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平台(11),所述支撑平台(1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垫板(111),所述支撑平台(1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2),所述支撑平台(11)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球(13),所述转动球(13)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121),所述连接柱(1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14),所述升降机构(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15);
所述升降机构(14)包括固定管(141)、套杆(142)、伸缩弹珠(143)和定位孔(144),所述套杆(142)的顶部与连接柱(1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套杆(142)的外壁套接在固定管(141)的内壁;
所述移动机构(15)包括底座(151)、支撑脚(152)和万向转动轮(153),所述底座(151)的顶部与固定管(141)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脚(152)均匀固定连接在底座(15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底部与螺纹杆(112)螺纹连接,所述本体(1)的底部与垫板(11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121)的一端贯穿至连接柱(12)的内部与转动球(1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珠(14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套杆(142)靠近底部的外壁,多个所述定位孔(144)成列均匀开设在固定管(141)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41)与套杆(142)相适配,所述伸缩弹珠(143)与定位孔(144)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52)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每个所述万向转动轮(153)分别转动连接在每个支撑脚(152)靠近一端的底部。
说明书: 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热像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背景技术[0002]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标的物的红外辐射探测,并加以信号处理、光电转换等手段,将标的物的温度分布的图像转换成可视图像的设备。手持式红外热像仪是建筑围护、改建和修缮、检查,以及屋面应用的完美工具。[0003]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0004] 1、在使用手持热像仪时会难以控制使用者手部的幅度,长时间握持会容易出现抖动现象,不利于进行拍摄分析;[0005] 2、进行拍摄时难以进行调节,容易影响拍摄,使用时费时费力,带来不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垫板,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支撑平台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球,所述转动球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0008]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管、套杆、伸缩弹珠和定位孔,所述套杆的顶部与连接柱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套杆的外壁套接在固定管的内壁。[0009]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支撑脚和万向转动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与固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脚均匀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底部。[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升降机构和移动机构便于对手持热像仪的使用,提高使用效果。[0011] 所述本体的底部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本体的底部与垫板接触。[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螺纹杆与垫板可减少触碰本体时导致的抖动。[0013] 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贯穿至连接柱的内部与转动球接触。[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可靠近或者远离转动球,带动本体进行角度的调节。[0015] 所述伸缩弹珠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套杆靠近底部的外壁,多个所述定位孔成列均匀开设在固定管的外壁。[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伸缩弹珠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进行卡合可带动套杆在固定管的内壁进行上下移动,起到调节高度的效果。[0017] 所述固定管与套杆相适配,所述伸缩弹珠与定位孔相适配。[001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便于保证整个固定管与套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0019] 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每个所述万向转动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每个支撑脚靠近一端的底部。[00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不少于三个的支撑脚可保证支撑的稳定性,通过万向转动轮可便于进行移动。[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22] 1、通过螺纹杆与本体底部预留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可快速将本体与支撑平台进行连接,然后垫板可缓冲进行连接时的碰撞,在使用时,垫板起到了减震的效果,减少在工作时触碰本体导致的抖动,通过调节套杆和固定管的距离,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及使用场景不同进行调节,避免长时间手持出现的手部疲劳,在拍摄时保持稳定,提高拍摄的精度,防止抖动,使用方便;[0023] 2、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可靠近或者远离转动球,可放松和锁紧转动球,以便于转动球进行转动动作,从而带动本体进行角度的调节,通过支撑脚保证支撑的稳定,通过万向转动轮可便于在原地进行自转的角度调节,同时还可直接进行位移,省时省力,提高移动的效率。附图说明[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平台部分结构示意图;[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0028] 图中:1、本体;11、支撑平台;111、垫板;112、螺纹杆;12、连接柱;121、调节旋钮;13、转动球;14、升降机构;141、固定管;142、套杆;143、伸缩弹珠;144、定位孔;15、移动机构;151、底座;152、支撑脚;153、万向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3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包括本体1,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平台11,支撑平台1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垫板111,支撑平台1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2,支撑平台11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球13,转动球13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14,升降机构14包括固定管141、套杆142、伸缩弹珠143和定位孔144,套杆142的顶部与连接柱1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套杆142的外壁套接在固定管141的内壁,本体1的底部与螺纹杆112螺纹连接,本体1的底部与垫板111接触,伸缩弹珠14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套杆142靠近底部的外壁,多个定位孔144成列均匀开设在固定管141的外壁,固定管141与套杆142相适配,伸缩弹珠143与定位孔144相适配。[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纹杆112与本体1底部预留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可快速将本体1与支撑平台11进行连接,然后垫板111可缓冲进行连接时的碰撞,在使用时,垫板111起到了减震的效果,减少在工作时触碰到本体1导致抖动,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及使用场景不同进行调节,通过按动伸缩弹珠143后拉动套杆142,拉动到合适位置后将套杆142上的伸缩弹珠143再与该位置的定位孔144进行接触,伸缩弹珠143在遇到定位孔144时将失去固定管141内壁的抵触作用,则在定位孔144处伸出进行限位,达到升降的目的,将本体1进行放置,避免长时间手持出现的手部疲劳,在拍摄时稳定,提高拍摄的精度,防止抖动,使用方便,提高了机构的实用性。
[0032] 连接柱1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121,升降机构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15,移动机构15包括底座151、支撑脚152和万向转动轮153,底座151的顶部与固定管141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支撑脚152均匀固定连接在底座151的底部,调节旋钮121的一端贯穿至连接柱12的内部与转动球13接触,支撑脚152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每个万向转动轮153分别转动连接在每个支撑脚152靠近一端的底部。[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调节旋钮121,然后调节旋钮121可靠近或者远离转动球13,可放松和锁紧转动球13,以便于转动球13进行转动动作,从而带动本体1进行角度的调节,通过不少于三个的支撑脚152保证支撑的稳定,通过万向转动轮153可便于在原地进行自转的角度调节,同时还可直接进行位移,省时省力,提高移动的效率,增加了机构的功能性。
[0034]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动伸缩弹珠143后拉动套杆142,拉动到合适位置后将套杆142上的伸缩弹珠143再与该位置的定位孔144进行接触,伸缩弹珠143在遇到定位孔144时将失去固定管141内壁的抵触作用,则在定位孔144处伸出进行限位,然后将本体1通过底部预留的螺纹孔与支撑平台11上的螺纹杆112进行连接,转动本体1接触到垫板111,垫板111将缓冲本体1与支撑平台11进行连接时的碰撞,进行拍摄工作时可缓冲手部触碰本体1产生的抖动,再转动调节旋钮121,使其远离转动球13,将放松转动球13,从而将支撑平台11转动到合适位置,再次转动调节旋钮121的一端靠近转动球13,对转动球13进行抵触锁紧,然后再利用支撑脚152底部的万向转动轮153进行移动以及自转,根据实际拍摄情况进行调节,工作完毕。
[0035]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手持热像仪的拍摄防抖机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