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包含纳米球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用途及水过滤装置和包含该复合材料的装置。本发明涉及通过热解燃烧碳质材料例如植物材料的方式制备同心碳纳米球的方法。该材料可被羧基化,然后可选地进行金属化来制备能过滤液体如水的纳米球。
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它包括以下层:I.由模塑组合物制成的层,该模塑组合物含有下列组分:a)0-80%(重量)的选自PA6、PA66、PA6/66或它们的混合物的聚酰胺,b)0-100%(重量)的聚胺-聚酰胺共聚物,c)0-80%(重量)的选自PA11、PA12、PA612、PA1012、PA1212或它们的混合物的聚酰胺,这里组分a),b)和c)的总重量分数为100,另外-组份a)和b)总量中至少20%(重量)由来自己内酰胺和/或己二胺/己二酸混合的单体单元组成,以及-组份b)和c)总量中至少20%(重量)由来自ω-氨基十一烷酸、十二烷内酰胺,己二胺/1,12-十二烷二酸混合、1,10-癸二胺/1,12-十二烷二酸混合和/或1,12-十二烷二胺/1,12-十二烷二酸混合的单体单元组成;II.由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模塑组合物制成的层,该层具有良好的层粘结。
本发明提供通过防止Sn或Sn合金镀敷被膜的褶皱或脱落,使辊的维护性优异、生产性提高的Sn或Sn合金镀敷被膜以及具有该被膜的复合材料。该被膜是由不含有甲醇的Sn或Sn合金电镀浴在层合了树脂层或膜4的铜箔或铜合金箔1的另一面上形成,是硬度为500MPa以下的Sn或Sn合金镀敷被膜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n或Sn合金镀敷被膜的表面时(如果Sn或Sn合金镀敷被膜的厚度超过1.5μm,则是在将Sn或Sn合金镀敷被膜的厚度减少至1.5μm时),铜箔或铜合金箔未露出。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和包含所述硫碳复合材料的锂硫电池,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其包含多孔碳材料、具有电解液负载能力的聚合物和硫,其中将所述涂布有具有电解液负载能力的聚合物的多孔碳材料与硫混合。通过将包含具有电解液负载能力的聚合物的涂层引入到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上,本发明能够改善硫和电解液的反应性,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特性。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解决手段:通过脱成分工序,使由含有碳的化合物、合金或非平衡合金组成的含碳材料(11)浸入具有比该含碳材料(11)的融点低的凝固点且控制在比组成变动范围内的液相线温度的最小值低的温度的金属浴(12),该组成变动范围为从含碳材料(11)中减少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直至得到碳,从而选择性地使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洗脱至金属浴(12)内,而获得具有微小间隙的碳部件。进一步地,通过在碳部件的微小间隙中存在有金属浴(12)的成分的状态下冷却,使金属浴(12)的成分固化,从而获得碳与固化的金属浴(12)的成分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
公开了多层膜结构,其包括:层(B),其包括结晶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CBC)或指定的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BC),所述复合材料包含i)包含至少80摩尔%聚合的乙烯的乙烯聚合物(EP);ii)基于α-烯烃的结晶聚合物(CAOP)和iii)嵌段共聚物,其包含(a)包含至少80摩尔%聚合的乙烯的乙烯聚合物嵌段和(b)结晶α-烯烃嵌段(CAOB);和层C,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大于125℃的熔点的聚烯烃,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与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粘结接触。这样的多层膜结构优选地包括(A)密封层A,其具有一个与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粘结接触的底部面部表面。这样的膜适用于包括电子装置例如PV电池的电子装置(ED)模件。也公开了构造包括这样的多层膜结构的层压PV模件的层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含有5—97%(体积)气凝胶颗粒、至少一种粘结剂和至少一种纤维材料,其中气凝胶颗粒的粒径≥0.5mm,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成铜-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在树脂基质上附着钯或钯-锡催化剂,然后使含催化剂的树脂进行无电镀铜处理,而不进行催化剂活化处理步聚。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导复合材料的长纤维热塑性工艺和由其形成的复合材料以及包括导电纤维以提供电磁干扰(EMI)屏蔽的聚合物制品,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包括通过借助直接注入传导性纤维到挤出工艺中,在聚合物材料内浸渍传导性纤维,形成屏蔽材料的方法。本发明还包括EMI屏蔽聚合物和由通过本发明的屏蔽聚合物形成的部件进行射频和电磁屏蔽的产品。
提供了短纤维复合材料及用于制作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和系统。一个实施例是用于形成短纤维复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部上形成随机取向的干燥纤维底基,响应于压力将树脂抽吸到底基中以形成浸渍有热固性树脂的随机取向的纤维的混合物,在维持混合物处的纤维长度的同时扰动混合物并使混合物脱气,以及挤出混合物以形成预制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碳化硅-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通过对包含表面附着有氮化硅的碳质材料(2)的成型体进行烧制,制造碳化硅-碳复合材料(1)。
呈现了一种由包括纵向纤维和粘合剂或树脂的条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材料包括一层在另一层的顶部上的多层组件。每层组件包括m组(其中m至少是2)平行的条,每组平行的条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其中每层组件是由以下连续的步骤制造的:根据定义好的样式将平行的条成批放置(没有条与之前放置好的条的纵向交织)。通过放置一层组件的最后一批平行的条而完成一层组件之前,除了该一层组件是最后一层组件的情况之外,随后一层组件的第一批平行的条已经被放置。还呈现了一种利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复合材料。
公开了由反应性化合物例如氧化物制备的复合 材料。该材料包含金属氧化物,磷酸盐和活性残余材料的反应 产物。该金属氧化物可以包括MgO,CaO,ZnO,TiO2等。该磷酸盐可以包括磷酸一钾,磷酸一铵,磷酸一钠等。该活性残余材料可以是灰分,磷酸盐粘土,磷酸盐残余浆料,矿业废料等残余材料。该复合材料可以用于许多用途,包括快速修补材料,预制结构,原位结构,混合料和涂层。
具有高弯曲强度的轻质复合材料包括夹在两层表面材料之间的环氧泡沫体,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低重量,并可用来代替钢结构。所述表面层可以是纤维材料,特别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所述表面材料优选嵌入环氧基体。或者,它们可以是匹配盒结构或同心金属管。所述夹心结构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敷设纤维,用环氧树脂涂布和/或浸渍该层,敷设一层可热活化的可发泡环氧材料,在该可发泡材料上提供另一层任选用环氧树脂涂布和/或浸渍的纤维材料,并加热以使环氧材料发泡和固化。或者,它们可以通过在表面层之间挤出可发泡材料而形成。
本发明提供高活性且能够简便地制作且不易剥离的光催化剂复合材料、其制作方法及光催化剂装置。一种光催化剂复合材料,其包含基材和由光催化剂粒子形成的光催化剂层,与基材表面相接的光催化剂层的平均粒径小于光催化剂层表面的平均粒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尼龙搭扣、特别是用于尿布搭扣的复合材料元件,该复合材料元件具有载体(1)和粘合到该载体上的纺织材料(2),该纺织材料具有由线或纤维构成的基础结构和通过编织结合到该基础结构中的环圈线(S),所述环圈线构成用于与尼龙搭扣钩爪连接的环圈。所述环圈线(S)由基于聚酯或聚酰胺的经变形工艺处理的复丝纱线构成。
公开了一种纤维-聚丙烯树脂复合材料,其包括:重量平均长度为2-100mm的纤维;和一种包含通过丙烯与选自乙烯和α-烯烃的一种或多种单体聚合得到的丙烯基无规共聚物的丙烯基树脂,丙烯基树脂中衍生自属于含有乙烯和α-烯烃的单体的聚合单体单元含量为0.1-3重量%;或者一种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对丙烯基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丙烯基树脂。
一种复合材料,其具有多孔体和多孔性配位高分子化合物(PCP),该多孔体的内部具有细孔,其特征在于,多孔体具有二烷氧基硅烷以及三烷氧基硅烷共聚得到的Si-O键的网络结构,多孔性配位高分子化合物担载于多孔体的细孔内。另外,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多孔体和多孔性配位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材料的方法,该多孔体的内部具有细孔,多孔体具有二烷氧基硅烷以及三烷氧基硅烷共聚得到的Si-O键的网络结构,通过溶剂在多孔体的细孔内担载多孔性配位高分子化合物。
包含具有通过XRD Rietveld分析得到的50‑93%的石墨化度g的剥离石墨载体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涂覆有ZnO纳米颗粒。这些复合材料由三种不同的方法生产:A)(syn)该方法包括以下连续步骤:i)将Zn(II)盐溶解于溶剂中ii)同时加入石墨和碱iii)将混合物在超声冲击下搅拌iv)从悬浮液中除去溶剂或者B)(pre)该方法包括以下连续步骤:i)将石墨悬浮在溶剂中并通过超声冲击剥离ii)同时加入Zn(II)盐和碱,形成纳米ZnO颗粒iii)搅拌混合物iv)从悬浮液中除去溶剂或者C)(post)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第一反应器中将Zn(II)盐和碱在溶剂中混合,形成纳米ZnO颗粒ii)在第二反应器中通过超声冲击将石墨剥离iii)将i)和ii)的两种悬浮液混合在一起iv)在步骤iii)之后,从悬浮液中除去溶剂。这些涂覆复合材料可以在进一步的步骤中回火并再次涂覆并再次回火。
本发明涉及可聚合的牙科复合材料,包含:(i)60至85重量%的无机填料组分,其包含至少一种网硅酸盐以及任选地至少一种牙科玻璃和/或至少一种无定形金属氧化物,(ii)10至40重量%的至少两种不同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iii)0.01至5重量%的至少一种不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二、三、四或多官能单体,(iv)0.01至10重量%的至少一种引发剂、引发剂体系以及任选地至少一种稳定剂和任选地至少一种颜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的总组成总计100重量%;以及用于制造间接义齿的聚合的复合材料,其具有大于或等于240 MPa的挠曲强度和16至20 GPa的弹性模量。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碳纤维增强的陶瓷基体复合材料上制备基于硅化合物的钝化涂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至少一个由碳纤维增强的陶瓷基体复合材料制备的工件;b)将待涂覆的工件放置在烘箱的密闭室中;c)在密闭室中放置预定的固体硅负载,避免硅和待涂覆的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d)加热烘箱,在室内保持预定的中等真空或低真空条件,从而在密闭室内由硅负载产生硅蒸汽,硅蒸汽与工件表面上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反应,导致形成包含所述一种或多种物质与硅的复合材料的表面涂层;e)选择真空分压、所述密闭室内的温度以及工件在硅蒸汽中的暴露时间,从而在所述工件上获得预定义厚度的表面涂层;以及f)在达到钝化涂层的预定义厚度之后,冷却工件。
提供一种石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用组合物。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石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用组合物包括:散热填料,所述散热填料包括非绝缘性填料及绝缘性填料,所述非绝缘性填料包括具备结合于石墨表面的纳米颗粒及儿茶酚胺层的石墨复合体;及基体形成成分,所述基体形成成分包括热可塑性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可以在提高散热构件的绝缘性的同时,使散热性能的下降实现最小化,提高在同时要求散热特性和绝缘性能的产业中的利用度。另外,与基材复合,通过注塑/挤出等成型时,成型非常容易,能够成型为多样的形状。因此,所体现的复合材料在表现卓越的散热性能的同时保障优秀的机械强度,轻量性优秀,经济性卓越,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要求散热的多样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转换复合材料,包含有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以及载体,该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散布于该载体内,该载体由混合物形成,该混合物包含有至少一种无机物以及至少一种有机物,该至少一种无机物包含有云母。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制造该光转换复合材料的方法,包含有将该光转换材料、包含有该云母的该无机物以及该有机物置于溶剂中,形成混合物溶液;加热该混合物溶液至第一温度,使该有机物溶解于该混合物溶液,而该无机物悬浮于该混合物溶液中;及冷却该混合物溶液至第二温度,从而使该光转换复合材料析出于该混合物溶液中。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高性能的负载型贵金属‑M合金复合材料的双重钝化伽伐尼置换(GD)合成方法、通过所述合成获得的负载型贵金属‑M合金复合材料以及这样的复合材料作为电催化剂材料的用途,其中M为与贵金属相比电化学上次贵的金属。
用于制备层状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和一种层状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所述方法包含混合镁盐和铝盐,以形成Mg2+/Al3+溶液。Mg/Al的摩尔比介于0.5:1到6:1之间。然后向所述Mg2+/Al3+溶液中加入类金刚石化合物,以形成反应物混合物。所述类金刚石化合物具有至少一个羧酸部分。在反应温度下加热所述反应物混合物,持续一定反应时间,以形成Mg/Al‑类金刚石插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在还原气氛下在分解温度下,将所述Mg/Al‑类金刚石插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热分解,持续一定分解时间,以形成所述层状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弹装甲制品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第一非织造层,所述第一非织造层包含第一多根纱线,所述第一多根纱线包含第一多根对位芳族聚酰胺长丝,第一多根纱线彼此平行地布置;以及第二非织造层,所述第二非织造层包含第二多根纱线,所述第二多根纱线包含第二多根对位芳族聚酰胺长丝,第二多根纱线彼此平行地布置。第一层的第一多根纱线具有不同于第二层的第二多根纱线的取向方向的取向。纱线具有3.6-5.0%的断裂伸长率。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位于所述两层之间的界面区域中的热固性或热塑性粘合树脂,以及涂覆第一多根纱线和第二多根纱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些部分的粘弹性树脂。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适用作骨替代物的可注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包含基于磷酸三钙的活性陶瓷相和其中含有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有机相。通过改变所述两相的浓度,可以调整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可注射性。
一种热固性环氧树脂,所述热固性环氧树脂含有磁铁矿颗粒和导电性碳颗粒来起到微波受体的作用。一种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含具有磁铁矿颗粒的热固性环氧树脂基质相和碳纤维增强相。一种复合物制品用模具,所述模具包含具有含有微波辐射吸收材料的表面或后表面层的由基本上可被微波辐射透过的材料制成的模具主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成型模具的模腔内注入树脂时的强化基材的配置的紊乱而使复合材料的外观品质提高,同时通过能够高压注入树脂而缩短成型时间的成型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用中间构件。根据复合材料(10)的成型方法,将支承构件(40)固定于强化基材(31),以支承构件的至少一个端部(40a、40b)自强化基材突出的方式配置。接着,在成型模具(310)的模腔(314)内配置强化基材以及支承构件,将成型模具闭合,利用形成模腔的成型模具的壁面(311a、312a)使支承构件的至少一个端部抵接,维持使端部与壁面抵接的状态不变,自成型模具的注入口(315)向模腔内注入树脂(50)。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