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包括回转窑,所述回转窑内设置有烟气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通过翻转窑皮密封机构安装有烟气罩和下料罩,所述烟气罩上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下料罩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和固体下料口,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还安装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固定在烟气罩上,且进料机构通过第一动态密封机构安装在回转窑的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窑皮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回转窑端部外翻部和安装在烟气罩/下料罩上的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套设在外翻部的外部,所述第一固定筒内安装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安装在第一固定筒的内壁或外翻部上,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部和回转窑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调节顶丝安装有第一活动环,所述第一调节顶丝安装在第一固定环上,所述柔性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一活动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导料筒、旋转轴以及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导料筒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设置有导气通道,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与导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转动连接有蒸汽集气管,所述蒸汽集气管延伸至回转窑内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料筒的外部并连接有进料电机,且所述旋转轴的周壁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旋转轴的开孔部位设置有导气密封罩,所述导气密封罩和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动态密封机构,所述导气密封罩上设置蒸汽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态密封机构和第二动态密封机构结构相同,包括设置在导气密封罩的两侧/回转窑的端板上的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内安装有第三固定环、第四固定环;
其中在第一动态密封机构中,所述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筒的内壁或导料筒外壁上;
在第二动态密封机构中,所述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筒的内壁或旋转轴上;
所述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调节顶丝安装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二调节顶丝安装在第三固定环上,所述柔性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二活动环和第四固定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材料为石墨盘根、人字形橡胶密封圈或石黑盘根与人字形橡胶密封圈的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低阶煤热解用卧式回转窑的方式成为一种趋势,通常采用对原煤先在烘干窑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在另一个热解设备里进行热解。然而,通过干燥后的煤再进行热解时,煤焦油的产率会有所降低,同时会潜在产生一定的安全环保问题。如烘干后的低阶煤容易溢尘,造成环保事故,同时溢出的粉尘很容易自燃,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原煤直接进入热解窑热解,由于原煤水分过高(通常水分占比12~20%),如果不烘干,那么这些水分全部进入到热解后分离的氨水中,这种氨水属于废水,会造成废水处理成本过高,同时这些废水都要加热到500℃,然后再随煤气冷却,大大增加了能耗。
[0003]公开号为1756805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热解回转窑进料装置及回转窑进料系统,该专利不仅将螺旋输送机设计的非常复杂,在其下部主要输送煤的部分,螺旋输送机要想提高输送效率,导料筒必须是圆形,而该专利将整个螺旋筒设计成一个大的圆筒,下边起到输送物料的仅是大圆的一部分,且不能对对所输送的物料进行一个约束,这样大大降低了输送能力。同时,由于抽出的水蒸汽与冷物体的接触面较大,会造成水蒸汽冷凝,造成热耗增加等。再者,加之细粉较多,会形成较大的粘附、堵塞,严重时造成停产事故。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可靠,保证运行稳定的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包括回转窑,所述回转窑内设置有烟气加热管,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通过翻转窑皮密封机构安装有烟气罩和下料罩,所述烟气罩上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下料罩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和固体下料口,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还安装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固定在烟气罩上,且进料机构通过第一动态密封机构安装在回转窑的端板上。
[0006]优选的,所述翻转窑皮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回转窑端部外翻部和安装在烟气罩/下料罩上的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套设在外翻部的外部,所述第一固定筒内安装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安装在第一固定筒的内壁或外翻部上,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0007]优选的,所述外翻部和回转窑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调节顶丝安装有第一活动环,所述第一调节顶丝安装在第一固定环上,所述柔性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一活动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导料筒、旋转轴以及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导料筒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设置有导气通道,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与导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转动连接有蒸汽集气管,所述蒸汽集气管延伸至回转窑内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料筒的外部并连接有进料电机,且所述旋转轴的周壁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旋转轴的开孔部位设置有导气密封罩,所述导气密封罩和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动态密封机构,所述导气密封罩上设置蒸汽排出口。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动态密封机构和第二动态密封机构结构相同,包括设置在导气密封罩的两侧/回转窑的端板上的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内安装有第三固定环、第四固定环;
其中在第一动态密封机构中,所述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筒的内壁或导料筒外壁上;
在第二动态密封机构中,所述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筒的内壁或旋转轴上;
所述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调节顶丝安装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二调节顶丝安装在第三固定环上,所述柔性密封材料设置在第二活动环和第四固定环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柔性密封材料为石墨盘根、人字形橡胶密封圈或石黑盘根与人字形橡胶密封圈的组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较物料输送通道与水蒸汽的抽出通道分开,且由于蒸汽集气管的作用,可以控制蒸汽的温度在100℃以上,一般地,水蒸汽的温度控制在120℃左右,随后水蒸汽以较高的流速通过,水蒸汽的降温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能实现干法除尘,便于细粉尘的回收再利用;同时蒸汽通道与物料输送通道分开,不会造成物料输送通道的粘附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中翻转窑皮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如图1所示,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包括回转窑1,回转窑1内设置有烟气加热管2,回转窑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通过翻转窑皮密封机构3安装有烟气罩4和下料罩5,烟气罩4上设置有烟气出口6,下料罩5上设置有气体出口7和固体下料口8,回转窑1的进料端还安装有进料机构9,进料机构9固定在烟气罩4上,且进料机构9通过第一动态密封机构10安装在回转窑1的端板上。
[0020]本发明中采用在回转窑1与烟气罩4、下料罩5的连接部安装翻转窑皮密封机构3,利用翻转窑皮密封机构3进行有效密封,避免出现漏烟或漏气的现象。进料机构9通过第一动态密封机构10安装在回转窑1的端板上,实现密封。
[0021]如图2所示,翻转窑皮密封机构3包括设置在回转窑1端部外翻部11和安装在烟气罩4/下料罩5上的第一固定筒12,第一固定筒12套设在外翻部11的外部,第一固定筒12内安装有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4,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4安装在第一固定筒12的内壁或外翻部11上,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4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15。
[0022]翻转窑皮密封机构3可以适用于烟气罩4、下料罩5与回转窑1的密封。其主要利用外翻部11实现与烟气罩4、下料罩5的连接密封。外翻部11由窑皮外翻制成或焊接外翻结构制成,外翻部11向回转窑的中部翻转。回转窑1、烟气罩4、下料罩5和外翻部11均设置有保温材料,这样能够避免回转窑体及翻转窑皮受热变形,密封面不设保温层,密封面相对在外部,靠密封柔性材料阻断热量向密封面传递。外翻部11和回转窑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隔。这样外翻部11和回转窑1之间形成较大的散热面,进一步使回转窑筒体及外翻部保持较低的温度,防止外翻部产生变形。
[0023]为了保证在长时间运行时,第一固定环13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调节顶丝16安装有第一活动环17,第一调节顶丝16安装在第一固定环13上,柔性密封材料15设置在第一活动环和第二固定环14之间。通过第一调节顶丝16控制第一固定环13移动挤压柔性密封材料15,进而保证柔性密封材料15与第一固定筒12、外翻部11始终保持可靠密封状态。柔性密封材料15可以采用石墨盘根、人字形橡胶密封圈或石黑盘根与人字形橡胶密封圈的组合。
[0024]如图1所示,进料机构9包括导料筒18、旋转轴19以及安装在旋转轴19上的螺旋叶片20,导料筒18一端设置有进料口2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22,旋转轴19的中心设置有导气通道23,旋转轴19的一端设置有与导气通道23连通的进气口24,进气口24转动连接有蒸汽集气管25,蒸汽集气管25延伸至回转窑1内部,并通过支撑安装在回转窑1内,旋转轴19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料筒18的外部并连接有进料电机26,且旋转轴19的周壁上设置有出气孔27,旋转轴19的开孔部位设置有导气密封罩28,导气密封罩28和旋转轴19之间设置有第二动态密封机构29,导气密封罩28上设置蒸汽排出口30。进料机构9采用将进料与蒸汽抽排进行一体设计,利用螺旋输送机的旋转轴19,在旋转轴19的中心沿轴线方向开设导气通道23,导气通道23作为抽排蒸汽的主要通道,一端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出气孔27,并在出气孔27的外部安装导气密封罩28,通过导气密封罩28进行密封,并对蒸汽进行快速抽排。
[0025]其中,旋转轴19的内径为500mm,外径为560mm,导料筒18的内径为1000mm,外径为1200mm,导料筒18的长度为5m,蒸汽集气管25的长度为12m,外径为480mm,蒸汽的排出温度为120℃。
[0026]如图3所示,第一动态密封机构10包括设置在导料筒18外部的第二固定筒31,第二固定筒31固定在回转窑1的端板上,第二固定筒31内安装有第三固定环32、第四固定环33,第三固定环32和第四固定环33安装在第二固定筒31的内壁或导料筒18外壁上,也可以第三固定环32和第四固定环33分别安装在第二固定筒31的内壁和导料筒18外壁上,第三固定环32和第四固定环33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15。考虑到导料筒18的密封可靠性,采用在导料筒18的外部套装安装第二固定筒31,并在第二固定筒31布置第三固定环32、第四固定环33,通过在第三固定环32、第四固定环33之间填满柔性密封材料15实现密封。柔性密封材料15为石墨盘根、人字形橡胶密封圈或石黑盘根与人字形橡胶密封圈的组合。
[0027]为了保证在长时间运行时,柔性密封材料15始终保持可靠密封状态,第三固定环32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调节顶丝34安装有第二活动环35,第二调节顶丝34安装在第三固定环32上,柔性密封材料15设置在第二活动环35和第四固定环33之间。通过第二调节顶丝34控制第二活动环35移动挤压柔性密封材料15,进而保证柔性密封材料15与第二固定筒31、导料筒18始终保持可靠密封状态。
[0028]如图4所示,第二动态密封机构29包括设置在回转窑11的端板上的第二固定筒31,第二固定筒31内安装有第三固定环32、第四固定环33,第三固定环32和第四固定环33安装在第二固定筒31的内壁或旋转轴19上,也可以第三固定环32和第四固定环33安装在第二固定筒31分别安装在第二固定筒31的内壁和旋转轴19上,第三固定环32和第四固定环33之间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15。考虑到导气密封罩28的密封可靠性,采用在导气密封罩的两侧安装第二固定筒31,并在第二固定筒31布置第三固定环32、第四固定环33,通过在第三固定环32、第四固定环33之间填满柔性密封材料15实现密封。柔性密封材料15为石墨盘根、人字形橡胶密封圈或石黑盘根与人字形橡胶密封圈的组合。
[0029]为了保证在长时间运行时,柔性密封材料15始终保持可靠密封状态,第三固定环32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调节顶丝34安装有第二活动环35,第二调节顶丝34安装在第三固定环32上,柔性密封材料15设置在第二活动环35和第四固定环33之间。通过第二调节顶丝34控制第二活动环35移动挤压柔性密封材料15,进而保证柔性密封材料15与第二固定筒31、旋转轴19始终保持可靠密封状态。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发明范围内。
说明书附图(4)
声明:
“干燥热解一体化回转窑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