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新能源材料技术

> 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06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07 15:03:56
一种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发电储能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风场大多处于弱电网地区,电网波动往往会对机组带来较大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储能装置的成本下降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风电场加装储能装置。

3.储能装置作为一种能量转移设备,在目前常用的风力系统中,仅仅用来响应电网的调度,系统通常另外采用铅酸电池或超级电容为系统提供不间断电源;而铅酸电池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且电池寿命往往只有2年左右;超级电容可以提供的存储能量不能满足大功率电器/控制系统的长时带电运行。

4.现有技术中另外提出一种风储能量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其涉及到的设备为:风电机组、风电系统交流母线、风电系统变压器、电池组、储能dc/dc变流器、储能系统直流母线、储能dc/ac变流器、储能系统变压器,以及交流母线;其中,电池组、储能dc/dc变流器、储能系统直流母线、储能dc/ac变流器、储能系统变压器组成储能系统。该方案虽结合风力系统和储能系统的特点充分利用储能装置,对传统方案进行优化,但其风力系统仍然需要外置eps(emergency power supply紧急电力供给)电源,或者通过简单的连接在交流侧的储能系统作为eps电源,成本高且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用于实现发电系统和储能单元之间的联动,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厂用电稳定性。

6.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eps储能系统,用于为发电系统提供辅助供电;所述eps储能系统包括:钳位二极管模块、单向逆变模块、整流模块、双向变换模块和至少一个储能单元;

7.所述双向变换模块的交流侧和所述整流模块的交流侧相连,连接点作为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发电系统的网侧;

8.所述双向变换模块的直流侧与所述储能单元相连;

9.所述储能单元还通过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分别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侧和所述单向逆变模块的直流侧相连;

10.所述单向逆变模块的交流侧作为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二端、与所述发电系统的辅助供电端相连。

11.可选的,电网正常时,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侧电压大于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的输出电压;

12.电网出现异常跌落等故障时,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侧电压小于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的输出电压。

13.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交流侧之间的升压变压器。

14.可选的,所述整流模块为单相桥式或三相桥式。

15.可选的,所述整流模块中的具备通断功能的器件为二极管。

16.可选的,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同方向的钳位功率二极管。

17.可选的,所述双向变换模块为ac

?

dc双向变流模块。

18.可选的,所述单向逆变模块为dc

?

ac单向逆变模块。

19.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发电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系统和至少一个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

20.各个所述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各自对应的子变压器相连,连接点通过主变压器接入电网;

21.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与相应的所述发电系统的网侧任一节点相连。

22.可选的,各所述发电系统与各所述eps储能系统为一一对应关系;

23.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连接相应的所述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及其对应子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点。

24.可选的,多个所述发电系统共用一个所述eps储能系统;

25.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通过相应的变压器,连接各所述子变压器与所述主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点。

26.可选的,还包括:系统控制单元;

27.所述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

28.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时,具体用于:

29.接收所述电网发送的调度指令,并依据所述调度指令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完成相应的调度。

30.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时,具体用于:

31.监测所述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依据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发电系统内的相应器件和eps储能系统内的相应器件动作。

32.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单元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plc通信、rs485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任意一种。

33.可选的,所述发电系统包括:风力机、发电机和风能变流器;

34.所述风力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发电机与所述风能变流器的第一侧相连;

35.所述风能变流器的第二侧作为所述发电系统的输出端;

36.所述风能变流器的辅助供电端作为所述发电系统的辅助供电端。

37.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eps储能系统,其双向变换模块的交流侧和整流模块的交流侧均用于连接发电系统的网侧;双向变换模块的直流侧与储能单元相连;储能单元还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分别与整流模块的直流侧和单向逆变模块的直流侧相连;单向逆变模块的交流侧与发电系统的供电端相连;从而,在发电系统正常发电时,该储能单元能接收发电系统的电能、以实现储能功能,而在电网出现异常跌落等故障时,该储

能单元的电能能够依次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和单向逆变模块为发电系统提供辅助供电电能、以实现eps功能;通过该钳位二极管模块和单向逆变模块,使得该eps储能系统支持发电系统和储能单元之间的联动,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简单的连接在交流侧的储能系统作为eps电源,本申请可以降低或省去制动组件的成本;并且,还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发电系统外置eps及变流器eps等器件,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厂用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风储能量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4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ps储能系统的示意图;

4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4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43.图5a和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eps储能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力系统仍然需要外置eps电源,或者通过简单的连接在交流侧的储能系统作为eps电源,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问题。

47.该eps储能系统,用于为发电系统提供辅助供电;具体的,参见图2,该eps储能系统,包括:钳位二极管模块40、单向逆变模块10、整流模块20、双向变换模块30和至少一个储能单元50。

48.双向变换模块30的交流侧和整流模块20的交流侧相连,连接点作为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发电系统的网侧。

49.具体的,该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与发电系统的输出端与电网之间的连接线缆相连;该连接线缆上还设置相应的变压器,以使实现该发电系统的电能上网。

50.双向变换模块30的直流侧与储能单元50相连;也即双向变换模块30将该连接线缆上的电能传输至该储能单元50进行存储,或者将该储能单元50上的电能传输至该连接线

缆。

51.储能单元50还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40,分别与整流模块20的直流侧和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侧相连。也即,单向逆变模块10的输入端电能来源有两条可选支路,一条是整流模块20从该连接线缆上取电后为该单向逆变模块10供电,另一条是储能单元50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40为该单向逆变模块10供电。

52.并且,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具备通断功能,也即,在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导通的情况下,该储能单元50通过该钳位二极管为该单向逆变模块10供电;在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关断的情况下,该储能单元50无法为单向逆变模块10供电。

53.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线缆上的电能正常时,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处于关断状态,在连接线缆上的电能异常,如电网出现异常跌落时,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处于导通状态。

54.在储能单元50的个数为1时,该储能单元50与双向变换模块30的直流侧相连,以及,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40,分别与整流模块20的直流侧和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侧相连。在储能单元50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各个储能单元50采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储能模块,该储能模块的总电能接口与双向变换模块30的直流侧相连,以及,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40,分别与整流模块20的直流侧和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侧相连。

55.单向逆变模块10的交流侧作为eps储能系统的第二端、与发电系统的辅助供电端相连。也即,发电系统中的相应器件,比如控制单元、水泵机组、风扇、主控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由该单向逆变模块10供电。

56.在实际应用中,在连接线缆上的电能正常时,由该整流模块20从连接线缆上取电后通过该单向逆变模块10为发电系统中的相应器件提供辅助供电;连接线缆上的电能异常,如电网出现异常跌落时,连接线缆上电能异常,整流模块20为单向逆变模块10提供的电能不足或者不能供电;而此时钳位二极管模块40处于导通状态;所以,储能单元50能够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40和单向逆变模块10为发电系统中的相应器件提供辅助供电。

57.在本实施例中,在发电系统正常发电时,该储能单元50能接收发电系统的电能、以实现储能功能,而在电网出现异常跌落等故障时,该储能单元50的电能能够依次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40和单向逆变模块10为发电系统提供辅助供电电能、以实现eps功能;通过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和单向逆变模块10,使得该eps储能系统支持发电系统和储能单元50之间的联动,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简单的连接在交流侧的储能系统作为eps电源,本申请可以降低或省去制动组件的成本;并且,还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发电系统外置eps及变流器eps等器件,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厂用电稳定性。

58.在实际应用中,在电网正常时,整流模块20的直流侧电压大于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输出电压;此时,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关断。

59.电网出现异常跌落等故障时,整流模块20的直流侧电压小于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输出电压;此时,该钳位二极管模块40导通。

60.具体的,在电网正常情况下,储能单元50的电压为udc0,整流模块20将电网与发电系统之间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存储到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侧电容中;可根据电网电压计算得到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电压udc1;要求电网正常情况下时,udc1>udc0,若在电网正常情况下不满足该条件,可通过在整流模块20前级加升压变压器来实现;也即,eps储能系统还包括:设置于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与整流模块20的交流侧之间的升压变压器;以实

现在电网正常情况下满足udc1>udc0。

61.需要说明的是,在电网正常工况下,udc1>udc0,由于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钳位作用,单向逆变模块10逆变所需要的电压完全由整流模块20提供。

62.当电网出现异常跌落时,udc1<udc0,钳位二极管模块40导通,储能单元50可维持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电压稳定在udc0,保证单向逆变模块10的稳定供电。

63.在实际应用中,该整流模块20用于给单向逆变模块10提供直流电;该整流模块20可以为单相桥式的整流模块20;或者,该整流模块20也可以为三相桥式的整流模块20;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视系统实际配置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64.整流模块20中具备通断功能的器件为二极管;当然,该整流模块20中具备通断功能的器件也可以是开关管,不过为简化控制算法和驱动装置,该整流模块20中具备通断功能的器件优选为二极管,以降低控制复杂程度和省去相应的驱动装置。

65.钳位二极管模块40包括:至少一个相同方向的钳位功率二极管。

66.具体的,在钳位功率二极管的个数为一个时,该钳位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作为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输入端、与储能单元50相连,钳位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作为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输出端、与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侧相连。在钳位功率二极管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各个钳位功率二极管按相同方向依次串联连接;串联后的阳极作为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输入端、与储能单元50相连,串联后的阴极作为钳位二极管模块40的输出端、与单向逆变模块10的直流侧相连。

67.该钳位功率二极管主要用于在双向变换模块30出现故障,或者,双向变换模块30的输入交流源掉电的情况下,也即,电网出现异常跌落时,及时为单向逆变模块10提供直流电。

68.本实施例提供的eps储能系统仅凭靠电气特性,无需系统控制单元参与eps储能系统的投入与切出,可以做到电网掉电时电能稳定,产品可靠性高,设计简单,成本低。

69.双向变换模块30为ac

?

dc双向变流模块,主要用于从电网或发电系统吸取电能,存储到储能单元50中,同时可将储能单元50中存储的电能馈送到电网中;也即,该双向变换模块30的电能方向为连接线缆传输至储能单元50时,该双向变换模块30可以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该双向变换模块30的电能方向为储能单元50传输至连接线缆时,该双向变换模块30可以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

70.单向逆变模块10为dc

?

ac单向逆变模块,主要用于将整流模块20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压或储能单元50输出的直流电压逆变成工频交流电,为发电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水泵机组、风扇、主控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间断电源。

71.在本实施例中,eps储能系统可作为独立子系统,响应电网无功调度,省去svg装置,降低eps储能系统所有系统的成本。

7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电储能系统,参见图3,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系统02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eps储能系统01;该eps储能系统0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73.各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通过各自对应的子变压器04相连,连接点通过主变压器05接入电网。

74.具体的,各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各

个子变压器04的另一端之间相连,连接点与主变压器05的一端相连;主变压器05的另一端与电网相连。

75.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与相应的发电系统02的网侧任一节点相连。

76.具体的,该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与相应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与其对应的子变压器04之间的连接点相连(如图3所示);或者,该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与相应的子变压器04与主变压器05之间的连接点相连(如图4所示)。

77.该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的具体连接关系,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78.该eps储能系统01的第二端与相应的发电系统02的辅助供电端相连,以使电网异常时,该eps储能系统01能够为发电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水泵机组、风扇、主控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间断电源。

79.在实际应用中,该发电系统02可以是风力系统,也可以是光伏系统。

80.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发电系统02是风力系统时,该发电系统02包括:风力机、发电机和风能变流器c1。

81.该风能变流器c1,主要用于将风力发电机输出的变压变频交流电转换为恒压恒频交流电,通过升压变压器并入电网。

82.风力机的输出端通过发电机与风能变流器c1的第一侧相连;风能变流器c1的第二侧作为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通过相应的子变压器04连接主变压器05;该子变压器可以设置于相应发电系统02附近;该子变压器04可以为升压变压器,也即风能变流器第二侧的电能先进行升压,然后与其他发电系统02的电能汇集,再集中送出汇入电网。风能变流器c1的辅助供电端作为发电系统02的辅助供电端。与图2

?

图4相比,图5a和图5b中,1#风储子系统至n风储子系统即为相应发电系统02;c4为eps储能系统01中的整流模块20,c3为eps储能系统01中的单向逆变模块10,c2为eps储能系统01中的双向变换模块30;d1为eps储能系统01中的钳位二极管模块40;图5a和图5b,均以钳位二极管模块40中钳位功率二极管的个数为1个进行展示,在钳位二极管模块中钳位功率二极管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其具体结构与图5a和图5b相似,此处在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83.在该发电系统02为光伏系统时,其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84.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发电系统02与eps储能系统01为一一对应关系,或者,多个发电系统02共用1个eps储能系统01;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85.(1)各发电系统02与各eps储能系统01为一一对应关系时,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连接相应的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及其对应子变压器04之间的连接点。

86.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1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1个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和第1个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第1个eps储能系统01的第二端与第1个发电系统02的辅助供电端相连,第1个子变压器04的另一端与主变压器05的一端相连;第2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2个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和第2个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第2个eps储能系统01的第二端与第2个发电系统02的辅助供电端相连,第2个子变压器04的另一端与主变压器05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第n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n个eps储能系统01

的第一端和第n个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第n个eps储能系统01的第二端与第n个发电系统02的辅助供电端相连,第n个子变压器04的另一端与主变压器05的一端相连。

87.各个eps储能系统01为各自对应的发电系统02提供紧急供电。

88.需要说明的是,该eps储能系统01可以设置于相应的发电系统02内;也即,eps储能系统01与相应发电系统02靠近、而与其他发电系统02和主变压器05远离;例如,其可以独立设置于相应发电系统02的所在区域,也可以设置于相应发电系统02的功率变换器内部,比如风力系统的变流器内部。

89.(2)多个发电系统02共用一个eps储能系统01时,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通过相应的变压器,连接各子变压器04与主变压器05之间的连接点。

90.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1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与第1个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第2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与第2个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以此类推,第n个发电系统02的输出端与第n个子变压器04的一端相连;eps储能系统01的第一端通过相应的变压器,连接各子变压器04与主变压器05之间的连接点;eps储能系统01的第二端分别与各个发电系统02的辅助供电端相连。

91.该eps储能系统01为各共用eps储能系统01的发电系统02提供紧急供电。

92.需要说明的是,eps储能系统01可以独立设置于各个发电系统02外,比如靠近主变压器05,其与各个发电系统02的距离可以相等或相近,也可以有所区别,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93.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该发电储能系统还包括:系统控制单元03。

94.系统控制单元03用于控制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

95.具体的,系统控制单元03用于控制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的具体过程可以为:接收电网发送的调度指令,并依据调度指令控制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完成相应的调度。该调度指令包括:要求限电、出力的指令等,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96.系统控制单元03用于控制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的具体过程也可以为:监测发电系统02的运行状态,并依据运行状态控制发电系统02内的相应器件和eps储能系统01内的相应器件动作。

97.该运行状态可以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风速、浆角、温度等;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98.该系统控制单元03具备通信功能,可以与所有的各个单元进行通信,并控制各个单元中的各个器件的工作状态等。

99.需要说明的是,系统控制单元03与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plc通信、rs485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100.在电网发生低穿/高穿故障时,利用eps储能系统01吸收发电系统02无法馈送到电网中的能量,省去变流器中的制动组件。在发电系统02高压侧发生故障断电时,可以自动无缝切换至eps储能系统01中储能单元来为发电系统02供电;还可以在电网掉电时,通过其双向变换模块为相应发电系统02的交流侧提供稳定的电压,代替并网时候电网提供稳定电压的作用,进而避免发电系统02孤岛运行引发谐振,以作为电网支撑设备支撑电网,形成离网

储能子系统,即避免了能量损失,也可以起到对系统零部件进行保护的作用。

10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102.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10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技术特征:

1.一种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为发电系统提供辅助供电;所述eps储能系统包括:钳位二极管模块、单向逆变模块、整流模块、双向变换模块和至少一个储能单元;所述双向变换模块的交流侧和所述整流模块的交流侧相连,连接点作为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发电系统的网侧;所述双向变换模块的直流侧与所述储能单元相连;所述储能单元还通过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分别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侧和所述单向逆变模块的直流侧相连;所述单向逆变模块的交流侧作为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二端、与所述发电系统的辅助供电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网正常时,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侧电压大于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的输出电压;电网出现异常跌落等故障时,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侧电压小于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的输出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交流侧之间的升压变压器。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为单相桥式或三相桥式。5.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中具备通断功能的器件为二极管。6.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二极管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同方向的钳位功率二极管。7.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变换模块为ac

?

dc双向变流模块。8.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逆变模块为dc

?

ac单向逆变模块。9.一种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系统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

?

8任一项所述的eps储能系统;各个所述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各自对应的子变压器相连,连接点通过主变压器接入电网;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与相应的所述发电系统的网侧任一节点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电系统与各所述eps储能系统为一一对应关系;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连接相应的所述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及其对应子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点。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电系统共用一个所述eps储能系统;所述eps储能系统的第一端通过相应的变压器,连接各所述子变压器与所述主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点。12.根据权利要求9

?

11任一项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统控制单

元;所述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电网发送的调度指令,并依据所述调度指令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完成相应的调度。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时,具体用于:监测所述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依据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发电系统内的相应器件和eps储能系统内的相应器件动作。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单元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内的各个器件之间的通信方式为plc通信、rs485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任意一种。16.根据权利要求9

?

11任一项所述的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包括:风力机、发电机和风能变流器;所述风力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发电机与所述风能变流器的第一侧相连;所述风能变流器的第二侧作为所述发电系统的输出端;所述风能变流器的辅助供电端作为所述发电系统的辅助供电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该EPS储能系统中,其双向变换模块的交流侧和整流模块的交流侧均用于连接发电系统的网侧;双向变换模块的直流侧与储能单元相连;储能单元还通过钳位二极管模块,分别与整流模块的直流侧和单向逆变模块的直流侧相连;单向逆变模块的交流侧与发电系统的供电端相连;从而,通过该钳位二极管模块和单向逆变模块,使得该EPS储能系统支持发电系统和储能单元之间的联动,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简单的连接在交流侧的储能系统作为EPS电源,本申请可以降低或省去制动组件的成本;并且,还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发电系统外置EPS及变流器EPS等器件,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厂用电稳定性。提高发电厂用电稳定性。提高发电厂用电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伟 梁信信 汪令祥 翁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4/20

声明:
“EPS储能系统及发电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2024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