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一种
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推动单元,用于产生一个恒定下拉力,所述推动单元包括摩擦板、移动座和吸附结构,摩擦板固定在机台上,移动座摩擦滑动安装在摩擦板上,吸附结构用于调节摩擦板与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以改变摩擦板受重力影响时的综合作用力;
若干输送轮,用于传输导线,位于中间的输送轮设置在移动座上,剩余输送轮分两组分设于中间输送轮的两侧,并且两组均安装在机台上;
控制器,安装在机台上,用于控制吸附结构;
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安装在移动座上的磁板和设置在摩擦板内侧的电磁体,所述电磁体的两端通过两个导线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输送轮至少为三个,并且其呈倒立三角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电磁体在所述空腔内滑动,并且电磁体的滑动方向与移动座移动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和所述移动座的材料组合方式为陶瓷对陶瓷组合、硬化钢对聚合物符合材料组合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单元还包括用于为移动座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板条,每个板条上均滑动设置有移动套,两个移动套之间设置有插杆,插杆穿过移动座并相互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轴和安装在支撑轴上的两个轮盘,两个轮盘相对的轮盘端面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滚柱;
其中,中间输送轮与其相邻输送轮之间的导线竖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两个轮盘的轴线相互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上的一个轮盘位置固定,另一个轮盘上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通过螺纹螺装在支撑轴上,并且连接套与支撑轴之间通过顶丝紧固,所述螺纹的牙形截面为方形。
9.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控制器控制吸附结构来调节摩擦板和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使移动座稳定在摩擦板上的中间位置;
将导线绕过若干输送轮,并且导线的端部固定在收卷辊上;
通过控制吸附结构,逐渐减小摩擦板和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使重力和摩擦力对移动座的综合作用力逐渐增大,导线所受挤压力逐渐增大;
当导线所受作用力达到规定值时,导线开始收卷工作;
通过控制器实施调节摩擦板和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从而实施调节导线张力,使导线保持在固定张进度要求下并持续进行收卷工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输送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铜合金导线因其优异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通信、电子设备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现代工业对导线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导线在收卷时的张紧度成为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张紧度不足可能导致导线松弛,影响导线收卷长度,并且容易导致导线松散脱落;而张紧度过大则可能引发导线断裂或损坏,因此,精确调控铜合金导线的张紧度成为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需求。
[0003]导线在收卷过程中需要保持规定张力的张进度,传统的张进度调控方式是利用弹簧、液压杆等结构通过压轮对输送状态的导线进行挤压,使导线保持绷紧状态,这样就为导线提供了一个张力,使导线保持一定的张进度,而由于导线需要长时间输送收卷,并且导线收卷直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导线张力,因此需要对导线的张进度进行频繁调节,这种频繁调节方式会导致提供挤压力的结构疲劳损坏,无法长时间为导线提供一个稳定挤压力,因此其调控效果差,需要开发一种效果好的调控装置来取代现有装置。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及方法,其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机台,还包括:
推动单元,用于产生一个恒定下拉力,所述推动单元包括摩擦板、移动座和吸附结构,摩擦板固定在机台上,移动座摩擦滑动安装在摩擦板上,吸附结构用于调节摩擦板与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以改变摩擦板受重力影响时的综合作用力;
若干输送轮,用于传输导线,位于中间的输送轮设置在移动座上,剩余输送轮分两组分设于中间输送轮的两侧,并且两组均安装在机台上;
控制器,安装在机台上,用于控制吸附结构。
[000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输送轮至少为三个,并且其呈倒立三角形分布。
[000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安装在移动座上的磁板和设置在摩擦板内侧的电磁体,所述电磁体的两端通过两个导线与电源连接。
[000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板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电磁体在所述空腔内滑动,并且电磁体的滑动方向与移动座移动方向平行。
[000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板和所述移动座的材料组合方式为陶瓷对陶瓷组合、硬化钢对聚合物符合材料组合中的一种。
[000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单元还包括用于为移动座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板条,每个板条上均滑动设置有移动套,两个移动套之间设置有插杆,插杆穿过移动座并相互滑动连接。
[00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轴和安装在支撑轴上的两个轮盘,两个轮盘相对的轮盘端面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滚柱;
其中,中间输送轮与其相邻输送轮之间的导线竖直。
[00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上两个轮盘的轴线相互交叉。
[00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轮上的一个轮盘位置固定,另一个轮盘上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通过螺纹螺装在支撑轴上,并且连接套与支撑轴之间通过顶丝紧固,所述螺纹的牙形截面为方形。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控制器控制吸附结构来调节摩擦板和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使移动座稳定在摩擦板上的中间位置;
将导线绕过若干输送轮,并且导线的端部固定在收卷辊上;
通过控制吸附结构,逐渐减小摩擦板和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使重力和摩擦力对移动座的综合作用力逐渐增大,导线所受挤压力逐渐增大;
当导线所受作用力达到规定值时,导线开始收卷工作;
通过控制器实施调节摩擦板和移动座之间摩擦力,从而实施调节导线张力,使导线保持在固定张进度要求下并持续进行收卷工作。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利用重力来为导线提供一个恒定且稳定的力源,相较于传统的弹簧或液压杆等结构,重力提供的张力更加稳定,避免了因频繁调节导致的张力波动问题;通过调节摩擦板与移动座之间的摩擦力,再配合重力对移动座的作用,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移动座对导线的挤压力,进而实现对导线张紧度的精确调控,这种调节方式灵活且易于操作,并且其结构和运行方式简单,方便维修和装配。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干输送轮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动单元和输送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输送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100、机台;
200、推动单元;201、摩擦板;202、移动座;203、磁板;204、导线;205、板条;206、移动套;207、插杆;208、电磁体;209、导电片;
300、输送轮;301、支撑轴;302、轮盘;303、滚柱;304、连接套;305、顶丝;306、螺纹;
4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机台100,还包括:
推动单元200,用于产生一个恒定下拉力,推动单元200包括摩擦板201、移动座202和吸附结构,摩擦板201固定在机台100上,移动座202摩擦滑动安装在摩擦板201上,吸附结构用于调节摩擦板201与移动座202之间摩擦力,以改变摩擦板201受重力影响时的综合作用力;
若干输送轮300,用于传输导线,位于中间的输送轮300设置在移动座202上,剩余输送轮300分两组分设于中间输送轮300的两侧,并且两组均安装在机台100上;
控制器400,安装在机台100上,用于控制吸附结构。
[0020]本发明提供的若干输送轮300至少为三个,并且其呈倒立三角形分布,中间输送轮300位于剩余输送轮300的下方,导线绕过输送轮300进行传送工作,这样可以利用中间输送轮300的移动实现对导线在竖直方向的挤压工作,从而为导线的张进度进行调节;由于本案主要利用重力对中间输送轮300提供一个稳定和可控的作用力,因此中间输送轮300只需在竖直方向运动即可,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利用杠杆结构、传动结构等结构将该作用力的方向进行更改,以改变中间输送轮300对导线的作用力方向,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改变导线输送方向,如水平输送、竖直输送或倾斜输送等,其都在本案保护范围内;
在使用时,导线绕过若干输送轮300进行输送,移动座202由于重力作用和摩擦板201对移动座202的摩擦力,从而使移动座202本身存在一个向下的稳定作用力,该作用力传递到中间输送轮300上,从而为导线提供一个挤压力,由于该挤压力是由重力所产生的,因此其稳定性更强,当需要调节导线张进度时,控制器400通过控制吸附结构,来控制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摩擦力,这样就对移动座202本身的向下作用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本发明通过利用重力来为导线提供一个恒定且稳定的力源,相较于传统的弹簧或液压杆等结构,重力提供的张力更加稳定,避免了因频繁调节导致的张力波动问题;通过调节摩擦板201与移动座202之间的摩擦力,再配合重力对移动座202的作用,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移动座202对导线的挤压力,进而实现对导线张紧度的精确调控,这种调节方式灵活且易于操作,并且其结构和运行方式简单,方便维修和装配。
[0021]为实现调节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摩擦力的效果,如图4和图6所示,吸附结构包括安装在移动座202上的磁板203和设置在摩擦板201内侧的电磁体208,电磁体208的两端通过两个导线204与电源连接,电磁体208为磁板203提供电磁吸力,通过利用控制器400改变电源为电磁体208提供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电磁体208对磁板203的磁吸力,进而调节移动座202与摩擦板201之间挤压力和摩擦力;当然,在一些其他使用场景中,吸附结构也可采用液压、机械推动等形式来调节移动座202与摩擦板201之间挤压力和摩擦力,只要能够达到本案技术效果即可;
上述内容中的摩擦板201及其内部电磁体208,可以通过在电磁体208外部浇筑包裹材料的形式生产摩擦板201,也可以采用拼接的方式来生产摩擦板201或其他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0022]在常规电磁结构中中,所产生的磁场大小会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由于磁场不同位置的磁感线密度不同,从而导致磁场大小不同,在本案中,当电磁体208的电流恒定时,为使磁板203在不同位置,电磁体208对磁板203都能够产生恒定磁吸力,可以对电磁体208的结构进行特定设置,如图6所示,摩擦板201内部设置有空腔,电磁体208在空腔内滑动,并且电磁体208的滑动方向与移动座202移动方向平行;电磁体208和磁板203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当磁板203移动时,电磁体208会在空腔内同步移动,因此可以将电磁体208和磁板203之间的相对位置看做不变,这样电磁体208对磁板203所提供磁场吸力就会不变,不管移动座202在摩擦板201上任意位置;当然这种结构方式中,电磁体208的重力因素同样会传递至移动座202上,而由于重力恒定,因此其不会对调节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由于电磁体208在空腔内滑动,为实现电磁体208与两个导线204的连接,可以在空腔内部前后两侧均设置两个导电片209,两个导电片209与两个导线204连接,两个导电片209分别与电磁体208的两个接线端的弹片滑动接触,这样电磁体208在移动时,其能够实现通电效果。
[0023]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的材料组合方式为陶瓷对陶瓷组合、硬化钢对聚合物符合材料组合中的一种,这样可以使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存在恒定摩擦力,不会因长时间的频繁摩擦而影响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摩擦系数,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中,也可采用石墨对不锈钢的组合方式,或上述组合方式的选择性组合、共用性组合、多组合方式同时使用等方式,只要能够达到摩擦系数恒定的效果即可。
[0024]如图4所示,推动单元200还包括用于为移动座202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板条205,每个板条205上均滑动设置有移动套206,两个移动套206之间设置有插杆207,插杆207穿过移动座202并相互滑动连接,当移动座202沿摩擦板20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移动座202同步在插杆207上滑动,当电磁体208与磁板203之间吸力发生变化时,移动套206和板条205的设置允许移动座202朝向摩擦板201方向或远离摩擦板201方向移动较小位移,从而改变摩擦板201与移动座202之间挤压力大小。
[0025]如图5所示,输送轮300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轴301和安装在支撑轴301上的两个轮盘302,两个轮盘302相对的轮盘302端面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滚柱303,滚柱303的转动轴线与轮盘302的转动轴线垂直,这样利用两个轮盘302可以对传输状态的导线进行位置限定,避免导线随意晃动,同时滚柱303的设置可以降低导线在传输时与轮盘30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导线平稳传输;中间输送轮300上的支撑轴301设置在移动座202上,剩余输送轮300上的支撑轴301设置在机台100上。
[0026]中间输送轮300与其相邻输送轮300之间的导线竖直,这样当中间输送轮300移动时,导线长度的变化量可以根据中间输送轮300的位置进行快速、直接计算,而如果中间输送轮300与其相邻输送轮300之间的导线倾斜时,中间输送轮300的位置移动还需要通过勾股定理或其他方式计算导线长度的变化量,其计算较为繁琐。
[0027]如图5所示,支撑轴301上两个轮盘302的轴线相互交叉,即两个轮盘302相对倾斜,这样当导线绕至两个轮盘302之间或从两个轮盘302之间输出时,导线与滚柱303可以直接分离,导线与滚柱303之间不会产生沿滚柱303轴线方向的摩擦力,从而对导线进行保护,避免两个轮盘302相互平行时,两个轮盘302之间的垂直距离恒定,导线如果进入两个轮盘302之间会离开轮盘302时,导线会与滚柱303产生摩擦损伤,方便对导线进行保护,提高使用便利性。
[0028]为方便对不同直径的导线进行输送,输送轮300上的一个轮盘302位置固定,另一个轮盘302上设置有连接套304,连接套304通过螺纹306螺装在支撑轴301上,并且连接套304与支撑轴301之间通过顶丝305紧固,螺纹306的牙形截面为方形;通过允许调节两个轮盘302之间距离,可以对不同直径的导线进行引导输送;利用螺纹306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套304在支撑轴301上位置调节工作,可以使调节更加精准和方便,再利用顶丝305,可以使连接套304紧固在支撑轴301上;通过对螺纹306牙形进行设定,可以方便使顶丝305的端面与螺纹306进行平稳接触,避免螺纹306牙形为锥形时,顶丝305的挤压会造成螺纹306的损坏。
[0029]本发明的一种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控制器400控制吸附结构来调节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摩擦力,使移动座202稳定在摩擦板201上的中间位置;
将导线绕过若干输送轮300,并且导线的端部固定在收卷辊上;
通过控制吸附结构,逐渐减小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摩擦力,使重力和摩擦力对移动座202的综合作用力逐渐增大,导线所受挤压力逐渐增大;
当导线所受作用力达到规定值时,导线开始收卷工作;
通过控制器400实施调节摩擦板201和移动座202之间摩擦力,从而实施调节导线张力,使导线保持在固定张进度要求下并持续进行收卷工作。
[0030]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附图(6)
声明:
“铜合金导线张紧度调控装置及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