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增韧型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属于相变潜热储存领域。该复合相变材料以废弃农作物秸秆为基材,利用秸秆表面的蜡质层成分作为相变材料之一,通过外加另一种有机相变材料,经雾化喷涂至秸秆表层,使其与秸秆蜡质固溶,从而在秸秆表层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同时秸秆作为一种优异的天然纤维材料,加入到建筑材料基体中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并且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同时具备吸放热能力和增强增韧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建筑用复合顶拉管,顶拉管以复合树脂、玻纤颗粒为原料复合制备而成,包括:复合树脂,45%-48%,用于增加顶拉管的耐冲击性,以使顶拉管抵抗冲击力。玻纤颗粒,38%-40%,用于增加顶拉管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以及机械力学性能,以升高顶拉管的环刚度。辅料,12%-17%,用于增加顶拉管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将复合树脂与玻纤颗粒复合而成的新型增强剂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绕曲性和弯曲强度,因此能适应与地面下不均匀沉降。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市政建筑用复合顶拉管的制备方法,用于以复合树脂、玻纤为原料复合制备道路地面下的顶拉管,玻纤颗粒增强了顶拉管绕曲性和弯曲强度,使顶拉管不但具有很好的柔性,还可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加载新型中应变率冲击拉伸测试系统及其试验方法,涉及实验力学测量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加载杆、应力波放大器、次级线圈、放电线圈、夹持装置和压力传感器,其特征是:压力传感器通过连接件与夹持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加载杆、应力波放大器、次级线圈和放电线圈位于夹持装置远离压力传感器的一侧,效果是通过设置前夹头和后夹头,前夹头和后夹头的内部均设有夹持块,利用夹持块将测试试件夹紧,可以有效避免高速加载过程中出现的试件滑脱。本发明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最终转化为冲击动能,从而实现了在可控范围内对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及其连接结构在中应变率(1~500/s)下的有效测量。
本发明涉及碳/碳复合材料高温处理生产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承载碳碳埚托的沉积高温工装,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碳碳埚托的沉积高温工装结构复杂和组装麻烦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多个承力托盘和多个承力柱,多个所述承力托盘从上到下设置,且所述承力托盘的圆周方向开设多个孔洞、以用于安装承力柱,最上层的承力托盘的顶面边缘固定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吊耳。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简单,埚托放在工装上避免了操作员工在不同工艺段的来回装卸的麻烦。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的一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新型复合纳米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将六水氯化镁和六水三氯化铝溶液与活性炭混合反应的带沉积有Mg/Al凝胶的活性炭粉,经热处理使Mg/Al溶胶转化为纳米Mg/Al晶体附着在活性炭粉内及表面,制备出Mg/Al‑PAC复合材料——含Mg/Al纳米晶体的活性炭粉,本发明具有超高的有机物及磷吸附性,同时解决了悬浮态Mg/Al纳米晶体易凝聚、难回收的问题。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液态金属/聚合物3D打印油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表面引发剂改性后的液态金属液滴、铜催化剂和丙烯酸酯单体混合,进行冰浴超声引发聚合;在达到设定的转化率之后,终止反应,得到液态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按照比例加入光引发剂和交联剂得混合液,并震荡混匀,得到3D打印油墨。该方法具有材料荧光可调、力学性能可调、可3D打印的特点,而且避免了传统液态金属/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中存在的液态金属沉降过快、只能制备薄膜材料、材料力学性能弱、材料功能单一等缺点,因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硼包覆碳纳米管增强的聚合物转化陶瓷基吸波材料及制备方法,将预处理的碳纳米管(CNTs)加入由硼酸和尿素配制的氮化硼(BN)前驱体溶液中超声分散处理,然后通过多次真空抽滤‑干燥‑热处理的方式,获得BN包覆CNTs纳米粉体(BN‑CNTs);将上述纳米粉体均匀分散到液态聚碳硅烷(PCS)中,通过低温交联、高温裂解热处理制得BN‑CNTs增强的聚合物转化碳化硅(PDC‑SiC)陶瓷复合材料。引入BN‑CNTs改善了目前PDC‑SiC陶瓷作为吸波材料应用时阻抗失配、损耗能力不足的现状,优化了PDC‑SiC的介电常数,提高了其吸波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钛增强钛包覆石墨粉末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石墨粉末表面获得纯钛镀层;同时在镀钛过程中钛镀层表面原位生长碳化钛纳米颗粒。相较于其他镀钛工艺,例如盐浴镀钛工艺,本技术镀覆钛镀层纯度高,操作工艺简便,生产效率高,生产量大;而且能在镀钛处理过程中原位生成弥散在镀层中的碳化钛纳米颗粒,提高了石墨粉末的强度;还可以在后续复合材料制备以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中极大发挥和提高石墨的减摩性和耐磨性,增加后续产品的服役寿命和使用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接地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碳纳米管与陶瓷颗粒进行静电自吸附;2)将复合陶瓷颗粒与硅橡胶进行球磨混合,使得包覆了碳纳米管的陶瓷颗粒均匀分散于硅橡胶中;3)将复合硅橡胶充分浸润玻璃纤维;4)将浸润了硅橡胶的玻璃纤维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经过加热模具拉挤固化成型,得到碳纳米管接地体。本发明使用导电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与陶瓷颗粒静电吸附并采用硅橡胶和玻璃纤维作为基体材料,使得最终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耐磨性能和机械强度良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碳纳米管在硅橡胶中的分散问题,同时增加了硅橡胶的耐磨性;制备方法所需设备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制备周期较短,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本发明聚丙烯酸/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聚丙烯酸/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聚丙烯酸的制备,称取过硫酸钾0.4g、亚硫酸氢钠0.09g于50mL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取丙烯酸10mL,加入锥形瓶中,摇动,待引发剂完全溶于丙烯酸中,将溶液倒人三口烧瓶,再用50mL的去离子水冲洗锥形瓶,并将冲洗溶液倒入三口烧瓶,再加入40mL去离子水,维持搅拌转速恒定,升温至60℃,开始聚合,反应2.5h后,升温至75℃继续反应0.5h,结束反应得到聚丙烯酸,本发明工艺简单,方便操作,且能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成本,产品可以自动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本技术发明涉及使用一种注凝成型专用操作柜体,使注凝成型技术制造陶瓷及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及研究领域。公开其高频纵波振动和微波加热真空操作柜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式,一是通过高频纵波振荡器的振动激发工作平台及模具内浆料,实现浆料注模过程中气泡的迅速排除、提高浆料的堆积密度,减少坯件内部缺陷,提高坯件强度性能;二是利用微波产生的能量,同步快速实现模具及浆料的干燥速度,提高单体的聚合反应速度,减少固化时间,促进凝胶化速率。三是同时采用真空抽气密封柜体,排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气体,避免其对坯体质量的干扰;四是配微电脑及PLC、电气控制集成装置,实现自动化与精准化控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熔体粘度、适用于RTM成型的热固性聚酰亚胺前驱体及制备方法,以商业化二元酸酐为基本单体单元,通过与多种活性单体结合制备了双氨基双酰亚胺大分子单体,将其作为二胺与包含碳碳不饱和键的单酐化合物反应,亚胺化后得到了一种低熔体粘度、聚合度及分子量分布指数均为1的酰亚胺齐聚物。本发明制备的热固性聚酰亚胺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高于500℃,熔体黏度处于0.3~0.6Pa·s,树脂加工窗口温度区间为80~160℃,能够满足RTM成型工艺的要求。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思路可为航天用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批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并为进一步深化热固性聚酰亚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原位生成纳米SiC的复合CNTs的制备方法,通过同步超声分散和机械搅拌,在PVP乙醇溶液中将特定比例的纳米硅粉均匀粘附于CNTs表面,然后通过原位反应在CNTs表面生成一层纳米级厚度的SiC,形成具有芽杆或壳芯结构的SiC/CNTs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SiC/CNTs材料不破坏CNTs的结构,且能保证CNTs和SiC的分散均匀性,在基体材料中将减少CNTs与基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调控CNTs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增强CNTs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在提高金属基体力学性能的同时保留基体良好的导电、导热以及高延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3D打印柔性接受腔,包括接受腔内腔和接受腔外壳,所述接受腔的内腔和外壳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打印材料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该接受腔具有柔性,制作该接受腔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分别在轴向、径向梯度可变,通过调整3D打印的工艺参数,加工制备具有弹性模量梯度变化并且能够自适应的接受腔;本发明采用连续纤维复合打印的方式来制备假肢接受腔,既减轻了重量也提高了强度,同时采用柔性设计提高使用者和假肢接受腔接触部分残端的舒适度;一体化打印有利于提高接受腔内腔与接受腔外壳的吻合程度,增加假肢穿戴的舒适度,缩短制备流程的时间,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电触头用合金混合粉末材料,包括合金混合粉末80~85份、金刚石粉12~17份、碳化硼10~15份、碳化钒8~10份、铬粉2~11份、还原剂3~11份、氧化锡5~11份、铌粉1~7份、银氧化镉3~8份、粘结剂1~9份。本发明的制备电触头用合金混合粉末材料,添加金刚石粉、碳化硼、碳化钒、铬粉、氧化锡等,使得材料的抗熔焊性能强,灭弧性能和耐氧化性好,导电性与银基电触头复合材料相近,耐磨性能优越,可以作为低压开关中使用的银合金电触头的廉价替代品,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等级的高压、低压电器和真空开关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含阻锈剂的缓释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微胶囊阻锈期过短,其壁材不适合混凝土体系的技术问题。阻锈剂的缓释微胶囊囊芯为单氟磷酸钠,所述阻锈剂缓释微胶囊的囊壁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或聚苯乙烯聚合物的复合材料,与一般使用聚合物壁材相比,由于壁材中含有分子级大小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化合物,在水泥混凝土水化后期,水泥体系中的高碱性物质容易与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化合物中的硅氧键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微胶囊壁材上产生纳米级的微孔,这些微孔在水泥混凝土后期使用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单氟磷酸钠阻锈剂,将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持久的保护。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电触头用合金混合粉末,包括铬化钛18~25份、合金混合粉末17~34份、二氧化锗4~13份、锌4~11份、碳化硼2~11份、镧4~10份、银氧化镉2~11份、金属氧化物2~9份、氧化锡4~9份、钛粉2~9份。本发明的制备电触头用合金混合粉末,添加铬化钛、合金混合粉末、稀土等,使得材料的抗熔焊性能强,灭弧性能和耐氧化性好,导电性与银基电触头复合材料相近,耐磨性能优越,可以作为低压开关中使用的银合金电触头的廉价替代品。
一种流延法制备层状铁酸钡/RGO复合吸波材料的方法,通过流延法制备层状铁酸钡/RGO复合吸波材料,其中,BaFe12O19是随机粉体BaFe12O19和有取向的BaFe12O19粉体按照比例为90%~70% : 10%~30%混合粉体,随机分和具有取向的BaFe12O19的总质量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是5~7 : 0.1~0.5。然后干燥,排出有机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制得的层状复合材料厚度达到微米量级,层间结合紧密,内部结构均匀,并且具有良好的电磁吸波性能,在电磁吸波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人体消化道吻合的磁性可降解装置,包括一对形状规格完全一致的磁环,放置于消化管道的两个断端,断端内翻固定磁环,两磁环对吸后压迫磁环中间组织以完成吻合,磁环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微粒与磁性微粒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制成,将生物可降解材料引入磁性吻合器的研制,使吻合器可以完成磁性压榨无缝线吻合的同时,能够完全被人体排放、降解,吻合简单、快速、效果可靠、应用广泛,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由于传统缝合技术与材料导致的吻合口并发症,保持高通畅率。
一种S?SnO2/Ti3C2二维纳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真空烧结制备高纯三元层状Ti3AlC2陶瓷块体,高能球磨得到粒径在8μm?75μm的Ti3AlC2陶瓷粉体;将Ti3AlC2陶瓷粉体浸没在氢氟酸溶液中搅拌,腐蚀反应再离心清洗,得到二维层状纳米材料MXene?Ti3C2;二维层状材料Ti3C2的层间和表面负载有颗粒状的二氧化锡,并在其表面包覆硫;采用一步水热法利用硫代乙酰胺提供硫源成功制得S?SnO2/Ti3C2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工艺可控,成本低。兼具类石墨烯二维层状的特点,MXene?Ti3C2的片层均匀,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良好,SnO2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硫层包覆均匀,光催化性能良好,亲生物性良好等特点,有利于在光催化、废水处理、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一种利用金矿尾砂和石英纤维制备复合型压裂支撑剂的方法,将金矿尾砂、氧化铝粉和耐高温的耐高温的短切石英纤维混合后加入树胶水溶液混匀湿磨后造粒,将颗粒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并置于硅碳棒电阻炉内,以5℃/min~10℃/min的加热速度自室温升温至1230℃,保温0.5h~1h,以5℃/min~7℃/min的加热速度升温至1350℃~1400℃,保温2h~3h,随炉自然冷却后取出,过20目~40目筛,即得复合压裂支撑剂。本发明将复合材料的理念整合于非致密的陶粒支撑剂之中,并辅以高温反应自生成的方式提供增强增韧所必需的纤维(晶须),通过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种手段制备出高强高韧、低密度和低破损率的复合型压裂支撑剂。
一种利用金矿尾砂和氧化铝纤维制备复合型压裂支撑剂的方法,将金矿尾砂、氧化铝粉和多晶氧化铝耐火短切纤维混合后加入树胶水溶液混匀湿磨后造粒,将颗粒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并置于硅碳棒电阻炉内,以5℃/min~10℃/min的加热速度自室温升温至1230℃,保温0.5h~1h,以5℃/min~7℃/min的加热速度升温至1350℃~1400℃,保温2h~3h,随炉自然冷却后取出,过20目~40目筛,即得复合压裂支撑剂。本发明将复合材料的理念整合于非致密的陶粒支撑剂之中,并辅以高温反应自生成的方式提供增强增韧所必需的纤维(晶须),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高强高韧、低密度和低破损率的复合型压裂支撑剂。
一种利用瓷渣制备压裂支撑剂的方法,将瓷渣、氧化铝粉、碳酸钡和氧化铝短切纤维混合后加入树胶水溶液混匀湿磨,形成混合泥浆,采用压力式喷雾造粒机造粒,将颗粒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并置于硅碳棒电阻炉内,以5℃/min~10℃/min的加热速度自室温升温至1230℃,保温0.5h~1h,以5℃/min~7℃/min的加热速度升温至1350℃~1400℃,保温2h~3h,随炉自然冷却后取出,过20目~40目筛,即得复合压裂支撑剂。本发明引入氧化铝短切纤维,将复合材料的理念整合于非致密的陶粒支撑剂之中,并辅以高温反应自生成的方式提供增强增韧所必需的纤维(晶须),通过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种手段制备出高强高韧、低密度和低破损率的复合型压裂支撑剂。
本发明公开的电触头材料,由CuZr合金熔渗W骨架形成CuZrW复合材料,Zr占材料中Cu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0wt.%。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熔炼一定成分的CuZr合金,再将一定比例的诱导铜粉加入钨粉中混匀后压制成骨架生坯,随后经烧结W骨架,将熔炼好的CuZr合金熔渗到W骨架中制得CuZrW材料,最后将CuZrW材料进行固溶时效处理。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CuZrW材料,由于元素Zr对Cu/W相界面和富铜区的强化作用,材料表面的阴极斑点快速移动,电弧得到了有效分散,铜相的飞溅较小,提高了该材料的耐烧蚀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氧化铁多层球状纳米结构的室温固相合成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制备氧化锌/氧化铁纳米材料过程长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将氧化铁和醋酸锌按照摩尔比为1%-10%置于玛瑙研钵中,在室温下充分研磨20-30min使其混合均匀;再按照醋酸锌和氢氧化钠的摩尔量之比为1∶6-1∶8添加氢氧化钠,室温下继续研磨60-100min使其混合均匀并反应完全;待研磨结束后,将产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过滤,直至过滤后的去离子水的pH值为中性;将所得到的产物置于烘箱中于60-90℃烘干10-12h,得到多层球状纳米结构的氧化锌/氧化铁复合材料。由于本发明以醋酸锌、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研磨反应,反应时间由背景技术的77h降低到0.5~2h,且不需要添加剂。
一种利用伊利石制备压裂支撑剂的方法,将伊利石、氧化铝粉、锂辉石、碳酸钡和氧化铝短切纤维混合后加入树胶水溶液混匀湿磨,形成混合泥浆,采用压力式喷雾造粒机造粒,将颗粒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并置于硅碳棒电阻炉内,以5℃/min~10℃/min的加热速度自室温升温至1230℃,保温0.5h~1h,以5℃/min~7℃/min的加热速度升温至1350℃~1400℃,保温2h~3h,随炉自然冷却后取出,过20目~40目筛,即得复合压裂支撑剂。本发明引入氧化铝短切纤维,将复合材料的理念整合于非致密的陶粒支撑剂之中,并辅以高温反应自生成的方式提供增强增韧所必需的纤维(晶须),通过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种手段制备出高强高韧、低密度和低破损率的复合型压裂支撑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纳米线/生物质多孔碳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将硝酸银与乙二醇混合,制备硝酸银醇溶液;将模板剂PVP与乙二醇混合,制备模板剂醇溶液;再将生物质碳材料烧结,得到多孔碳,再对多孔碳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多孔碳浸渍于硝酸银醇溶液中,进行浸处理,得到浸渍液;之后将葡萄糖溶解于浸渍液中,得到反应固液,并将模板剂醇溶液滴加至反应固液中,最后将混合液转移到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洗涤,干燥,得到银纳米线/生物质多孔碳电磁波吸收材料。本发明的方法中,由于银纳米线具有更强的透波能力和介电损耗性能,使得复合材料阻抗匹配特性更加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其电磁吸波性能。
一种聚合物‑陶瓷复合电介质储能材料,包括以下组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以钛酸锶钡(BST)纳米颗粒为填料;制备步骤为:1)称料;2)制备PMMA溶液;3)制备PMMA‑BST混合溶液;4)制备PMMA‑BST复合材料薄膜;5)热处理;6)制备电极。其薄膜样品具有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良好的透明度和柔韧性;其储能密度远高于双向拉伸聚丙烯,其充放电效率远高于以铁电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电介质材料体系,满足同时具备高储能密度和高充放电效率的实际应用要求。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陕西西安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