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
背景技术:
2.全自动是指机械装置和产品生产、加工操作的全面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普及,工业产品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均需使用输送机来实现对待加工件的全自动智能上料。
3.目前,现有的输送机其本身在使用时,由于单个输送机的长度有限,当上料距离较远时,通常需要将多段输送机组合摆放在一起,而由于输送机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而在工件经过两组输送机的对接位置处易出现卡滞的现象,易导致物料在输送机连接位置处堆积,从而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包括上料机本体和固定板,所述上料机本体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上料机本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端皆设置有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端头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且导向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引导组件,且引导组件包括支撑架、电动马达、转轴、联动套和导轮,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马达,且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联动套,且联动套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轮。
7.本装置中,通过引导组件的设置,可加快了两个输送带之间物料的输送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料的堆积,以保证送料工作的顺利进行。
8.优选的,所述导轮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环,且橡胶环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颗粒,通过橡胶环和防滑颗粒的相互配合,可有效延长导轮的使用寿命。
9.优选的,两组所述上料机本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螺套,且螺套的内部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推板,所述螺杆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固定连接有旋钮,且旋钮的外侧连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呈环形阵列结构分布在旋钮的外表面,通过旋钮和橡胶条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螺杆,且通过转动螺杆,可实现对两组推板间距的调整,以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上料机本体的侧壁相连接,l型结构设置的固定板,可便于与上料机本体进行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推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两组连接杆,所述固定板的内部皆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槽洞,通过连接杆的设置,可实现对推板的限位。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推板的一侧横向连接有插设杆,且插设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推板的内部,所述插设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端头与推板的外侧相连接,通过弹簧和插设杆的设置,可实现对工件的保护,且可保证工件的顺利通过。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端对称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气囊相连接,通过气囊自身的弹性特征,可进一步实现对工件的保护。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固定板和导料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电动马达的带动,可带动导轮的不断旋转,从而在工件与导轮接触的过程中,利用转动的导轮,进而有效加快工件的移动速度,从而有效减少工件移动时的阻力,防止工件在上料的过程中出现卡滞的现象。
16.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气囊和弹簧,使用时,当工件在送料的过程中出现歪斜的现象时,配合有导料机构内端设置的气囊和弹簧,可为工件提供一定的活动范围,防止出现挤压工件的现象,同时可保证上料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的上料机本体和固定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的螺套和螺杆结构立体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的导料机构结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的引导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22.图中:1、上料机本体;2、固定板;3、螺套;4、螺杆;5、旋钮;6、橡胶条;7、推板;8、连接杆;9、导料机构;91、连接板;92、导向板;93、引导组件;10、弹簧;11、插设杆;12、限位块;13、气囊;14、支撑架;15、电动马达;16、转轴;17、联动套;18、导轮;19、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5,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包括上料机本体1和固定板2,上料机本体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上料机本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推板7,推板7的内端皆设置有导料机构9,导料机构9包括连接板91,连接板91的两侧端头固定连接有导向板92,且导向板92呈倾斜状设置,通过倾斜状设置的导向板92,可实现对工件的引导,使其顺利进入至两组连接板91的内端,连接板91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引导组件93,且引导组件93包括支撑架14、电动马达15、转轴16、联动套17和导轮18,支撑架14的外侧与连接板91固定连接,支撑架14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马达15,且电动马达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的外侧套接有联动套17,且联动套17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轮18。
25.进一步的,参照图5可以得知,导轮18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环19,且橡胶环19
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颗粒,通过橡胶环19的设置,可实现对导轮18外表面的保护,配合有防滑颗粒的设置,可有效延长导轮18的使用寿命。
26.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可以得知,两组上料机本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螺套3,且螺套3的内部插设有螺杆4,螺杆4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推板7,螺杆4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固定连接有旋钮5,且旋钮5的外侧连接有橡胶条6,橡胶条6呈环形阵列结构分布在旋钮5的外表面,通过旋钮5的设置,可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螺杆4,且配合有多组橡胶条6的设置,可节省工作人员转动时的力气,且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转动螺杆4、来实现推板7的移动,以满足不同宽度工件的使用需求。
27.进一步的,参照图2可以得知,固定板2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固定板2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上料机本体1的侧壁相连接,在使用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利用工具将固定板2上的螺栓取出,以实现对固定板2的拆卸,从而便于对固定板2进行收纳。
28.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可以得知,推板7靠近固定板2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两组连接杆8,固定板2的内部皆开设有与连接杆8相适配的槽洞,在转动旋钮5的过程中,旋钮5内端通过轴承连接的推板7得以受力移动,此时推板7外侧连接的连接杆8得以受力在槽洞之中移动,以实现对推板7的引导,防止推板7在使用时出现空转的现象。
29.进一步的,参照图3可以得知,连接板91靠近推板7的一侧横向连接有插设杆11,且插设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推板7的内部,插设杆11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0,且弹簧10的端头与推板7的外侧相连接,当物料在送料时出现歪斜的现象时,工件得以对导料机构9施加力,从而使得导料机构9上连接的插设杆11受力在推板7的内部移动,此时插设杆11外侧套接的弹簧10受力形变,即可减少对工件的压迫力,同时可防止导料机构9对工件的阻挡。
30.进一步的,参照图3可以得知,连接板91的内端对称连接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气囊13相连接,通过限位块12的设置,可实现对气囊13的限位,配合有气囊13的设置,可进一步对工件进行保护。
31.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利用螺栓将固定板2安装在两组上料机本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使得两组固定板2对称分布在上料机本体1的侧边,而后工作人员可根据待上料工件的宽度,通过依次转动旋钮5,从而带动其内端连接的螺杆4受力与螺套3进行螺纹配合,即可使得螺杆4内端通过轴承连接的推板7受力在上料机本体1的上表面滑动,以调整两组导料机构9的间距至合适的位置;
32.在对工件进行上料的过程中,当物料向固定板2相靠近时,通过倾斜状设置的导向板92,即可实现对工件的引导,使其进入至两组连接板91之间,通过连接板91外侧均匀分布的引导组件93,在使用时,通过电动马达15的带动,可使得转轴16同时旋转,从而使得联动套17带动导轮18的同时转动,从而可将工件与连接板91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可减少工件移动时的阻力,加快了工件的移动速度,以保证物料的正常通过,当物料在送料时出现歪斜的现象时,工件得以对导料机构9施加力,从而使得导料机构9上连接的插设杆11受力在推板7的内部移动,此时插设杆11外侧套接的弹簧10受力形变,即可减少对工件的压迫力,同时可防止导料机构9对工件的阻挡,以保证工件的正常上料,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33.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
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34.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5.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包括上料机本体(1)和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本体(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上料机本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推板(7),所述推板(7)的内端皆设置有导料机构(9),所述导料机构(9)包括连接板(91),所述连接板(91)的两侧端头固定连接有导向板(92),且导向板(92)呈倾斜状设置,所述连接板(91)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引导组件(93),且引导组件(93)包括支撑架(14)、电动马达(15)、转轴(16)、联动套(17)和导轮(18),所述支撑架(14)的外侧与连接板(9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4)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马达(15),且电动马达(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外侧套接有联动套(17),且联动套(17)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18)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环(19),且橡胶环(19)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上料机本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螺套(3),且螺套(3)的内部插设有螺杆(4),所述螺杆(4)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推板(7),所述螺杆(4)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固定连接有旋钮(5),且旋钮(5)的外侧连接有橡胶条(6),所述橡胶条(6)呈环形阵列结构分布在旋钮(5)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板(2)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上料机本体(1)的侧壁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7)靠近固定板(2)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两组连接杆(8),所述固定板(2)的内部皆开设有与连接杆(8)相适配的槽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1)靠近推板(7)的一侧横向连接有插设杆(11),且插设杆(11)的另一端延伸至推板(7)的内部,所述插设杆(11)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0),且弹簧(10)的端头与推板(7)的外侧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1)的内端对称连接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气囊(13)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上料机,涉及自动上料领域,包括上料机本体和固定板,所述上料机本体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上料机本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端皆设置有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端头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且导向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引导组件,且引导组件包括支撑架、电动马达、转轴、联动套和导轮,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马达,且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导组件的设置,可加快了两个输送带之间物料的输送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料的堆积,以保证送料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文 陈伟鹏 王志泉 肖莹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富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5/29
声明:
“全自动智能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