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尾砂浓密机和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

尾砂浓密机和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

64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3-11-29 14:52:40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分别设有进料井和出料孔,所述进料井位于所述罐体顶部,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罐体底部;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若干过滤孔,且位于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罐体外;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真空泵设有排水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

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多个第二子管道;每个所述第二子管道分别设有所述的过滤孔;所述第一子管道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子管道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第一阀与所述第一子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管道形成环形管道,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呈环形阵列设置并与所述环形管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连通的上罐体和下罐体,所述上罐体呈圆管状,所述下罐体呈倒锥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高度定义为H,所述罐体的最大直径定义为R;所述罐体的高径比定义为M;其中,M=H/R,且M≥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罐体的轴线垂直于地面,且所述下罐体与所述地面的夹角定义为α;其中,α≥65°。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道和高压气泵,所述第二管道装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并与所述高压气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与第二管道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还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

10.一种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尾砂浆体与絮凝剂投入罐体内进行沉降,以形成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清水,将所述第一清水自溢流孔排出;

启动真空泵,第二清水通过过滤孔自第一管道排出,以形成第三尾砂浆体;

关闭真空泵,启动高压气泵,以使所述高压气泵通过第二管道向所述过滤孔喷射高压气体,以实现所述过滤孔的冲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高压水泵,以使所述高压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向所述过滤孔喷射高压水流。

说明书: 尾砂浓密机和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尾砂浆体脱水分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砂浓密机和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0002] 绿色环保是矿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尾砂浆体充填逐渐成为绿色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砂浆体在充填之前应进行尾砂浆体的浓缩工艺,现有的尾砂浆体浓缩设备主要包括

立式砂仓、无动力浓密机和深锥浓密机;其中,采用立式砂仓或无动力浓密机进行尾砂浆体

浓缩时,存在放砂浓度逐渐降低,放砂浓度与流量不稳定的问题;采用深锥浓密机进行尾砂

浆体浓缩时,其只适用于较细尾砂浆体,适用范围小,且深锥浓密机进行尾砂浆体浓缩时极

易导致深锥浓密机压耙事故发生;因此,现有的尾砂浓缩设备所排出的尾砂浆体浓度不一,

且排放不稳定。

发明内容[0003]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尾砂浓密机和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提高尾砂浆体的均匀度,实现尾砂浆体稳定充填的功能。

[0004]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尾砂浓密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分别设有进料井和出料孔,所述进料井位于所述罐体顶部,所述出

料孔位于所述罐体底部;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若干过滤孔,且

位于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罐体外;和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真空泵设有排水管道。

[000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尾砂浓密机还包括第一阀;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多个第二子管道;每个所述第二子管道分别设有

所述的过滤孔;所述第一子管道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子管道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第一

阀与所述第一子管道连通。

[000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管道形成环形管道,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呈环形阵列设置并与所述环形管道连通。

[0007]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连通的上罐体和下罐体,所述上罐体呈圆管状,所述下罐体呈倒锥状。

[0008]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的高度定义为H,所述罐体的最大直径定义为R;所述罐体的高径比定义为M;其中,M=H/R,且M≥1.5。

[000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罐体的轴线垂直于地面,且所述下罐体与所述地面的夹角定义为α;其中,α≥65°。

[001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尾砂浓密机还包括第二管道和高压气泵,所述第二管道装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并与所述高压气泵连接。

[001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尾砂浓密机还包括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与第二管道连接。

[001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还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0013]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将第一尾砂浆体与絮凝剂投入罐体内进行沉降,以形成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清

水,将所述第一清水自溢流孔排出;

启动真空泵,第二清水通过过滤孔自第一管道排出,以形成第三尾砂浆体;

关闭真空泵,启动高压气泵,以使所述高压气泵通过第二管道向所述过滤孔喷射

高压气体,以实现所述过滤孔的冲洗。

[001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洗步骤还包括:启动高压水泵,以使所述高压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向所述过滤孔喷射高压水流。

[0015]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申请的进料井和出料孔作为进出口,浓度较低的尾砂浆体自进料井进入

后,通过本申请的浓缩形成浓度较高的尾砂浆体,再从出料孔排出;其次,进料井位于罐体

顶部、出料孔位于罐体底部的设计符合浓缩的基本原理,即浓度高的尾砂浆体沉淀于罐体

底部并从罐体底部排出,保证尾砂浆体第一次脱水的顺利进行,简单方便;最后,真空泵与

过滤孔连通,从而利用真空泵进行第二次脱水,大大提高本申请浓缩的力度和均匀度,实现

高浓度稳定充填的功能。

附图说明[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尾砂浆体浓密方式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

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尾砂浓密机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尾砂浆体进料与絮凝剂混凝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物料受力分析图;

图4示出了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部显示的第二管道展开图;

图7示出了图5中C部显示的高压喷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尾砂浓密机的脱水工艺流程图。

[001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罐体;101?上罐体;102?下罐体;103?支撑结构;104?折返梯;105?旋转梯;

110?溢流孔;111?溢流管道;120?进料井;130?出料孔;200?第一管道;210?第一子管道;

220?第二子管道;221?过滤孔;222?过滤布;223?固定条;300?真空泵;310?排水管道;400?

尾砂浆体进料与絮凝剂混凝系统;410?浆体进料管;420?絮凝剂进料管;421?第一进料主管

道;422?第二进料分管道;423?开关阀门;430?混合槽;500?排料泵;600?第二管道;610?高

压喷咀;700?高压气泵;800?高压水泵;10?第一阀;20?第二阀;30?第三阀;40?第四阀;

H?高度;R?直径;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G?重力;F1?第一分力;F2?第二分力;D?

宽度;L?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0]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作为尾砂浆体浓缩设备使用,适用于不同浓度的尾砂浆体,且对尾砂浆

体的颗粒度适应力强,具有较大的运用范围。

[0025] 为便于叙述和理解,本实施例将浓缩前的尾砂浆体定义为第一尾砂浆体,将浓缩中的尾砂浆体定义为第二尾砂浆体,将浓缩后的尾砂浆体定义为第三尾砂浆体,并将第一

尾砂浆体、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三尾砂浆体统称为物料;上述第一尾砂浆体、第二尾砂浆体和

第三尾砂浆体的浓度逐步提高,即第一尾砂浆体的浓度小于第二尾砂浆体的浓度,第二尾

砂浆体的浓度小于第三尾砂浆体的浓度。

[002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尾砂浆体的浓度一般达到尾砂浆体充填的高浓度要求。[0027]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尾砂浓密机,包括罐体100、第一管道200和真空泵300。

[0028] 首先,罐体100分别设有溢流孔110、进料井120和出料孔130;溢流孔110位于罐体100的顶部;进料井120位于罐体100顶部;出料孔130位于罐体100底部。

[0029] 具体而言,罐体1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连通的上罐体101和下罐体102,上罐体101呈圆管状,下罐体102呈倒锥状,本实施例将下罐体102靠近上罐体101的一面定义为

顶面,该顶面与上罐体101的端面重合,且顶面与下罐体102的汇集点相对设置;上罐体101

设有第一旋转轴,下罐体102设有第二旋转轴,汇集点位于第二旋转轴上;第二旋转轴与第

一旋转轴共线,且上罐体101的半径与下罐体102顶面的半径相等。

[0030] 为提高物料的流动性,下罐体102为圆锥状,相较于三棱锥、四棱锥等棱锥,本实施例的四周圆润,避免物料在棱角处滞留,防止滞留的物料形成尾砂浆体板结死角,降低清洁

难度。

[0031] 可以理解的是,溢流孔110和进料井120位于上罐体101的顶部,出料孔130位于下罐体102的底部,具体来说,溢流孔110与进料井120位于上罐体101的顶面,出料孔130位于

下罐体102的汇集点处,即溢流孔110与进料井120位于罐体100的一端,出料孔130位于罐体

100的另一端,符合重力G下降的自然规律,降低物料的转移难度。

[0032] 由于出料孔130位于下罐体102的汇集点处,因此,汇集点处形成一平面,相当于在下罐体102的底部进行适当的切除,即下罐体102的两端均为平面,两平面彼此平行。

[0033] 由于物料具有一定的浓度,若仅依靠重力作用进行进料/出料,实施难度较大,效率较低,因此,本实施例在进料井120设置尾砂浆体进料与絮凝剂混凝系统400,并在出料孔

130设置排料泵500,从而提高物料的转移速度。

[0034] 请一并参阅图2,尾砂浆体进料与絮凝剂混凝系统400包括浆体进料管410、絮凝剂进料管420和混合槽430。

[0035] 浆体进料管410的口径较大,用于第一尾砂浆体的进料,加快进料速度。[0036] 絮凝剂进料管420口径较小,用于絮凝剂的进料,足够满足絮凝剂的需求。[0037] 混合槽430分别与浆体进料管410、絮凝剂进料管420和罐体100连通;具体而言,浆体进料管410位于混合槽430的侧方,絮凝剂进料管420位于混合槽430的上方,罐体100位于

混合槽430的下方。

[0038] 为提高絮凝剂与第一尾砂浆体混合的均匀度,本实施例中,絮凝剂进料管420包括第一进料主管道421和若干第二进料分管道422;第一进料主管道421设有开关阀门423;各

第二进料分管道422间隔分布于混合槽430,且每一第二进料分管道422均与第一进料主管

道421连通。

[0039] 当第一尾砂浆体自右侧方的浆体进料管410进入后,在混合槽430内向左侧方缓慢移动,絮凝剂进料管420向下输送絮凝剂,絮凝剂与第一尾砂浆体进行混合,后方的第一尾

砂浆体继续输入,推动已经混合好的第一尾砂浆体至罐体100,第一尾砂浆体在罐体100内

进行快速沉降,实现第一尾砂浆体的第一次脱水,以形成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清水。

[0040] 根据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清水的物理性质,第二尾砂浆体沉降至下罐体102,并随着沉降数量不断积累,第二尾砂浆体的高度向上提升,第一清水位于第二尾砂浆体的上部,

形成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清水的分层,本实施例将第二尾砂浆体的高度范围内定义为压缩

层。

[0041] 此外,溢流孔110连接有溢流管道111,清水涨至溢流孔110后进行溢流,在实际运用时,为实施节能环保,可以将溢流管道111连接至其他设备以进行二次利用。

[0042] 本实施例中,溢流孔110设置于上罐体101远离下罐体102的一端,并与进料井120间隔设置,因此,保证溢流孔110仅排出第一清水,不仅避免物料的浪费,而且有利于保持溢

流管道111的清洁通畅。

[0043] 罐体100的高度定义为H,具体而言,高度为罐体100内的承载高度,罐体100的最大直径定义为R;罐体100的高径比定义为M,高径比M为高度H与直径R的比值;其中,M=H/R,且M

≥1.5;当然,过大的高径比M会导致罐体100倾倒,造成安全事故,高径比M还应满足M≤3,即

1.5≤M≤3,在上述范围内,本实施例保证罐体100安全性的同时,采用大高径比的方式提高

了浓缩高度,相较于相关技术,物料在罐体100内的停留时间更长,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浓

缩工艺,保证浓缩效果,获得更高的底流浓度。

[0044] 请一并参阅图3,下罐体102的轴线(即第二旋转轴)垂直于地面,且下罐体102与地面的夹角(第一夹角)定义为α;其中,α≥65°;应当理解的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

余,同时将第二夹角定义为β,即α+β=90°;经过对物料在下罐体102内壁的受力分析可知,物

料的重力G分为第一分力F1和第二分力F2;相较于传统的深锥浓密机的25°至45°,本实施例

以大锥角的设计(即第一夹角α的角度较大),因此,第二夹角β的角度较小,使得物料在下罐

体102的内壁上具有较大的第一分力F1,第一分力F1带动物料下滑,因此,本实施例的排料

更为顺畅,减少物料滞留于下罐体102的内壁面的几率。

[0045] 在实际运用中,当下罐体102采用大锥角设计时,为保证下罐体102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下罐体102外周环设有支撑结构103,支撑结构103分别支撑于地面和下罐体102;具

体而言,支撑结构103呈网格状。

[0046] 与传统的深锥浓密机相比,本实施例将压缩层由5米至7米提高至15米,从而能够实现尾砂浆体自身的沉降脱水,提高底流浓度。

[0047] 由于本实施例属于大型设备,具有较高的高度,本实施例在支撑结构103中设置折返梯104,在上罐体101周侧设置旋转梯105,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折返梯104爬升至旋转梯

105,从而到达本实施例的顶部以进行物料补充以及设备维护。

[0048] 下罐体102和上罐体101分别采用折返梯104和旋转梯105的理由在于,下罐体102距离地面较近,因此,对下罐体102的维护可以由操作人员站立于地面进行直接接触,此时

支撑结构103采用折返梯104的方式,折返梯104设计为直上直下的结构,有助于减少攀爬行

程;而上罐体101距离地面较远,且上罐体101装设有尾砂浆体进料与絮凝剂混凝系统400和

溢流管道111,即上罐体101的结构较为复杂,各部件位于上罐体101的各个位置,采用旋转

梯105有利于兼顾各部件的维护。

[0049] 其次,请一并参阅图1、图4和图5;第一管道20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开设有若干过滤孔221,且位于罐体100内,第二端位于罐体100外;具体地,第一管道200为圆管,

各过滤孔221分布于第一管道200的管壁,且各过滤孔221在第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并不

重合,可以理解的是,各过滤孔221分别位于第一管道200的各个方向,以提高第二次脱水工

艺的效率和均匀度。

[0050] 经反复测试得出,位于最上端的过滤孔221设置于下罐体102顶面以上3米左右的位置,即最上端的过滤孔221设置于上罐体101内,本实施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理解

的是,物料高度应当至少高于最上端的过滤孔221,否则无法实现负压效果,即无法进行第

二次脱水。

[0051] 请一并参阅图6,本实施例还包括过滤布222和固定条223。[0052] 过滤布222贴设于过滤孔221上,以实现过滤功能;过滤布222可选择土工布、涤纶滤布、锦纶滤布、丙纶滤布、维纶滤布等各种具有过滤效果的材料,滤布规格可根据尾砂浆

体粒径等特性在80目至625目之间选择。

[0053] 固定条223呈纵横交错地固定于第一管道200上,过滤布222位于第一管道200的内壁面和固定条223之间;即固定条223用于固定过滤布222,使得过滤布222在第二次脱水过

程中不出现脱离、破损等现象;固定条223可采用圆杆或方管等现成材料,经过切割后即可

进行焊接固定,圆杆的直径或方管的边长应在1厘米至10厘米之间。

[0054] 第一管道200展开后,各过滤孔221呈方形,且各过滤孔221交错排布;过滤孔221的尺寸可根据本实施例的实际规格和第一管道200的尺寸进行设定,本实施例的过滤孔221宽

度D为8厘米至40厘米之间,长度L为8厘米至40厘米之间,且左右相邻的过滤孔221间隔布

设,上下相邻的过滤孔221呈90°方位角布置;例如,本实施例采用宽度D为8厘米、长度L为10

厘米的长方形。

[0055] 在实际运用时,第一管道200包括第一子管道210和多个第二子管道220;每个第二子管道220分别设有上述的过滤孔221;第一子管道210分别与各第二子管道220连通;至少

部分第一子管道210形成环形管道,多个第二子管道220呈环形阵列设置并与环形管道连

通,该环形设计使得过滤孔221的接触角度更多,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第二次脱水的均匀

度,提高第二次脱水的效率。

[0056]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管道210中的环形管道抵接下罐体102,即下罐体102为环形管道提供支持力,而第一子管道210中的其他部分自下罐体102穿出,固定在下罐体102外部的

空间内,例如地面或机架;此外,每一第二子管道220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抵靠于下罐体102的

内壁面;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可以采用骑马卡扣等工具进行固定,以提高本实

施例的稳定性。

[0057] 最后,本实施例的真空泵300与第二端连接,且真空泵300设有排水管道31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端位于下罐体102之外,因此,真空泵300亦位于下罐体102之外,操作人员可

以直接进行启动或停止。

[0058] 具体而言,真空泵300为动量传输泵,动力传输泵依靠高速旋转的叶片或高速射流,把动量传输给气体或者气体分子,使气体不断地从泵的入口传输至出口,使得第一管道

200内的气压低于罐体100内的气压,第一管道200呈现负压状态,物料自动向第一管道200

输入;此时由于过滤孔221具有过滤作用,仅容许水流通过,从而达到第二次脱水的目的。

[0059] 由于物料高于过滤孔221的位置,因此,真空泵300抽取第一管道200内的空气时,不会抽取到物料上方的空气,以保证第一管道200相对罐体100呈现负压状态。

[0060] 当真空泵300启动后,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内的气压低于罐体100内的气压,第二尾砂浆体中的水自过滤孔221进入各第二子管道220,最终各第二子管道220内的

水汇入第一子管道210,并通过排水管道310排出。

[0061] 其中,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可根据本实施例的实际规格在DN80至DN350之间选择,材质可为钢管、不锈钢管或者塑料管。

[006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阀10;真空泵300通过第一阀10与第一子管道210连通;为提高本实施例的安全性和操作简易性,第一阀10采用电动控制阀;第一阀10打开

后,启动真空泵300。

[006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管道600、高压气泵700和高压水泵800;第二管道600装设于第一管道200内并与高压气泵700、高压水泵800连接;高压气泵700向第二管道

600输入高压气体;高压水泵800向第二管道600输入高压水流。

[0064] 实际运用时,高压气泵700与第二管道600之间通过第二阀20进行启闭控制;高压水泵800和第二管道600之间通过第三阀30进行启闭控制;在启动真空泵300之前,应当保证

第二阀20和第三阀30关闭。

[0065] 请一并参阅图1、图4、图5和图7,第二管道600装设有高压喷咀610,且第二管道600的自由端装设有第四阀40;高压喷咀610的数量与过滤孔22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具体

冲洗原理进行如下说明:打开第四阀40,并打开第二阀20和/或第三阀30,高压气体和/或高

压水流通过高压喷咀610朝向过滤布222冲洗,使得物料离开过滤布222,在冲洗结束后,关

闭第三阀30,持续开启第二阀20一段时间,从而利用高压气体将第二管道600内残留水自第

四阀40排出。

[0066] 当排水管道310排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或出料孔130的第三尾砂浆体浓度低于预设浓度时,可以判定第二次脱水的效果较差,此时应当关闭真空泵300,并对过滤孔221进行清

洁;针对滤布堵塞程度或者第三尾砂浆体浓度,清洁手段可以采用输入高压气体或者高压

水流,又或是同时输入高压气体和高压水流,清洁完毕后,重新启动真空泵300并对清洁结

果进行监测,从而保证使用效果,且便于维护。

[0067] 因此,针对过滤布222易产生粘料现象,发生第一管道200堵塞的问题,本实施例采用自动清洗设计,即对过滤孔221进行自动清洗,保证第一管道200畅通,提高脱水效率。

[0068]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次脱水和第二次脱水仅为方便叙述和理解,并非对脱水流程的顺序性限定,第一次脱水可能先于或后于第二次脱水,也不排除第一次脱水

和第二次脱水同时进行的可能性。

[0069] 当然,通过过滤孔221进行的第二次脱水是对压缩层的二次脱水,从而保证在不扰动尾砂浆体压缩层的条件下,使得压缩层的物料中的水分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浓缩浓度。

[0070]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次脱水工艺和第二次脱水工艺对物料进行充分脱水,得到满足充填要求的第三尾砂浆体,且本实施例具有自清洁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本实施例的脱水效

率。

[0071] 相较于传统的深锥浓密机,本实施例采用真空负压进行二次脱水技术取代转动靶架,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具有储料的功能,且避免了压耙风险,同时提高排料浓度,保障浓缩

效果,大幅提高本实施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72]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基于上述内容,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第一尾砂浆体与絮凝剂投入罐体100内进行沉降,以形成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

清水,将第一清水自溢流孔110排出;

启动真空泵300,第二清水通过过滤孔221自第一管道200排出,以形成第三尾砂浆

体;

关闭真空泵300,启动高压气泵700,以使高压气泵700通过第二管道600向过滤孔

221喷射高压气体,以实现过滤孔221的冲洗。

[0073] 进一步地,启动高压水泵800,以使高压气泵700通过第二管道600向过滤孔221喷射高压水流。

[0074] 在实际运用时,进料井120一直连续进料,出料孔130间断排料,只有当压缩层至进料井120下沿有1至2米的特殊情况才停止进料;因此,本申请具有良好的储料功能,实现高

效率运转。

[0075]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4和图8,并结合上述内容,这里就尾砂浓密机的脱水工艺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S100.启动尾砂浆体进料与絮凝剂混凝系统400,将第一尾砂浆体通过浆体进料管

410输送至混合槽430,并将絮凝剂通过絮凝剂进料管420输送至混合槽430,以将絮凝剂与

第一尾砂浆体进行充分混合;

S200.混合完成的物料输送至罐体100内,并自下罐体102逐渐累积至上罐体101;

S300.物料进行沉降脱水,形成第二尾砂浆体和第一清水,第一清水通过溢流孔

110从溢流管道111排出;

S400.打开第一阀10并关闭第二阀20、第三阀30和第四阀40后,启动真空泵300,第

二尾砂浆体内的水形成第二清水依次通过过滤孔221、第二子管道220和第一子管道210输

送至真空泵300,并由排水管道310排出,从而形成第三尾砂浆体。

[0076] S500.启动排料泵500,将第三尾砂浆体输出进行充填工作。[0077] 此外,这里就尾砂浓密机的清洗工艺作进一步说明如下:S110.打开第四阀40并关闭第一阀10,停止运行真空泵300和排料泵500;

S120.若仅使用高压气体,则打开第二阀20,启动高压气泵700向第二管道600输送

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高压喷咀610冲洗过滤孔221;

若仅使用高压水流,则打开第三阀30,启动高压水泵800向第二管道600输送高压

水流,高压水流通过高压喷咀610冲洗过滤孔221;

若同时使用高压气体和高压水流,则同时打开第二阀20和第三阀30,启动高压气

泵700和高压水泵800向第二管道600输送高压气体和高压水流,高压气体和高压水流通过

高压喷咀610冲洗过滤孔221;

S130.冲洗完成后,关闭第三阀30和高压水泵800,若第二管道600内有残留水,则

通过继续向第二管道600输送高压气体进行残留水排出工作。

[0078] S140.关闭所有阀门并关闭高压气泵700。[0079]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高压气泵700与高压水泵800还连通其他管道,则省略以上关闭高压气泵700和高压水泵800的步骤。

[0080] 本实施例提供的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可行性强,提高了尾砂浆体脱水的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008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008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声明:
“尾砂浓密机和尾砂浓密机的使用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