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冶金机械越来越朝着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对安装阶段的控制,提高机械设备的精度,延长其寿命。基于此,文章就冶金机械安装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冶金机械,安装技术,措施
一、冶金机械设备的概念
冶金工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体冶金工业主要包括冶炼、铸锭和搬运等几个方面的过程。冶金机械设备在冶金行业中非常常见。一般来说冶金机械设备都呈现结构庞大、高能耗、生产高效、设备质量好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冶金机械多在高温、多尘和腐蚀性比较高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常见的高炉、平炉、转炉和电弧炉都属于冶金机械设备。
二、冶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安装施工方法
(一)机械设备的安装流程
冶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安装,需在坚持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开箱检查:对比设备的参数与实际参数是否符合,观察设备表面有无裂纹等明显的质量问题。(2)基础放线:基础放线包括埋设中心标板与基准点放线两部分工作,目的在于提高设备安装的精确度。(3)基础检查验收:目的在于评估测oBn8AunqkqiDvMj/mPGw==量放线及基础施工的质量,确定无异常后,可展开下一施工环节。(4)垫铁设置:设置垫铁,将设备吊装就位,准备安装。(5)安装调整:将设备放置在设计区域后,需对其精度进行调整,避免安装位置出现误差,提高安装的精确度。(6)固定与配件:确保设备安装位置无误后,可将其固定,并准备相应的零部件,配置零部件。(7)润滑与调试:零部件安装完成后,需涂抹润滑油润滑,同时,启动设备,观察设备能否正常运行。(8)安装验收:根据试运行的结果等,对机械设备的安装效果进行验收。
(二)各流程的施工方法
1.安装准备方法
(1)开箱检查:机械设备未安装之前,均需装于箱内。待需安装时,应开箱检查设备的质量,判断是否存在问题。检查完成后,应逐一清点设备,并进行登记,确保设备的零部件齐全,避免零部件丢失,对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完成造成阻碍。(2)清洗零部件,避免零部件表面存在油污,确保各部件能够正常使用。(3)基础放线: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放线,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清理现场杂物及不安全因素,搭建施工所需的支架等设备,并检验放线精度是否达标,检验各环节的施工是否存在遗漏。
2.安装施工方法
冶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安装施工方法如下:(1)垫板的施工方法:将垫板安装在基础操作层面与底座之间,以起到传输的作用。为确保施工中所产生的能量能够传递至地面,应对垫板的高度进行调整,采用研磨法等,提高施工质量。(2)吊装就位与调整:要求吊装施工人员就位,将机械绑扎固定在吊装设备之上。吊装设备缓慢抬起,缓慢行驶至设备的安装位置。将设备放下,反复调整其位置,直至设备的垂直度与平行度等与设计区域完全符合为止。(3)固定与灌浆:当设备位置调整完成后,需将零部件安装至相应位置。在此基础上,将设備固定,采用二次灌浆方法灌浆。一次灌浆的目的在于固定,即地脚的螺栓孔,二次灌浆的目的在于固定设备的底座及基础。经两次灌浆后,即可完成施工。
三、冶金设备安装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标准的提升
冶金机械化设备的具体安装将会逐渐向高标准方向发展,技术标注的提升将会对设备的安装质量造成巨大影响。高水平的技术标准需要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等多个方面入手。技术标准的提升,可以使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水平得到提高,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
(二)无垫板安装法
现阶段,冶金机械和设备安装通常采用的方法还有垫板安装。一段时间后,该方法将会被无垫板安装法代替。无垫板安装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其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工序,同时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冶金机械化设备的安装,提升安装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三)大部件安装法
大部件安装法与传统安装法相比,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缩短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时间,从而降低成本,确保安装工序的合理性。(2)设备安装的可靠性和精准性更高,这使得设备的安装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设备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大部件安装法在具体应用中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也使得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势必会朝着大部件安装法的方向发展,提高冶金机械设备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采用先进科学和合理方法对冶金机械进行安装,才能够真正促进冶金机械更好地运行,最终提高冶金机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世峰.关于工业建筑工程冶金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要点解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53.
[2]桑强.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解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65.
[3]赵秋野.冶金机械维护检修与安装[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68.
声明:
“关于冶金机械安装技术的探讨”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