技术的碳源烧结助剂选用炭黑,相较于酚醛树脂碳源,其脱粘时不易产生污染性气体,降低了环保处理的成本。
34.3.生产效率高: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先经过陈腐,再经过练泥、挤出、干燥等工序,区别于传统的先练泥,再陈腐、挤出、干燥等工序,调整了陈腐工序在工艺中的顺序,缩短了后续工序中的间歇停顿,实现练泥、挤出、干燥工序的连续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5.4.制品性能高:本技术在研磨碳化硅的同时,加入硼源烧结助剂共同研磨,可以提高硼源烧结助剂的细度以及活性,有利于促进固相烧结,提高碳化硅制品的密度,提高其强度;本技术以炭黑为烧结助剂,通过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复配得到的塑化剂,结合练泥工
序,可以提高碳化硅制品的可塑性和致密性,从而改善缺少酚醛树脂时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先对湿粉进行陈腐,由于湿粉的润湿性更好,泥料的表面不易硬化产生硬颗粒,可以提高泥料的均匀性以及塑性,有利于提高练泥工序中泥料的可塑性以及烧结时的致密度;本技术的干燥技术采用远红外固化干燥和热风干燥相结合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微波固化干燥,本技术利用远红外固化干燥技术,只对物料的表面进行干燥,起到表面定型的作用,然后再经过后续的缓慢干燥的配合,可以降低陶瓷制品分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本技术在热处理工序相较于传统的脱粘段和烧结段,还增加了碳还原段,通过在1400
?
1600℃的温度下保温,可以促进碳的热还原反应,使碳与碳化硅粉体表面的游离硅和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以生成碳化硅,降低杂质含量,让碳的还原反应更加完全,从而改善了烧结性能,得到高密度的产品。
36.5.制品应用广泛:由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碳化硅制品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备换热管、辊棒和方梁以及微反应管等。通过本技术的工艺制备的碳化硅挤出制品烧结密度可达3.10g/cm3以上,最高可达3.16g/cm3,大大提高了固相烧结挤出碳化硅制品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37.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料:以粒径为3
?
10μm的微米级碳化硅粉末为主要原料,以粒径为3
?
10μm的含硼烧结助剂和水溶性炭黑作为固相烧结助剂;以粘结剂、塑化剂以及润滑剂作为功能助剂;其中,含硼烧结助剂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2
?
0.5wt%,水溶性炭黑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5
?
3wt%;粘结剂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5
?
2wt%;塑化剂由分子量为15
?
20万的高分子量塑化剂和分子量为4000
?
6000的低分子量塑化剂组成,高分子量塑化剂和低分子量塑化剂的重量比为1:1
?
4;s2、原料研磨:先将微米级碳化硅粉末、含硼烧结助剂投入立式或卧式研磨机中,以水为溶剂,将其研磨得到粒径为0.4
?
0.8μm、固含量为40
?
50wt%的浆料;s3、喷雾造粒:向浆料中加入水溶性炭黑以及粘结剂,搅拌均匀后,采用离心式喷雾造粒,进口温度为220
?
230℃,出口温度为95
?
100℃,得到碳化硅造粒粉体;s4、混料:将碳化硅造粒粉体与塑化剂在
混合机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以及润滑剂,搅拌均匀,得到湿粉;其中,塑化剂的用量为碳化硅造粒粉体重量的4
?
10wt%;去离子水的用量为碳化硅造粒粉体重量的15
?
25wt%;润滑剂的用量为碳化硅造粒粉体重量的1
?
2wt%;s5、陈腐:将湿粉在温度为5
?
10℃、湿度为40
?
50%的条件下,密封陈腐12
?
24h后,得到陈腐料;s6、练泥:将陈腐料在温度为20
?
30℃、压力为1.0
?
1.5mpa、真空度为
?
0.08~
?
0.1mpa的条件下练泥20
?
30min,反复练泥3
?
5次,得到练泥料;s7、挤出:使练泥料直接进入挤出成型机中,在挤出压力为1.0
?
1.5mpa、真空度为
?
0.08~
?
0.1mpa、挤出速率为0.5
?
1m/min的条件下挤出成型,通过同步测速,同步定长切割
后,得到素胚;s8、干燥:使素胚直接进入带有气体悬浮的远红外干燥机中进行一次干燥,干燥工作区长度为2
?
4m,干燥温度为80
?
100℃,物料传送速度为0.5
?
1m/min;然后在带有气体悬浮的管式干燥炉或热风干燥箱中进行二次干燥,干燥温度为120
?
150℃,干燥时间为15
?
20h,得到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s9、热处理:将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包括脱粘处理、碳热还原处理以及烧结处理;脱粘处理:设置高温电阻炉的温度,使其以2
?
4℃/min的速度升温至300℃,再以0.5
?
1℃/min的速度升温至600
?
650℃,而后以1
?
2℃/min的速度升温至850
?
900℃,在850
?
900℃的温度下保温1
?
3h;碳热还原处理:以2
?
4℃/min的速度升温至1400
?
1450℃,然后以0.5
?
2℃/min的速度升温至1550
?
1600℃,在1550
?
1600℃的温度下保温0.5
?
2h;高温烧结:以2
?
4℃/min的速度升温至1950℃,然后以1
?
2℃/min的速度升温至2050
?
2150℃,保温2
?
3h,得到烧结制品;s10、精加工:将烧结制品经过切割、内外圆倒角等精加工后,得到碳化硅制品。
38.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碳化硅换热管、碳化硅辊棒、碳化硅方梁以及碳化硅微反应管等。
39.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外径为14mm、壁厚为1.5mm的碳化硅换热管,在200bar的耐水压测试条件下,合格率(指未出现裂纹、未发生变形等缺陷的样品量占总测试样品量的比例)能达到98%以上;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外径为25mm、壁厚为3.0mm的碳化硅换热管能够耐温达1500℃以上;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外径为38mm、壁厚为5.0mm的碳化硅辊棒和方梁,在100mpa的集中力测试下,合格率能达到98%以上;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外径为6mm、壁厚为0.5mm的微反应管能耐压达150bar以上。
4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中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其中,碳化硅粉末的粒径为3
?
10μm,纯度>98.5%,金属铁杂质的含量<0.1%;含硼烧结助剂可以选硼或碳化硼,以下实施例均选择粒径为3
?
10μm的碳化硼;水溶性炭黑购自德国orion欧励隆,型号为special black 6;粘结剂选用聚乙烯醇,购自安徽皖维富
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pva26
?
99;润滑剂可以选择油酸或甘油,以下实施例均选择甘油;塑化剂由分子量为15
?
20万的高分子量塑化剂和分子量为4000
?
6000的低分子量塑化剂组成,高分子量塑化剂可以为分子量为20万的聚氧化乙烯、分子量为15万或20万的羟丙基甲基纤维,低分子量塑化剂可以为分子量为4000或600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5000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下实施例的塑化剂均选择分子量为20万的聚氧化乙烯以及分子量为5000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实施例
42.实施例1
?
8实施例1
?
8中的各原料的用量见表1。如表1所示,实施例1
?
8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配比不同。
43.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
44.实施例1提供的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原料研磨:将100kg微米级碳化硅粉末、0.3kg碳化硼粉末投入立式研磨机中,以水为溶剂,将其研磨,得到粒径为0.4
?
0.8μm、固含量为45wt%的浆料;s2、喷雾造粒:向s1的浆料中加入1kg水溶性炭黑以及1kg粘结剂,搅拌均匀后,采用离心式喷雾造粒,进口温度为225℃,出口温度为98℃,得到碳化硅造粒粉体;s3、混料:取100kg经s2制得的碳化硅造粒粉体,将其加入混合机中,然后加入4kg塑化剂,启动搅拌机,使二者混合均匀,然后加入20kg去离子水以及1.5kg润滑剂,搅拌均匀,得到湿粉;s4、陈腐:将湿粉在温度为5℃、湿度为40%的条件下,密封陈腐24h后,得到陈腐料;s5、练泥:将陈腐料在温度为25℃、压力为1.0mpa、真空度为
?
0.08mpa的条件下练泥25min,反复练泥4次,得到练泥料;s6、挤出:将练泥料在挤出压力为1.0mpa、真空度为
?
0.08mpa、挤出速率为0.5m/min的条件下挤出成型,通过同步测速,同步定长切割后,得到素胚;s7、干燥:使素胚直接进入带有气体悬浮的远红外干燥机中进行一次干燥,干燥工作区长度为4m,一次干燥温度为80℃,物料传送速度为1m/min;然后在热风干燥箱中进行二次干燥,二次干燥温度为120℃,二次干燥时间为20h,得到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s8、热处理:将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包括脱粘处理、碳热还原处理以及高温烧结;脱粘处理:设置高温电阻炉的温度,使其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300℃,再以0.6℃/min的速度升温至600℃,而后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900℃,在900℃的温度下保温2h;碳热还原处理:碳热还原处理包括如下步骤:继续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400℃,然后以0.5℃/min的速度升温至1550℃,在1550℃的温度下保温2h;高温烧结:然后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1950℃,然后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2100℃,在2100℃的温度下保温2.5h,得到烧结制品;s9、精加工:将烧结制品经过切割、内外圆倒角精加工后,得到外径为14mm、壁厚为1.5mm的碳化硅热交换管。
45.表1实施例1
?
8中原料的用量表(单位:kg)
实施例9
?
16实施例9
?
16所用的原料以及用量与实施例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工艺步骤以及工艺参数的不同。
46.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4,将湿粉在温度为10℃、湿度为50%的条件下,密封陈腐12h后,得到陈腐料。
47.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4,将湿粉在温度为20℃、湿度为80%的条件下,密封陈腐24h后,得到陈腐料。
48.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7,使素胚直接进入带有气体悬浮的远红外干燥机中进行一次干燥,干燥温度为100℃,物料传送速度为0.5m/min;然后在热风干燥箱中进行二次干燥,干燥温度为150℃,干燥时间为15h,得到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
49.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7,一次干燥为微波干燥,微波干燥频率为2450mhz,一次干燥温度为90℃,一次干燥时间为20min;二次干燥为热风干燥,二次干燥温度为120℃,二次干燥时间为12h。
50.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7,使素胚在热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20h,得到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
51.实施例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8,碳热还原处理包括如下步骤:继续以4℃/min的速度升温至1500℃,然后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600℃,在1600℃的温度下保温0.5h。
52.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8,碳热还原处理包括如下步骤:继续以2℃/
min的速度升温至1400℃,然后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1550℃,在1550℃的温度下保温2h。
53.实施例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8,热处理只包括脱粘处理以及高温烧结,具体步骤如下:脱粘处理:设置高温电阻炉的温度,使其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300℃,再以0.6℃/min的速度升温至600℃,而后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900℃,在900℃的温度下保温2h;高温烧结:然后以3℃/min的速度,从900℃升温至1950℃,然后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2100℃,在2100℃的温度下保温2.5h,得到烧结制品。
54.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4、s5、s6、s7、s8,其他步骤以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将陈腐与练泥的顺序调换,具体如下:s4、练泥:将s3得到的湿粉在温度为25℃、压力为1.0mpa、真空度为
?
0.08mpa的条件下练泥25min,反复练泥4次,得到练泥料;s5、陈腐:将s4得到的练泥料在温度为20℃、湿度为80%的条件下,密封陈腐24h,得到陈腐料;s6、挤出:将陈腐料在挤出压力为1.0mpa、真空度为
?
0.08mpa、挤出速率为0.5m/min的条件下挤出成型,通过同步测速,同步定长切割后,得到素胚;s7、干燥:使素胚进入微波干燥机中进行一次干燥,微波干燥频率为2450mhz、一次干燥温度为90℃,一次干燥时间为20min;二次干燥为热风干燥,二次干燥温度为120℃,二次干燥时间为12h;s8、热处理:将干燥后的碳化硅素胚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包括脱粘处理以及高温烧结;脱粘处理:使其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300℃,再以0.6℃/min的速度升温至600℃,而后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900℃,在900℃的温度下保温2h;高温烧结:然后以3℃/min的速度,从900℃升温至1950℃,然后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2100℃,在2100℃的温度下保温2.5h,得到烧结制品。
55.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s4、s5,其他步骤以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6相同;将陈腐与练泥的顺序调换,具体如下:s4、练泥:将s3得到的湿粉在温度为25℃、压力为1.0mpa、真空度为
?
0.08mpa的条件下练泥25min,反复练泥4次,得到练泥料;s5、陈腐:将s4得到的练泥料在温度为5℃、湿度为40%的条件下,密封陈腐24h,得到陈腐料;将陈腐料经过与实施例6相同的挤出、干燥、热处理以及精加工即可。
56.性能检测试验按照行业标准jct2212
?
2014《常压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热交换管》中的方法,对实施例1
?
16以及对比例1
?
2制得的碳化硅热交换管的性能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示于表2。
57.表2实施例1
?
16以及对比例1
?
2的碳化硅热交换管的性能测试表
根据表2数据,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的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备的碳化硅换热管的体积密度、硬度、断裂韧性、弯曲强度以及抗压强度明显提升,说明采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碳化硅制品的烧结性能,从而显著改善制品的力学性能。
58.结合实施例1
?
3可以看出,当烧结助剂的用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影响碳化硅的烧结性能,从而影响到制品的力学性能。由于本技术的碳化硼的用量较小,因此实施例1
?
3中对碳化硅制品的力学性能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炭黑的用量。通过实施例1
?
3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炭黑用量在0.5
?
2wt%的范围内变化时,制品的体积密度、硬度、断裂韧性、弯曲强度以及抗压强度呈上升的趋势,而当炭黑的用量超过2wt%时,制品的力学性能上升缓慢,当炭黑的用量为3wt%时,制品的部分力学性能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碳的加入可以与碳化硅粉末表面的游离硅和二氧化硅反应,降低杂质含量,提高粉体表面能以及活性,促进碳化硼的扩散,促进碳化硅的烧结,从而提高烧结制品的致密性。但是当碳含量继续增加时,过量的碳则会抑制碳化硅的烧结,从而导致烧结制品的致密性以及力学性能开始下降。
59.结合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以及实施例1可以看出,塑化剂的用量以及种类对制品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塑化剂的加入可以改善泥料的塑性,有利于提高其成型性
以及烧结性能,从而提高烧结制品的致密性以及力学性能。当采用单一的低分子量的塑化剂时,虽然可以改善体系的塑性,但是粘结强度不足,导致制品的烧结强度下降,力学性能变差;当采用单一的高分子量的塑化剂时,虽然可以提供较强的粘结力,但是其造成体系混合不均匀,内部极易产生裂纹等缺陷,导致制品烧结的致密度不足,也会导致制品的力学性能下降。因此,当采用高分子量塑化剂和低分子量塑化剂复配时,可以改善体系的塑性,配合练泥工序,可以提高泥料混合的均匀性,又能提供所需的粘结强度,从而提高制品的烧结致密性,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结合实施例6、7、8可以看出,当高分子塑化剂和低分子量塑化剂的用量比为1:1
?
4时,制得的烧结制品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
60.结合实施例6、实施例9、实施例10以及对比例2可以看出,陈腐的工艺参数以及工序顺序对制品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本技术中,陈腐是为了提高湿粉的润湿性,提高泥料与粘结剂、塑化剂等原料混合的均匀性,降低泥料表面的硬化颗粒,提高练泥工序中的可塑性以及烧结时的致密度,从而显著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
61.结合实施例6、实施例12以及实施例13可以看出,干燥工序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干燥不当时,会引起制品在烧结时出现分层、开裂等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制品的力学性能。干燥处理采用远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可以提高素胚内部、外部干燥的均匀性,避免分层、裂纹现象的产生,可以降低制品内部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
62.结合实施例6、实施例14、实施例15以及实施例16可以看出,热处理工序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相较于二段热处理工艺,采用三段热处理工艺,并且在碳热还原段,降低升温速率,可以使得延长碳还原反应时间,让碳的热还原反应更加完全,有利于提高粉体活性,促进烧结的进行,提高烧结制品的致密度以及力学性能。
6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特征:
1.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研磨:将微米级碳化硅粉末与含硼烧结助剂混合并湿法研磨,得到粒径为0.4
?
0.8μm的浆料;s2、喷雾造粒:向浆料中加入水溶性炭黑和粘结剂,搅拌均匀,经过喷雾造粒,得到碳化硅造粒粉体;s3、混料:将碳化硅造粒粉体与塑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润滑剂以及水,搅拌均匀后,得到湿粉;s4、陈腐:将湿粉经过陈腐,得到陈腐料;s5、后处理:将陈腐料经过练泥、挤出、干燥、热处理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硼烧结助剂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2
?
0.5wt%;所述水溶性炭黑的用量为微米级碳化硅粉末重量的0.5
?
3.0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剂由分子量为15
?
20万的高分子量塑化剂和分子量为4000
?
6000的低分子量塑化剂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陈腐的温度为5
?
10℃、湿度为40
?
50%、时间为12
?
24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包括一次干燥和二次干燥,所述一次干燥为远红外干燥,干燥温度为80
?
100℃,物料传送速度为0.5
?
1m/min。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干燥为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120
?
150℃,干燥时间为15
?
20h。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包括脱粘处理、碳热还原处理以及高温烧结;所述碳热还原处理温度为1400
?
1600℃,保温时间为0.5
?
2h。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包括如下步骤:脱粘处理:将物料升温至600
?
900℃,保温1
?
3h;碳热还原处理:将经过脱粘处理的物料升温至1400
?
1450℃,然后以0.5
?
2℃/min的速度升温至1550
?
1600℃,在1550
?
1600℃的温度下保温0.5
?
2h;高温烧结:将经过碳热还原处理的物料升温至1950
?
2150℃,保温2
?
3h。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造粒采用离心式喷雾造粒,进口温度为220
?
230℃,出口温度为95
?
100℃。10.一种由权利要求1
?
9任意一项所述的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碳化硅制品。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工程陶瓷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研磨:将微米级碳化硅粉末与含硼烧结助剂混合并湿法研磨,得到浆料;喷雾造粒:向浆料中加入水溶性炭黑和粘结剂,搅拌均匀,经过喷雾造粒,得到碳化硅造粒粉体;混料;陈腐:将混料得到的湿粉经过陈腐,得到陈腐料;后处理:将陈腐料经过练泥、挤出、干燥、热处理即可。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碳化硅制品可用作换热管、辊棒、方梁、微反应管等,其具有制品烧结密度高、抗压强度大、韧性高的优点;另外,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闫永杰 赵瑞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1/12/23
声明:
“固相烧结碳化硅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